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 >

第33章

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第33章

小说: 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店都有名号,许多“老字号”凭名号就可产生可观效益,给自己的药铺取个什么名字呢?朋友们结合他医馆的特点,给他提了不少名称作参考。飞鸿也认为要能体现自己药店的特色即治跌打损伤为主的草药店。想来想去,他后来确定以“宝芝林”作为医药馆名称。    
    1886年的一天,“宝芝林”医药馆在广州西关仁安街隆重开业。林世荣带着飞鸿的其他徒弟前来舞狮祝贺,陈泰钧提督也到场,加上其他朋友捧场,开业庆典搞得热热闹闹。    
    医药馆门上写着“宝芝林”三个字的牌子熠熠发光,门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左联为“宝剑出鞘”,右联为“芝草成林”。    
    陈泰钧问飞鸿为何选择在西关的仁安街开办“宝芝林”,飞鸿说:“因为曾在西关开过澜桥武馆,这一带知道我黄飞鸿的人多,再说这里商业发达,适合开店。”    
    陈泰钧又问:“你父亲黄麒英与你祖父黄镇江曾开设‘泰康堂’,专营医药,你为什么不用祖上药店之名呢?还有旁边这副对联,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四部分悬壶济世(3)

    飞鸿回答说:“父亲和祖父开的‘泰康堂’主要经营生草药,药店的影响不大,所以我想另起炉灶。至于对联的含义,你我都是习武出身,自然不如读书人理解得快。前一联,大意是说我这个开药店的是一介武夫,所经营的药也和跌打损伤有关;后一联的‘芝草’是用灵芝来作比,大意是我这小店里有些治病的良药。是不是不够谦虚呀,让提督大人见笑了。”    
    “哪里,哪里!黄师傅治跌打损伤,是祖传绝技,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都鼎鼎有名。我相信,你的‘宝芝林’一定会兴旺发达的!”    
    “谢谢提督吉言,飞鸿敬您一杯!”    
    飞鸿的父辈开药店时,就将百姓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对待。麒英开生草药店时为缺衣少食的穷苦人看病,分文不取还送药。这种乐善好施的美德,使飞鸿从小就受到影响。现在他自己当家作主开药馆了,怎么能失掉祖传的美德呢?    
    “宝芝林”开业后不久,飞鸿体谅穷苦大众生活的艰难,就向社会献出跌打药酒良方。在“宝芝林”门前的小广告牌上,常贴着这样的药方: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于骨头未折,皮肉未开之一切跌打肿痛及练功积瘀、跌打损挫之伤。药方还注明,此药方的功效在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飞鸿贴出的这张药方用药不多,但胜在少而精,它配搭合理,恰到好处。相传这是少林派拳师陆阿采传给麒英,再由麒英传给飞鸿的。此后由飞鸿传林世荣,由林世荣传他的弟子关坤等。该方药简而效验,故一直沿用至今,为伤科通用良药,治疗练功中的伤瘀有奇效。    
    因为这个药方用药不多,使老百姓能用最少的钱达到治好伤病的目的。飞鸿不但公布药方,还教他们如何泡制使用,许多广州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药方,西关一带的苦工都打心底里感谢飞鸿,因为他们卖苦力常常免不了损伤,因而经常用到这个药方。    
    一心一意悬壶济世的飞鸿,对祖传的一些药方也加以研究,不断改进。经过他的努力,“刀伤散”和“武夫大力丸”的疗效大大提高,其医术和医德,深得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称赞。“宝芝林”开办不久,声名就大振。尤其是其医治新旧患跌打创伤的“武夫大力丸”,与当时著名的李广海跌打丸、何竹林的跌打风湿膏、梁财信的跌打膏药并称为伤科“四大名药”,享誉省港澳。    
    林世荣、邓秀琼等徒弟经常到“宝芝林”来看望师傅,有时也向飞鸿讨教武技上的事。徒弟们都很关心师傅,看到飞鸿还是孤身一人,都劝他要成个家。邓秀琼说:“要是有师母关照您,我们也就不必老为您担心了。”    
    飞鸿苦笑着说:“我谢谢你们的关心,你们不是不知道,师公刚去世不久,按风俗我也得守孝呀!重孝三年,这是规矩。这事只有以后再说了。”    
    林世荣告诉飞鸿,他想开武馆授徒,为了生计,也为了不使师傅教的武技绝招失传。飞鸿表示:“我一向支持你开馆授徒,如果有什么困难,我能解决的都会帮你解决。只是你要记住一点,要让你的徒弟们不要恃武滋事。”    
    问及他的武馆准备开在哪里,林世荣说:“我想离师傅的‘宝芝林’近一些,就在西关附近吧!这样有什么问题要向师傅讨教,也更方便些。”    
    飞鸿表示赞成,并让林世荣稍坐几分钟等他一下。他自己找了纸笔,抄了两张药方给林世荣。林世荣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达摩药洗方之一:地骨皮1两,食盐少许;以上二药用水煮之,洗浴淋身,可滋养肌肤,通畅血脉。    
    达摩药洗方之二:蛇床子1两,生甘草1两,地骨皮1两;以上三药用水煮之,洗浴下部,亦可滋养肌肤,通畅血脉。    
    飞鸿交药方后告诉林世荣:“第一方药的功用,凡修炼硬功,须逼力外泄,故容易动火,火升则血枯。用这个药方的好处在于,地骨皮可清洗泄热,加盐软坚导滞,这是练功的人必备良方。至于第二方药的功用,主要在于练腰马下盘功夫时,用此方洗用,效果显著。”    
    林世荣过去也用过这些方子,但那时自己练功,没有关注具体的药。现在要开馆授徒了,师傅想得如此周到,令他十分感激。    
    按下飞鸿师徒的事不表,单说黑旗将军刘永福进广州城后的事。这位大名鼎鼎的将军在一次出巡时,意外坠于马下,跌断了腿,动弹不得,整天卧在床上,痛苦异常。军营中的医官为他治了十多天,一点疗效也没有,而且他的腿痛得一天比一天厉害。    
    提督陈泰钧与刘永福交情不错,当他知道刘永福受伤久治不愈后,立即想到了飞鸿。他派人将飞鸿请来,据实相告:“我知道你治跌打损伤很有一套,想推荐你为我的好友刘永福治伤。” 飞鸿一听“刘永福”三字,立即问陈泰钧:“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很熟,是不是黑旗将军刘永福?”    
    陈泰钧说“正是”。飞鸿又说:“刘将军的军营中有跌打名医,为何不让他们治疗而舍近求远来找我呢?”陈泰钧于是将刘永福军营医官治疗不见效的情况如实告诉飞鸿。    
    飞鸿当即表示:“提督大人交待的任务,小人岂敢违抗。只是刘将军的军营中已有医官,如果我把将军的腿给治好了,那么军医官的饭碗岂不是保不住了?同是以行医为谋生职业的人,我怎忍心让人家失业而影响他和他家人的生活呢!这种事我不敢做啊!”


