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菜根谭的智慧 >

第23章

菜根谭的智慧-第23章

小说: 菜根谭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夸逞:夸是自我吹嘘,言过其实,逞是强行显露。
  莹然:莹是指玉的颜色,洁白纯净。
  夸张自己的功劳业绩,炫耀自己的文章美妙,这都是靠外物来增加自身光彩博取他人赞美。却不知人人内心都有一块洁白晶莹的美玉,所以一个人只要不丧失人类原有的纯朴善良的本性,即使在一生之中没留下半点功勋伟业,也没留下片纸只字的著作文章,也算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孔子表扬学生子路说:穿一身破旧的棉袍子,和穿着华贵的裘皮的人站在一起,而丝毫不自惭形秽的,恐怕只有子路一个人吧!与此相反,那些立志很高而又为自己吃穿害羞的人,就不值一谈了。孟子说:“说大人则藐之。”曹植说:“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君子之志哉!”而左思的诗说得更好:“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不自贱,重之若千钧。”这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人面前,要有礼,但不要自卑、胆怯。要对自己有信心,自己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与别人平等的人格。这样,不仅能不自贱自羞,而且能对人不嫉妒、不巴求,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人群之间。
  据说子路是“卞之野人”,从小在乡间长大。乡人只要不饥不寒,就有不会因非份之想而弄出种种丑态来的淳朴性格,加上在孔门所受的教育陶养,使他形成了自重自强的人格,这一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
  享有临济宗中兴之祖美誉的禅师东山法祖曾说过:“释迦牟尼和弥勒佛都是他的奴婢,你说这个‘他’是什么?”自然这个他指的就是本心、无位的真人、禅心。佛教信徒在行出家剃度礼时,首先要辞别国王、双亲,以切断君臣、亲子之缘。如果自称是臣僧某某,便是失去了佛徒本色。“他是谁”这一公案便显示了相反的立场,体现了禅者特有的矜持,不仅如此,本则公案中值得参究的字眼不在于“他”字,而是“奴”字。奴就是指奴婢,落身为奴,诚心至意地为了众人律己励行,真正地具体地展现了自他不二的功用。古人曾说过:“意踏毗卢头顶,行拜童子足下。”既要怀有把佛祖的头踩在脚下的高昂气概,又同时具备跪拜于幼童脚下的谦虚操行,这才是禅者的生存之道。
  修养自身大业后成
  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不昧:昧是昏暗,此处作蒙蔽解。
  竭:穷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是建立,心指自然本性。据《易经复》:“复见天地之心乎?”注:“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疏:“本,静也,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做不尽人情的事,不过分浪费物力;假如能做到这三件事,就可以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为万民创造生生不息的命脉,而为后代子孙创造永恒的幸福。
  孔子说:现在天下大乱,已是无可挽救;但如果天下太平,一切很好,就不用我们来改革现实了。我们追求的事业无法实现,我早就知道,但我就是要像那位做门卫的隐士说的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后出师表》说:不兴师伐魏,汉朝必亡;兴师伐魏,敌强我弱,也难救其不亡。但是,与其坐等汉朝灭亡,不如尽力伐魏。可见,曹魏难灭,汉室难兴,诸葛亮早已清楚地知道,但自从离开隆中,夺荆州,定西蜀,对外联结东吴,对内治军理财,最后六出祁山,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业虽未成就,但那种义无反顾,精进向上的崇高精神,却因此而无限光大,成为一种取之不竭的财富!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义无反顾的大智大慧实在是成事的必要的心理。因为,虽不能成事,却可成人。古圣先贤有句名言:“内圣外王。”也就是说先成己而后才能成物。以古人此论推而广之,一个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


