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醉红颜 >

第8章

穿越之醉红颜-第8章

小说: 穿越之醉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而唐朝的学生,除了享受和政府官员一样的休假外,还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大概类似于现代的寒暑假,但是只有15天。不过,相对于公学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私塾则要灵活机动一点,全凭先生做主,如果先生识趣,假期就要宽松许多。而我所就读的私塾,先生就挺通情达理,由于腊月间节假日本就多,其中有两个7天长假都聚在一起,而且相隔时间又不长,考虑到孩子们都年幼,到了年终都盼着放假玩耍,已无心向学,索性就放长假,从腊月初八一直放到正月十五,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大家一次玩个够。

    在现代,由于西方国家多年的潜移默化,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庆祝的重点都逐渐放在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上,反倒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甚感冒,连端午节都被韩国人给注册成了端午祭,即便是硕果仅存的春节,也变得千篇一律,大多数人所重视的都是能休假7天,而淡化了传统。

    但唐朝不一样,此时的春节指的不仅仅是元旦这一天,而是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的、长长的一个多月时间,是辛苦操劳一整年的汉民族狂欢的日子。

    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是“腊月”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以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就逐渐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起初腊日并不固定在哪一天,直到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但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至于腊八节喝腊八粥,来历众说纷纭,不过在唐朝最普遍的说法是,腊八粥传自印度,而“腊八”则指“佛祖成道纪念日”。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终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据说,传统的腊八粥要从初七晚上就开始准备,一直到初八清晨才能完成,耗时很久。我在现代倒是吃过无数次腊八粥,但都不是自己家做的,对熬制的过程一直就很好奇,偏偏没有机会一探究竟。如今回到唐朝,终于可以一场夙愿,于是就成天缠着忠叔,非要让他答应我参与不可。忠叔被逼无奈,只得勉强同意让我跟进厨房,本来只让我旁观,谁知我兴奋异常,不管是洗米、泡果,还是拨皮、去核、精拣,凡事都抢着做,他拿我没法,只有摇头叹气。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已是半夜。煮腊八粥的过程最是费时,要先煮沸,然后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才算熬好了。本来我是想一直坚持到最后,可没想到寅时刚过,居然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连怎么回房的都不知道,而且还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

    醒来后,我兴奋的吵着要尝一尝自己亲手完成的腊八粥,但翻遍了整个杨府,都没找到一碗。忠叔还纳闷,发誓说绝对给我留了一碗,可就是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我正奇怪,却不小心瞅见杨玉环暗自偷笑,心下霍然,绝对是她搞的鬼。

    自从我变成杨玉奴,这性子就越来越与杨玉环相近,二人自然也越走越近。感情越来越好的后果,就是她知道我不会跟她计较,也就越来越肆无忌惮,经常想方设法的捉弄我,好几次虽心知是她搞的鬼,可却是苦无证据,除了送她几个白眼,也别无他法。

    只是,辛苦了一夜,却没能喝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腊八粥,恼得我暗自发誓,以后再也不做这种赔本的买卖。

第15章 元旦(2)() 
腊八一过,紧接着就是冬至,祭灶、除尘后没几日,就是元旦。

    腊月三十,团圆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再重要的事情也要放一边。杨玄琰虽是工作狂,可也不至于敬业到传统都不顾,这天也早早就回家了。

    杨玄琰虽有六个子女,但因为有三女已经出嫁,按规矩是要在婆家过年,初三才能回门,因此年饭也就只有四个人。人虽少,必备的东西却一样也不能少,于是,家里的下人一整天都异常的忙碌。

    倚靠在门廊处,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虽然行色匆匆,但脸上都洋溢着喜气,而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越是热闹的时候,就越会想起在现代的亲人。还记得家里每个人平时都很忙,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但是一年到头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太多,只有过春节,能够把一家人全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完团年饭,再七嘴八舌的评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屋子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而现在,却是孤零零的一个我,独自待在这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虽然也有名义上的家人,或许是相处的时间太短,总有点格格不入。

    不自觉的仰头,愣愣的望着天空,蓦地想起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不是吗,虽然脚踩着同一片土地,仰望着同一片蓝天,然而却相隔了一千多年的时空。又有谁知道,我这个异客,在这遥远的异乡,是多么的思念亲人。不知道爸妈身体可好,姐妹们还是不是老样子,他们可还会记得,曾经在他们生命中出现过的杨太真?或许刚开始会记得,可人的记忆有时候短暂的可怕,时间久了,说不定就已经遗忘了。只是,如果连他们都把我给遗忘了,我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太真,你怎么了?”杨玉环的声音蓦地在耳边响起,我回过神来,发现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身边,正一脸紧张的看着我:“你怎么哭了?谁欺负你了,告诉我,我帮你出气。”

    哭?我这才感觉到脸颊湿湿的,大概是想得太入神了,也不知道怎么就流下泪来。我伸手擦掉泪痕,对她笑笑:“没事儿,只是有点想家了。”

    她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你不是在家吗,还想什么家?”