第四部分悬壶济世(4)

    陈泰钧说:“你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要知道,医生的天职是为人治病解除痛苦,只要做到了问心无愧就行了。况且,刘将军是朝廷命官,他和他的军队负有保家卫国的职责,就是不考虑他是我的朋友,也应该深明大义为国为民着想。把别人的饭碗看得太重,这样顾虑太多,是女人的所为,实在不足取。”    
    本来飞鸿是出于同情心才顾及同行饭碗的,现在被刘永福这位提督朋友陈泰钧晓之以理,深明大义,他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在提督陈泰钧的陪同下,飞鸿带着药箱来到刘永福的军营,侍卫带他们进去为刘永福看病,陈泰钧陪在一旁。    
    刘永福想起身相迎,陈泰钧制止他:“不必这么多礼了,你的伤还没好呢!”飞鸿一眼看去,刘永福长得异常英俊,浓眉大眼,耳长鼻高,大嘴宽唇,一看就是个久经沙场的人。    
    刘永福也听说过黄飞鸿的大名,这次因伤才得以幸会,他说:“过去我的军医用跌打药治疗军士的伤病总是药到病除,不知为什么这次我的病就不见效,有劳黄师傅了。”    
    “刘将军不必客气,替您治病这是我应该的。” 飞鸿为刘永福解开所敷的药,细心地检查他受伤的地方,并关切地问“痛不痛?”挨到痛的地方,刘永福如实相告。    
    检查完毕,刘永福急着问飞鸿:“伤情怎么样?” 飞鸿告诉他:“将军的伤是麒麟髀较骨脱臼,这种伤是人体较骨中最难治的。因为这一骨位在臀部,周围筋多肉厚,治起来困难。如果只用药物治疗,受伤的地方很难复原,用贵重的药也没用。”    
    刘永福问:“那怎么办?难道就没法治?”    
    飞鸿安慰刘永福说:“大人不必担心,总会有办法的。我个人认为,您的伤要用药治和推拿疗法一起用,才能尽快好起来。”    
    陈泰钧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    
    刘永福说:“黄师傅说得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呢?请为我动手推拿吧。”    
    飞鸿于是捲起袖子,为刘永福推拿。推完之后,再给他换上自己的跌打损伤药。经过几天的治疗,刘永福的伤情立即得到好转。又过了几天,他的伤病居然全好了。    
    “真神,七天就治好了,真的是个神医!”    
    刘永福对飞鸿的医术赞不绝口,当场写了“术精药妙”几个字赠给飞鸿。为了表示谢意,他决定送一块横匾给飞鸿,以表彰他的医术。为此,刘永福还费了不少心思。    
    首先是写几个什么字?行医的人,当然喜欢宣扬医术高明,而飞鸿开药馆兼行医,要顾及这两方面才行。想来想去,刘永福最后决定送他“医艺精通”四个字。    
    刘永福是行伍出身,文化程度有限。他想题这几个字,当然应该请文坛或政界名流来题,才更有它的价值。所以他碰到的第二个问题,是请谁来题写的问题。    
    陈泰钧?不是最理想。对,请张总督题写,他大名鼎鼎,对黄师傅更有帮助!    
    刘永福准备请两广总督张之洞亲笔为他写这几个字送给飞鸿。这个张之洞不仅在广东,当时在全国都鼎鼎有名。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他父亲当官的地方,4岁读私塾,15岁应顺天府乡试,中一名举人。1863年入都会试,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十年后奉旨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并于当年任四川学政。他整顿四川科考积弊,使该省科场面目一新。    
    1879年3月,张之洞补授国子监司业。同年清政府派大臣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问题,崇厚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几亚条约》,张之洞主张将崇厚交刑部问罪,并指斥袒护崇厚的李鸿章拥兵畏战。此奏折引起重大反响,两宫及太后召见张之洞。    
    1884年法国侵略越南,桂、滇军队赴越支援。法军入侵中国台湾、福建沿海一带,形势急迫。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后,视察外海、内河各炮及广州城防陆军营垒情况,筹办沿海各州水陆军事防务。    
    刘永福与张之洞结下深厚友情,也正是这次中法战争促成的。当时刘永福在越南抗法,张之洞多次给朝廷上奏章,力主优用刘永福,给黑旗军以合法地位,请派在闽的吏部主事唐景崧回营募兵,出镇南冯(今友谊关),与刘永福联合御敌。    
    清政府于8月对法宣战,依据张之洞建议,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衔,赏戴花翎,拨给“黑旗军”饷银二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