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星启华娱 >

第215章

星启华娱-第215章

小说: 星启华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龙哥很热情。

    他认出了夏树和柳月,自然不担心是骗子,给他们烤了一大桌子,五花肉卷金针菇,干豆腐卷大葱,东北烤茧蛹,丹东黄蚬子,鸡头凤爪,根本拦不住。

    柳月平时是不大吃杂七杂八的,但还是强忍着吃了,结果发现味道不错,便没个完。

    夏树的心思却不在上面,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龙哥见没有摄像机,便嘿嘿一笑,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兄弟,我这话可能比较粗,你就听着,别当真。”

    “您说。”

    “为啥阉羊好吃,是因为断绝了羊的七情六欲,只剩下猛吃了,所以肉质更肥。”

    夏树直接喷了。

    没想到会是这么个原因,一时间就想到了一个更文明的说法“食色性也”,人类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羊了。

    当然,龙哥的话肯定是不能出现在文案中了,不过这句“食色性也”…

    夏树有点儿得意。

    同时,他也意识到,几家有标志的烧烤店就够了,东北之行,暂且放下,不如回去研究一下文案。

    所以,当节目组赶来的时候,他挥挥手,示意今天不拍了,第一期的节目素材应景全部搞定。

    小伙子们一时间都很懵逼,把夏树和柳月眼前满满的一桌扫光,第二天便踏上了回上京的路。

    接下来就是枯燥的工作。

    加配乐、做后期、制作完毕、报审、审核通过…

    第一期,是整个《舌尖儿》的重中之重,所以,第二期的拍摄夏树并没有跟着,而是一直监管着第一期结束,到创维公司内的放映。

    夏树还依稀记得,当初第一次看《舌尖儿》的时候,那都是在第一季结束之后了。

    他才真正知道了这个名字,才从同学口中听到的,然后去了网上搜索后惊为天人地看了整整一天,自然没有贡献什么收视率。

    因为那之前,他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一挡纪录片,其他很多观众应该也都差不多,都是后来才知道这部纪录片的,这也是造成他那个世界的《舌尖儿》第一季和第二季全国收视率相差很大的原因。

    所以,今天的公司内放映非常重要,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出发,夏树可以知道这个节目的潜力。

    “烧烤的江湖,每一刻都有新人涌现,而肉,是永远的主角,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这是…

    夏树的配音?

    这声音也太有标志性了,一听就能听出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喀尔曲尕,为数不多的罗布人村落。”

    “在这与世隔绝的沙漠里,男人们都是烧烤行家。今天,罗布人乌斯曼,要做一顿红柳烤肉。”

    “如今,红柳烧烤风靡全国,但只有这种,刚从树上取下的红柳枝,才带着植物香味,而不仅仅是一根串肉签子。”

    “罗布人烧烤,属于烧烤家族里的自然流派,烤肉之前才开始用木头炼炭,这是罗布人最讲究的烧烤节奏。”

    还真去新疆了!?

    公司大部分人只知道夏树他们满国跑,却没想到去了塔克拉玛干。

    而且,他们也没想到罗布人烧烤,没有其他调料,只用一把粗盐,就能把罗布羊的鲜甜释放出来。

    这简直…

    颠覆三观。

    一般撸串,都是蘸料之后烤,用卤煮的本来就少,更不用说这种吃法了。

    因为公司内试播在上午,不少人还没吃中午饭,所以便有响亮的眼唾沫声传来。

    赵毅看着员工们的表现,不由得想起了夏树当时对他的承诺——“《舌尖儿》不火,我吃一辈子素。”

    原来…

    坑TM的在这儿!

    高清设备下,每一块儿肉都爆发出了最诱人的魅力,光看这十几分钟,人怕是能硬生生的连吃三天串儿都不腻。

    实在是太诱人了!

    镜头再转,来到了一家烤肉店,夏树的声音出现。

    “在县城边,阿不都开了家烤全羊店,除了他自己,店里还有三名服务员,两名烧烤师傅。”

    “小店紧邻国道,顾客中大车司机的比例最高,只要时间允许,他们都会点几斤阿不都的烤全羊。”

    “司机们常年走南闯北,哪家的肉好吃,他们比谁都清楚。”

    镜头变化…

    烤全羊!

    人们咽唾沫的声音更响亮了。

    罗布人宰羊,有个诀窍,捆住三条腿,留一条腿挣扎,这样血放得干净,羊肉没有膻味。

    剥羊皮也有窍门,在羊腿上穿洞吹气,肺活量够大,可以吹得羊皮肉分离,全身鼓胀,这时候剥皮,就会极为轻松写意。

    有个小姑娘闭上眼,小声说:“是不是太残忍了…”

    夏树皱眉,心说后面的小黑猪是活着被放火上褪毛,那不是更残忍!?

    但人类就是这么自欺欺人的一个群体,不愿看杀,之愿吃,这一部分观众又必须考虑。

    所以…

    夏树跟身边的节目组人员说:“这种镜头能不能处理一下?”

