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零部件。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深更半夜。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联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货准时、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如今,“鸿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郭台铭凭借自己的霸气、大胆、自信与努力从一个“新手”直至跻身国际舞台。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与好强求胜的意志。
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的郭台铭为人十分低调,一直恪守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则,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上露一次面,为记者、投资法人、外资企业上一堂“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年度大课。
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着,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对共同奋斗的兄弟,郭台铭有福同享;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并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形容他。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现在,郭台铭依然在努力雕琢自己的人生。他说:“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第35节:第四招激发创意(1)
第四招激发创意
这个世界上,创新就是成功之门。敢于怀疑;不断创新;跳出惯有的思维习惯,想别人所不想,干别人所不干;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往往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十四式 成功源于一念之间
[英格瓦 坎普拉德]全球著名的家具大王,宜家的创始人。1926年出生在瑞典。他把瑞典的一个小家具公司,带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即今天著名的家具公司——“宜家”(IKEA)。调查显示,宜家为全球前50名最知名品牌之一,名列第43位,其品牌价值为560亿克朗(约合70亿美元)。英格瓦?坎普拉德2004年以185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13位;2005年以230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6位。
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首都南部的一个商人家里。受到家人的影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5岁时就曾用火柴盒与小伙伴进行价格谈判、10岁就卖手表和尼龙袜子,他发现成批买进,然后再分零卖出,即使很便宜的价格也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商人,他的优先顾客全是他的家人以及亲戚,一些生意上的业务都有家人给予帮助和支持。家成了他的办公室,爸爸每天负责记账,妈妈每天负责三顿饭,他就成了董事长。
1943年,年仅17岁的坎普拉德在瑞典注册了一个很小的公司,名叫“IKEA”——“宜家”,是他成长的村子与农场的首字母。从此,他开始了缔造一个商业王国的历程。
坎普拉德在开始经营的过程中,一切都比较的顺利,虽然没有很大的资本,但是还不至于亏损。但是他不满足于现状,几年后,他去了巴黎。这次巴黎之行,让这位小伙子长了不少的见识,大开了眼界。回到瑞典后,这位年轻人很快就开办了自己的一家从事电话邮购业务的公司。他在当地报纸上大做广告,自己印刷产品目录并利用乡间的送奶车将广告发送到邻近的地区以及火车站,很快他的公司就经营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同时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1950年,坎普拉德开始开展邮购家具的服务。他邮购的家具是由附近的一家家具厂推出的,这家家具厂推出的家具,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经常是供不应求,并且有很丰厚的利润。坎普拉德由此看到了家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放弃所有的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经营。
不过在“宜家”刚开始的阶段,他在事业上并不十分顺利。当时瑞典国内家具市场被制造与零售商卡特尔垄断,他们靠彼此间的订货合同排斥新的竞争对手。于是,为了对付国内各类家具展对“宜家”产品的封杀,坎普拉德寻找到一处被废弃的旧厂房,并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从此第一间“宜家专卖店”正式诞生。那时的他被称为“长七只脑袋的怪兽”,在经营商品的同时,他还开始琢磨怎样设计家具和降低家具的成本。
195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宜家”家具用品独特的风格。当时,为了装运一张又大又长的长腿桌子,“宜家”的一位雇员建议将桌子的长腿卸下来绑在桌面下运输。精明的坎普拉德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因为这种平板式的运输能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并且还可以使家具的设计独具风格。由此衍生的念头在他的脑子里面迅速地生根发芽,便成为“宜家”产品的核心设计。从那以后他把亲手缔造的“宜家”王国当成一个大玩具,将所有的创意、想像都融进“宜家”的经营中。“宜家”独特的设计风格很快便风靡各地。
