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认为我精神有问题吗?”法王说:“应该有吧。寂天菩萨不是说了嘛,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天下众生的精神都有问题,难道你能找出一个例外吗?”他动一动嘴,不说话了。将近二十年了,那个时候学院只有一两百所房子……好,不说了!
寒林唯见骨,意若生厌离,
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在尸陀林里,只是见到不动的骨架,就会使人害怕而心生厌离。汉地居士去往尸陀林的机会较少,但也能经常看到死人的尸体。每当看到这些尸体时,除了个别人以外,大家都觉得恶心可怕,希望尽快远离,不要接近。其实既然你害怕不动的骨架,那怎么会喜欢住在充满活动白骨的城市里呢?
大大小小的城镇、村落、都市中,有千千万万的人密居在一起,从某一方面看,每个人就像起尸一样,拖着令人生畏的尸体,与尸陀林里的身体相比,只是暂时拥有心识而已。这样的身体,难道你不害怕吗?
索甲仁波切曾说,敦珠法王去法国时,首先看了繁华的城市,然后看了整齐的公墓园,当时敦珠法王说:“这里的死尸与活动尸体,都有很好的住处啊!”的确,这两者没有多大差别。有时候我们去尸陀林,觉得尸体秽垢不堪,特别生恐惧心。可是拥抱那些活尸时,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实际上如果多加思维,二者除了是否有生命之外,本质上无有任何差别。
也许有些人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经过长期磨练,无疑会对此生起稳固的定解。从前在一个寺院中,有一座很出名的花岗石佛像,每天有很多人去膜拜它。而通往佛像的台阶,也是同样材质的花岗石做成的,每次人们都踩着这些台阶到佛像那里去。终于有一天,台阶们开始不服气了,于是对佛像说:“我们本是一座山的石头,凭什么你就受大家的敬仰,而我们却被踩在脚下?”佛像淡淡地说:“那是因为,你们只挨了四刀,即变成现在的样子,而我是经过了千刀万剐,才得到这个位置的。”由此,磨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死人的城市和活人的城市,对有些初学者而言,刚开始会认为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可是当他逐渐深入佛法,在寂静地方禅修一段时间后,这种境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以说,学习佛法必须要努力,没有下一定工夫的话,要想得到感悟,恐怕是很困难的。如果你对人身越来越熟悉,即使没有很高的境界,贪心也会减弱的。如龙树菩萨云:“汝若如是观,虽未成离欲,然由欲渐薄,于女不起贪。”倘若你如是修不净观,对女身不断地剖析,纵然凡夫人无法从根本上断除贪欲,但对异性的贪心也会生不起来。
明白了这些教言后,大家一定要长期修行。现在有些人想得特别简单,只修了一天不净观,就想永远根除贪心。要知道,世间人搞企业,一两年都看不出来效果,必须经过很多年,世间法尚且如此,出世间法就更不用说了。
癸三(观察因有害)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复次女垢身,无酬不可得,
今生逐尘劳,彼世遭狱难。
如此污浊不堪的女人,无有资本也是得不到的,为了她要奔波积财,即生中忙得团团转,来世还要遭受地狱、饿鬼、旁生等痛苦。
不管是什么人的身体,都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本质上没有可贪的地方,但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和恶劣环境的影响,很多人盲目地贪求异性,并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一个人要娶妻生子、组建家庭的话,没有经济来源,是不可能轻易成办的。有钱人为了美人入怀,不惜一掷千金,即使没有这么多钱,农村人要娶一个妻子,没有几万块也拿不下来,这是一个“大工程”。学院里的有些工人,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家庭,日夜都在奔波劳碌,藏地和汉地基本上一样,想找妻子的话,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最后找到了,开支也非常非常大。
尤其是当今社会中,光是一个婚礼仪式,要花多少钱,很多人应该心里有数。这纯粹是一种浪费,而且是在造恶业。不说别的,单单是在饭店里办酒席,一顿饭要杀多少众生?你们结过婚的人,不管当时条件好不好,应该都造过这种可怕的罪业。
经济实力雄厚的人,婚礼开销更是惊人。今年一月份,四川的一个环球小姐,办的婚事据说接近100万,仅鲜花就花费5万元,从厦门直接空运过来,买这么多花不知道要供谁?在我们修行人看来,这一天的开支非常浪费,特别特别可惜。但世间人没有这一套好像过不去,有了的话,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这就是所谓的“潮流”。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为什么如是了解在家人的状况?”其实这没有什么,不要说寂天菩萨那样遍知万法的人,一般的修行人也容易了解这些。作为修行人,对超越世俗的空性境界,尚有一定的研究,在家人的状况就更没有什么难懂的了。当然,我们了解这些的目的,与在家人的截然不同,他们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而我们,则是研究这些到底有没有价值。所以,在家人的痛苦与快乐,分析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以前汉地的一些高僧大德知道在家人的状况,有些在家人很不理解,实际上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应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
