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 >

第12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由于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处于中心位置,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地位,这种状况决定了发达国家取得的贸易利益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二战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6。国际分工的发展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首先,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尤其是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的提高。世界出口依存度已从1950年的8。5%提高到2007年的17。6%。

    其次,不同类型的国家出口依存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从1950年到2007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7。7%增加到14。7%。

    3。2。2国际经济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

    1。国际经济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

    自国际分工出现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各国之间的分工向纵深发展,使国际社会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体越是向前发展,它的各个部分,各种经济之间的联系就越是紧密、越是复杂。因而,国际商品交换作为国际经济有机体的联结系统,也就愈加成为这个有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的纽带功能也就日益加强。这就是说,国际商品交换作为国际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经络系统和循环系统,既在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功能,同时又推动着互为市场、互相依靠的国际社会经济体系向更高阶段发展。

    2。国际经济贸易制约着国际分工功能的实现

    分工是生产的范畴,马克思把分工称为一种“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从生产力构成的要素来看,它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劳动手段,更不是劳动对象,而是一种再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互相联系的一种社会劳动关系。国际分工也是生产的范畴,是各国生产者之间通过市场而形成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社会一切具体经济活动的基础。

    国际分工对国际经济生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起到如下的作用:(1)能够提高国际经济的种属能力。国际分工能摆脱各国劳动的局限性,扩大活动范围,缩短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形成单个国家不能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而言,它可以扩大国际社会劳动的范围、劳动的种类,使人类的总体能力向各方面延伸。(2)能够提高各国的劳动者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使生产要素配置合理。(3)能节约整个国际社会的劳动时间。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国际分工是节约整个国际社会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国际分工,生产专业化缩短了各国制成一件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国际分工也造成各国劳动各阶段之间的依赖性和统一性,迫使个别国家的劳动接近国际必要劳动时间。(4)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改进劳动、交通等工具。国际分工打破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对立状态,扩大了各国之间的交往范围,建立起不同国家、地区、部门之间经济联系的必然性,使国际社会物资交流成为再生产的条件。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商品生产增大了投入市场的商品量,这又促使交通通讯工具不断革新,以便把众多的商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一般而言,上述的功能是通过国际商品交换实现的,但其实现的程度与合理性又受到国际贸易技能的制约。在平等互利的贸易基础上,上述国际分工的功能会得到充分、合理的实现;反之,在不平等、控制和垄断的贸易环境下,上述国际分工的利益不会充分、完满地实现,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结构的形式。

    3。国际经济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1)国际商品交换的规模影响国际分工的规模。在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企业的资金在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分配额,一方面是由生产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商品流通状况。如果国际商品交换渠道通畅,商品适销对路,则会扩大国际分工规模;反之,则会缩小国际分工规模。

    (2)国际商品交换发展速度影响国际分工扩大的程度,国际商品交换发展速度影响着参加国际分工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产品的生产时间是一定的,从而决定资金周转时间的因素就是流通时间。如果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参加国际分工企业的资金通过流通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则较短,如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出售迅速,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购买方便,供应及时,就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这样,就可以减少企业在流通环节占用的资金,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可使等量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其结果,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扩大国际分工的深度。

    4。国际经济贸易可以协调参与国际分工主权国家的分工利益

    国际商品交换可以把各种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结合在一起,实现它们的分工利益。国际商品交换是各国通过国际分工,分别生产不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的一种经济行为。但是,国际商品交换并不需要特定的国家商品生产者和所有者。也就是说,尽管生产商品的国家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交换产品,实现国际分工下的比较利益,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在国际分工下,各国的商品生产是为了国际交换而生产的。因此,各国生产的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它们的价值能否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成为各国生产者时刻关心的重要问题。如果各国商品生产者不了解国际消费者的需要,或者了解不全面,生产的商品就不易销售,生产就会萎缩,分工就会中断。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是通过世界市场上价格变动而反映出来的。价格信息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传递到各国生产领域,各国企业据此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决定。围绕该决定,各国企业的生产、供应部门等都要作出相应的反应,围绕决定目标采取行动,导致分工形式、方向的变化。

【案例与实践】中美之间的国际分工() 
从近年来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来看,双边贸易不平衡基本上属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并由中国发挥两个比较优势——产业之间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所导致的结果。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五项的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18。44%)、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单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65%,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而根据美中商务中心的统计,1997—200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20种主要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飞机、通信设备、显像管。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

    中美两国贸易产品的各自优势,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美两国之间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但是由于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技术出口管制,使美国对华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

    案例思考:中美两国贸易产品的各自优势是什么?中国应如何发展自己的优势?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国际分工?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2。试述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3。为什么说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4。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5。大机器工业对国际分工的发展有何影响?

    6。案例分析:'冬季玫瑰'

    1996年的情人节,恰好与关键的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日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留,为他妻子购买一打玫瑰。他趁此机会做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且所占的市场份额日见上升。但这是一件坏事吗?

    请回答:什么是比较优势?通过冬季玫瑰说明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

4。1 世界市场及其依赖() 
【引子】当今,各国交换商品、服务和技术都离不开世界市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也无论是出口商还是进口商,市场和价格始终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那么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又有哪些?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世界市场与价格有一个正确认识,并加深对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理解。

    4。1。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构成

    1。世界市场的含义与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它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在这个市场上流通的内容包括有形商品、资金、科技、服务等。它的发达程度取决于参加国际交换国家的数目、商品交换的数量、规模以及运销信息网络的机制等。

    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才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就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来说,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因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出了大量商品,才有可能建立世界市场,而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有必要建立世界市场。从国际市场的形成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市场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东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交换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品交换,出现了世界市场的萌芽。地理大发现以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因此当时只有区域性市场,还没有世界市场。在各个区域性市场之间,产品的价格是不统一的,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市镇之间,同种产品的价格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一个国家只有在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之后,才可能逐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价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国各地的价格完全相同,而是指全国各地通过国内市场的流通使各地的价格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