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菜根谭的智慧 >

第11章

菜根谭的智慧-第11章

小说: 菜根谭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大巧:聪明绝顶。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所以不一定有廉洁的名声,那些到处树立名誉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绝顶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看上去反而觉得很笨拙,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实际上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孟子说:有源的泉水总是汩汩涌淌,昼夜不息,注满所有低洼之处,然后继续奔流,汇入大海,假若无源,比如七八月间雨水频繁,大小沟渠也可以被灌满,但很快也就干涸了,所以名誉超过了实际,君子引以为羞耻。他又说: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做人应当了解这一点!古语还有:“聪明得福人间少,侥幸成名史上多。”人生在世,确实有许多偶得虚名,而这偶得的虚名,自然更是当不得真的。想做点事业的人,应该认清真廉之名和大巧之人,以防被伪君子和耍小聪明的人所迷惑。
  心体光明念勿暗昧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暗昧:不光明叫昧。指阴险见不得人。
  心体:指智慧和良心。
  暗室:隐密不为他人所见的地方。
  一个心地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一样。一个人的欲念邪恶不端,即使生活在青天白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胆战心惊。
  《庄子庚桑楚》中强调人要保持心境的安泰,不能让外物扰乱了自己的磊落光明。书中说:“备足造化的事物而顺应成形,深敛外在情感不做任何思虑而使心境快活富有生气,谨慎地持守心中的一点灵气用以通达外在事物,像这样做而各种灾祸仍然纷至沓来,那就是自然安排的结果,而不是人为所造成的,因而不足以扰乱心性,也不可以纳入灵府。灵府,就是有所持守却不知道持守什么,并且不可以着意去持守的地方。不能表现真诚的自我而任随情感外驰,虽然有所表露却总是不合时宜,外事一旦侵扰心中就不会轻易离去,即使有所改变也不会留下创伤。在光天化日下做了坏事,人人都会谴责他、处罚他;在昏暗处隐蔽地做下坏事,鬼神也会谴责他、处罚他。对于人群清白光明,对于鬼神也清白光明,这之后便能独行于世。”
  无名无位其乐最真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名位:泛指名誉和官位,也就是功名利禄。
  一般人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职的人生乐趣是最真正实在的;一般人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和忧虑的事,却不知道那些不愁衣食的达贵官人由于种种欲望,那种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丰富了,而精神上却空虚了,人们在享受到以前梦想追求的东西时,心灵上却像一张白纸,总感到失落了什么。
  老子早就指出过追逐外物必然丧失自己的本性,“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听觉失灵,丰美的食品使舌不知味,驰马打猎使人心中发狂,贵重稀有的物品使人偷和抢。因此高尚的人只求安饱而不逐声色,拒绝物质的诱惑而保持内心安足的生活。”(《老子》十二章)我们今天的生活,只知拼命攒积金钱财富,只看重动物性的满足发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财富的追逐中,都浸泡在放纵感官肉体的快乐里面。这样,我们追逐到的财富越多,我们的心灵就越空虚,我们本性丧失的就越厉害,我们精神就越贫乏,我们的生命表现就越少。
  所以,我们还是“勿羡名位,勿忧饥寒”,脚踏实地地生活吧!


