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021 >

第13章

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021-第13章

小说: 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02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一点不觉得马的力气和精神有所减退,但在使劲费力的打猎结束时,先前的疲劳就 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影响,使这些马很快就感到疲倦。如果我持枪远行而一无所获,回 到家里往往会由于疲劳而深感不快。他日,我走同样远的路打猎,猎获甚多,回到家里 则依然精神很好。在这两天的当天,疲劳的感觉也许大有差别,但在这两天的翌晨,我 却不会感到这种差别。我感到,在猎获甚多那一天的翌晨,我的肢体同样不灵便,我的 脚同样疼痛。
    在所有这些场合,看来与其说对精神的刺激真正抵消了肉体的疲劳,不如说它把人 们的注意力从肉体的疲劳移开了。如果我精神上的力量真正抵消了肉体的疲劳,那么, 为什么我在翌晨会感到疲劳呢?如果对马的刺激实际上同外表上一样完全克服了行程的 疲劳,那么,又为什么走了40英里的马比没有走那么多路的马容易感到疲劳呢?我写这 本书时,正逢牙痛猛烈发作。因为热中于写作,我常常暂时忘记疼痛。但我不能不感到 牙疼还在继续发展,而传送痛感到大脑的神经此时也要求我对其振动给予适当的注意。 神经的其他各种振动或许会进行干预,不许我答应它的要求,直到牙一下子疼得叫我无 法忍受,不再感到神经的其他振动,把我写作的劲头打消,牙疼在大脑中占压倒一切的 地位。在这个场合,同在其他场合一样,精神似乎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克制或消除病痛 的能力,而只是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话,具有转移注意力的能力。
    然而,我并不是说,健全、旺盛的精神不具有使身体保持同一状态的任何趋向。精 神和身体的结合极其紧密和密切,因而倘若它们的功能不能相互增进,倒是令人十分惊 奇的。但是,比较起来,肉体对精神的影响还是大子精神对肉体的影响。精神的基本目 的是满足肉体的欲求。如果这种欲求完全得到满足,活跃的精神固然往往会进一步漫游, 徘徊于科学领域,或邀游于想象的世界,幻想它已“摆脱人世的纷扰”,而寻求类似的 活动范围。但这一切努力同寓言中兔子所作的努力一样,是徒然的。行动迟缓的乌龟— —肉体,总会超过精神,无论精神徘徊的范围怎样宽广;最活跃、最旺盛的精神虽然会 勉强听从第一次或第二次召唤,但最后必然会在饥饿的要求面前屈服,或者随同筋疲力 尽的内体陷入睡眠状态。
    有人也许会十分有把握他说,如果能发现一种药,使肉体不死,则精神也会随之不 死。但精神不死似乎并不意味着肉体不死。相反,可以想象的最大的精神力量很可能会 耗尽和摧毁肉体的力量。适度的精神力量似乎有利于健康,而过度运用脑力则会象人们 常说的那样有损耗肉体的倾向。葛德文先生拿来证明精神的力量超过肉体的力量、从而 证明人类有可能不死的大多数例子都属于后一类、不断地运用这种刺激,非但不能使肉 体不死,反而会很快地摧毁肉体。
    葛德文先生接下来考察的一个问题是,人类意志支配人类躯体的能力是否有可能增 加。他的结论是,在这方面,某些人的意志力已伸展到另一些人无能为力的许多方面。 但是,这种推理是以少数例外反对几乎是一般的法则;而这些例外似乎与其说是可以用 于有益目的的力量,毋宁说是戏法。我从未听说有人能在热病中调节自己的脉搏,也很 怀疑有没有人在其肉体疾病的正规疗治、从而在其寿命的延长上,曾经取得稍许可以感 觉到的进展。
    葛德文先生说:“因为某种力量为我们现在观察所不及,便断言它在人类精神的界 限之外,是极不明达的。”在这一点上,我承认,我的哲学观念同葛德文先生的哲学观 念大相径庭。在具有哲学依据的推测和预言家布拉泽斯先生的断言之间,我只看到一种 差别,这就是,前者建立在我们现在观察所得的各种迹象的基础上,后者则没有任何根 据。我希望在人类的一切科学领域、特别是在物理学中还能有伟大的发现;但是,如果 我们离开据以推测未来的过去的经验,尤其是,如果我们的推测完全与过去的经验矛盾, 我们就会陷入没有确定性可言的旷野,于是任何一种假设都象其他假设一样适当了。倘 若有一个人告诉我,人类的背后最终会同前面一样有一双手和一对眼睛,我应当承认, 多一双手,多一对眼睛,是有用的,但是,我在过去从未看到有任何迹象可据以推断有 可能发生这种变化,因而我有理由对此不予置信。如果这不能认为是有确实根据的反对 理由,则一切推测便都是一样的了,且都同样具有哲学依据了。我承认,在我看来,按 照我们现在所作各种观察的结果,说人类将来可以在世间永生,同人将有四只眼睛、四 只手,或树木将横着生长而不是垂直生长一样,都没有真实的征兆可以证明。
    也许有人会说,世界上有许多发现是人们毫未预见到和出乎意料的。我承认这种说 法是正确的;但如某人不是按照过去事实的类比或指示来预言将有这些发现,他就只能 称为先知或预言家,而不能称为哲学家。近代的某些发现足以使忒修斯和阿喀琉斯时代 欧洲未开化的居民感到惊奇,但这几乎不能证明什么。不能指望几乎完全不知道机械力 的人去猜测机械力的作用。我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已充分认识人类的精神力量;但是, 我们对这种工具的了解肯定要比四千年以前人们所了解的多;所以,虽然我们不能说是 称职的评判者,但我们肯定要比未开化的人更有资格说什么是我们精神所能把握的,什 么是我们精神所不能把握的。一只表会象永动机那样使未开化的人感到惊奇;但在我们 看来,表是一种最常见的机械,而永动机却是最有才智的人无论如何永远也制造不出来 的。