前面已经讲了,不付出代价是得不到女人的,对女人来说,得到男人也是同样,他们是非常珍贵的无价之宝。为了获得他,自己要付出很多很多,包括地位、权力,乃至修行。
麦彭仁波切在《诗学善说海》中,讲过孟光王的一个公案。孟光王与一位大臣率兵降伏一个国家后,见到当地有个满脸疮疱的小女孩,孟光王觉得她非常丑陋,便对大臣说:“她很可怜,长得这么难看!”聪明的大臣对国王说:“不一定,现在她只不过是穷困,才成了这副模样,也许以后很多男人会喜欢她,她甚至可以叫男人趴在地上当马骑……”孟光王根本不相信,于是大臣悄悄地将女孩带回家中,叫医生精心治疗,使她恢复了健康。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那女孩日渐长大,成了一名绝色佳人。
一日,孟光王看到了那位女孩,果然生起极大的贪欲,非要娶她作为王妃。(以前的国王,跟现在的腐败分子差不多相同,见一个就要一个。)大臣对女孩暗授计谋,于是女孩对国王说:“你若真想娶我,那让我骑在你身上,你学马嘶叫,这样我才愿意。”在贪心的驱使下,孟光王果然上当,女孩还要求有乐师伴奏,孟光王也百依百顺,将一名乐师蒙上双眼,带到王宫演奏乐曲,他自己驮着妃子趴在地上,还声嘶力竭地学马叫。那乐师一听,便知道国王受了女人的蒙骗,他原来也曾为了一个妓女,鬼迷心窍地去吃不净粪。像这样的公案,世间上不胜枚举。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欲乐甚少,忧苦毒甚多,为之失生命,如蛾赴灯火。”那些贪恋女人的人,如同飞蛾扑火,一生劳苦忧恼不休,最终也只是悲惨死去,毫无所得。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对女色看得特别淡,因为他们知道,这对修行有很大祸害,没有祸害的话,佛陀也不会再再呵斥这些对境。
我相信大家学了《入行论》以后,贪心、嗔心会大大减少。在藏传佛教中,寺院里讲完这部论典后,一方面因为寂天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另一方面,自己也明白了这些道理,所以无形当中,烦恼逐渐消失无迹。
尤其是男众修行人,应该像历代大德一样,尽量远离女色。以前阿底峡尊者一般不接受女人供养。唐朝大兴国寺的道琳法师,35岁出家,他认为女色是产生欲染的祸根,终生不和女人见面,不为女人说法,不接受女人供养,不让女人进入他的禅房。当时有些人就议论说:“道琳法师对女众太不公平了,连见都不敢见。”尤其是一些女居士特别不满。但莲池大师却极为赞叹,他说:“道琳法师不接触女人,似乎太过严格,然而末法时期人心不古、戒律衰微,根本不必担心没有出家人为女人说法,只怕他们为女人说法而迷爱染著,毁坏自他。像道老这种作风,大可做后来学人的借鉴。”
作为出家人,应该多看看这些教言,以此对治自己的贪心。贪心真的非常可怕,有些人因为没办法对治,最后就在烦恼面前倒了下去。而作为在家人,现在的社会极其污浊,你们除了自己的配偶以外,应该守持清净的戒律,这样才会给社会和家庭增上和谐的气氛。
子二(广说)分二:一、无有享用欲妙之机会;二、与他罪相联。
丑一、无有享用欲妙之机会:
少无生财力,及长怎享乐?
财积寿渐近,衰老欲何为?
孩提时代,自己没有能力赚钱,所以不具享乐的条件;壮年之时,为了积聚钱财而忙碌,故没有享乐的时间;老态龙钟的时候,精力不充足,因此没有享乐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人在尚未成年时,一直忙着读书,再加上年龄没有成熟,无有积聚财富的能力,在财力不允许的情况下,怎么会有享乐的机会呢?刚才也说了“无酬不可得”,学生哪里有很多钱啊?
在《论语》中,孔夫子把人从十五岁到七十岁之间,分了几个不同阶段 ,比如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等等。人在15岁左右,要一心立志于学习;30岁要安身立命,做各种事业;到了40岁,会不为世间所诱惑;70岁的时候,心比较宽容,做任何事情都会圆满。
说是这样说,但实际上,现在人有这样的精力、智力、体力也很困难。许多人在少年时,身体还没有成熟,想享受一些欲乐也不可能;成年后虽然有了钱财,但是没有时间,天天为了事业而操劳;到了老年,自己筋疲力尽,已经没有力气了。人们执著于幸福美满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有没有快乐可言呢?成过家的人恐怕最清楚。
人还没有结婚时,认为结婚最快乐,如同往生极乐世界一样,但真正结了婚之后,每个人的脸色上,好像写满了痛苦和无奈。尤其是女人生了孩子后,几十年中要为之服务,不但成了丈夫的仆人,而且成了孩子的仆人。同时还要应酬亲戚朋友,今天这家的人死了,明天那家的人要结婚……一个月的工资安排下来,所剩的寥寥无几。尽管自己很不想去,但不去的话,大家说你不近人情;去的话,诸多苦恼由此而生。所以回顾自己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在享受欲乐,多少时间在饱尝痛苦?
圣天论师说:“壮年自所作,老时不乐彼。”年轻时所追求的感情,老了以后不会再有兴趣了。当然,这是就大多数人而言,也有极个别的人,人老心不老,正如藏地俗话所说:“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会发疯的。”南京有一个车管所长,虽已年近花甲 ,居然包养了13个情妇。有如此光耀的情场资本,使得他自豪不已,常在熟人面前情不自禁地自我炫耀:“《红楼梦》有金陵十二钗,我呢,有金陵十三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最近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以82岁的高龄,娶了一个28岁的妻子,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不过我觉得这个年龄很凑巧,一个是82,反过来就是28,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