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米中应有芽块13块,如果少于13块应往密调,反之应往稀调。同时,还可检查播种深度和偏正、双株、空株等。
4。调整覆土器
覆土要求从芽块上部到垄背顶部达到15厘米以上,所以,不管是圆盘式覆土器还是铧式覆土器都要调整到位,保证上土量,形成垄台。再就是垄要正,使覆土器的中线与开沟器的中线在一条线上,这样芽块正好在垄中央、达到不偏垄。同时,各行覆土器要调得一致,不能出现有的垄盖土深、有的垄盖土浅的问题。
5。调试喷水量
带播种沟喷农药装置的播种机,事先要调试好喷水量,以便赶到地头加水加农药。一般4行播种机的农药罐容量为300~350升,喷药压力在2~3米时,每667米2
合10升左右的药液。喷施的农药主要是杀地下害虫、防真菌、细菌病害的药剂,在往药罐加药前应先在小桶内先稀释好,通过滤网加入大药罐,防止杂质堵塞喷头。要勤检查喷头工作是否正常。
6。划印器位置
确定好划印器位置,划出下一趟行走标记,以保证交接垄行距一致。
注意事项
①开第一趟垄前要先打好基线,以便开直标记垄,为后续垄打好基础。如果机手熟练,也可量好位置插标杆或站人当目标,机手盯住目标以便把垄打直。
②上一趟和下一趟的交接垄要与正常垄行距一致,不能忽宽忽窄。
③拖拉机带着播种机入地前一定要摆正后再入地,到地头出地时不要过早拐弯,要等到覆土器覆上土,悬起播种机再拐弯,防止出现喇叭口和嘬嘬口垄。另外,播种机入土、出土一定在预定的边线上,防止地头里出外进不整齐。
④跟播种机人员,要认真负责,发现空种杯及时处理,如种杯皮带打滑不上种块,马上喊机手停车修理,防止造成播种“断条”、“空垄”。
⑤到地头后除了往播种机料斗中装芽块外,还要及时清理种杯,防止种杯积土带不上芽块,造成空株率高。同时,要清理开沟器上挂的杂草杂物,以及覆土器上沾的泥土等。
skbshge
(七)机械中耕的方法()
前边已经介绍了美式和欧式两种机型的中耕培土机,两种机型的中耕方法也不相同,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美式中耕培土机中耕方法
播种完成后10~15天,芽块已经萌动并在土中长到2~3厘米,同时杂草部分已经发芽,用轻点的木耢或柴拖子,拖耢一遍,把垄背拖下3~5厘米,起到提高地温、灭草、压实、提墒等作用,之后幼苗很快出土。过1周左右,在有20%~30%的薯苗已露头,并能看清垄时,用美式中耕机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5厘米左右,把薯苗培在土里,同时小杂草也被埋在土中被闷死,而薯苗却会继续生长破土而出。当薯苗长到10~15厘米时(出苗20~25天时),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厚度5厘米左右,要求土必须培到薯苗基部,把苗眼培严,埋死苗眼中的小草。经两次中耕培土后,从芽块顶部到垄背距离应达到18~20厘米。
如使用苗前除草剂时,应在第一次中耕后薯苗没出土之前施用。
2。欧式中耕培土机中耕方法
欧式中耕培土机,后边装有做垄成形器,一次中耕培土可将薯垄直接做成较坚实的梯形垄台。中耕培土时间,在播种后20天左右,薯芽伸长离垄背还差3厘米左右,快要出土但还没有出土时进行,叫做“梦耕”。中耕后使垄背上土5厘米左右,由于做垄成形器的作用,中耕机过去后薯垄便成了非常规则表面光洁的比较坚实的梯形垄,要求梯形垄地面上的3个边总长度达到1。1米,即顶边30厘米,两个侧边分别为40厘米。从芽块顶部到垄背厚度达到18~20厘米。由于垄三面受光,地温上升很快,中耕后薯苗很快就出土。所以,如果使用苗前封闭式除草剂,必须前边中耕后边随着就喷施,不然就来不及施用苗前除草剂了。
注意事项
①不论哪种方法进行的中耕培土,都必须做到垄正,即要求薯芽对着垄背的正中间。如果偏了,薯苗出来也是偏的,会影响结薯造成减产,所以中耕过程中,机手要随时停车,到做完中耕的垄上扒开检查,如有出现偏垄应随时改进。
②如果薯垄在播种时已经出弯,中耕时一定随弯就弯,没必要找正。如果中耕时找正,则会造成新的偏垄现象,或出现切掉芽条,造成缺苗断垄问题。
③中耕行走中途有可能因液压变位,造成过深拖拉机拉不动,这时应当慢慢提升液压,拖拉机继续前进,将犁铧逐渐提起,避免在薯垄上出现一个大土堆,既培土过深压苗,又不美观。另外,到地头时也应逐步提升犁铧,不要一下停车,避免在地头造成一个大土堆。
④中耕机入地时,在地外找正后再进地作业,防止因入地不正出现切苗、偏垄问题。出地时更要走正,在犁铧出地边后再拐机车。
⑤中耕机进地时要提前下犁,出地时要等犁铧地边外再提起,这样能防止地头漏培,既保证了产量,又美观。
skbshge
(八)打药及打药机的使用()
1。打药
病虫草害的防治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病虫草害的防治至今已发展到“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的阶段,所以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打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要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并控制施药时间,以保证食品安全。虽然近年马铃薯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由于有高效的农药及早预防和好的施药器械,所以防效较好。比如晚疫病,是世界上最难防治,也是造成危害最大的病害,可是近年在我国北方大型现代化农场,通过使用大型打药机施农药8~10次进行防治,在晚疫病流行年份也得到了控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一是打药的观念有新的转变;二是有高效低毒的好农药;三是有效果好、效率高的打药机械。
