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 >

第140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6。5。3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与改革措施

    二战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相继制定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措施。这些发展战略和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等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改变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2。实施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是指使本国的工业面向国际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这种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3。积极拓展出口市场和扶持出口的政策与措施

    (1)通过建立地区『性』贸易集团扩大集团内部贸易。近几年,西方国家纷纷建立区域经济集团或构筑经济圈,这种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一方面,原有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提出了新的目标,如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在1999年提出了未来15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新目标。另一方面,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纷纷涌现,北非的马格里布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1995年以前建立关税同盟;东亚合作从1997年正式启动,已构筑了良好基础,目前一年一度的“10+3”会议正走向正式化;再如,2001年成立的贸易和反恐合作的上海合作组织,至今已举行了五次峰会,步入了实质『性』合作阶段。

    (2)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外资与外商合资经营,利用外方的先进技术和信息,开发出口新产品,利用外方的出口渠道扩大出口,也是避开进口配额、突破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阿根廷、巴西等在这方面取得较大发展。

    (3)在扶持出口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放松了对出口贸易的控制,取消出口许可证制度,简化出口手续,同时为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免征增值税、补贴、提供信贷和担保等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手段。例如,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智利『政府』规定:年出口额不到750万美元的商品退税10%,对年出口超过750万美元但不足1125万美元的商品退税5%;智利『政府』还实行刺激出口的财政、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对非传统商品出口实行信贷保险,对传统产品出口增加10%的补贴;此外,为了鼓励商品出口,智利『政府』在汇率方面实行合理的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

    4。加强管理与逐步自由化

    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对对外贸易机构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以更有效地实施管理;另一方面也制定了有关政策、法令,并协调和监督政策的实施,以保护出口商的合法权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步实行开放的贸易政策,相继放宽或取消进口许可证制度、降低关税率,逐步减少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开放国内市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案例与实践】韩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及其实践() 
韩国曾经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1910年《日朝合并条约》后,朝鲜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1945年光复后,由于美、苏两大国的介入,朝鲜处于南北分裂状态。1950—1953年朝鲜战争后,韩国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6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0美元,人均收入、工业生产能力都落后于朝鲜。为了振兴国家经济,韩国采取了“先工后农”和“贸易立国”的发展道路,对外贸易成为韩国外向型经济的支柱,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1963年前后,韩国基本实现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成为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已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变为富裕的国家。

    考察1960—1980年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该国出口导向战略分不开。1961年朴正熙将军通过“5·16”军事政变上台,提出“经济问题高于政治问题”、“通过出口建设国家”的主张。1967年在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出口第一主义、出口导向战略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根据该项计划,韩国出口贸易五年要翻一番,平均每年递增16。7%。这一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农林渔和工矿业、公共设施及服务业增长的幅度。该计划制定者希望通过出口贸易的产业关联把国内经济带动起来。根据这一战略,『政府』和一些公司为商人确定了具体的出口指标,并把这些指标看做是必须完成的指令,除非有正当的理由,否则完不成出口指标任务将受到『政府』严厉的行政制裁。

    20世纪60年代韩国制定扩大出口战略,『政府』成为韩国公司的主要决策人。不仅如此,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国内成本以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政府』以各种方式奖励出口企业,包括给予出口企业种种优惠政策,如直接补贴(1964年停止);免征进口税。对加工进口原材料、半成品免征进口税(后改为进口退税);减征国内税,在规定范围内对出口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和法人税;对出口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等。这些优惠政策使60年代韩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每创汇1美元,便可节约国内成本约2美分。

    在贸易管理上,韩国实行“官民”结合的方式。『政府』在拟定经济政策、方案、措施时,采取“上下结合”的决策程序,邀请经济学家、商人共同参与,相互交换意见。从1962年开始韩国出口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邀请重要的『政府』官员以及同贸易有关的专家参加,包括总统的经济秘书、经济企划院长官、商工部长、贸易促进机构的负责人以及商人协会『主席』参加。会议期间总统亲临会场,了解出口的进展情况及出口企业的表现,并对每个月出口卓著的商人授勋并予以嘉奖,大大鼓励了这些企业对外贸易的拓展。

