玛哈瑜伽-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runachala的圣人
深奥的实相位于我们内在,我们自己的实相、这一实相的实践知识将令我们解脱;但是解脱者必须寻找解脱之道,虔诚审问一个人是他自己的解脱。
古代教言如是说(原按:Bhagavad Gita; 4。34。)。
因此要强调求助于一位教导真我实相的活生生的老师的必要性,如果这样一位老师可以被找到。学习神圣教言带来的知识只有一点点价值;一个人可以从这位沉默的活生生的老师身上学到比花上终生时间从书本中学到的更多和更快。
伟大老师圣罗摩克里希那·帕拉马哈木萨(Sri Ramakrishna Paramahamsa)告诉我们有两种圣人,即那种生来有着教导和提升其他人使命的,和那种没有这样使命的;前一种圣人生来没有染污的世俗欲望;当他们进入成年,他们便有了解脱的状态;他们得到解脱不费吹灰之力;后一种圣人出生时受到世俗欲望的支配,他们有缺点,不得不通过长期持续的和正确的努力以得到同样的解脱。
前一种圣人自然非常稀有。无论何时这样一种圣人出现,许多弟子和奉献者们会吸引到他身边,并会因他的存在获益良多。薄伽梵圣拉马那就是这样一位圣人。他是许多伟大圣人们中的最近的一位,这些圣人们复新和确定了古老启示的教导。
他诞生在离马杜拉(Madura)大约30英里远的位于印度南部的提鲁楚芝(Tiruchuzhi)村,小时名叫万卡塔拉门(Venkataraman)。他的父亲在他12岁时去世,他由他的母亲和叔叔抚养长大。他被送去接受教育,开始在丁笛谷(Dindigul),然后去了马杜拉,那是一个伟大的圣地中心。他的监护人们一点都没想到他命中会成为一位圣人。他们竭力让他成为他们想要他成为的那种人;他们给他“良好教育”以让他过上世俗生活。
小男孩一点都不想当一个知识分子。他无可救药地对学校学习毫无兴趣;他不打算将任何个人努力用于学习和记忆;无论他学到了什么,他都是无我地去学到的。原因是他没有意愿过每个人都在过的世俗生活,他不是一个普通人。
我们现在知道他是那种稀有的生来拥有灵性天赋的人中的一位。
这种完美的天赋让他成为许多人中的令人尊敬的导师,这些导师已经以一种潜伏的状态存在于他之中,并且自然法则是,灵性天赋会让一个人对世俗财富没有欲望。
这是因为一个普通人很少具有灵性特质,他是世俗欲望的牺牲品;受这些欲望的驱使,他努力去达成他所谓的生活中的成功。我们知道圣罗摩克里希那也无可救药地反感“这谋生的教育”。因此小拉马那几乎没有从学校中获得任何知识。
但是命运给了他一本泰米尔文古代圣人的书籍,这本书详细叙述了崇拜湿婆神的63位圣人。他充满热情地阅读了这本书。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早已是一位达到同样完美高度的的圣人,已经过了这个灵性进化的阶段;在他内里,有更高的潜能,即圣人的状态,当我们读到奉献那一章时我们将会看到圣人与圣徒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仅需说的是圣人(Sage)与圣徒(Saint)之间的区别就像花中结出的成熟果实。圣徒不如圣人有希望,尽管他们单独的时候都是完美的;当耶稣对他的门徒说:“做好你自己就好,即使你们的父在天堂。”在头脑中,他是个圣人,不是圣徒。
尽管是个小男孩,拉马那就已持续意识到一些神性,这神名叫阿茹那查拉(Arunachala);从后来圣人给弟子们写的一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这一点。
我们看到他在他过去的日子里完全奉献给了那神秘的存在,我们大多数都称之为GOD,但是可能更恰当的称法是生活的灵性中心。
这可以从他儿童时代发生的一件事看出,当他的一位叔叔严厉地对他说话时;他选择的安慰和平静,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而是村子里庙中的圣母。
有时他也会沉浸于一种特别深的睡眠之中,一种没有什么可以唤醒他的深度睡眠中;如果我们通过他后来达到以及他在清醒状态中享受的完美来评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表面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位灵性提升的众生的一种灵性经验。
这样的情况持续于他的生活,一种平行的双线生活——一个他机械地渡过、无兴趣的世界的生活,一个人并不真的属于这个世界,和一个灵性的生活,围绕着他的人们对此没有一点怀疑。
这样的生活结束于他16岁那年。他那时在最高年级上高等学校课程,家人们期望他在那学期结束后将准备马德拉斯(Madras)大学的入学考试,但是他没有参加考试,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少年拉马那的学校生活戛然而止。
16、17岁对一个人是关键时期。在普通孩子的头脑里,泛滥的是妄想和欲望,全与性有关。但是对于少数特别的灵魂来讲,这是真实生活觉醒的时刻——与这种生活相比,我们称人们所谓的生活为死亡——生活开始于灵性完美的开出花朵,这一完美灵性已经照亮他们。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世界上所有圣人和圣徒的生活中发现。
同样,在过去圣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事实是,这种觉醒作为法则是开始于对死亡的突然恐惧。
是的,对普通人来讲,对死亡的恐惧并不陌生;这种恐惧足以经常发生;但是不同的是对待这种恐惧的反应;普通人会在看到葬礼时想到死亡;有时他们开始于哲理,或多或少用传统形式;但是这种想法仅在他下一餐时就没有了;接着他又“平常”了;他的日常生活又踏上了以往的同样轨迹。
