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49章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49章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相续中的烦恼束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然,先有一个利他心非常重要,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口口声声说“我要利益众生”、“我要帮助众生”,能不能实现这种愿望呢?恐怕是不能实现的。
    〖因此,为了真正摆脱以往的罪业而诚心忏悔,立誓今后再不造罪。〗在相续中应该有这样一种誓愿。
    我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了身体以后,他们慈悲地摄受了我,现在对于自己来讲,应该为利益一切众生做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成了如来家族中的一员,如来的唯一事业是什么?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除此之外,绝没有其他的繁琐事务,每位佛、每位菩萨就是想尽办法帮助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所以,我要想利益众生的话,第一要恭敬十方诸佛菩萨,以佛法来饶益众生;第二自相续中的罪业一定要清净。鉴于此,很多大德将这一颂以四种对治力来解释。
    第一、所依对治力:以三宝、诸佛菩萨、根本上师等作为忏悔的所依;第二、破恶对治力:以前所造的罪业,就像喝了毒药一样,现在特别后悔;第三、现行对治力:通过修习种种法门,如念百字明、修菩提心、观想金刚萨埵,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清净;第四、恢复对治力:如同喝了毒药后,从此发誓再也不敢喝,同样,身口意造了不如法的罪业后,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誓今后也决不再造。
    供养身体的道理,不仅诸佛菩萨的事迹中有记载,藏传佛教很多高僧大德,如米拉日巴的传记中都有。为了希求佛法而不惜舍弃生命、利用身体去苦行,这也是对诸佛菩萨的一种供养。
    上师如意宝以前讲过:“有漏的供养当中,供养身体的功德最大。”尽管如此,我们在供养身体之前,还是需要再三观察。如果未经观察就草率供养,事后没有坚定誓言或退失信心,这种过失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在发心供养身体之前,一定要再三观察自心,这一点极为重要!
    这里要求大家舍弃自己的身体,当然,作为凡夫人来讲,完全舍弃有点困难,但是通过方方面面的观察,我们可以减轻对身体的执著。世间上没有学过佛法的人,整天都在为了这个身体而苦恼,其实这个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几十年的借用物而已,为它造恶业值不值得?这些问题应该用佛法来详细剖析。可惜的是,现在的大多数人,对这些甚深道理根本不懂,所谓的学佛,就像学气功一样,只当成一种暂时的学问。今天我遇到一个丹东的居士,他说:“现在学佛的人不是很多,大城市里如果有一万个人,学佛的可能只有一两个,而这一两个人也多是希求今生的福报或来世的人天安乐,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实在少之又少、寥若晨星。”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
    所以,我们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不仅要学习大乘佛法的一些知识,同时也要明白我们学佛的动机、学佛的行为。这些方面,每天我会给大家讲一些道理,希望你们把这些法要牢记于心,尽量调伏自己的相续。
    通过网上的一些文章发现,现在有很多人在背《入菩萨行论》,背完之后感觉也很好。你们不能太着急,背开始的颂词感觉很好,但背最后几个颂词的时候,你们是不是还感觉很好呢?学习佛法需要耐心,刚开头的几个颂词谁都会背,我们这里大多数的人都能背第一品,但有些人在第二品时退下去了,有些在第三品时退下去了,有些在第八品时退下去了,所以背书并不是很容易,背一两个颂词不难,最难的是全部背完,如果到了最后一个颂词“礼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亦礼善知识,恩长吾三学”(上师以藏文背诵),你还是觉得很好的话,那我确实非常高兴。
    现在有些年轻人,记忆、智慧等各方面都不错,不应该在脑海里记一些世间上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应该记一些有关空性、大悲、人无我方面的道理,如果这些道理记得越来越多,对世间的执著自然而然会逐渐减少,就像火越来越旺,周围的寒冷就会越来越少;光明越来越强,世界的黑暗自然会逐渐消失。如果内心没有智慧的光芒,贪嗔痴的黑暗就会一直笼罩着我们,所以,对舍弃身体、供养诸佛菩萨的这些道理,大家应该有一些正面认识。
    子三、意幻供养:
    〖如云:浴拭妙衣饰,香薰花神馐,灯地室宝伞,意幻十二供。〗
    其他论典中讲了十二种意幻供养,并以偈颂的方式作了总结,下面对此一一介绍:
    〖意幻供养可分为十二种:〗
    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一、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
    在藏传佛教中,沐浴的仪式偈颂是相当多的。此处首先讲了沐浴的地方,从显宗来讲,这也属于一种观想方法,我们应当经常以这种仪式对诸佛菩萨沐浴清净。
    有些人可能想:诸佛菩萨需要洗澡的话,那他们的身体是否也不干净呢?尤其是一些初学者、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人,这方面的分别念特别强。
