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汀薄ⅰ巴捞胷 ’两颗印章为信符。其中规定“御赏”章为印起,' ‘同道堂”章为印讫。这两章原为咸丰帝随身携带的私章,一般不用于政治活动,但在特定场合亦可使用这两方小印。此时咸丰帝把它作为皇权的最高象征,分别赐给了皇后慈安和皇太子载淳,意在防范大权旁落于群臣和慈禧之手。当这些都一一安排妥当之后,咸丰在弥留人间的最后一刻,又想起肃顺的劝谏。为防万一,他又将皇后慈安单独召于御榻前,摒弃左右,面授机宜,同时亲手交给她一道密谕,上覆朱红印文“同道堂”三字。密谕写道: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五日谕皇后:肤忧劳国事,致樱瘤疾,自知大限将至,不得不弃天下臣民,幸而有子,皇柞不绝;虽冲龄继位,自有忠墓顾命大臣,尽心辅助,联可无忧。所以不能释然者,鹉贵妃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联实不能深信此人。此后如能安分守法而己,否则,著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 ' ; ' 。 ? … 。 JJ 月户甲川心.门目.,毛.口,.口.叨J 。 ' .二门卜~?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2 ;
凡我臣子,奉此诏如奉联前,凛尊无违,钦此。”
慈安接到密谕后,自是对咸丰感激涕零,因为有了这道密谕,便什么事情亦不用担心了。与此同时,咸丰帝又特别嘱咐慈安道:“若日后非如此行事不可,即召肃顺办理。”慈安自是含泪答应。从以上密谕和嘱咐之言可以看出,咸丰对皇后和顾命入大臣是同等的信任,而慈禧却面临性命之忧。如果处于政治危机之中的慈禧不识时务,硬要干预朝政,结局自然是明了的。倘慈禧被除,朝廷中势必形成诸臣上尊慈安,下辅幼帝之向,其计可谓万全,亦可看出咸丰帝的良苦用心和对皇后、八大臣所寄于的厚望。但是,晚清的历史却没有这样写下去,后来人们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一种结局,那就是顾命八大巨在“辛酉政变”中一败徐地,慈安不明不白地暴崩宫中。极令人追怀的是,在辛酉政变中,肃顺等八大臣曾计划软禁慈禧而独尊慈安,意与咸丰相同。这一点从肃顺在狱中见到载垣时所讲的那些追悔之言中可以完全揣度得出来。然而,令后人扼腕叹息的是,无论是慈安还是肃顺等人,最终都没能将计划付诸现实。他们在辜负了先帝重托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制造了一个悲剧。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慈安不但在慈禧的诱骗、劝说、鼓动下,同慈禧和恭亲王奕诉共同密谋发动了晚清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除掉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剪掉了自己的羽翼。而后来竟连关乎自己性命的最后一张护身符也未能保住,既使自己含恨归天,亦令当朝群臣和后世人们顿足捶胸。那么,就慈安本人面言,她一步步走向悲剧的途中,除了辛酉政变的起点外,又是如何向前推延递进的?她与慈禧的决裂到底始于何时?
