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344章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344章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我是不可能的。但他若广造大乘论典、持诵咒语精进忏悔,可于来世见到我。”
    世亲生起极大的后悔心,觉得自己的智慧在大乘面前相当微薄,根本不如哥哥无著,于是造了一首偈子说:“兄长如龙王,我似求雨雀,龙王虽降雨,无法入雀喉。”虽然龙王整天给我降下大乘的雨水,可是我小麻雀的喉咙特别细,这么多的雨水没办法吸收。意思就是,大乘的千经万论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小乘行人要接受的话,相当困难。就像有些法师讲课的时候,引用了很多教证理证,但听者的“喉咙”太细了,一点也接受不了,听完就忘光了。那天有个人说,他听课时对教证理证了如指掌,可是下课后忘得干干净净,也许就是世亲论师所说的吧。
    世亲论师是不可多得的圣者,被世人喻为“第二大佛陀”,从小乘的观点来讲,在整个佛教历史上,他对弘扬佛法的贡献特别大。即便是这种人,显现上刚开始也不接受大乘,就像汉传佛教的弘一法师一样,最初比较排斥密宗,晚年才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历来也有很多高僧大德,早年对某些观点不接受,甚至产生极大的邪见,但这不一定是他的根基差,而是说明大乘教法甚深莫测、难以通达。
    所以,没有了解大乘之前,千万不能轻易诽谤。外面个别对密宗不太了解的人,应该到密宗寺院实地看一下。当然,并不是所有修密宗的人都好,但非常如法的修行人,他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我认识一些老修行人,他们从来没有诽谤因果,对小乘的戒律和取舍护如眼目,对时间也极其爱惜,早上三四点钟起床,一直念经、磕头、忏悔……可是现在有些人认为自己开悟了,对什么都不执著,其行为根本不像一个修行人。
    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你学密还是学显,都可划分为几种层次:最上等的人,不但自己了达佛法精华义,而且还把它传授给别人,摄受别人,断除别人的邪见。中等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对佛教完全了达,不为外境所转。再下一等的人,虽然没有太高的智慧,但对佛教有非常虔诚的信心。我知道一个老居士,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信心非常纯,觉得释迦牟尼佛说的百分之百正确,有些地方不懂的话,就发愿想通达它的意义。而最差的人,丝毫信心也没有,只是打着佛教的旗号骗人,做一些不如法的非理行为。这四种人,名义上都是佛教徒,但实际上各自的所作所为、方向目标完全不同。
    我们身为佛教徒,学哪一个教派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时刻观察自己是哪一种人。你是持形象的佛教徒,还是对佛法有不可改变的信心和智慧,并以此摄受无量众生?大家不妨好好观察一下。
    若因一不摄,一切皆有过,
    则当以一同,一切成佛语。
    小乘行人反驳:“虽然有些大乘教典与小乘三藏相同,但并不能说明大乘教典就是佛语,因为在大乘中,许多教义与小乘三藏不符。比如说,小乘认为轮回应该舍弃,涅槃应该求取,而大乘声称轮回与涅槃无二无别,轮回即涅槃、涅槃即轮回;小乘说五无间罪是定业,不可改变,而大乘认为忏悔之后可得以清净;小乘认为万法皆无常,而大乘认为报身是常有不变的法;小乘认为虽然有一部分法是空性,但它的显现不空,而大乘认为一切万法皆空,无有自性……大乘这些观点并非摄于小乘三藏,所以我们不承认大乘教为佛语。”
    中观师以同等理回驳道:你们这种推理不能成立。如果一个道理不符合教义,一切都有过失的话,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道理符合教义,为什么不能说一切都没有过失呢?大乘经典中也讲了万法无常,人我的补特伽罗不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宝四谛等等,这些与小乘没有什么差别,按你们以一概全的推理,为什么不能成立大乘经藏为佛语?
    这个推理至关重要,现在许多人都犯这个毛病,比如说“印度《奥义书》中有火供、火施等词语,这在藏传佛教中也有,所以藏传佛教来源于婆罗门教”、“学密宗的有些人疯疯颠颠,甚至会发疯,所以不能学密宗”……这些推理非常可笑,如果一可概全成立的话,那我们可以同等理来反驳——“显宗也有发疯的人,所以显宗也不能学”,“《奥义书》中提倡做善事有好报,这在显宗中也有,所以显宗也来源于婆罗门教”,或者“显宗中说人身皆苦,法轮功也这样说,因此显宗都成了法轮功”等等。
    现在很多人不学因明、不懂中观,用因明的术语来说,以一概全有“不遍”之过。有些高等学校的老师、哲学系的教授,自己都是雾里云里,怀疑重重,还带什么研究生、博士生,实在是误人子弟。所以系统的闻思非常重要,如果有了很正规的闻思,一切的不知、怀疑、邪见都会迎刃而解。有个居士就跟我说:“我以前问过很多傻瓜的问题,现在听了课以后,特别不好意思!”确实,你没有学习佛法时,会有很多很多愚痴的问题,虽然这种疑问是合理的,但系统闻思非常有必要。对佛教徒而言,这绝对是燃眉之急,如果少了这个,你做再多形象上的善事、仪式也没有用。现在很多地方办一些佛教杂志,对劝人行善有一定的帮助,但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开会、举行仪式。尽管这也是善事,但最关键的是要解除众生的烦恼和痛苦,若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学习三藏十二部。
    总之,小乘宗说大乘有不入经藏等过失,实在是毫无根据的说法。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入自大乘经,现自烦恼灭,广大甚深义,不违自法空。”大乘本来入于自己的大乘经藏,又现于自调伏烦恼的律藏,且广大甚深的空性义,与自己的论藏也不相违,所以大乘完全具足三藏。弥勒菩萨又云:“广大及甚深,成熟无分别,说此二方便,即是无上乘。”大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广大,二是甚深,依靠广大福德资粮成熟自相续,证悟甚深空性产生无分别智慧,因此大乘所宣说的深见、广行二者,是修持无上菩提的方便。
    如果你很想学佛法,但不知道方向的话,那不妨学习殊胜的大乘教义。尽管小乘《阿含经》中也提到一些空性,如“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将五蕴全部抉择为现而无实,但究竟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唯有大乘中讲得最清楚。
    我们遇到不信佛教或信仰小乘的人时,可用同等理来驳斥他。这种推理非常好,大家一定要学好因明,这样,无论你在什么人面前,均可显露出至高无上的智慧,将对方辩得哑口无言。在中国古代,灭佛运动大多跟道教有关,唐高宗在位时,经常召集僧道辩论,每次辩论的结果,都是道教失败,佛教胜利。有一次,皇帝为了庆祝西明寺落成,征诏僧道各七人,举行盛大的辩论。当时佛教的代表是慧立法师,道教的代表是李荣道士。李荣道士先立洞义 ,再由慧立法师问难:“洞义者是否对万法通达无碍?”李荣答:“是的。”慧立法师又问:“老君对万法是否通达呢?”李荣说:“当然通达。”慧立法师继续问:“既然老君于万法通达,为什么他在《道德经》上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吾若无身,复有何患?’如此看来,老君于自身尚有障碍,如何能通达万物呢?”