坎普拉德由于自己的一个独特设计而使公司的业务直线上升,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因此坎普拉德成立了一系列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使得竞争对手已无法阻止他参加交易会。同时,他也展开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反击,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在交易会上公布令竞争对手难以想像的特别价格。
“宜家”在坎普拉德不屈不挠地带领下步步扩张,而瑞典狭小的空间再也装不下坎普拉德的雄心。20世纪60年代初,坎普拉德跑到了波兰寻找低成本家具生产厂家,他的波兰之行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而到1963年,坎普拉德在挪威奥斯陆开了第一个瑞典之外的分店,而后业务很快发展到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又开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德国家具市场,之后进入加拿大,荷兰。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和英国市场,并成功地将两个地方开发成了现在的第一和第二大市场。这时候,“宜家”公司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球家具零售业的龙头老大。
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成功的企业在观念上领先,就成功了一半。将有形的“家具”上升为无形的“家居”概念,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新的家具消费时代,无疑是“宜家”不同于一般家具生产商的敏锐而宏观的市场“圣经”。缔造一个家具王国仅仅靠物力财力的强大是远远不够的,“宜家”家具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及它的价格低廉。
一般来说,在市场上那些新潮、漂亮的产品只有少数人能够买得起,对于大众来说,再好的商品也存在它最终的使用价值。坎普拉德决心改变这种状况,通过设计来丰富它的使用价值。他提出了“宜家”的经营理念:“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因此,“宜家”在独特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又强调了产品面向大众,而且只赚取微薄的利润。“宜家”家具不仅价格比别人低,而且还要比别人低很多,使普通顾客能够不用去大商场比较,一眼就能够看出“宜家”商品价格低廉,在瞬间就能够打动顾客。
第36节:第四招激发创意(2)
“宜家”凭着低价、优质和简约的招牌起家,很快横扫了欧美家具市场。在国外,“宜家”通过大规模采购、自建物流网络、采用自选方式、运用平板包装等方法,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价格降到比同类产品低得多的水平。这一低价策略也使“宜家”在国际家具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打造了“宜家”“家居便利店”的鲜明形象,成就了“宜家”今天的辉煌。
第二十五式 创新才能成功
[皮埃尔?杜邦]世界著名化工帝国杜邦公司的创始人。1800年元旦早晨,其曾祖父带领全家13口人,搭乘“美国鹰号”帆船,横渡大西洋前往梦想中的美国。在这里,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才能。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总是在寻求新的市场、新的发展领域。正是他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成就了“杜邦”的百年辉煌。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人缺乏创新意识,成功之门永远向他关闭。同样,一个企业缺少创新的意识,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创新意识是一个企业家成功的惟一秘诀,有时候正是因为企业家的这种创新意识成就了一个大企业。美国的杜邦公司之所以跻身美国的十大财团之列,关键就在于它的第四代领导人皮埃尔?杜邦拥有独特的创新意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皮埃尔?杜邦掘到第一桶金。然而,皮埃尔?杜邦并没有满足眼前的利润。早在大战初期,他就已意识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战神阿瑞斯总有一天要收兵,不再洒下“黄金之雨”,于是他开始使公司的经营多样化,这就需要创新。他一方面紧盯着金融界,一心要打开新的市场,开辟新的领域;另一方面着力为杜邦公司开辟一块有着扎实根基的新领域。几经斟酌,皮埃尔选定了化学工业作为“杜邦”新的发展方向,他要将“杜邦”变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化学帝国。
皮埃尔?杜邦如是说:我们不能把企业引向死胡同,我们要在创新变革中发展。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将军火生产转向了化学工业。皮埃尔?杜邦对于企业的创新不惜重金,他不仅要买新产品的生产方法,还要买产品的专利权,甚至连新产品的发明者也一并聘用为“杜邦”效力。1920年皮埃尔?杜邦与法国人签订了第一项协议,以60%的投资额度与法国最大的粘胶人造丝制造商——人造纺织品商行合办杜邦纤维丝公司,并在北美购得专利权。在法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皮埃尔?杜邦在纽约建立了第一家人造丝厂。人造丝的出现,引起了从发明轨棉机以来纺织工业的最大一次革命,直接导致了1924年以后棉织业的衰落。
1938年,是个历史性的大转折期。由杜邦公司的员工卡罗萨斯博士8年前开始研制的成果——尼龙,终于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尼龙不负众望,大受欢迎,出尽了风头,连人造丝和人造纤维也被它取而代之。皮埃尔?杜邦先把尼龙丝袜让公司内的女秘书们试穿,然后投放市场。尼龙丝袜刚一上市,全美国各地女性看到广告后,便蜂拥而至百货公司及零售店,销售盛况空前。仅这一年,就卖出尼龙丝袜子6400万双。也就是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