光绪六年春,两宫太后和光绪帝亲住东陵致祭,当慈安和慈禧双双来到咸丰帝的定陵大殿时,慈安先在五供桌前的东侧站定,然后示意慈禧站在西边,这西边摆放的垫子要比东边退后一些,慈禧
130 /日暮东陵
见后,心中不快,执意要跟慈安并列拜祭。慈安觉得自己作为先帝皇后时,慈禧只不过是一个妃缤,平时你在官中专横跋息,颐指气使还倒罢了,在先帝面前自应遵守祖制,不能有半点含糊。于是慈安以正牌皇后的名分发出警告,她用教训的口吻对慈禧说道:“你怎么越来越没规矩,违背祖制,成何体统?退后面去。”慈禧听罢,心中自是越发不服,想要任着性子跟慈安争个高低,但看到慈安严肃的面孔以及群臣投给慈安的欣喜、鼓励目光,还是强压怒火,退到了后面。
拜渴东陵回京的路上,慈禧乘坐在御轿中对此次东陵之行越想越气,在她垂帘执政的几十年里,己在几次重大事件上败于慈安并使自己受辱不浅。从太监安得海被诛.到同怡皇帝大婚择后受挫,面直到东陵拜渴受辱,每一件想起来都会让人怒火难平,怨恨难消。尤其是安得海被诛杀一事,尤其让人痛心并感到恐惧。安得海为晚清三大著名太监之一,就时间先后而论,居李莲英、张兰德之首。据清宫留下的史料和民间笔记等看,安德海自幼入宫,性敏狡巧,天生的一副簧舌利齿,极受主子欢喜,故后来为慈禧垂目,宠信有加。促使安得海日后发迹和不可一势的,除了他为主子揉腿捶背,殷勤侍奉之因素外,乃是他在辛酉政变中为慈禧联络奕诉立下大功所致。就在这次关系着慈禧生死命运的政变前后,安得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替慈禧四处打探消息,从皇帝的日常言行,后妃的宫中密事,到肃顺等人的一举一动,无一不被他设法探听并报告慈禧。也就在广泛的探听中.安得海得知了咸丰帝授给慈安的密诏和肃顺等人欲软禁慈禧的计划。慈禧阅报后在惊恐万状和生死枚关的紧急关头,审时度势,迅速做出了拉拢慈安,联合恭亲王奕诉,共同打击肃顺等人的决策,在这个重大决策中,安得海为秘密联络奕诉献计献策,并亲自充当联络人,为后来慈禧在辛酉政变中反败为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气。曰们七甲叫甲一爪“J ,门月巨.。 ,山.。 。 .甲叫口.耳.曰.d 卜吸尸人二,; ; 。 。 J 月.? 。 ' ' 。 。 ‘一一~州卜-一~一‘.一矛尸.。 ; ‘曰.; .叼.曰加一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1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才使安得海在辛酉政变之后威福日加,无人敢违件于他,就连小皇帝同治,也对他敬让三分。安得海由一名普通的太监,迅速升为总管太监,权势如日中天,张狂之态日渐显示于朝廷内外、即是在慈安面前,也不时地现出骄横的姿态和阳奉阴违的动作。在朝野上下都对安得海敬畏有加之时,唯恭亲王奕诉,挟“议政王”之重威,不把他放在眼里,安得海对此不是好自为之,反而以一种复仇心理,多次在慈禧面前进献谗言,想致奕祈于死地。但几个回合下来,人们看到的不是奕诉的败北,而是安得海本人人头落地的悲惨结局。
辛酉政变,使慈禧和恭亲王奕祈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进行了短暂的联合,并取得了胜利。胜利之后,慈禧、慈安开始垂帘听政,而奕诉则获得了议政王的封号,并出任军机首辅、兼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及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领神机营、稽查弘德殿一切事务等要职,可谓集军、政、外交飞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此时的奕诉在权势上已经取得了足以和慈禧抗衡的地位,并有“侠天子以令诸侯”之态势。但慈禧既已在政变中立稳了脚跟,并垂帘听政,自然就想独揽朝纲,以皇太后的身份号令群臣。至此,她和奕诉在辛酉政变中的短暂结合,不可避免地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围绕着权利的冲突和争斗一决雌雄。
