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129章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29章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开许的,《无尽慧请问经》中云:“布施之时,归戒可舍置。”《善说海》中也说:“例如,为了赐予遭杀的众生无畏施,明明看见它而妄说没有看见。”还有,《毗奈耶经》中讲道:猎人在追捕猎物时,如果你看见了那只野兽,猎人问你有没有看到,你可以说:“你看见虚空没有?”“我看见了。”“那你看见手指没有?”“看见了。”猎人说:“我不问你手指和虚空,只问你有没有看到我的猎物?”你可以观想胜义中一法不立,然后回答说:“我没有看见。”这样的方便妄语,在戒律中是开许的。
    原来这里有个人出家,他家人知道后就来学院抓人,要他必须还俗。我们有些道友也是回答:“我没有见过这个人,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他。”或者一边观想另一个人,一边说妄语欺骗他们。按理来讲,佛教徒说谎是不对的,但在有必要的时候,欺骗别人也应该合理。
    然而,有些居士为了发财,动不动就说:“佛陀开许有时候打妄语也可以。”便在搞生意的过程中,天天说妄语骗人。这是不允许的!你说妄语是为了自己赚钱,这又不是布施,也没有什么功德,这种妄语不能说。当然,一切有漏善法中,放生等无畏布施的功德最大,如果你是为了放生而说妄语,或者衣服没有披好,为了救众生而奔跑,走路不是特别如法,这些都是开许的。原来有个人就说过:“我每次参加放生或者去别人家听课,家里根本不允许,但如果说是到舞厅或去外面搞一些坏事,我的父母就很高兴,又给我钱又给我开许。所以我经常骗父母,用这些钱来放生,实际上我没有去那些地方。”其实你们也可以这样,为了放生有时候骗父母,有时候稍微偷一点他们的钱,这一点也是可以的。——我这次讲《入菩萨行论》是不是让大家干坏事?有些人可能听完后,就盯上父母(不信佛教的父母)的钱包了,但这也是为了帮助他们,为了救护众生生命,偷盗、说妄语、说离间语,有时候也有一些开许!
    下面讲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须要坚定誓言,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思已欲为时,莫更思他事,
    心志应专一,且先成办彼。
    如是事皆成,否则俱不成。
    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必须要三思而行,首先有个周密的计划,考虑好刚开始将面临什么问题,中间会不会遇到违缘,做这件事的后果怎么样,这样做对自己和众生有没有利益?俗话说“丑话说在前面”,最初说得多一点,想得多一点,如果各方面谨慎观察考虑好之后,一旦决定下来,就不要再想其他的事情了。
    堪布根霍在《入行论》的讲义中说:“比如要学习《入菩萨行论》,之前要详加思维学习这部论典自己是否能完成,对自他有没有利益?如果决定下来后,中途就不要变来变去,分心再做其他的事,否则你两件事情都成不了。”现在有些人觉得《入行论》好懂,学起来没有什么意思;有些人觉得它特别困难,想要再换一个口味,这些想法都不太合理。你好不容易才发了这样的菩提心,发完心以后,中间就不要轻易改变,先把这个学完后再看其他论典,这样才是智者的行为。
    但现在好多人并非如此,今天跟这个上师学、明天跟那个上师学,今天尝尝这个味道、明天尝尝那个味道,每天都是变来变去、换来换去,结果一无所成,自己也是特别伤心。所以我们考虑妥当之后,千万不要想其余的事,而应专心致志地成办这一件事。现在有些人学《入行论》学到一半了,但遇到一些小小的违缘就轻易放弃,或者去高攀大手印、大圆满,其实你求得再多,自己没有消化能力的话,对自他的相续也没有用。因此大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地去修行。当然,如果你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同一个时间内听三四堂课没有问题,那我也没有意见,但你要看自己有没有效果。我一般是要求大家主要抓一门课,不要这里也学一点、那里也学一点,结果什么都没有学成。俗话说得好:如果你在走路时,觉得一只脚一只脚踩地太慢,两只脚同时抬可能快一点,那你肯定会摔跤的。
    有些人真的特别着急——“我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了,好不容易遇到佛法,机会多么难得啊!所以五部大论我要同时学,弥勒五论 也同时进行,显宗密宗我同时修,五加行 一起来!”这是根本消化不了的。有些人发心也是如此,这里也发心、那里也发心,最后两件事都一无所成。《君规教言论》、《萨迦格言》等很多论典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量力而行,按照次第去做,每个人在一生中应该选择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选择好了以后,遇到任何违缘也不要半途而废,这样一来,前后一切事情都会顺利成办,否则前后两件事都不会圆满。
    为了提醒这些人,龙猛菩萨在《智树论》中也讲述了一则寓言:有个女人到别的地方去,路上遇到一群强盗,将其身上财产抢光,甚至连衣服也没有留下。女人在荒野中赤身裸体,特别不好意思,只能用一片树叶遮挡密处,一直坐在那儿不敢出来。此时,湖边来了一只狐狸,嘴里含着一块肉,它看到湖边有很多鱼游来游去,就把肉放在岸边,跳下水去抓鱼。结果它一下去,鱼就全部沉到了湖底,返回来后肉块已被乌鸦叼走了。正在这个时候,那个裸体女人就一直在“嘿嘿嘿”地笑,狐狸有点生气,不高兴地说:“你东看西看什么,嘿嘿哈哈笑什么?”女人笑它道:“我东看西看就是要看你啊,你嘴里含着的肉飞到虚空中了,想抓的鱼也沉到湖底了,我就是要看你呀。”狐狸于是给她唱了一首歌,但歌词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
    刚才那只狐狸,原来它有一块肉,但看到湖里的鱼以后,本来打算一举两得,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两件事情都泡汤了。我们有些道友也是这样,背诵的时候,这里也背一点、那里也背一点,本想三部论典同时进行,结果一部论典也没有背下来,这种情况经常都有。所以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去做一件事,比如要学三部论典,重点最好放在一部论典上,如此才能学有所成,这也是做事情的一种窍诀。
    若能有条不紊地行持善法,还会获得一种利益——“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所谓的“随眠”,是与无明相应的二十种随眠烦恼 ,而不是六种根本烦恼 。“不正知”则是正知的违品。按照无著论师的解释,如果我们次序井然地做事情,由不正知而引起的各种烦恼就不会增长,所有的烦恼也能得以息灭。
    当然,这个颂词还有一种解释方式(我原来在《广释》中也分析过),由于印度梵语的版本不同,此颂还可译为“随眠不正知,由是而增长”,意思是说,若不依此智慧按部就班地行事,不但事情办不成,不正知的随眠烦恼也会由此而增上。这样解释也可以。
    我们现在学了这么好的论典,以后做任何事情,不管是世间法、出世间法,能不能按照这样去行持?虽然我们都是人,但以前没有学过这么殊胜的教言,人该做的事情有时候根本不懂,大家学了《入行论》以后,希望能如理如实地次第而行! 

