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虽随口说来,但萧云却听得惊心动魄,这个时候朱元璋还不是后来的洪武大帝,这些臣子自然不知道深浅,一听严刑峻法,哪里会同意,但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虽然不至于杀了这些反对者,但也没让他们吃些好果子,心中暗暗叹了声:“这么些时日不见,朱元璋不但气势压迫人,这手段也是雷厉风行啊,日后的洪武大帝已经初见端倪了,洪武一朝的官员,日子不好过了?”
“前些时日,我让李善长,刘伯温,仿照各朝各代律法,编成法律四百三十条﹐其中律二百八十五条﹐令一百四十五条。其篇目仿《唐律》分为《卫禁》﹑《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名例》等十二篇。三十卷﹐六百零六条。二十二年又对此作较大的修改﹐以《名例律》冠於篇首﹐按六部职掌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传统的法律体例结构至此面目为之大变。三十年五月重新颁布﹐同时规定废除其他榜文和禁例﹐决狱以此为准。这些法律倒是很完善,只可惜天下百吧并不知这些法律的含义,这让我好生苦恼,这些时日,我在思量一种的新的律法,一种人人都能明白,都能说出来的律法,街头巷尾,三教九流,便是普通孩童,也能知晓我的律法,懂法,到最后畏惧法律,只有这般那些贪官污吏才不敢为所欲为,不敢这般明目张胆的知法犯法,国家才能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不惧怕贪官污吏?“朱元璋说着目光闪烁一种自豪,一股杀气油然而生,让萧云起了一个寒颤。
若是当真这样的话,那实在太可怕的,这就好比后世文化大革命时,人人背诵《毛主席语录》一般,试问自秦朝推行法家学说一来,泱泱中华,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千余年,何从有这样的手笔,人人懂法,这样的场面,如何不让萧云吃惊呢?“
朱元璋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伟大构想之中,并没有理会萧云,自古自的道:“若是有我亲自指定一本律法,律法之中,陈列历朝历代著名案例,将那些贪官污吏,奸臣,鱼肉百姓之人的案件放入其中,酷敛百姓,贪污税粮;放卖官差,私役丁夫案;妄取扰民,私吞商税案;谎报灾情,侵没赈济案;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贪赃受贿案,编辑成好听的故事,让普通百姓,茶余饭后能当故事细细听来,百姓无形之中知道了我的律法,还知道各种酷刑,这样岂不是能起到警示作用,日后我金陵人人知法,懂法、从而畏惧律法,绝不敢再犯,岂非政治清明。”
萧云一愣,忽然想到了后世流传的一本律法,他想起从一些史料中看到过的记载,那上面说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以《大明律》在刑罚方面明显较前有所减轻为由,为了纠补这种刑轻现象,贯彻其以“刚猛治国”的既定方针,在三十年《大明律》刊布时,特将其另行制订的《大诰》条目其亲制四编《大诰》,他将之作为对天下臣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课本,依凭专制主义的绝对权威在民间强制推行。
当时萧云觉得不可思议,一个皇帝亲自指定律法,而且这律法,还颇有些颇有点英美法系的倾向,想不到这一切都是真的。
朱元璋在《大诰》颁行时,他宣告:“朕出是诰,昭示祸福,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徙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所在臣民,熟观为戒。”颁行《大诰续编》时又进一步说:“斯上下之本,臣民之至宝,发布天下,务必家家有之,敢有不敬而不收者,非吾治化之民,迁居化令归,的不虚不。”颁发《大诰三编》时又重申:“此诰前后三编,凡朕臣民,务要家藏人育,以为鉴戒,倘有不遵,迁于化外,的不虚示。”
朱元璋又要求军官们全家老小都要背熟《大诰武臣》:“不听不信呵,家里有小孩儿每不记呵,犯法到官,从头儿计较将来,将家下儿男都问过:你决得这文书里几件?若还说不省得,那其间长幼都得治以罪”。
为了扩大四编《大诰》的影响,朱元璋把它们列为全国各级学术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奉其旨意,行文国子监正官,严督诸生熟读讲解,以资录用,有不遵者则以违制论处。当时天下讲读《大诰》的师生来京朝见者多达十九万余人,均赐钞遣还。将如此众多的师生由全国各地召来京师讲读《大诰》,举行学习报告会,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堪称空前盛举。此外,收藏《大诰》与否,成了判罪或减罪的依据;熟背《大诰》,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还可以因此而被录用为官,平步青云。朱元璋为推广自己的这几篇作品,确实费尽心机。只可惜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萧云沉浸在自己的惊讶之中,朱元璋同样沉浸在自己的吃惊之中,他目光两道光芒闪射而出,许久才喃喃道:“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唯有重绳贪吏,置之严典了——?”
