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 >

第89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利益。

    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认为,竞争加强的影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最重要的影响。他认为关税同盟建立后,促进了商品流通,可以加强竞争、打破独占,经济福利因此提高。这是因为高关税会促进垄断,使一两家大公司统辖为数较多而效率低下的小生产者,它们宁愿用高价来排挤小企业而不肯提高产量。如果关税较低,大公司则不得不进行竞争,小企业也会联合、合并,提高效率。

    但是有些学者对此持相反的看法,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贸易壁垒消除,内部市场扩大,易于获取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产生独占,导致效率和福利下降。

    (3)刺激投资效应。通过多国协定的约束,*扩大了市场规模,改善了投资环境。这样,它对成员国内部的投资者和非成员国的投资者都大大加强了投资吸引力。关税同盟从以下几方面使投资增加:首先,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市场变成统一的大市场,需求增加,从而使企业投资增加。其次,商品的自由流通,使同行业竞争加剧。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厂商一方面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增加投资,更新设备,提高装备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并研制新产品,以改善自己的竞争地位。再次,由于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减少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迫使非成员国为了避免贸易转移的消极影响,到成员国内进行直接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以绕开关税壁垒。这一点被认为是欧共体成立后,美国到欧共体国家投资剧增的主要原因。

    更大区域的市场以各种形式所增加的投资机会,也会提高创新的利润率。因为研究与发展的固定成本将在更广的市场范围内加以分散,并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同时,竞争引起的公司改组、合理化、现代化和技术改进将进一步提高投资的水平和效益。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关税同盟建立后,由于受贸易创造效应影响的产业会减少投资,且外部资金投入会使成员国的投资机会减少等原因,关税同盟内部的投资不一定会增加。

    (4)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效应。关税同盟成立后,市场趋于统一,生产要素可以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提高了要素的流动『性』,劳动力和资本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地区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地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人尽其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素质。自然资源的流动能使物尽其用。关税同盟还能促使企业家精神在成员国之间传播和发扬。这些都将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要素利用率提高,降低了要素闲置的可能『性』,从而有益于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

    (5)技术进步效应。关税同盟后,市场扩大,竞争加强。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厂商必然要努力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投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使厂商愿意投资于研究和开发活动,这样导致了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

    (6)经济增长效应。如果以上的各点有利的动态效应得以发生,则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国民经济必可获得迅速增长。

    19。2。2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1。协议『性』国际分工的含义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教授小岛清提出的。他认为在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如果仅仅依靠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分工,不可能完全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反而可能会导致各国企业的集中和垄断,影响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分工的和谐发展和贸易的稳定。因此,必须实行协议国际分工,使竞争『性』贸易的不稳定『性』尽可能保持稳定,并促进这种稳定。

    协议『性』国际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两国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性』分工。但协议『性』分工不能指望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地实现,而必须通过当事国的某种协议来加以实现,也就是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把协议『性』分工组织化。如拉美中部共同市场统一产业政策,由国家间的计划决定的分工,就是典型的协议『性』国际分工。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建立在长期成本递减理论的基础上,a国和b国x、y两种商品的成本递减曲线,其中纵轴表示两国分别生产两种商品时的成本。现假定a国和b国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a国要把y商品的市场、b国要把x商品的市场,分别提供给对方,即:x商品全由a国生产,并把b国x2量的市场提供给a国;y商品全由b国生产,并把a国y1量的市场提供给b国。两国如此进行集中生产,实行专业化之后,两种商品的成本都明显下降。但这仅仅是每种商品的产量等于专业化前两国产量之和的情况,如果同时考虑随着成本的下降所引致的两国需求的增加,实际效果将更大。

    但应该注意分工的方向,并不是因为x商品在a国的成本较低,y商品在b国的成本较低,即不是由比较成本的价格竞争原理决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到,x商品在a中的成本较高,y商品的成本两国相同。这就是说,尽管x商品与比较优势的竞争原理所指示的方向相反,y商品两国成本相同,但是若能互相提供市场,进行分工,就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互相买到低廉的商品。

