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技术问答-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其他情况一样的前提下,上槽和挤奶次数越多,产量越高且奶的质量也越高,三次均衡上槽形式比三次不均衡上槽能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制定奶牛场的工作日程既要考虑奶牛群本身的产量,同时也要结合当地劳动力供给情况和从饲养员的健康角度考虑。三次均衡上槽形式不利于饲养员的休息,因此最适合的形式可能是三次不均衡上槽、三次挤奶形式。如某奶牛场的工作日程:早晨6:00~8:30,午后14:30~17:30,夜间21:00~23:00。
skbshge
189。 牛场各月份管理工作的要点是什么?()
牛场生产工作项目繁多,但常规工作有一定规律性。全年各月份的工作要点大致如下。
(1)一月份
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通过舍内勤换垫草、勤除粪尿、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寒风贼风侵袭等措施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要注意哺乳犊牛、弱牛、妊娠母牛的安全越冬;做好妊娠母牛保胎工作,即防治母牛吃冰冻青贮、饮冰水和因为泡料形成的冰冻精料等;收集、整理和研究新年度生产计划;奶牛场日常工作安排。
(2)二月份
继续搞好防寒越冬工作,积极开展春季防疫、检疫工作。
(3)三月份
利用春季气候特点,抓好奶牛,尤其是对有难孕顽疾牛的繁殖工作;对牛群进行驱虫;对牛场环境彻底清扫、消毒;要抓住时机搞好植树造林、绿化牛场工作。
(4)四月份
继续抓好繁殖和牛场绿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春季因风沙大引起的应激,保证生产性能不降低;检查干草贮存情况,露天干草要垛好封泥,防止雨季到来被淋湿而发生霉烂变质。
(5)五月份
继续做好干草贮存工作;在地沟和低湿处洒杀虫剂,消灭蚊、蝇。
(6)六月份
天气渐热,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
(7)七月份
全年最热和降雨集中的时期,重点工作应放在防暑降温上,做到水槽不断水,检修运动场凉棚,给牛创造一个舒适的条件,力争生产性能不降低;防止雨季引起肢蹄疾病,清除运动场粪便并使运动场不积水,对牛实施浴蹄。
(8)八月份
除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外,要注意牛舍及周围环境的排水,保持牛舍、运动场清洁、干燥。
(9)九月份
检修青饲切割机和青贮窖,抓紧准备过冬的草料,制作青贮饲料,调制青干草。
(10)十月份
继续制作青贮。组织好人力、物力集中打歼灭战,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青贮饲料工作。注意利用牛的生物学特性抓秋膘,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十一月份
做好块根饲料胡萝卜等的贮存工作;并进行秋季驱虫。
(12)十二月份
总结全年工作,制定下年的生产计划;做好防寒工作,牛舍门窗、运动场的防风墙要检修;冬季日粮要进行调整,适当增加精料喂量。
skbshge
190。 怎样编制牛场饲料计划?()
为了使养牛生产在可靠的基础上发展,做到心中有数,牛场要制定饲料计划。编制饲料计划时,先要有牛群周转计划(就是某时期各类牛的饲养头数)、各类牛群维持和生产的饲料定额等资料,按照牛的生产计划,定出每个月消耗的草料数,再增加5%~10%的损耗量,求得每个月的草料需求量,各月累加获得年总需求量。即为全年该种饲料的总需要量。
各类牛群维持和生产的饲料定额大致如下。
(1)精饲料
成年母牛需要量为基础料2~3 千克/头·天,产奶料按每3 千克奶提供1 千克精饲料计算;育成母牛和青年母牛按2~3 千克/头·天计算;犊牛按1。5 千克/头·天计算。损耗量按5%计算。
(2)干草
以干草当量表示,干草当量1千克就是表示1千克干草。每头成年母牛年需3。5吨。1千克干草顶替3~5千克青贮饲料或青干草。育成母牛和青年母牛按成年母牛的50%~60%计算;犊牛干草按1。5千克/头·天计算。
根据全场各月份的产奶量或产奶计划、牛群规模与牛群结构计算出各个月和全年精饲料量和青贮饲料量及干草量。
根据精饲料配方计算出玉米、豆粕、麻饼等饲料的用量。精料至少提前备1个月原料。
根据饲料原料的主要产地和生产季节备料,能显著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skbshge
191。 怎样制定产奶计划?()
产奶计划是奶牛场的核心计划,是制定饲料供应计划、鲜奶销售计划、乳制品加工计划的依据。
(1)制定产奶计划需要的资料
第一,本计划年度内每头产奶母牛基本情况:本计划年度中是第几个泌乳期,计划年度末是第几个泌乳月,上个泌乳期305天产奶量,最高日泌乳量及出现的时间,每个泌乳月产奶情况,以便了解各泌乳月产奶量的变化规律。
第二,牛群配种情况,根据最后1次配种期预计每头牛的下1个年度预产期和干奶期。
第三,母牛本身的健康状况和体况,尤其是有无*炎等。
第四,计划在下1个计划年度投产的初胎母牛的预产期,本身生长发育情况,其同胞姐妹的第一胎平均产奶量,或本场第一胎平均产奶量及泌乳期长短,或者其母亲第一胎的产奶情况等。
第五,本计划年度气候、饲料供应和饲草料贮备情况,并判断下个计划年度饲料生产,供应情况等的改善程度。
第六,该品种或本奶牛群各泌乳期泌乳量的变化规律。
(2)制定方法和步骤
为便于理解,结合一个实例进行制定。
第一,根据本泌乳期产奶量预计下个泌乳期产奶量。由于不同泌乳期的产奶量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表10…1),所以对于经产牛,在一般情况下利用这个规律可得出计划年度中,新泌乳期的理论产奶量。刚投产的初产牛,第一泌乳期产奶量依据(1)中的第四确定。
