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家教现场 >

第11章

家教现场-第11章

小说: 家教现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女孩子,过去学习差一些,也比较自卑一些,在班里不敢发言,不敢说话。我们在训练营中有一个内容,叫做“走上讲台进行讲演、表达”的训练。经过同学们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励,终于走上了讲台。
    训练结束以后,她的母亲来信说,孩子回家后整个变了一个人!一次上外语课,老师叫学习好的同学站起来背诵课文,这个同学没有背出来。叫到她,居然站起来非常流利地背诵出来,老师与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数学老师也说,这个同学怎么过了一个暑假脑子就好用了!对这种变化不可思议。在这个学期,她的各门功课奇迹般地提高了20来分!20来分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是个70分的同学,就会变成90分呐!而且变得大胆,积极,勇敢,爱发言。打扫卫生的时候擦玻璃,从窗台上摔下来,把脚摔坏了。父母写了假条让她休息,她咬着牙还去上学了。脚受伤还和同学们一起跑步上体育课,全班男同学为她鼓掌。她的父母在信中是这样写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我的女儿和我们全家从黑暗中走出来。
    我们认为,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非常幸福、非常愉快的事情。而现在可能我们对子女的教育正好相反,是不太容易、不太幸福、不太愉快的事情,希望家长们及早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




一定要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

今天,在进行严肃的交谈之前,先进行一个比较生动点的交流。
    我想知道在座的哪位家长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是没有任何问题和没有任何苦恼的、没有操心事的家长?如果属于这样的家长,希望举一下手。
    没有人举手。
    好。那么,我想知道有哪些家长是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有问题的?请举手。
    (许多家长举手。)
    有哪些家长在对待子女问题上,每天都在操心的?
    (同样是许多家长举手。)
    好,还有哪些家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学习不断唠叼的?就是老跟孩子唠叼学习的,有哪些家长?大家实事求是,是这样的就要举手啊!
    (仍然是许多家长举手。)
    那么,有哪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经常采取埋怨的方式的?不光唠叼,还埋怨、还训斥的?
    (部分家长举手。)
    啊,也有。
    还有哪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经常要催促的?你有好几种没关系的,重复举手没关系的,可能你哪种都有。我看有的人举了好几次手了。
    有时候,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陪读包办的,管得很多的:做作业陪着,经常讲解。啊,也有不少家长举手。
    我还想调查:今天到场的家长,你的孩子在5岁以下的有几个人?
    (部分家长举手。)
    5岁到学龄前的、到上学的(5岁到6岁),你孩子6岁上学,6岁孩子的家长都有谁?
    (部分家长举手。)
    那么,上小学的家长有哪些?
    (又有部分家长举手。)
    好,请大家把手放下。
    根据我们刚才的调查,孩子上小学的家长今天来的最多,上中学的也不少,学龄前有一部分。在家长们举手表示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时,不管你是小学生、中学生或幼儿家长,无论是唠叼式也好,埋怨式也好,催促式也好,或者包办式也好,陪读式也好,操心式也好,在我们这个现场,有比较高的比率,有的家长举了好几次手。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够使大家从一开始就解决问题。
    为了使家长们能够进入一种感觉,我想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们前不久在这个会场的活动中发生的事情。
    我当时让家长们写条子,提问题。有一个家长的条子递上来说:我上三年级的孩子上课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请问应该怎么办?
    经过我与孩子的一番谈话,了解到孩子之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叠纸飞机。
    于是我立刻就说:“太棒了!一个这么小年龄的孩子喜欢航空,热爱这个事业,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兴趣!”我说:“你以后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飞机设计家。”
    我感到遗憾的是,孩子上三年级了,我们做家长的竟然不知道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什么!
    当时我对孩子说:“你很了不起。你现在愿意玩飞机、叠飞机,以后愿意造飞机吗?”
    他说:“愿意。”
    我对他说:“要造飞机,以后就要搞设计,你算术要学好,要不你设计不了;造飞机要会画画,你要把画画学好,要不你画不出飞机来;等你飞机画好了造出来了,你还要卖出去,那么你还要做广告,文章要写得好,所以作文还要学好。所以,你长大想搞飞机,现在首先要把各门功课学好。”
    我说:“这个观点咱俩一致吗?”
    他说:“一致。”
    在那个活动中,全体家长都为这个孩子鼓了掌。
    我想说,这对年轻的父母如果从那天开始能够沿着这个正确的道路引导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从此以后注意力会集中,学习成绩会好,而且还有一个伟大的兴趣,而这个伟大的兴趣有可能牵引他算术、语文、美术等方方面面发展自己。