    以出口贸易为目的的出口导向战略,使得韩国的出口贸易额以年均14%的速度高速增长,出口产品结构从初级产品转变为工业制成品,贸易依存度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20%提高到1979年的69%。

    韩国出口贸易的大发展和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变,通过关联效应对就业、产出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显示出1960—1970年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比重变化以及出口引致产出增加的情况。

    由上可见,作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的结果,韩国出口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引起工业结构变化。20世界60年代初期韩国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制成品的出口在全部出口中所占比重极低,然而到1974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由过去的73%下降到10%,制成品比重由27%上升到90%,同时制成品主要种类也发生变化,60年代出口的制成品主要是胶合板、针织套衫等劳动密集型产品,70年代主要是纺织品、船舶、钢板等类产品。80年代初期,出口商品变为更加赢利的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这以后逐渐变为计算机、半导体、彩『色』电视机、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的翻版:出口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又从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又转变为高技术密集型产品。

    案例思考:韩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思考与练习】

    1。战后美国对外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2。战后美国对外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有哪些?

    3。欧盟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4。试分析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

    5。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四小龙”的外贸发展战略是什么?

    7。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

    8。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与改革措施有哪些?

27。1 经济贸易改革与经济发展() 
【引子】中国想要成为一个强国——不是通过『政府』和掠夺,而是通过贸易和合作。

    ——《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2月17日)

    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使中国重新开启了关闭已久的大门。30年来,中国外贸体制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开放政策,促进外贸跨越式发展,外贸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外贸规模迅速扩大,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3亿美元,年均增长17%,入世5年来增幅更是高达30%。贸易额从千亿美元迈上万亿美元的台阶,中国只用了16年,跨越了日本30年、德国25年、美国20年的历程。中国开放地域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也不断拓宽。外贸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为中国整体经济改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使中国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并正在向贸易强国迈进。人们不禁要问,对于这样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实现贸易强国之路还有多远?还需要深入进行哪些改革以促进发展?

    27。1。1 贸易经济改革的条件

    经济贸易改革并不是任意可为的,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推行并获得成功。

    1。贸易改革的前提条件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改革主要就是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或改革。

    从贸易改革本身的要求来看,内部经济不先行改革或至少同时改革,贸易的改革也难以成功。因此,内部经济先行改革就是贸易改革的前提条件。

    对贸易的强烈保护和干预不过是『政府』对国内经济全面干预在贸易领域的延伸。在国内市场不很完善甚至很不完善,而且又受到『政府』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要推行贸易改革、转变贸易战略就必须先对国内经济进行改革,使内部市场首先发展起来,内部竞争首先开展起来。

    2。贸易改革的国内条件

    贸易改革一个比较共同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它需要一个较稳定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的稳定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看,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是衡量内部经济是否稳定的常用指标,汇率是否稳定可以作为外部经济是否失衡的衡量指标。(1)就业方面。如果国内本来就存在较严重的失业,当然是不利于贸易改革的。(2)通货膨胀方面。持续的国内通货膨胀不仅使国内经济不稳定,而且在汇率固定而又高估的情况下,会引起贸易收支乃至整个国际收支的逆差。此时贸易改革也是不合适的。(3)国际收支方面。国际收支逆差发生不平衡时,推行贸易改革,在短时期内,它会加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因此,在贸易逆差本身比较严重、外部不均衡的时候进行贸易改革也是相当不利的。

    因此,在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宜进行贸易改革的,贸易推行改革也难以真正贯彻到底,最后难免走回头路。

    3。贸易改革的国际条件

    贸易改革不仅需要国内具有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而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条件。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