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菜根谭的智慧 >

第13章

菜根谭的智慧-第13章

小说: 菜根谭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只能任行贿者摆布,落得可怜的下场。


主人惺惺贼成家人


  主人惺惺贼成家人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每个人的耳朵都喜欢听美音,眼睛都喜欢看美色,所以这些都属于外来的侵害;每个人都有易冲动的情感,都有无法满足的欲望,所以这些心理上的邪念是内在的敌人。不管是内贼也好外贼也罢,只要身为主人翁的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遵守不违背情理的原则,做人恪守信念,所有心里敌人、外来侵害都会变成你修养品德的助手。
  春秋时,曾参很穷苦,鲁国君主便派人送他钱财,对他说:“请添些衣服。”曾参再三推辞。来人说,“并非你去求他人,是他人要送给你,为什么不受呢?”曾子说:“我听说,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即使他对我赐而不骄,我能受而无畏吗?”始终不肯接受。孔子听说此事,赞道:“曾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不要以为曾参故作清高,而实在是他不愿为外物所累啊!外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亲近你,诱惑你,动摇你,如果你抵制不了它的影响,它就会迫使你成为它的囚徙。严于律己,就是你避免成为囚徙的最后的反抗,而保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成就事业的可靠的基础。
  法眼禅师初参长庆,不得解悟,于是开始云游四方,一日遇雨寄宿在地藏院。地藏和尚见法眼欲行,便问道:“上座要到哪里去?”“行脚去。”“行脚去做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于至道最为亲近、贴切。”法眼当下即有所悟。法眼又要出去行脚,地藏和尚目送他出门,并说:“上座曾经说过‘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妙理,请问你脚下踩的那块石头是在你心内还是心外?”法眼答道:“心外无法,自然是在心内。”地藏和尚微微一笑说:“你去行脚,怎么还把一块大石头放在心中呢?”法眼于是留在院内向地藏和尚请教,可是地藏和尚每次都把他引为自得的华严宗旨和唯识哲学给否定掉了。当法眼感到理屈词穷之际,地藏和尚才告诉他:“要说佛法吗?一切都是现成的。”听了这话法眼才打破桶底似的恍然大悟,以后,法眼开创了一代宗风,成为中国五家禅中的法眼宗的开山祖师。
  图其未就不如保成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业:指事业、基业,据《孟子梁惠王》篇:“君子创业垂统,为可断也。”
  失:错误,过失。
  非:过失。《礼记礼运》篇:“鲁之郊,非礼也。”
  与其谋划没有绝对把握完成的功业,倒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好好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孟子在魏国时,有一次惠王问他:“我对于我的国家也算费尽心力了,河内受灾,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饥荒,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我曾考察别国的政治,也没有谁比我更尽心的,为什么他们国家的老百姓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也不见增多呢?”孟子认为惠王只是如此这般,就不会把国家治理得比别国更好。为什么?因为惠王只依了天时行事,而自己该做的却没有做。孟子说,做国君本来应该尽力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可是现在却是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了饿死的人也不开仓赈民,竟然还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年成不好”。这与拿刀子杀了人却说不是自己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做国君的假若不去归罪年成,而真正动手改革政治,行仁政,就能真正治理好国家。孟子的意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谋取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有成事的愿望远远不够,还应实实在在地按成事之道去做,才会有实效。