阴恶恶大显善善微


  阴恶恶大显善善微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善路:向善学好的路。
  恶根:过失的根源。
  一个人做了坏事怕别人知道,可见这种人还保留了一些羞耻之心,也就是在恶性之中还保留一点改过向善的良知;一个人做了一点善事就急着让人知道,就证明他行事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许,这种有目的才做善事的人,在他做善事时已经种下了可怕的伪善恶根。
  关于人性,孟子说得很具体。孟子说,人之性有四端,这四端便是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每个人都有这四种心。有此四心,人便成其为人。有恻隐之心,便能仁爱怜恤;有羞耻之心,便知礼义廉耻;有辞让之心,便会恭敬谦让;有是非之心,便晓去取正误。因此,恻隐之心,也就是仁的萌芽。人有仁、义、礼、智,便正如人有了手足四肢,人有仁、义、礼、智,便万物皆备于一身,他的生命之火便能如熊熊烈焰,终必不可扑灭,他的生命之流便可如汩汩山泉,终必汇成江河。孟子这段话,简单地说,也就是人性本是善良的,人能向善,人能为善。
  逆来顺受居安思危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机缄:机是发动,缄是封闭,机缄是一动一闭而生变化,比喻气运的变化,支配事物变化的力量。
  抑而伸:抑是压抑,伸是舒展。
  播弄:玩弄、摆布。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对人的命运的支配很难预料。有时先使人陷入窘境然后又让人春风得意,有时让人先得意一番之后又让人遭受挫折,这些都是上天有意捉弄自命为英雄豪杰的人。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当不如意时要适应环境,遇到横逆磨难应能忍耐,在平安无事时要想到危难的来临,假如人们确实能够做到这种程度,这样就连上天也无法施展他捉弄人的伎俩了。
  祸福在人自取,因此,人能求福,也能避祸,求福与避祸,也全在自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危才可以求安,虑退方能得进,惧乱然后可以保治,戒亡然后可以求存。有一次,孟子学生问他如何才能使国家免于灾患,孟子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孟子说,那自然首先在于行仁政,但还不仅于此,还要尽力防患于未然。国家无内忧外患,就趁此靖平之时修明政治法典,那样,纵使强大的国家也会惧怕了。这就是《诗经》上说的:“趁着雨未下来云未起,桑树根上剥些皮,门儿窗儿都修理,下面的人们谁敢把我欺。”假使在靖平之时追求享乐,怠惰优游,那就等于自找祸害。
  养喜召福去杀远祸
  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
  邀:求,当祈福解。
  喜神:喜气洋洋的神态。
  杀机:在暗中下决心要杀害他人的动机。
  人间的幸福不可强求,只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人间的灾祸有时是难以避免,只有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才算是远离灾祸的良策。
  心生则万物万法生,心灭则万物万法灭。成佛成魔一念间皆由心起。京都南禅寺门前,曾有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婆婆,雨时哭,天晴时她也哭,边许愿边哭个不停。南禅寺的和尚就问她:“老婆婆你为什么哭呢?”老婆婆边哭边说:“老修行,你有所不知,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嫁给了卖鞋的,二女嫁给了卖伞的。天气好的日子我就想到小女的雨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天,我就想到大女儿,雨天哪会有顾客上门呢?想起这些,我就伤心落泪。”和尚劝她说:“老婆婆你不要哭,下雨、天晴我们都应感谢,我们事事都朝好的一面想。天晴时,你应想大女儿的鞋店生意兴隆;天阴时,你应该想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好。”老婆婆当即开颜破涕。从此,这位“哭婆”整天都乐呵呵的,日子过得很美满。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愆尤:过失叫愆。尤,责怪。愆尤是指责归咎的意思。
  骈集:骈,与并同,骈集就是接连而至。
  訾议:诋毁叫訾。訾议,有非议、责难的意思。
  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遭受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励,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计谋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有修养的君子宁肯沉默寡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话不随便乱说;表情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一些,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等。
  一次,子路盛装来见孔子,孔子说:“仲由,你这样衣冠楚楚,是什么原因呢?过去长江从岷山流出,开始在其发源地水流很小,只能浮起酒杯,流到大水的渡口,若不用两只船并列,不避开大风,就不能渡河,这不就是因为流水大的缘故吗?今天,既然你衣着华丽,脸上显示得意的样子,那么天下有谁愿意规劝你呢?”子路快步退出,改穿朴素的衣服进来,表示顺从。孔子说:“仲由,你记住,把聪明都显示在脸上,现出能干的样子,这是小人。所以,君子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言谈的要领。能够就说能够,不能就说不能,这是行为的准则。说话有要领,就是智。行为有准则,就是仁。言行既智又仁,哪里还有不足的地方呢?”
  气和心暖其福亦厚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心暖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天地之气:天地间气候的变化。
  性气:性情气质。
  清冷:冷漠清高。
  受享:所享有的福分。
  凉薄:淡薄,凉与薄同义。
  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春夏气候温暖,万物就获得生长,秋冬气候寒冷,物就失去了生机。做人的道理也一样,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像秋冬的天气那样冷漠无情无人敢接近,因而他所能得到的福分自然就淡薄;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热情帮助他人的人,他所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而且官位也会长久。
  过去,有一位老婆婆,她供养一位庵主,已达二十年了。这期间总使派一位美女去送饭食,服侍在庵主周围。为了试一试庵主的功底,有一天老婆婆吩咐这位美女在送饭时,紧紧抱住庵主,看他这时有什么反映。美女遵照吩咐,真的把身子紧贴在庵主身上,款语道:“庵主啊,这时候你想跟我干什么?”僧人答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少女回去报告了情况,老婆婆听后气不打一处出,叹道:“二十年来,我白养了一个俗汉。”她把僧人赶了出去,并放火把庵子也烧了。如何理解慈心的老婆婆的真意呢?


游心天理广大宏朗


  游心天理广大宏朗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天理:天道,佛家语。
  游心:游是出入,游心是说心念出入于天理路上。
  人欲:人的欲望,据《礼记乐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