向爱迪生的母亲学习

家长朋友们,这不是我臆造出来的事情。父母只知道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样的家教除了给孩子不良影响,不会起任何作用。
    希望家长们从现在开始真正进入一个正确思路。要从根本上解决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是繁琐哲学;不是说语文应该怎么学,算术应该怎么学,弄一大堆所谓的课外陪读方式来麻烦家长。如果要求家长把语文、算术乃至中学的所有功课都管起来,要老师干什么!要孩子自己干什么!你们想一想,家长的作用在什么地方?
    凡是在家里扮演一个唠叼的、埋怨的、陪读的、辛苦的、发愁的家长,全部是错误的家教方式。像刚才我讲的那个小孩的父母,肯定是每天唠叼孩子,每天催促孩子,每天埋怨孩子:你在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你回来作业为什么不会做,等等。
    埋怨有用吗?没用!
    正确的教育方法之所以使许多家庭受益,就在于它的彻底性。古人讲“直指人心”,家教问题也必须直指人心  直接指向我们和子女的根本关系上,我们做父母的对子女教育的一个根本的思路上。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聪明的家长。聪明的家长是什么样的?大家要体会。世界上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大家都知道,很多东西是他发明的。在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在班里倒数第一,一天到晚不知在什么地方乱画。刚才我讲的那个孩子是叠纸,爱迪生是到处乱画。校长和老师说他是弱智,让家长把他领回去。爱迪生的母亲领着孩子到学校,怒气冲冲找到校长和老师说:“我的孩子是天才,你们不理解他!”母亲的这点理解,使得爱迪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这位母亲不是陪读式,据我的了解,爱迪生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像咱们现在管独生子女那么操心。为什么她的孩子后来成了大发明家呢?就是她作为家长对孩子的那种真正的理解、欣赏,给了孩子向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如果他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很可能你们就这样做):“孩子,为什么你学习不努力?你为什么每天乱画?校长说你是弱智,老师说你是弱智,你气死我了!”大家想一想,还会有这个孩子的未来吗?没有了,完全没有了!
    家长和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活得很辛苦啊!很多家长一谈到孩子问题,就一脸的愁容,愁什么呢?学习中、差的孩子,父母肯定愁;学习比较好的孩子他也愁: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在重点学校读书的孩子家长还愁:中考高考摆在面前……每天有各种各样的愁。结果呢,不但没有能够使孩子学习问题和各方面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反而使父母也过早的衰老,对不对?一张年轻的脸可以愁成不年轻的脸,一张中年的脸可以愁成老年的脸,一张老年的脸可以愁成多病的脸……对不对?
    家教的误区对于家长来讲,也是自己人生的误区。
    有些家长与我交流的问题是非常具体的。当我说埋怨式、唠叼式、催促式、打骂式、训斥式、陪读式、包办式、操劳式,这些“式”,你们是用哪一个“式”来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家里是这种情况:丈夫和妻子的方式加在一起,把刚才我所说的这些“式”全部占满。
    因为施行家教的女性比男性还多一点,我爱做一个特别朴素的比喻:您在家里做完饭了,别人对你的饭不称赞,甚至表示不满,您做饭的积极性如何呀?(众大笑)女同志都笑了!你们对这些小事太有感觉了!每个人都有家庭,都知道的,对不对?您做了半天饭,对方不欣赏,不夸奖,还挑剔,再数落,再埋怨,再唠叼,或做饭时再给你来个催促式,您有什么好感觉呀?
    我不只一次地看到有些家庭就这样,家长说:“你还不学习去!”那孩子就急了,说:“本来我想去了,你这么一说我就不想学了。”(众笑)大人不是也是这样吗?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将心比心呢?
    你们以为自己很爱孩子,可是你们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吗?今天孩子考试去了,回来了你就问:“考了多少分呀?”是这样吧?“在班里是第几名呀?”肯定是这样。你想过没有,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一个已经被公布的成绩走向家长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理,您不太了解。他的心理绝对比你一个当妻子的做了饭想等待丈夫的夸奖要更微妙得多。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做事情,既是为自己做的,也是在为别人做的。孩子是在为自己学习,可是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为周边的世界在学习。大家明白这意思吧?他在一定意义上、在心理上还是在为父母学习呀!你们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你们想一想,孩子的考试成绩如果比上次稍微进步了一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当他走回家的时候,你们不知道他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夸奖一下。他这次比上次考得好了一点,提高了一点,这个提高不是很大,你这个家长又很粗心,看了看,觉得不是很精彩,随便说了一句:“就这样吧,还行吧!”您觉得您很宽容,孩子心里也就和泼了凉水是一样的。如果孩子考得稍微差了一点,本来就有很多心理负担,这时候家长的一个批评、一个指责,完全有可能使孩子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女儿为什么喜欢穿黑白格服装?

我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干什么工作的?有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论你干什么,哪怕并不是什么正经工作,只是玩耍,打扑克,打麻将,还都愿意别人赞扬你玩得好不是?可是你想过没有,学习几乎是孩子的全部生活,你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才能使得他真正有积极性,有兴趣,能越学越好呢?
    那天,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和我们不沟通,对父母有逆反心理,不知道我们家长多么为他们的未来担心。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
    我把她的孩子叫到前面,问:“你妈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