高而勿疏淡而勿枯


  高而勿疏淡而勿枯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缄,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气象:气质、气度。
  疏狂:狂放不羁的风貌。如白居易诗中有“疏狂属年少”。
  缜缄:细致周全。
  琐屑:烦杂琐细。
  一个人的气质要宽宏广阔高瞻远瞩,却不可流于粗野狂放;思想要细致周详,却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淡,但不可以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向要光明磊落,但不可流于偏激刚烈。
  临济门下禅锋甚锐的禅将三圣,有一次去拜访老禅匠雪峰义存。年轻的三圣开口问道:“网破江波,始得金鳞,一条无数次从网中钻出去的金鳞大鲤鱼,到底是以什么为饵料呢?”意即我是一条金鳞。这点有力地显示出他继承了临济的铮铮铁骨以及当仁不让的禀性。“如果你钻得出网,我就回答你。”雪峰沉稳地钳制住三圣的禅锋。三圣并不因此而退缩。“手下有一千五百余人的一代宗师,连这点话头也解不开吗?”三圣不愿退让,意即争取主动。雪峰淡淡地答道:“老僧当了住持,事务忙得很哪!僧务繁忙又加上年事已高,我就只能这样回答你了,也许不尽如你的意,你就看着办吧!”这就是雪峰的态度。乍看起来,似乎年轻的三圣得势了,雪峰的禅锋敌不过三圣的禅锋,其实不然,雪峰巨匠这种虎头蛇尾的言行,已把三圣的锐利完全包纳在其中了。这种老练沉稳的境涯会令人肃然起敬的。对于这样一位捕鱼能手,一条小鲤鱼逃得了一时也过不了多久,一支矛再锋利,也无法刺穿金盾;一座山纵然高峻,也不及云高天高。
  事来心现事去心空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寒潭:大雁都是在秋天飞过,河水此时显得寒冷清澈,因此称寒潭。
  当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林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当大雁飞过,寒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雁飞过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没有留下雁影。由此可见,一个有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性才会显现出来,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了原来的空虚平静。
  风过疏竹不留声,雁渡寒潭不留影。凡是有德的君子遇见事,就应该用仁德之心去服务,事情过后心情也就恢复本来的寂静。刘秀在河北与自立为帝的王郎展开大战,王郎节节败退,逃进邯郸城里,经过20多天的围攻,刘秀大军攻破邯郸,杀死王郎,取得胜利。在清点缴来的书信文件时,官员发现一大堆私通王郎的信件。这些信件有好几千封,内容大都是吹捧王郎,攻击刘秀的,写信者都是刘秀一方的人,有官吏、有平民。有人很气愤,说这些人吃里扒外,应该抓起来统统处死,曾经给王郎写信的人,则提心吊胆,心里十分害怕,刘秀知道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又叫人把那些信件取过来,连看也不看,就叫人当众把它们扔到火盆中烧掉了。刘秀对大家说:“有人过去私通王郎,做了错事,但事已经过去了,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过去做错事的人从此定下心来,努力供职。”刘秀这种处理方法,使那些私通王郎的人松了一口气。他们从心眼里感激刘秀,甘为他效劳,刘秀以德报怨,安抚吏民。他在见到私通王郎的信后表现出来的仁德之心,事情过后也就立刻恢复平时状态。
  “孤轮独照江山静”表述的是禅师清澄空寂的心境,心月一轮,普照大千世界,何等空灵自在。正好似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有一天晚上,大含和尚一个人在方丈室里读书。有一位强盗持刀闯入室内。和尚平静的问:“你是来要东西,还是来索命的?”强盗回答说,“我来要钱。”和尚于是从怀中取出钱袋,扔给强盗说:“你把这些都拿去吧。”说完又俯下身去看书了,强盗握紧钱袋,正欲潜逃,和尚这时大喊了一声:“等一等!”强盗说不出的惊慌,呆呆地立在原处。和尚对他说:“你别马虎,出去时把门关好!”强盗听后,吓得屁滚尿流地逃了。这位强盗后来对人说,“我多年打家劫舍,历过数不尽的风险,可没有哪一次叫我像那次那样害怕!”


行道中庸方是懿德


  行道中庸方是懿德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伤察:失之于苛求。
  蜜饯不甜:蜜饯不过分甜。
  懿德:美德。如《诗经》中有:“民之秉彝,好施懿德”。
  清廉纯洁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性情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这种道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的甜,海产的鱼虾虽然腌在缸里却不过分的咸,一个人要能把持住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为人处事的美德。
  有一僧问云门:“什么是尘尘三昧?”云门答道:“钵里饭,桶中水。”三昧指修行的境界,尘尘三昧在禅中指“个个三昧”。《华严经》中说:“一微尘中,三昧尽入。”悟到一切皆空的禅是死人禅,没有任何功用,而必须在此基础上“大死一番,绝后苏息”,在日常的一个个差别言行中,做到平等如一,达到平等三昧。这才是“个个三昧”、“尘尘三昧”。也就是说:“一切都体现出真境”,就像钵里的饭、桶里的水一样。有人对“尘尘三昧”的体验是“白露降红叶,红叶滚红玉”。道理都一样。
  贫者不艳因净风雅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寥落:寂寞不得志。吕温诗中有“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废弛:应做而不做。王冕《剑歌行》中有“学书学剑俱废弛”。
  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穷人家的女子要经常把头梳得干干净净,摆设和穿着虽然算不上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高雅脱俗的风范。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遭遇不佳处于穷困寂寞不得志,绝对不应该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孔子的一生,碰了不少的壁,遇到了不少难堪事。孔子不是垂头丧气、潦倒颓唐,不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他的做法是,一方面自己很执着,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另一方面又很宽厚平和,很乐天知命,对于各种横逆之事能很巧妙地应付过去,谈笑中拨云见月,还心灵以一片宁静、一片仁和、一片慈悯,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浑涵博大。论幽默,这是最高境界的幽默,因而也是最不可企及的。因为孔子认识到,为人之贵,是尽量培养和解析自己的才智与力量,不断努力;但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成败均非一己之力所能定,所以成功与失败,在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都没有什么好挂怀的,应能够宽容宁静甚至愉快地接受。
  闲莫放过静不落空
  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中有受用。
  受用:受益,得到好处。《朱子全书》中有“认得圣贤本意,道义实体不外此心,便自有受用处耳”。
  在休闲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利用这闲暇时候做一些事情,待到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