    “删减、拼接,只要您有这个想法,不见血都没问题。”

    “那回去我们想想办法。”

    夏树点点头:“那就好。”

    他仍然记得“爱狗人士”是怎么变成“碍狗人士”的。

    爱狗人士一开始是一个喜爱狗,反对虐杀狗的群体,后来由于爱狗人士多次以爱心名义做出违法行为,致使这个词逐渐往贬义发展。

    夏树可不想因为这种事儿,牵扯进一些莫名其妙的漩涡中。

    人类性格中含有人性和兽性两方面。

    猎食以保证生存是属于兽性一面,羊吃草,狼吃羊,人类荤素都吃——事实上所有的动物在猎食过程中,都有这种兽性,对于猎物都是残忍的。

    但这种兽性是实际存在、但不应该在人类社会中实际宣扬的。

    这就是人性和兽性的矛盾——人性承认兽性的存在,但不应该宣扬兽性,否则人类的兽性将会渐渐威胁到文明本身。

    就比如,夏树在一些烧烤店,听到有食客表示活烤海鲜“很好玩”、“很兴奋,比我都兴奋”。

    高温炙烤下肌肉的收缩和痉挛,那是兴奋吗?

    虽然,海鲜没有痛感。

    夏树并不怜悯海鲜,但也不愿意让虐待狂出镜带坏小孩子,所以删掉了那些镜头。

    只是,这一次看来要做的更彻底一些,虽然第一期已经过审了。

    想到过审,夏树微微一愣,问身边的人:“如果我们把第一期做了修改,是不是还要过一次审?”

    “只需要报备。”

    “哦,那就好。”

    既然不用走流程,那就不用多担心了。

    节目继续进行。

    “烤生蚝、大排档,没有这些,一个湛江的夜晚纯属虚度。”

    “绿林食坊,是湛江最大的大排档集中地,每家档口的招牌上,都能找到蚝字。本地人阿妹的,叫‘湛江烧蚝王’。”

    “生蚝长得比较特殊,两片贝壳一大一小,撬掉小壳,剩下的大壳,就是一个完美的容器,天生适合烧烤。”

    “一经加热,蚝肉会渗出汁水,加入蒜蓉,可以激发生蚝的鲜味儿。”

    “如今炭烤生蚝火遍大江南北,但无论在哪儿,蒜蓉都是烤生蚝的最佳伴侣。”

    “在湛江,本地人还喜欢一种原味吃法:不开盖,不放调料,直接烤熟,这样的烧蚝,鲜味最足。”

    “酱油和芥末调成的蘸汁儿,是原味烧蚝的常见搭配,品尝原味蚝,请牢记过来人给你的建议:蚝里面的汤汁千万别倒。”

    很多人已经沉默了下来,眼睛都盯着大屏幕。

    生蚝。

    扇贝。

    烧烤店主。

    本是寻寻常常的生物,寻寻常常的人,寻寻常常的画面,却让身在城市里、久坐办公室的人们,感觉到了一丝久违的舒爽。

    那是一种根本很难用言语表达的幸福和享受。

    这就是夏树的纪录片!?

    这就是《舌尖儿》!?

    赵毅轻摇着脑袋笑了一声,自言自语:“倒是小看夏树了,拍的确实有水平,不过拍的再怎么精妙,它也是一挡纪录片,点击率也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成绩。”

    起他几个栏目的人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幸好是纪录片,不然,其他同期的节目,可能还真会有压力了。

    这个夏树老师,明明第一次接手纪录片,怎么连这么冷门的类型节目都会拍啊?

    这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接下来是黑猪肉、牛肉小串…

    节目来到尾声。

    “小二哥在航天中路的另一端,又开了分店,让二嫂管理,从此两人只有凌晨三点才能见面。”

    “朋友帮阿不都开了网店,快递让他额烤全羊走得更远了。”

    “马思基本退出了烧烤界,光荣加入看孙子的行列。”

    “烧烤,登不上大雅之堂,却充满了真情实感。”

    “管你今天是当了一日大爷还是装了一天孙子,晚上到了烧烤摊,通通都会放下架子卸下伪装,四仰八叉放任自流地回归饮食男女。”

    “烧烤的江湖,每一刻都有新人涌现,而肉,是永远的主角,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前后呼应,完美的文案。

    赵毅终于明白,难怪夏树说这档节目的内核是“人文”,而不是“美食”。

    他看《舌尖儿》第一期,本质上不仅仅是拍烧烤,那些引人向往的烟火气,离不开背后一个个鲜活的人。

    只是,夏树的手法比较克制。

    再传奇的故事,也只放到食物中来穿针引线,但身为电视人,他清楚地知道,那些埋藏起来的情绪,往往才最为动人。

    烧烤的烟火气重,江湖气也重。

    赵毅看过一些未被裁剪进去的片段,在这些片段里,你能发现这些当年的硬瓷和狠角色们留下的蛛丝马迹。

    例如:“好人不乐意干,懒人干不了,我的烧烤店是我打出来的,手都打断了。”

    有这样“硬核”的角色做支撑,剧情才在无声处又丰满了几分。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看到第一期的片尾,讲到纪录片主人公的近况和对未来的打算时,赵毅总有一种站在月台上看火车渐开渐远的落寞感。

    说来,其实这一期《舌尖儿》的拍摄方法规规矩矩,甚至每家店的套路都比较固定。

    先讲讲店的来历,老板对食材和选料的要求,再讲讲独家秘方,最后是老板的行业坚持。

    紧接着,是食客吃得很开心的镜头,特别是嘴部特写,摄像机好像要贴脸上了的那种。

    说着不同方言的食客们,用不同的方式评价真好吃。

    一杯酒灌下去,下一个故事又开始了,最后再来个满分作文把几个人物串起来。

    然而,观众们就吃这一套。

    他们的口水和泪水,就这样一次一次被激发出来,四家店,四个循环。

    赵毅做影视行业多傻念了,始终记得有句话叫“人们通过再现来理解生活”,但未加修饰的人间烟火也自有其魅力,也许把这种“真实”原原本本地拍出来,就足够令人动容。

    想拍出这样接地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