思考题
    412、有些上师名声广大、弟子众多,无数人对他崇拜得不得了,这样的上师就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吗?为什么?
    413、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应该本本分分,唱歌跳舞非常不庄严,这跟世间人没什么两样。你是怎么看待的?
    414、佛陀开许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说妄语,有些修行人就以此为由,为了做生意赚钱,动不动就说谎话骗人,这种行为触犯戒律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415、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情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这样会有什么好处?

第五十六节课
    癸二(观后当控制)分三:一、中止非事;二、行持应事;三、修未如是行之对治。
    子一(中止非事)分三:一、断除贪执散漫;二、断除无义之事;三、断除烦恼引发之事。
    丑一、断除贪执散漫:
    无义众闲谈,诸多赏心剧,
    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著。
    当介入各种各样的闲言碎语、无稽之谈中,或者欣赏丰富多彩的戏剧、电视、电影等节目时,应观之如幻如梦,不要对此耽著不舍。
    学习大乘佛法的人,首先应学会随顺众生,从有些菩萨的传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通过谈一些军事、科技、政治、经济等世间话题,可以将不信佛的众生引入佛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要认为“我一定要如如不动地闭关,不能跟别人交往”,从而撇开一切外缘,这是不合理的。按照大乘论典所讲,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对众生有没有利益,如果有利,纵然表面上行为不太如法,讲些无关的语言,有时候也有一些开许(此问题昨天已解释过)。但作为一般的凡夫人,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应尽量断绝各种闲谈以及观看散乱自心的节目、欣赏娱乐活动等。因为凡夫的心很容易被外境诱惑,一旦生起贪嗔烦恼,自己今生来世的善根会毁坏无余。所以一般来讲,最好不要接触这些外境,假如实在无法避免,也应以正知正念来约束自己,千万不要耽著这些。
    此处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毫无意义的闲谈,最好不要贪执。关于这方面,我们讲《君规教言论》时有一个公案:从前有两个魔鬼,一个皈依了三宝,另一个未皈依。一天它俩遇见两位行路的比丘,未皈依者准备夺取他们的性命。皈依者说:“别急,我们先去观察一下,看他们讲不讲佛法,如果他们讲的话,请不要害他们,否则再下手也不迟。”它们便一直尾随其后。那两位比丘很散乱,一路上都是谈论世事,没谈一句佛法,到了分手时才互相祝愿:“慎勿放逸!”未皈依者说:“看!他们始终未讲一句佛法,可以害他们了吧?”皈依者说:“不能,他们已经讲了甚深的佛法,只是你不懂而已。”接着皈依者讲述了:何为身不放逸,何为语不放逸,何为意不放逸……未皈依者听它讲得言之有理,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并发心皈依三宝。由此公案也可看出,我们平时在交谈过程中,如果一直讲跟佛教无关的话,邪魔鬼神很容易侵害你,但若经常以正知正念来谈论佛法,纵使非人也无法危害。
    所以,我们平时不要无义闲谈,即使不得已要说一些闲话,最好也不要耽著它,不要把它执为实有。有些人爱讲一些色情暴力的话题,对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津津乐道,始终也不厌烦。虽然我们作为凡夫人,说话不可能像阿罗汉、菩萨一样,内容全部围绕着自己修行或弘法利生,但一般来讲,我们现在已经皈依了佛门,并受了不同层次的戒律,对平时的语言还是值得观察,看自己说的话有没有意义,对一些事物是否耽著?有些人一提起自己的怨敌,就怒不可遏,边哭边生极大的嗔恨心;一讲到自己以前感情的经历,又开始生起强烈的贪心,仿佛回到了过去时光。这种现象对修行人而言是不合理的,你可以谈论,但不要太执著,说话应该注意这一点。
    第二个问题,当我们欣赏种种精彩动人的戏剧时,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