    李荣一时无话可答,只有请法师不要逼得太紧,他说:“久闻法师大名,今日能与你辩论,深感荣幸。我们同为出家人,理应互相包容,不要苦苦相逼。”(他这种行为,是因明中的“应付”之过。)
    慧立法师毫不客气地说:“听先生的话,似想要我对你姑息,可是今天我们先要分明邪正,个人的问题暂且不谈。再者,你说我们同是出家人,但你头发不剪,手把桃符,腰悬赤袋,巡门厌鬼,这种怪模怪样岂可与我清净释子相比?”
    李荣怒道:“你以为剃头就好,如果好的话,你为什么不把眉毛也剃了?”
    慧立法师问:“为何要剃眉毛?”
    李荣说:“都是毛的缘故。”
    慧立法师以同等理反驳道:“如果是毛,就要剃头发,也剃眉毛,那你也是一种毛,为什么把头发盘得像角一样立起来,却不把胡子也立起来呢?”
    李荣又无话可说,慧立法师嘲笑道:“昔平津困于十难,今李荣死于一言。”说罢就下座。皇上大笑,以此而佛教获胜。
    其实他们的辩论挺有意义的,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看见一个密宗修行人不如法,他在吃肉,就下断言:“密宗都是不好的,因为有人吃肉之故。”表面上这是一个推理,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相似的推理。如果凡事以一概全、一概而论,就有刚才李荣的过失了。
    所以,讲经说法也好,思维法义也好,闭关修行也好,一定要通达佛教尤其是因明和中观的甚深教理,否则到头来,修行的人修错了,辩论的人辩错了,讲经说法的人也讲错了。有些人的逻辑思维不太有条理,有因缘的时候,还是应该好好闻思佛法、广闻博学。上师如意宝也要求我们,在年轻时必须要放弃万缘,精进闻思;到了老年以后,已遣除了对佛教的一切怀疑,方可在寂静处安心修行。大家理当奉行这样的教言。
    诸圣大迦叶,佛语未尽测,
    谁因汝不解,废持大乘教?
    小乘宗辩驳:“如果《般若经》等大乘经藏是佛所说,那佛陀已将一切教法交付给迦叶尊者,为什么迦叶尊者不了悟这些?他为什么不宣讲空性法门呢?由此推测,大乘肯定不是佛语。”
    对此问题,中观宗有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解释是:佛陀所宣说的大乘妙法极其深奥、广大,作为小乘阿罗汉的迦叶尊者,虽然是主要的代表人物,但阿罗汉有四种不知因——境不知因、时不知因、细不知因、多不知因,故而难以测度大乘的深广法要。大乘种种法门、禅定、空性、道相,唯有佛陀才能彻达,十地菩萨还像夜间看色法一样模模糊糊的,无法了知如来藏真相,迦叶尊者又怎么能透彻了解所有的佛语呢?
    《经庄严论》云:“无量种种相,愚者何故定。”大乘法门和禅定无量无边,未断除所知障的小乘行人又如何能了知呢?《中观宝鬘论》也说:“圣者舍利弗,亦不知戒蕴。”讲义中说舍利子与目犍连分别为“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但他们用尽所有的智慧和神通,也无法衡测佛陀功德之一分。因此,迦叶尊者不了知大乘甚深教义,这是非常正常的,怎么能因为他不了知而妄言大乘不是佛语呢? 
    当然,从某个角度讲,迦叶尊者显现上是小乘阿罗汉,实则为大乘菩萨。藏传佛教中有七代传承,即佛陀将佛法交付予迦叶,迦叶又交付予阿难,然后是草衣、啸虎、黑色、大三千等等,这在《敦珠佛教史》中有详细记载。汉传佛教的禅宗中也说,佛陀于灵鹫山拈花,迦叶微笑,明了佛陀密意,佛陀遂将衣钵交予,迦叶成为禅宗初祖。但此处是从阿罗汉的角度来破斥的,迦叶尊者虽是传承祖师,但对大乘深广法门的通达,确有一些不足之处。毕竟十地菩萨尚不能完全了达,只断除烦恼障而未断所知障的阿罗汉就更不用说了。
    另一种解释方法是:你们怎么知道迦叶尊者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