天生的圣人对待死亡有不同的反应。开始他反应冷淡,但是会用上他全部的智力去思考死亡的问题;这种反应是超越死亡范围的集中努力的起点。这种情况发生于乔达摩·佛陀(Gautama Buddha)身上。这种情况也发生于拉马那身上。
* “佛陀”意味着“一位圣人”。这位圣人也被称作“善逝”(Sugata),意思是一位获得了解脱状态的人。
因此他的反应是:“死亡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呢?可见的身体死去了;亲属们来了,将尸体抬走,将它烧作灰烬。但是当这身体死亡时,我也死了么?那取决于我真的是谁。如果我是这身体,那么当身体死亡时,我也将死;但是如果我不是这身体,那么我将幸存。”
于是彼时彼地在他头脑里有一个强大的愿望要去找出答案,是否他——他的真正自己——将会在死后幸存。一个想法出现在他脑海里,就是通过预演死亡来找出答案。
他想象身体死了。
一个死亡的身体不能说也不能呼吸,没有任何感觉;所有这些他想象的如此真实,他的身体越来越呆滞和僵硬,就像死尸一样,他的生命能量收回,集中到头脑中,转向里,旨在寻找到真我,如果有的话。
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的力量从他内在升起,完全取代了整个思维和生命的位置;通过那个力量,他——就是说他的头脑和生命——向里了。然后发生了什么是个谜,但是我们可以从圣人自己的教导中找到一些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被这个力量所拥有——可以等同于奉献者们称之为的“恩宠”——头脑深深地沉浸于全部生命和思维的源头,并与之合为一体。所有这些发生于他清醒的时候,因此他意识到了他自己的真我,从所有思维的移动中解放出来;这个“我”从欲望、恐惧解放出来,因此充满了平静和愉悦。
他现在所达到的这个状态是在后面一章中会讲到的无我的状态——真我在这个状态中占统治地位,安住于平静之中。
这样拉马那成为了一名圣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种状态是怎样的,除非我们自己获得并安住于那种状态中;但是经由他的启迪的帮助,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不是。
这样我们得知足以找到真我的一点——真我是奉献的最高和最纯粹的形式——是战胜自我意识。这一点可以和古代启示所说一致:“那人会独自找到真我,他完全将他自己沉浸于奉献之中;对他而言,那真我揭示了真正的他是谁。”*这是所有宗教的最高实相;耶稣的不同表述方法是:“请求,就会得到;敲门,门就会开。”
这就是圣拉马那在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和写下他的教导时所说的方法。他曾写到说称之为“所有的直接途径”+,经由这一途径,超越了生活的所有问题。通过这一途径所获得的状态被称作“自然的状态”(the Natural Stat)——Sahajabhava。这样称呼是因为在那一状态中,真我是显现出他本身真正的样子,而不是像他在无知时显现出的样子。这也被称作无我状态和无思维状态。由圣拉马那和古代启示所揭示的那一状态的实相,是后面章节的主题。这儿足以说的是那自然而然的状态是最高的状态——对于到达那一状态的人而言,无有其他需力求。对他而言,生活的朝圣结束了。
* (原按)Katha Upanishad; 1。2。23。
+ (原按)《Upadesa Saram》; verse 17
拉马那通过这一经历成为一名“圣人”,或者与其说一直在他内里的圣人揭开了面纱。对他而言,因此再也没有更多灵性上的演变。头脑和身体通过这一经历被真我完全解离。这是指,头脑再也不将这身体看作是真我。无知就是将身体看作是真我,头脑本身——如同后来可以看到的——就是这无知的结果,发生在拉马那身上的这一伟大事件也被称作为头脑的毁灭或者消融。因为对于圣人来讲完全真实的是,没有思维没有身体也没有世界的存在。但是这不是说身体和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消失了,以至其他的人无法看到他们;为他们,圣人的身体和思维继续出现,并且会受事件影响,因此会有更多关于圣人的历史发生。圣人本身会以不同方式看上去活生生的,尽管这些活动并不真的来自于他自己。因此在这伟大事件后所发生的事情——有些已在此叙述——并不真的属于圣拉马那;那些发生的事情无论以任何形式都不能影响到他。
因为拉马那从未读过或听过无名字的、无形式的、无法形容的、学术上称之为的梵(Brahman),他无疑是自己通过这一事件获得解脱状态的天性。后来,当他得知讲述那解脱状态的圣书,知道真我如同他所经历的事实一样,他很容易地就理解了他自己早已获得了那一状态。*
* 这是以往的一位圣人的书,他名叫苏卡(Suka),是哇亚沙(Vyasa)的儿子,他没有做任何努力,那伟大的事件就在他身上发生了,但是之后一个疑问从他脑海中升起来:那状态是否就是最终的目标。他问他的父亲,他父亲说那是最终目标。但是看上去那孩子不相信,哇亚沙建议他到加那卡(Janaka)那里去以解除疑问。从加那卡那里,这孩子知道了他无须再去力求什么。值得注意的是,拉马那没有这个疑问。
不管在这个伟大事件发生后,拉马那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只需关注他的身体、明显在头脑上发生的变化,而非圣人本身。内在于自然状态中的神质和神力马上显露了出来,因为对于圣人完成在这世上的使命而言,这些是必要的。
这是在这一伟大事件后马上发生的,在他的头脑没有完全沉浸于自然状态时的一小会,神质和神力开始感觉到需要握住的一些目标。允许那一目标的是GOD,那爱上63位圣人的找到了他们的极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