富当知贫壮宜念老


  富当知贫壮宜念老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痛痒:痛和痒都是一种病,此处比喻痛苦。王阳明《传习录》有:“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当你身居富有和权贵的地位时,你要了解贫贱人家的痛苦才行,当你年青力壮身体健康时,应当想到年老身体衰弱以后的悲哀。
  人在贫穷的时候,反而能够安分守己,老实规矩地过日子,一旦富贵加身,胆子大起来,得意忘形,无所顾忌,骄奢放纵,目中无人,为所欲为,如此,灾祸很快就会降临到他身上了。陈胜没有称王的时候,曾和同伴相约:“苟富贵,毋相忘。”可陈胜真的富且贵的时候,把这句话就丢到脑后去了。贫穷和富贵是相对立的,从古到今,很多人一旦有了权势,便身价百倍,不思为民造福,忘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有了财富,便趾高气扬,骄奢淫逸,仿佛自己的血统都比别人高了。在富贵时想不到贫穷,即使富贵长久,也谈不上具备好的品德。一个人不管身处贫困富贵,都应该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要特别珍惜青春而顾念晚年的衰老生活。惜时如金是事业的最基本要求,否则,一生一事无成,老来不堪回首将何其凄凉。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皎洁:光明,洁白。
  茹纳得:容忍得下。
  立身处世不可太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委屈、脏污都要适应并能容忍得下;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太清,不管是好人、坏人、聪明人、愚笨的人都要习惯以至包容。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成别人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他们不愿成全人,却会忌妒人。”
  人与人有别,各自为一个体;但人与人又不能不彼此相联相通,结成一个整体。不愿道人之善、成人之美,却生就一双鳝鱼眼睛、一副鸡肠小肚,挑剔人,说道人,嫉妒人,压制人,这样的人就像一个锥子,对群体的危害是很大的。而那些不说人之过,不矜己之能,能帮助人,成全人的人,就像一块平整方正的大石头,砌在哪里,都能使整个建筑稳固平实。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孔子为什么以成人之美与否来区分君子和小人了。
  磨砺如金施为似弩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邃养:高深修养,邃,深。
  钧:三十斤是一钧。
  弩:有特殊装置来发射的大弓。
  磨练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养;做事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假如随便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功效。
  子夏做了鲁国莒父县长,向孔子请教行政之道。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只顾小利。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还是明代那个张岱说得好:“做事第一要耐烦心肠,一切蹉跌、蹭蹬、欢喜、爱慕景象都忍耐过去,才是经纶好手。若激得动,引得上,到底结果有限。”或者,斤斤于细故,你就别想有大收获,想要有大收获,你就必须放弃一虫一米的小得失。《吕氏春秋》上说,小利是妨害大利的劲敌,不放弃小利,就无法获得大利。
  做人处事,“忍”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忍”是很难的修养,所以,我们要忍辱精进,在“忍”的修持中去争取成功,亲近佛缘。浮山法远和尚率僧众七十余人来投参叶昙和尚时,叶昙命人往这群野僧头上身上喷水倒土,大多数僧众都落荒而逃。只有浮山法远和师友天衣义怀纹丝不动。叶昙方才允许他俩入门,命浮山任饭头,主管全院膳食。和尚的生活极其清苦,吃的多是难以下咽之物。有一日叶昙出去访友。众和尚见主持走了,就央求浮山煮点米粥开开胃,浮山善心发现,让寺内僧徒都饱餐了一顿。叶昙回寺后,知道了浮山所为就训斥他:“你想一想今后你当了主持时的情形吧!我院绝对不允许这种盗用寺内之物满足私心、私意的行为。你给我快出门,下山去吧!”浮山无奈只得接过寺中施舍的衣钵诸物,离开叶昙。浮山下山后,寄宿在山下一寺的走廊内,托钵自活,仍然坚持去参听叶昙说法。中叶认为浮山没有经允许住进他寺,同样是偷盗行为,于是再次把浮山撵了出去。浮山于是把僧衣托钵当作住在寺庙的借宿费,还清了盗用佛物之孽债。有一天,叶昙命人鸣钟焚香集合僧众声言:“此山有古佛。”说完出迎浮山,并亲焚梵香,向浮山面授临济密传的大法。此时,“回想起过去的辛苦是多么愉快的事呀。”这是希腊人的名言。


虚圆建功执拗败事


  虚圆建功执拗败事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虚圆:谦虚圆通。
  偾事:败事。《礼记大学》中有:“此谓一言偾事”。
  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谦虚圆滑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事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孔子说:有向学之志的人,未必能取得某种成就;取得某种成就的人,未必做每件事都合乎原则;做每件事都合乎原则的人,未必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公羊传》记载:祭仲为鲁国宰相,鲁桓公十一年,他到留国去吊丧,途径宋国,宋国把他拘留起来,要他废掉勿而立突为鲁君,他答应了。这是出卖国君的大事,他为什么答应呢?一,他不答应,不仅鲁君保不住,连鲁国也保不住,君轻国重,权衡轻重,不得不答应;二,自己没有私心私念,不是受人迫胁贪生怕死,所以敢于承担废除国君的罪恶来保存国家社稷。这两条很关键,所以《公羊传》把它作为灵活权变的一个典范事例加以引述。这是在今天,这个例子也还很有意义。相反,像孟子所谓“嫂溺而援之以手”这样违反“男女授受不亲”的权变,虽然当时多么慎重地当一件事情说,而现在看来,倒像小孩过家家似的了。
  过俭则吝过让则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悭吝:小气,吝啬,为富不仁。
  鄙啬:有钱而舍不得用,斤斤计较。
  雅道:即正道,此处指与朋友交往之道。《荀子荣辱》篇:“君子安雅。”集解:“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懿行:美好的行为。
  足恭:过分恭维来取悦于人。
  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谦恭的意思。
  机心:狡猾诡诈的用心。《庄子天地》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