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 >

第141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贸易改革不仅需要国内具有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而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条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大部分仍然是与发达国家进行的,因此,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改革产生重大影响。(1)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状况。发展中国家出口的2/3仍输往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仍是它们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进口的主要来源。根据世界银行的模拟估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或oecd)国家经济增长上升1%,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加大约0。2%,并且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提高0。7%。(2)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倾向。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将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乃至经济增长。据估计,“198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出口受阻而付出的代价(按1990年美元计算)为550亿美元——几乎等于该年官方发展援助总额。”

    从实践来看,许多进行贸易战略调整并取得成功的国家都是在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先调整内部经济政策,发展市场经济,然后逐步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国际竞争机制,加大竞争压力。也有一些国家是在内部进行改革的同时开展贸易改革的。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内部经济政策没有调整、内部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就先调整贸易战略,进行贸易改革的。

    27。1。2 贸易改革与经济发展

    国际经验显示,贸易改革主要是通过推动贸易的发展而对经济发展起作用的。推行鼓励出口政策、贸易增长快的国家,经济发展也比较快;而推行进口替代战略、贸易发展比较慢的国家,经济发展一般也比较慢。因此,贸易改革,特别是从有利于进口替代的贸易制度转变到比较自由的、有利于出口增长的贸易制度就得到了普遍的提倡。

    对于贸易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的理论解释,大致有以下几种:(1)技术经济要素说。这种理论认为,通过鼓励出口,可以得到经济发展中起极其重要作用的一些技术和经济要素,包括最低有效规模的工厂、递增的规模报酬、生产过程中的不可分『性』以及竞争压力等要素,从而促进经济发展。(2)过度保护说。这种观点认为,推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经济发展慢并不是这种战略错了,而是这些国家保护过了头。这些过分的保护包括币值的极端高估;禁止『性』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对进口许可证的分配方法不合理;对经济活动的许多方面进行过细过多的数量控制等。这种极端的保护使“进口替代”不再成为促进新产业发展的机制,而仅仅起到“节约外汇”的作用。(3)资源配置说。这种观点把推行出口鼓励政策与自由贸易相提并论,认为出口鼓励接近于自由贸易的最优状况,从而相当于『政府』没有或很少破坏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利于合理的配置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偏向鼓励出口的政策比偏向鼓励进口替代的政策好,仅仅是因为它导致的扭曲比较少。

    对外贸易除了能使资源更优配置外,还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是能时时处处都自然而然地发挥的。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通过贸易带动经济发展,一方面固然与它们保护太重、干预太多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贸易各种条件改变了,使初级产品出口难以带动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改革、推动制成品的出口。

27。2 中国的外贸和外资发展() 
27。2。1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发展

    1。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将丝绸等货物运往境外。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贸易通道,即“丝绸之路”。它东自中国的长安(今西安),横贯亚洲大陆,西达欧亚各国,开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纪元。唐代,中国对外贸易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长安、洛阳等贸易繁荣的国际『性』商业大都市,设立了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机构和海关机构——市舶司,专门管理出入境的船舶和货物,并征收关税。

    宋代由于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和造船技术的提高,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设置市舶机构的港口多达9处,市舶机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航迹遍布东南亚、南洋诸岛、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口,同36个国家保持和发展了贸易与外交关系。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谱写了世界贸易史上的辉煌一页。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由于封建生产方式的限制,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与欧洲殖民者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随着欧洲人在西太平洋及北印度洋的贸易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在东方海上的贸易优势逐渐丧失。鸦片战争前清代的海禁政策,使对外贸易走向严格的管制时期,实际上将中国逐渐置于闭关自守的境地,宣告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辉煌时期的结束。

    2。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840年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通商大门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海关也被外国人直接控制,成为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机构。从此,中国的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不等价交换使中国自1877—1949年的73年中长期入超,造成金银外流,财政困难,举借外债,出卖主权。

    3。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和封锁禁运的政策。中国『政府』努力扩大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积极开展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的贸易,及时进口了大量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所必需的重要物资和原材料,特别是保证了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项目的建设。195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31。03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近两倍,并改变了几十年来的入超局面。对外贸易为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恶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进入激烈动『荡』时期。对外贸易额从1959年的43。81亿美元下降到1962年的26。63亿元,1965年恢复到42。45亿元,1969年再次下降到40。29亿元,1976年也才达到134。33亿美元。

    (2)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确立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下放经营权、扩大贸易渠道、加强工贸结合和外汇管理等改革措施,大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外贸易总量迅速增加。1978—2008年,我国外贸规模迅速扩大,从206亿美元增加到25616。3亿美元,年均增长17%,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入世6年来增幅更是高达30%。

    1978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第二,外贸依存度明显上升。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仅为5。6%,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贸依存度加速上升。而到了2007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70%左右。

    第三,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和世界排名有较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使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升,1992年我国名列第十一位,1997年我国以3250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排名第十位,跻身全球十强。进入21世纪,我国排名连年上升。2000年在世界货物贸易中位居第七位,2001年升至第六位,2002年升至第五位,2003年再升至第四位,2008年以进出口总额25616。3亿美元跃升至第三位。

    27。2。2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问题

    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对外贸易结构关系到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因此在对外贸易中研究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外贸结构是指构成外贸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外贸商品结构、外贸区域结构、外贸方式结构和外贸模式结构。

    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现状

    (1)外贸商品结构。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一国的外贸商品结构既可以反映出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还可以反映出其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一般来说,外贸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越高,说明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术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体比例的89。65%;同时,服务贸易总额是2509。1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体比例的10。35%。这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仍处于主要地位。而根据wto2004年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91240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体比例的81。29%;服务贸易额为21000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体比例的18。71%。这表明,在国际贸易中,依然是货物贸易占主体地位。从中国与世界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是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外贸产品构成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十年中,中国外贸增长主要是靠轻工产品和纺织品服装来支撑的,90年代到2000年这十年,主要是靠传统的机电产品的增长来支撑。目前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55%。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贸产品构成进一步发生变化,以it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都在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近30%。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加工深度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不断提高。

    (2)外贸区域结构。它通常也被称为外贸地理结构,包括外部区域结构和内部区域结构。外部区域结构也就是外贸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在该国或该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或该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外部区域结构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之间的贸易联系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对其的贸易依赖程度。内部区域结构,即国内地区分布,是指国内各地的对外贸易额在该国总体对外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各地区的济发展水平及其对外开放程度。

    目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伙伴已扩展到了220多个,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以及港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