    “是在家,只是此家非彼家。”我喃喃的说,似在对她解释,更似在自语。

    这下子她更糊涂了,瞪大双眼傻傻的看着我,我没办法向她解释,索性转移话题,问道:“你找我干嘛?”

    她虽然心有疑惑,但始终是小孩儿心性,转眼就忘了:“爹爹叫我来找你的,饭菜都准备好了,人都到齐了,就差你一个。”

    我“啊”的一声,这才发现天色不知什么时候已暗下来,这一发愣,竟然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时间过得也真快,罢了,想太多只不过徒添烦恼,还不如过好现在,于是赶紧跟着杨玉环往饭厅跑。

    杨玄琰和杨銛早已在座,见我俩进来,杨老爹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也没有说什么。我悄悄地冲杨玉环做个鬼脸,赶紧坐到座位上。

    饭菜很丰盛,除了有鸡鸭鱼肉和时令小菜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春盘的食物和屠苏酒。

    汉唐时期的元旦,是由立春节庆向现代的春节大年节过渡的时期,除了节庆日期由以立春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正月初一为中心外,形式也逐渐由单一型的立春农事节庆过渡到复合型的新年节庆,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饮食习俗,主要就是吃春盘、饮屠苏酒等。

    魏晋时期,人们将大蒜、小蒜、韭莱、芸苔、胡荽称之为五辛,在元旦时将这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意在散发五脏之气,称之为五辛盘。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元旦之际,寒尽春来,正是容易患感冒的时候,此时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吃五辛盘就反映了汉唐时期人们把新年健康寄托在元旦这一天。到了唐代,又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汇为一盘,取其生发迎春之义,称之为春盘,也就是现代春卷的雏形。

    屠苏本是一种药剂,在元旦取浸过屠苏的井水饮用,含有新水崇拜的意味,能使人在新年里身体健康,百疾皆除,延年益寿。

    因为在现代的时候吃过春卷,所以还特别留意了一下春盘,吃完后感觉除了包裹的蔬菜不同之外,没什么两样。至于屠苏酒,在上桌前见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一杯,我本还奇怪,难道唐朝人从小就嗜酒,入口之后才发现一点酒味都没有,只有一股淡淡的药味,难怪连小孩也可以喝。

    杨玄琰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杨銛话也不多,而每当有父亲在场的时候,杨玉环也不敢多说,没有人搭腔,我即便开口也是自讨没趣,于是也闷声不出气的扒拉着饭菜。这顿年夜饭吃的甚是无趣,每个人都闷不吭声,只顾吃着自己碗里的饭菜,比起在现代家里嬉笑打闹的热闹场景,完全是天壤之别。我心里很是失落,顿觉食之无味。

第16章 元旦(3)() 
勉强塞下了一肚子的饭菜,早早的散了席,时间还早得很。唐朝又没有电视,当然就没有春节晚会可看,待在屋里又要面对几个闷葫芦,憋都会憋死我,正愁要如何渡过这漫漫长夜,杨玉环就一把抓起我的手,边往外走边兴奋的说:“走,放爆竹去。”

    放爆竹?不敢置信的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没听清楚。唐朝就有鞭炮了吗?可我怎么记得好像哪本书上看到过,鞭炮不是在宋朝才出现的吗。是我听错了,还是是穿过一千多年,我的记忆力退步了?

    被杨玉环拖着,跌跌撞撞的出了大门。就见门口围了好大一群人,门前宽敞之处正燃着一堆火,十几个小孩正围在火堆旁,一边往里面丢一段段的竹子,一边开心得手舞足蹈,而墙角处还堆着老高的一堆竹子。竹节经火一烤,发出噼里啪啦类似鞭炮的声音,我恍然大悟,所谓的爆竹原来是烧竹子,而不是放鞭炮,爆竹之名由来于此呀。不禁莞尔,同时也感叹中国人真是聪明,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增加过年的喜气。

    “太真,还站着干嘛,快过来一起玩呀!”

    杨玉环不知什么时候放开我的手,加入那一堆小孩之中,此刻正兴奋的冲我直招手,我也被她感染,正准备抬脚,就听杨玄琰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銛儿,将这桃符挂在门前。”

    回过头,只见杨玄琰和杨銛二人已走到我身边,后者手中正拿着两块桃木板,上面画有两个威武的神像。这才注意到杨府大门两侧挂有类似的桃木板,大概就是古人用来镇邪的吧。心下暗想这要是将这两块桃木板换成一副对联贴在门口,可不就成了春联吗,立时觉得有趣,说不定这还真就是春联的前身呢。

    我看着杨銛将原本悬挂在大门两侧的旧符换下,挂上新符,脑子里竟不期然蹦出王安石的诗,于是喃喃低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群小孩的笑闹声很大,我的声音又很轻,自以为没人听见。却不料话音刚落,就见杨玄琰的视线迅速转到我身上,凌厉的眼神吓了我一大跳。他目不转睛的盯着我半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