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菜根谭的智慧 >

第31章

菜根谭的智慧-第31章

小说: 菜根谭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人:伶人,俗称戏子。
  雌雄:此当胜败解。《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妍:美好,美丽。
  伶人在脸上搽胭脂涂口红,把一切美丑都决定在化妆笔的笔尖上,可是转眼之间歌舞完毕曲终人散,方才的美丑又都到哪里去了呢?下棋的人在棋盘上激烈竞争,把一切胜负都决定在棋子上,可是转眼间棋局完了子收人散,刚才的胜败又到哪里去了呢?
  《庄子庚桑楚》中说:“大道通达于万物。一种事物分离了,新的事物就形成了,新的事物形成了,原有的事物便毁灭了。对于分离厌恶的原因,就在于对分离求取完备;对完备厌恶的原因,又在于对完备进一步求取完备。所以心神离散外逐欲情而不能返归,就会徒具形骸而显于鬼形;心神离散外逐欲情而能有所得,这就叫做接近于死亡。迷灭本性而徒有外形,也就跟鬼一个样。把有形的东西看作是无形,那么内心就会得到安宁。”
  由此而知,人生短暂,事物更替,又何苦去费尽心机,为谋取富贵而留下恶名呢?


悟吾静体养吾圆机


  悟吾静体养吾圆机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把握未定:意志不坚,没有自控能力。
  澄悟:是静悟。澄是形容水清而静。
  静体:指寂静之心的本性。
  风尘:风起尘扬,喻人世扰攘。
  圆机:佛教语,谓圆机为圆顿的机根,一念开悟即得佛果的根性。
  当意志还没有坚定没把握控制时,就应远离物欲环境的诱惑,让自己看不见物欲诱惑就不会心神迷乱,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清明纯静的本色;等到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时,就要让自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即使看到物质的诱惑也不会心神迷乱,借以培养磨练自己成熟质朴的灵性。
  荀子说,一个凡人,积累善行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就叫圣人。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实行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地提高。所谓圣人,就是凡人的意志日复一日积累高贵的品行而成的。意志对人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因为意志最稳定、最恒久。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原来是这么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居住在楚国的人,遵从的是楚国的意志,于是他就成了一个楚国人。居住在越国的人,遵从的是越国的意志,于是他就成了越国人。意志是最自然、最隐秘、最深刻的积累。那么你就应该注重塑造自己,培养自我成熟质朴的灵性。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我相:佛家语,是佛教四相之一
  动根:动乱之源。
  人我一视:我和别人属于一体。
  一个喜欢清静讨厌喧闹的人,往往离群索居来求取安宁,却不知道远离人群只是为了自我,而一心求静的结果一旦遇到喧闹就会烦躁。人我本是一体的,动静也是相互关联的,如不能自我忘怀,只知一味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安宁境界呢?
  善道和尚于845年唐武宗灭佛时,被迫还俗,从此过着半僧半俗的生活,当时的人称他为“石室行者”。有一次他踩碓舂时竟踩出了神,进入了无心无我心境,只知动脚却忘了移脚。这件事传到临济和尚的耳中,临济和尚评说:“他沉溺在深泉水潭里。”无心之境虽好,可是没什么真正的作用。真禅所谓的禅定与智慧如一的三昧,是定慧如一的基础上的灵活运用禅机的三昧。常言说,坐禅之人,把桥上的来往行人看成深山之树,尚未入真禅;而应当见人是人,见桥是桥,从自然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庄子说:“人若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会不自适自乐吗?人假如不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能够自适其乐吗?流荡忘返于外物的心思,矢志不渝弃世孤高的行为,唉,恐怕不是真知大德之人的所作所为吧!沉溺于世事而不知悔悟,心急如焚地追逐外物而不愿意反观自身,即使相互间有的为君有的为臣,也只是看作一时的机遇,时世变化后就没有谁会认为自己地位低下了。所以说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从不愿意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滞留。崇尚古代鄙薄当今,这是未能通达事理之人的观点。用狶韦氏之流的角度来观察当今的世事,谁又能不在心中引起波动?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方才能够混迹于世而不出现邪僻,顺随于众人中却不会失却自己的真性。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对立争辩不已。”
  庄子的话告诫我们:完全扬弃自我和动静不二的主观思想,才能真正达到身心都安宁的境界。