打药作业质量要求:用农药剂量准确、喷水量适当、雾滴均匀、叶面着药液均匀、植株上下覆盖基本一致、不漏喷、少重喷。
打药作业质量是防治效果的先决条件,如果作业质量不佳,药液可能接触不到防治目标,不仅防治效果不好,造成浪费,同时还会污染环境。影响打药作业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机械装备的先进性和正确安装及调试,如压力、流量、喷头等;喷雾覆盖范围,配药加药剂量,所用水的水质;天气条件,如雨、风、气温等。所以,在打药机(喷雾机)使用中一定要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2。打药机(喷雾机)的使用
打药机的作业项目比较多,除草剂的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多次施用、部分化肥包括微量元素的叶面喷施等都得由打药机来完成的,所以在诸多机械中,打药机的利用率最高。
(1)检查打药机压力和喷头状况 把药罐装上一定数量的清水,发动机车,展开喷杆,输出动力带动打药机隔膜泵,观察压力表,当压力上升至3~4时稳定引擎转数,看压力是否稳定。同时,检查喷头是否喷水。喷头一般都是平扇形喷雾,把喷头喷雾位置调整到稍斜一点,让相临喷头喷出的扇形交叉部位错开,避免两个喷雾面相碰降低雾化程度。打开喷雾阀门,让所有喷头喷雾,查看是否有喷头堵塞和扇形雾相碰及雾滴是否合适,调整正常即可进行下步调试。
(2)测准喷药液量(升/公顷或升/亩) 药罐装准确数量的干净清水(以罐上的标尺计算),边前行边喷水,将压力设定在3~4之间,行走速度8千米/小时(挡位中三,1500转)走100~200米,停车,看罐中水剩多少,计算用去多少升水,再计算覆盖面积。用去水的升数除以覆盖面积,就得出每公顷或每667米2
用了多少升水(药液)。为了准确可测试3次求平均值。
例如:按上述压力和行走速度要求,每次走200米,喷杆宽度是21米,面积为4200米2
。水的喷出量3次平均为191升,这样。
(3)喷药液量的调整 有的打药机直接带有一组不同型号的喷头,可直接转换,有的需单购买,用时换上。如果需要增加喷药液量,则需要更换大的喷头、并增加压力、降低前进速度;如果需要减少喷药液量,可以更换小的喷头、减小压力、加快前进速度。打药时雾滴小覆盖率高,防效好,但易飘移;而雾滴大覆盖率较差,防效则低。一般小喷头雾化好,压力大雾化好,但有可能增大喷药量。
不同时期,不同打药目的,喷药液量和雾滴大小应有所区别,比如往土壤中喷杀菌剂或除草剂药液,用量应在200~400升/公顷(13。3~26。7升/667米2
),要使用中等或粗雾滴,就需选用合适的喷头。在苗后喷洒除草剂时,药液量应为100~300升/公顷(6。7~20升/667米2
)中等喷药液量。喷杆要低、雾化要好,使垄的两侧都能喷上药液,用低飘移喷头。在往团棵以后的大苗上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时,要求喷洒时有良好的叶面覆盖,喷药液量达到200~500升/公顷(13。3~33。3升/667米2
)而且尽量使用有角度的雾滴贯穿力高的喷头(如先正达马铃薯喷头),能达到理想的叶面覆盖效果。
(4)药液准确有效的配制 根据测得的每公顷或每667米2
喷药液量及药罐的容量,计算每罐药液可喷洒的面积,再按设计单位面积(公顷或667米2
)用药量,算出每罐应加多少农药。经准确称量后,先加入小桶,经搅拌浸泡混合后配成原液,再倒入加药罐中进入大药罐。没有加药罐的打药机,可经过双层纱布过滤后直接加进大药罐,自动搅拌或人工搅拌均匀后即可到田间喷洒。两种以上农药,应该分别用小桶配成原液后加入大药灌。
我们打药用的水多为当地的地下水或河水,各种环境中的水,其水质,包括酸碱度(pH值)、硬度、表面张力都不同,特别是北方的水大多为碱性或弱碱性,而很多农药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药效降低,而且土壤也多为碱性,不仅降低药效,还降低肥效。另外,这样的水表面张力较大,药液很难形成细雾滴,雾滴落在薯叶片上可能被弹跳、滚落,或者聚成一个个水点,覆盖不严影响药效;水点干后形成药斑,造成烧叶,出现药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出现了一些农药喷雾助剂,开始在农业上应用。例如,新加坡利农公司的“柔水通”,有优化各种水的水质(酸碱度、硬度、表面张力)的作用;可消除水中的盐类和碱性,避免水质分解农药;能提高药液的展着性、黏着性、渗透性,增加药效、减轻药害。再如,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好湿”,其水溶液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铺展效果比普通水的面积大172倍;其水溶液具有生物活性,可以把蚜虫封住,令其窒息死亡;持效性较强,其溶液在叶面形成较低的表面张力能持续5天以上,当夜间空气湿度增加时叶面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湿润,对内吸性农药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作物表皮和细胞膜有极高的渗透性,其溶液在铺展的同时,会迅速地渗透或从气孔进入植物体中,并能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