    此外,还应该注意,如果情况相反,即a国对y商品实行专业化,b国对x商品实行专业化,也可以获得分工的益处。但由于新的分工使y商品的成本与图示相比没有多大变化,而x商品专业化后的成本则高于图示的成本,因而其分工的益处要小于图示中所得到的益处。这是因为,对y商品来说,两国成本曲线基本相同,初期生产量也基本相同,因而初期成本是基本一致的;而对x商品来说,初期生产量小的a国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它的成本递减率很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越来越低。

    2。协议『性』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为了互相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是非常有利的。但达成协议『性』分工还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参加协议的国家生产要素禀赋比率没有多大差别,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因而协议『性』分工的对象商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

    (2)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一般是重工业、化学工业的商品。

    (3)每个国家自己实行专业化的产业和让给对方的产业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否则不容易达成协议。这种产业优劣主要决定于规模扩大后的成本降低率和随着分工而增加的需求量及其增长率。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经济一体化必须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建立,而不能在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这种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之间建立;同时也表明,在发达工业国家之间,可以进行协议『性』分工的商品范畴较广,因而利益也较大。另外,生活水平和文化等较为类似的地区容易达成协议,并且容易保证相互需求的均等增长。

    19。2。3 次优理论

    福利经济学认为,帕累托(pareto)最优条件是经济活动中的最优决策法则,这是一种纯理论的表述。但在现实中,要让所有的生产和分配过程都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就不得不退求其次,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次优理论。次优条件是次优型经济中的决策法则,即在次优世界中才能采取次优决策法则。关税同盟是次优理论及其实践的一个特例。

    主张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自由贸易是最优的,或者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自由贸易能促使国家和全球福利的最大化。

    而维纳的研究认为,任何趋向于自由贸易的活动都将增加福利。维纳证明了关税同盟的形成可能增加或减少依据在这种同盟产生的具体环境下的成员和非成员的福利。这就说明了关税同盟是所谓次优的理论的实例,它表明如果在现实经济中所有达到最大化福利和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都不能满足的话,就可能导致次优状态。

    组成关税同盟,撤除成员之间的关税壁垒并不能导致这个同盟中成员的福利明确的增加。维纳对次优理论的贡献以后又被米德(1955)和兰卡斯特(1957)进一步发展。

    根据维纳的观点,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可依照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度量。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tc)。如果当某些关税同盟的国内生产者被来自于该同盟某个成员的较低成本的进口取代后就会产生贸易创造;贸易创造型的关税同盟,通过进一步扩大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生产分工将增加同盟成员国的福利;从各成员国实际增加的收入中产生的外溢效应,也会通过增加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从而提高这些国家的福利。

    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td)。如果当来自于某些非关税同盟成员的较低成本的进口被来自于该同盟某些成员的较高成本的进口替代后就会产生贸易转移。贸易转移型的关税同盟由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共同作用或者增加或者减少成员国的福利,具体将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强度:

    如果tc>td;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增加福利;

    如果tc<td;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减少福利。

    如果tctd;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福利。

    假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达到区域和全球福利的共同提高,那么这是最优的选择,但是由于市场失灵等原因,只存在次优的选择;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次优理论的一种实践的案例。

    19。2。4 大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由陶斯基、德纽等人提出,其核心观点为:(1)目的是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取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2)手段是依靠因市场扩大而竞争激化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利益。

    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即通过产生大市场→向大量的生产规模转换(以及其他的合理化)→生产成本的下降→大众消费的增加(市场的扩大)→竞争的进一步激化,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

19。3 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可能影响() 
19。3。1 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内部影响

    区域经贸一体化对成员国自身的经济贸易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1。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后,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加强了区域内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加深了成员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同时集团内的国际分工使销售渠道稳定,这就推动了成员国内部贸易的发展,集团内部贸易在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显著提高。以欧共体为例,随着内部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成员国之间贸易迅速增长,其速度大大超过与区外贸易的增长。1965年欧共体内部贸易所占比重还小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内部进口与出口分别占共同体国家全部进口与出口贸易的4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