在奕诉看来,慈禧纵然有非凡的聪明和心计,但毕竟是一个女人,在大清祖制的处处限制和慈安的笼罩下,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他自己在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后,一面不断取媚于外夷,让外国人作为后盾并支持自己的权势,同时又大力起用曾国藩、左宗棠等汉人,全力合围攻打太平天国起义军,并终于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土崩互解,使大清帝国出现了“同治中兴”的短暂局面。在这个局面出现之时,作为总设计师的奕诉,不免有些飘飘然和志得意满起来,言谈举止、任人行事渐渐流于放肆和粗疏。闻传有一次他来
132 /日暮东陵
到宫中拜见两宫太后并在一起议事,由于口渴,竟大大咧咧地上前端起慈禧的茶杯喝了起来,直到慈禧在尴尬中露出了不悦之色,他才故作惊慌地将茶杯放回原处。置于这样一系列原因,慈禧感到应当极早剪除券门外这只羽翼渐丰的猛虎了。
正当慈禧思虑以何种借口对奕诉下手的时候,她的心腹、翰林院编修署日讲官蔡寿祺,以敏锐的政治嗅觉猜中了慈禧暗伏杀机的心思,遂以几分以头颅赌成败的草莽匹夫气味,列举了奕诉贪墨、骄盈、揽权、循私等四大罪状,上奏弹劝。虽然这四大罪状皆为“疑虑”、“猜疑”、“疑惧”、“疑惑”等不实之词,而无真凭实据,但对慈禧来说,仅是这些也就够了。于是,慈禧与奕诉之间第一回合的争斗拉开了序幕。
慈禧联合并说服慈安召奕祈来见,奕诉进宫后,慈禧而色严肃地对奕诉说道:' ’有人弹劝于你。”并将奏折拿给奕沂观看。但奕诉没有去接,却间道:' ‘何人弹勃?”慈禧冷冷地答:“蔡寿祺。”奕诉大怒,高声说道:“这蔡寿祺非安分之徒,尚有流氓政客本色,太后怎能听信如此小人之污勤!”论完,欲行使“议政王”之威,将蔡寿祺逮而问之。而对奕诉骄横之态,慈禧自是勃然大怒,就是慈安也怒形于色。当即召见大学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书朱风标、户部侍郎昊廷栋、刑部侍郎王发桂、内阁学士桑春荣、段兆铺等,两眼垂泪说道:“议政王奕沂培植私觉,擅权揽政,无人敢于过间,今次欲将其重罪处一罚!”然后慈禧假同治帝之名,亲书谕旨将奕诉革掉,; r 一切职位,并命大臣和亲、郡王替代奕诉诸职。在慈禧看来,这是继辛酉政变以来,又一次政治争斗中的胜利。
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谕旨颁布之后的当天,谆亲王奕谅就上奏折为奕诉申辩,五天后,醇亲王奕课又上折为恭亲王请命。接着通政使王拯、御史孙异谋亦各上奏折,均请“酌赏录用,以观后效”。此后,诸亲王、众大臣亦纷纷上疏为奕诉请命申辩。因众论? ,入月吨卜为,; ? ? 〃 … 。 ~一J 一一J .。‘叫‘J 巨~一― ― 一一
第三章从正午到黄昏/133
皆倾向于奕沂,事态也随之急转直下,两宫太后迫于压力不得不改变初衷,重新起用奕沂,只是撤去议政王衔作为折中条件,至此,紫禁城内一场持续了39 天的政治风波宣告平息。
对子这场政治争斗的忽起忽落,多少年后有研究者认为,尽管恭亲王极尽全力应付了一场突然袭击,最后仍以慈禧的小胜而告终,但就慈禧而言,如此过早地发动攻击又未免有些草率和荒唐,同时也缺乏准确地审时度势。她低估了奕诉当时的实力及其影响,作为同治帝之堂堂皇叔的奕诉,不但在朝野内外形成了树老根深飞党羽甚众的局面,同时建有匡扶社樱之功,且尚有外国洋人作靠山,绝非旦夕之间可以铲除者。即便慈禧的淫威再大,势力再强,还是无法动摇奕诉之根本。以后的事实证明,慈禧与奕诉在权利之l 可的争斗,可谓波澜起伏,几起几落,双方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年,总是以平局而各自罢战和好。但这第一个回合的过招,在让双方都感知了各自的实力外,也让慈禧深知在对奕诉的争斗中,要越发做到谨慎小心,忍而不发,发而必中。同时奕沂也深悟到,触怒慈安确属下策,倘无慈安与慈禧合力,就不会造成这次争斗的险局,今后争斗的策略,首要的是争取慈安的支持,联手抗击慈禧。恭亲王在经过一番隐忍筹划之后,渐渐靠拢慈安并取得信任和许多事情上的支持,儿年之后,奕沂见时机成熟,巧妙地抓住了安德海事件,开始主动向慈禧反击了。
同治八年,同治帝已近弱冠,两宫太后欲替他纳后选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