    这一点你们是不用怀疑的。《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这种浴佛仪式,各教各派当中都有,包括小乘的佛教中也有。最典型的是新加坡的“卫赛节” ,这一天各大寺院、佛教中心的门口装饰着各式各样的彩旗,人们将佛像 置于花丛当中,舀取清净的水,一边念诵偈文一边给佛像沐浴。云南一带也有这样的仪式。据大乘经典记载,这种浴佛的功德是相当大的。现在很多佛教兴盛的地方,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每天都有许多人一边念偈颂,一边为佛作沐浴。
    藏传佛教中,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要准备一面明镜,维那师以赞佛的偈颂进行赞叹,如果是释迦牟尼佛,则念释迦牟尼佛的偈颂,若是药师佛,则念药师佛的偈颂。然后一边手持宝瓶,一边观想佛菩萨融入明镜中,在明镜上作沐浴。有些高僧大德给神山沐浴的时候,也是先通过观想将其融入明镜,然后一边念偈颂一边沐浴。
    浴佛是佛教特别古老的一种传统,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没有什么差别。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懂得这些功德,如果不懂的话,可能会想在佛像上撒一点水有什么用啊?所以,这里的缘起与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确。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在此,已备好盛满涂香配成的悦意香水、鲜花的许多金等宝瓶,伴随着歌声乐音而请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在宝瓶中装满妙香、薰香配制的甘露水和鲜花,手持金瓶、银瓶、蓝宝石瓶等各种珍宝瓶,对诸佛菩萨的身像进行沐浴,在念诵的同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
    平时我们念《药师经》或一些大的仪轨时,都有这样的沐浴仪式。藏传佛教的有些维那师,平时可以背诵几百个赞颂词,如果为释迦牟尼佛作沐浴,只要将顶礼句中的“在释迦牟尼佛前顶礼”改为“为释迦牟尼佛作沐浴”就可以了。在作沐浴仪式时,首先是对佛陀进行沐浴,观想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诸佛融入明镜,一边念诵所有佛陀的名号一边沐浴。然后是八大菩萨、声闻缘觉,以及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四大圣地或八大圣地等等。这种仪式需要很长时间,维那师一边念诵《入行论》的这几个颂词,一边作沐浴。在藏传佛教中,不管格鲁派还是宁玛派都有这样的仪式。
    今天是文殊菩萨的降生日,恰好又是端午节,按照世间的习俗,很多人在今天用各种药来洗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沐浴,我认为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最重要的是在释迦牟尼佛的降生日或其他节日中,为佛陀作沐浴。如果你不习惯这种传统,那能不能将佛像上的灰尘打扫一下,用清净的水洗一下?不然的话,佛像、佛塔、佛经上面都是灰尘,自己收拾得特别干净,这样没有一种恭敬心,可能不太好。
    我以前在一个居士家住过一段时间,他们家的厕所可能是新装修了吧,是最干净的,卧室还算可以,佛堂是最脏的。我对他说:“你这样完全是颠倒的,按传统来讲,佛堂是最干净的,佛像、经书应该让人见而生喜,厕所比较干净就可以了!”
    在座的诸位道友,你们不管有没有单独的佛堂 ,都应该将自己的佛像经常擦一下,藏传佛教的有些老修行人,每天用羽毛、孔雀毛等拂拭佛像、经书、佛塔上的灰尘,你们如果也能经常对佛像佛塔作沐浴或擦拭的话,可以遣除自相续中的罪业,这种行为是平时不可缺少的。
    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印度有这样一个传统:迎请国王时,首先让他在清净的浴室中沐浴,沐浴之后擦拭身体,最后才作供养。泰国、斯里兰卡也有这样的风俗,迎请一些高僧大德到家中或寺院时,先请他们洗脸、沐浴。在泰国,出家人到了施主家,主人马上递上一条毛巾,“洗个脸、洗个脸”,还没有坐下就给你一个盆。以前藏传佛教的希绕嘉措格西到泰国时,政府官员马上拿了盆给他洗脚,他都有点不习惯。所以,佛教沿袭印度的习俗,也有给佛菩萨沐浴的传统,以此可净除众生相续中的垢染。
    〖二、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们的身体。〗
    在藏传佛教中,对明镜作完沐浴仪式后,下一个步骤就是进行擦拭。擦拭的时候,要用一条洁白的哈达,擦拭之后将明镜放在佛堂或清净的地方供养,表示从以此后诸佛菩萨就供在那里了。
    在很多小乘国家,施主对出家人也常作这方面的供养。每天早上出家人出来化缘时,他们就供养一些香皂、毛巾,祈求这些出家人接受,让他们以此擦拭身体,这样一来,自己在无形中就积累了很多资粮。
    〖三、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
    一般而言,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是报身装饰(印度国王的装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是化身装饰,显出家相,身穿三衣。所以在擦拭完身体以后,对出家圣众供养三衣,对在家形象的佛菩萨供养具十三种报身服饰的妙衣,此举也有很大功德。
    平时我们有不舍得穿的衣服,如果供养诸佛菩萨或寺院的僧众,这个功德是相当大的。佛经中有一个白衣比丘尼的公案,她生下来时,身上就穿着白色的衣服,脱下来马上又有一件,所以出家时佛开许她可以穿白衣 。后来,这位白衣比丘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当时有些弟子就问释迦牟尼佛:“她为什么直到获得阿罗汉果还是穿着白色的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