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火坑:佛家语,极苦的境界。
  贪爱:指贪着爱恋五欲之境而不能离舍。《法华经方便品》:“深着五欲如爱犁牛之尾,以贪爱处蔽。”
  烈焰成池:烈焰和火坑的意思相同。
  彼岸:佛家语,即成正果的意思。
  一念:佛教认为思念对境一次叫一念。
  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所以佛家说:“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是跳进火坑,贪婪爱恋之心太强烈就如同沉入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清净的观念就能将火坑变为清凉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使火海变成幸福乐园。”可见意识观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变,因此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有一次,孔子和几个学生在一起谈心,他鼓励大家大胆地说出自己真实志愿。子路最为志大,说:“一个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我去治理它,三年中,就能使大家充满勇气,并且又很守规矩。”冉有和公西华一贯比较谦虚,一个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我可以在三年内使人人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还要靠别人来帮忙。”另一个说:“我的本领还不够,但愿意不断学习,在祭祀和外交典礼上,我可以穿戴整齐去做个小司仪。”最后轮到曾子,他铿地一声停止了弹琴,站起来说:“我认为最好的事是:暮春三月,穿着轻便的春装,和五六个朋友一起,带上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樗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歌走回家。”孔子听了,深有感慨,长叹一声说:“我的志愿是与曾参一样呀!”
  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绳锯材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水滴:据汉枚乘《谏吴王书》:“泰山之流穿石,殚极之绳断干,水非钻石,索非锯木,渐摩之使然。”
  水到渠成:渠,人工挖掘的水道。比喻做事听其自然。据《冬余序录》:“东坡与人书,闲及生事不济,辄自解曰:‘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一任天机:完全听凭天赋的悟性。
  把绳索当锯子摩擦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落在石头上时间一久就可贯穿坚石,做学问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落枝蔓而掉落,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凭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历史上勤学苦练的事很多,“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代代相传。
  南宋陶宗仪,字九成,天台(今浙江天台)人。元朝初年,陶宗仪避难隐居华亭,以种田为生。陶宗仪虽耕田种地,但从未放弃著书立说。每日下地耕种,他都带上笔墨纸砚,同时在大树下放一只大坛子。在劳作之中,想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心得,就立即记载下来,存入大坛子中。就这样,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大坛子竟然装得满满的。陶宗仪就将其整理编撰成册,取名《南村辍耕录》,成了研究宋末元初历史的重要书籍。陶宗仪还作了《说郛》一书,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了:明白,了解,觉悟。
  付:托付,赋与。
  能跳出自我来了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据自然规则,使万物按照本性去发展而各尽其用;能把天下还给天下万民所共有的人,躯体虽然生存在世间,思想却超越凡人。
  伊尹是商汤时期的一个贤人。起先他居住在莘国郊外的荒野中自耕自食,以尧、舜之道为乐专心于修养身心,如果不合道义的,纵使以天下的财富为他的俸禄,都不能使他动心,不合道义,他一点也不施予人,一点也不取于人。商汤曾几次派人带着礼物去聘请他,他都平静地拒绝了。不久,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说:我居住在这荒野之中,以尧舜之道作为我个人的快乐,为什么我不可以使现在的君子做尧、舜一样的君子呢?为什么我不可以使现在的百姓成为尧、舜时代一样的百姓呢?为什么不可以凭我的努力使尧、舜盛世在今天再现呢?上天生育了人民,就是要使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而我,正是百姓中的先知先觉者,我就得用尧舜之道去使现在的百姓有所觉悟。我不去使他们觉悟,还有谁能担此重任呢?在这时的伊尹看来,这普天之下的百姓中如果有一个人没有沾上尧、舜之道的润泽,便有如是自己把他们推入深渊一样。于是,他要把匡救天下的重任担挑在肩上。他主动来到汤的宫中,辅佐讨伐夏桀,拯救百姓,成就了自己的功业。我是天下百姓中的先知先觉者,我有责任以自己的努力去匡正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把握本质卷舒自在


  把握本质卷舒自在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此场中矣。
  傀儡:一种木头作的假人,由真人躲在幕后用线来操纵其动作。
  卷舒:伸缩
  提掇:牵引上下
  人生本来就像演一场木偶戏,只要你能把控制木偶活动的线掌握好,那么你的一生就会进退自如去留随便,丝毫不受他人或外物的操纵,能做到这些你就可以超然置身于烦嚣的尘世之外。
  老子认为:“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事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着生命的根基——“道”。这样,人生就不会成为事物的傀儡,也就不会受他人提掇。“道”者,“超出此场中”也。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点念头,是吾一点生生之机,列此即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生生之机:生生是繁衍不绝,机是契机,《易经系辞》中有“生生之谓易”,这就是世人常说“生生不息”的由来。生生之机是指使万物生长的意念。
  土木形骸:土木是指泥土和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