^^^^^^^^^^^^^^^^^^^^^^^^^^^^^^^^^^^^^^^^^^^^^^^^^^^^^^^^^^^^^^^^^^^^^^^^^^^^^^^^^^^^^^^^^^^^
有书友看了上一章,问“高薪养廉”古代好像没出现过,对于这个问题,小景说明一下,高薪养廉在古代还真是出现过,根据史书记载:清朝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相当于现代的正部级以上官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每月只到十几两银子京官有所谓“恩俸”,即照原俸饷另给一份;另外给一点有限的俸米,小一点七品官知县之类,每年俸银只有四、五十两。按常理来说,这样微薄的收入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算是小康型或温饱型的生活水准。但是,当时许多官僚生活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他们哪里有那么多钱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靠灰色收入。
当时,凡是州、县官,主要靠征收钱粮时进行盘剥。钱粮就是田赋,最初征收实物,后来改成“折色”,即征收银子。无论征收实物或银子,都有一种“耗羡”陋规,所谓“耗羡”即指在征收银粮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征收的银两中,每两加征四至五钱作为火耗;粮一石加征二升到一斗几升,整个州、县总量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实际上这笔耗羡并不归公,完全入了州、县官的私囊,成为公开的、照例的好处。有时候各种各样的额外陋规,甚至超过正常税收的十几倍。
雍正年间,为了革除这个弊病,就把耗羡归入国库,另外发给官员“养廉银”,例如知县看缺分如何,每年给“养廉银”几百两到一千两不等。
但是地方官并不因为有了“养廉银”而廉,仍然在钱粮上打主意,可以借口银子成色不好,也可以借口粮食质量不好,而任意敲诈勒索,而且田赋可以用钱交纳,经手官员就任意把钱价压低。譬如说,市价二千文合一两银子,他可以定为二千四百文合一两;田赋上缴有一定数量,通常缴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有水灾、旱灾,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报五成,农民实际田赋不少缴。多收的银粮都到州、县官和他们爪牙的腰包里了。此外,人们打官司也是州、县官索诈的好机会。
skbshge
第1395章我回来了()
与朱元璋商讨了一番后,差不多夜暮的时候,萧云才在李公公的引领下,出了吴王行宫,一路上萧云几乎没有从刚才的震惊之中缓过神来,后世记载朱元璋登基后,严刑峻法,迅速颁布了《大明律》、《大诰》两部影响深远的律法,同时多次竖起了屠刀,杀了一批与一批的贪官污吏,此时此刻的他脑海里几乎能想象得出那血腥的岁月。
“娘的,看来得想法子退了?”萧云心中暗暗嘀咕道。
李公公将他送出府外,微微躬身行礼道:“萧将军数月为归,必定是想念家中娇妻了,咱家就不多送了,就此别过?”
萧云对朱元璋年代的太监并没有多大不满,甚至有些同情,见他行礼,也回了一礼,这才各自到了别转身往玄武湖的方向走去。
萧云归心似箭,一路行走步伐极快,眼看离玄武湖越来越近,看着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的玄武湖,一种熟悉画面迅速融入他的脑海里,“各位老婆,你家相公回来了!”
离自己门前越来越近了,萧云心中既是紧张又是喜悦,自鄱阳湖一走便是一年多了,春去秋回,家中一切可都好,可爱的小郡主,柔弱的小蝶,慧心的谢兰兰她们都好么,会不会怪我冷落了她们,我的孩子是不是都长大了,他们会不会认我这个爹爹啊?“
想到这一切,压着在心头的思念顿时如钱塘江的大潮一般来世汹汹,立即奔上了自家家门。
正要进家门,从里面传出来一阵车轱辘转动的声音,一辆马车从里面缓缓驶将出来,车里面的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萧云后,忽然大声对着前面的车把式喊道:“李管家,李管家快停下,快停下,我看到熟人了?“
车把式是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汉子,听了呼喊声,忙勒住马缰,将马车在路旁一颗大树下停了下来,扭头道;“毛大人,咋了?”
里面的人没有理会管家的询问,而是将脑袋从车帘子里面钻出来,望着正对面的门户大步急走的萧云看了半响,迟疑了片刻,喊道:“是,是萧云萧将军么?“
萧云正低着头走路,并没有看前面的来人,不过他终究是习武之人,耳力高于常人,听得声音好奇的扭过头来看了看侧身的马车,目光直接忽视那个车把式,直入那车内的主人。
细细看了一阵:“这人好面熟啊,好像在哪里见过啊?“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那人见他望来,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依旧对着他问:“是萧云萧将军么?”
“我靠,这里都有人认识啊,哎,还是人太出名了,我已经很低调了,怎么还有人认识我啊?”萧云心中感叹,目光却疑惑的看了那人一眼,迟疑道:“不错,在下正是萧云,不知这位大人是?”他见这人一身锦衣,腰间别着一块紫玉,一看就不是凡品,更何况人家还有单独的马车,光是这个萧云就不敢小瞧了眼前这人,听他询问应了声,也叫了一声大人。
那人道:“萧大人,真的是你么,怎么?你不认识我了么?”
萧云依稀有些面善,却一时记不起来。迟疑道:“实不相瞒,萧某这一年经历太多生死,当真想不起这位大人是谁,怎么?我们见过么?”
那人倒也不在意,呵呵一笑,道:“我们何止见过,我还是大人一手提拔的呢?”
“大人当日舍身救吴王殿下,小弟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人盯着萧云笑道。
萧云身子一颤,随即惊喜了起来,走过去朗声道:“是毛兄弟么?“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昔日被萧云收在身边毛骧。见萧云认了出来,神情极为激动,立即从马车旁奔了过来,拉着萧云的手腕,激动的道:“萧将军,我还以为不是你,没想到真的是你,你知道么,当日看你被打入鄱阳湖,我还以为你死了,当时我可大哭了一场呢,要不是后来吴王殿下告诉我,将军并没有死,说不定我还在哭呢?“
萧云没想到这个后世声名并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