在许多场合,现在我们已知道,一些最初似乎完全可以无限改进的发明,为什么不 能无限改进。最初改进望远镜的人也许会想,只要镜身加大、管子加长,这个仪器的放 大力和效益就会增加;但其后经验告诉我们,视野的狭小,光线的不足,以及大气条件 的增大,使人们不能从镜身和放大力极大的望远镜得到预期的有利结果。在许多知识领 域,人几乎持续不断地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在另一些知识领域,人的努力却常常遇到 阻碍。这种巨大差别的起因未开化的人是猜想不出来的。我们所具有的较多经验却使我 们对此多少有所了解,从而至少使我们能够较好地判断,什么是我们不能预期将来会发 生的(这虽然是消极的,但却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知识),尽管我们不能较好地判断什么 是我们能够预期将来会发生的。
    睡眠的必要性与其说是取决于精神,毋宁说是取决于肉体,因此,通过增进精神来 非常明显地消除这一“显著的弱点”,似乎是不可能的。一个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 能够两三夜不睡眠的人必然会按比例地消耗他的体力,而健康和体力的减退很快就会妨 碍他运用理解力,所以他虽然作出了这些重大的努力,但在消除睡眠的必要性上却似乎 未取得任何真正的进展。
    在精神能力和仁爱行为等等方面,我们所知道的各种人无疑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别, 使我们能够判断,智力活动是否对人类寿命的延长具有任何明显的影响。毫无疑问,这 种明显的影响人们尚未看到。虽然无论是注重肉体还是注重精神,迄今都尚未产生使人 类不死的作用,但若说何者在这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那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注重肉体而 不是注重精神。饮食适度、经常认真锻炼身体的人一般比埋头进行脑力工作、常常忘记 肉体的这种迫切需要的人更为健康。思虑不出田园、活动不出田园的隐居平民,同智力 活动范围极其广泛、头脑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的哲学家相比,也许具有同样长的寿 命。注意死亡表的那些人都可以确切地看到,平均说来,妇女的寿命比男人长,虽然我 不能说妇女的智力较低,但我以为,必须承认,由于妇女所受的教育不同,致力于富有 活力的精神活动的妇女不象男人那样多。
    从上述事例或与此类似的事例来看,或者从牵涉面更宽的事例,从几千年来世间存 在的各种各样的人来看,从未看到人类的寿命由于智力的作用而产生明显的差别,因此, 人在这个世界上必死同任何永恒的自然法则一样是确定无疑的,而且依据的理由也同任 何永恒的自然法则一样。宇宙创造者的威力直接发生作用,固然可以突然或逐渐改变这 些法则当中的一个或全部,但若没有发生这种变化的迹象,也不存在这种迹象,那么, 假设人类寿命可以无限延长,就如同假设地球的引力会逐渐地变成排斥力,石头最终将 上升而不是下落,地球在某一时候会脱离轨道而飞向更暖更热的太阳一样,是毫无哲学 根据的。
    毋庸置疑,那一章的结论给我们描述了一种非常美好和今人向往的情景,但它是凭 空想象而不是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的,不能引起人们的那种只有自然和盖然性才能使人们 在内心深处产生的兴趣。
    葛德文先生和孔多塞先生所作的人类寿命可以无限延长的这种推测,可以说是灵魂 渴望不死的一个极妙的例子,我不能不对此加以评述就放下这个问题。这两位先生都拒 绝接受绝对允许人类在另一种状况下永生的天启。一切时代最有才智的人都认为自然宗 教的启示已经预示将来灵魂的不死,对于这一点,他们也拒不接受。可是,不死的观念 与人类精神极为投合,所以他们又不能同意完全从他们的体系中排除这种观念。虽然他 们对不死的唯一方式深表怀疑,但他们却另行提出了一种不死,不仅完全与哲学上的盖 然性法则相矛盾,而且其本身也是极其狭隘、偏颇和不公正的。他们假设,一切伟大、 善良和高尚的人——他们或者是曾经存在的,或者是可能在几千年、几百万年间存在的 ——都会归于寂灭,只有少数人——其数目不比能够同时在地球上生存的人多——最后 能获得永生。这种教义如果作为天启的教义提出,我深信,宗教的一切敌人,或许葛德 文先生和孔多塞先生也在其中,都会竭力加以嘲笑,认为它是迷信、愚蠢的人所能杜撰 的教义中最幼稚、最荒唐、最拙劣、最可怜、最不公正,因而与上帝最为不配的一种。
    这种推测就怀疑主义的矛盾提供了一种何等奇妙的证明啊!因为,应当看到,相信 一种完全与始终如一的经验相矛盾的主张,同相信一种不与任何事物相矛盾、但完全超 出我们现在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所能达到的范围的主张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本质区别。 我们周围的自然物极其纷繁,每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巨大力量也非常多,所以我们完全 可以假定,自然界的许多形态和作用我们尚未看到,或者以我们现有的有限的知识也不 可能看到。既然可以使谷粒萌生麦芽,使橡籽萌生橡树,则精神体脱离自然体而复活, 似乎并不是令人惊讶的显示力量的事例。假使有一个有才智的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致 使他只熟悉无生物或已成熟的植物,而从未亲眼目睹植物生长或成熟的过程;另外有一 个人给他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