表10…1 北方荷斯坦牛不同泌乳期与产奶量的关系
(%)
第二,根据上述理论产奶量,结合本计划年度饲料、牛只健康、体况和管理工作的改善情况,对理论产奶量进行修订。例如,因为*炎损失乳区后,一般不易彻底恢复,使以后产奶量大受影响,一般前面1个乳区损坏时,减去正常产奶量的20%,后面1个乳区损坏时减去30%。
第三,根据牛群配种情况,推算出该牛的预产期和干奶期(一般干奶期为60天)。
第四,根据已修订的产奶量,对应表10…2,找出各泌乳月的理论日平均产奶量。
第五,根据各泌乳月的理论日平均产奶量,再根据各泌乳月在各自然月中的实际泌乳天数,算出各自然月的理论产奶量。
第六,根据各自然月的理论产奶量,结合各自然月的气候特点和粗饲料供应情况进行调整。
第七,列出调整后的各自然月的计划产奶量,即为该牛只该计划年度的产奶计划。
第八,把全场所有该年度泌乳牛的产奶计划按照该方式计算出,即为该牛场的年度产奶计划。
表10…2 计划产奶与每泌乳月日产奶量分布
(千克)
续表10…2
(3)举例说明
例如:编号为0948牛(表10…3)第三泌乳期的实际产奶量为6450千克,根据表10…1,则第四泌乳期的理论产奶量为6721千克(6450÷95。1%×99。1%)。
0948 牛第四泌乳期的产奶量修订为6900 千克。那么,各泌乳月的日平均产奶量见表10…2。现在假定对各泌乳月的理论日平均产奶量和各自然月的理论产奶量都不调整,来制定0948 牛2009 年度的产奶计划,结果见表10…3,表10…4。
表10…3 牛群基本情况表
表10…40948 牛2009 年年度产奶计划汇总表
skbshge
192。 奶牛场怎样进行防疫管理?()
(1)建筑规划防疫要求
第一,牛场除建围墙外,还应有防疫沟或隔离沟。
第二,生产区和生活区、办公区严格分开。
第三,生产区门口设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内应装紫外灯、备洗手用消毒液或消毒器;消毒池内放置2%~3%氢氧化钠液或0。2%~0。5%过氧乙酸等药物,药液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度。应设醒目的防疫标志。
(2)管理方面
第一,生产区工作人员及与生产区密切接触的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必须经过卫生防疫部门体检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二,生产工人应保持个人卫生。上班应穿清洁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及时修剪指甲。每年至少进行1 次体格健康检查,凡检出结核、布病等人兽共患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牛场。
第三,非本场车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场内。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需更换工作服、胶鞋。不准携带动物、畜产品等物进场。
第四,经常保持牛场环境卫生。运动场无石头、砖块及积水;牛床每天清扫,运动场定时清除,粪便及时清除出场经堆积发酵处理;尸体、胎衣深埋或化制。
第五,夏季做好防暑降温、驱灭蚊蝇等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在迎风面架设防风墙、牛床与运动场内铺设褥草等,提高牛体的抗病力。
第六,每年春、秋季对全场进行消毒,灭鼠和牛体驱虫。
第七,根据国家动物防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严重危害奶牛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奶牛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
第八,根据当地流行病的情况,定期检查疫情,必要时要注射疫苗。
第九,严格控制牛只出入。调入牛时,必须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书,进场前,经隔离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场入群。
skbshge
193。 牛场的经济效益怎样计算?()
奶牛场的主要产品是牛奶,牛奶是奶牛、劳动力、土地、房屋等诸要素的组合而生产出来的。奶牛场生产的所有产品所创造的价值称为总产值,为产品的产出而花费的资源价值成为总费用,实现总产值超出总费用而获利是任何经济实体的奶牛场得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
奶牛场的总产值包括:牛奶等产品的销售值;奶牛场自产而又为自己生产服务所耗费的那部分产值(如一部分牛奶用于哺乳犊牛,或用于生产乳制品,牛粪用于产生沼气等);奶牛场自产而又为自己消费的那部分产值(沼气用于牛舍、挤奶厅照明和餐厅的燃料等);牛群的增值;库存值。
奶牛场的总费用分为两部分,即固定费用的可变费用。这些费用包括:饲料、燃料、运输费、水电费、药品、工资、低值易耗品、人工授精费、财务费、管理费、土地使用费、牛舍、设备折旧费和机器维修费等。
总产值—总费用=盈或亏
分析奶牛场的盈或亏的情况,有助于查找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这些环节有:奶牛单产低、集约化程度不够、固定资产投入过大、饲料原料价格较高、牛奶销售价较低、奶质量不合格、疾病防控不力使医药费过大等。
通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