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与调理 >

第17章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与调理-第17章

小说: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与调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挚股亍J导噬希灾苎卓却》⒆髅看胃腥镜南妇煌玫目股匾灿Σ煌捣被灰┗岬贾戮菏У鳎唤霾焕谥瘟疲胰菀撞鸵┬浴�

    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以控制感染为先,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需应用祛痰、镇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以改善症状。此时可使用功效显著、无毒不良反应的中成药,如三金蛤蚧定喘胶囊,在丸剂基础上改良浓缩精制而成,相比传统丸剂服用更安全、方便,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的咳、痰、喘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患者体虚易反复发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具有“七分治,三分养”特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还可避免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2)不对症不分期盲目选药

    目前,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主要分为3个临床期:

    ①急性发作期。常于秋、冬寒冷季节急性发作,感冒、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是其重要原因。此阶段应以控制感染和止咳、祛痰为主,结合中西药治疗。

    ②慢性迁延期。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得缓解,一年四季均有咳、痰、喘、炎的表现。迁延期应坚持服用止咳、祛痰、平喘药物,以求消除症状、预防复发。

    ③临床缓解期。该病冬重夏轻,多于春末缓解,证候减轻或不明显,但一到寒冷季节则仍会复发,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和“冬病夏治”预防复发为主。

    由于中医药有很好的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中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的临床经验,因此以上3个阶段皆可坚持服用一些无不良反应并且标本兼治的止咳、祛痰、平喘类中成药进行长期防治,如三金蛤蚧定喘胶囊。

    (3)忽视非药物因素:许多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患者误认为药物治疗就是疾病防治的全部,忽视了吸烟、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除了正确用药,还应树立科学的预防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吸烟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的最危险因素,因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病,首先要戒烟,并教育青少年杜绝吸烟;同时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适当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饮食结构需合理,宜清淡,少辛辣,并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的营养物质;此外,要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大气污染,秋冬季节的室内应定时开窗换气,使空气流通等。

    skbshge

1。慢性支气管炎的本证辨析() 
(1)肺气虚

    症候:①主症。病发时常以咳为主,咳声清朗,多为单咳或间歇咳,白天多于夜晚,痰量不多。舌质正常或稍淡,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缓细。②次症。易汗、恶风、易感冒。

    辨析:①辨证。以时常咳喘、易汗、易感冒、舌质淡、脉缓弦或缓细为主要辨证要点。临证时须与表证区别或注意有无兼杂表证。②病机。肺主皮毛,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故易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白、脉弦细或缓细均为气虚之象。

    (2)脾阳虚

    症候:①主症。病发时常咳声重浊,多为连声咳,夜重日轻,咳黏液或浆黏痰。痰量常较多。舌质淡或胖有齿痕,舌苔白或白厚腻。脉濡缓或滑。②次症。食欲缺乏,饭后腹胀,面容虚肿,大便溏软。

    辨析:①辨证。以痰多、食欲缺乏、面容虚肿、便溏软、舌质淡或胖有齿印,苔白或白腻,脉濡滑或滑为辨证要点。临证尚应注意痰湿程度。②病机。久咳伤肺,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或痰湿内生,上渍于肺,肺失宣降,故咳痰浆黏,咳痰量多。脾失健运则食欲缺乏,饭后腹胀。阳虚湿阻则面容虚肿,大便溏软。舌淡胖有齿印,苔白则脉濡缓或滑均为脾阳虚之象。

    (3)肾阳虚

    症候:①主症。以动则气短为特征。病发时常咳声嘎涩,多为阵咳,夜多于日,痰量十。舌质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沉细、弦细、细数)。②次症。腰酸肢软,咳则遗尿,夜尿频。头晕耳鸣,身寒肢冷、气短语怯。

    辨析:①辨证。以动则气短、气喘、痰量多、腰酸肢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滑润、脉细为特点。②病机。肾主纳气、助肺以行其呼吸,肾虚则吸入之气不能经肺下纳于肾用则气短语怯;气喘、呼吸不能衔接、动则气喘。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腑,肾虚则腰酸肢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阳虚生内寒,故身寒肢冷、舌质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均为肾阳虚之象。

    (4)阴阳俱虚

    症候:症状。在肾阳虚的基础上兼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舌体胖、色紫、少苔或无苔,常有瘀象。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在肾阳虚基础上,兼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色紫、少苔、脉虚数。②病机。久病伤及阴、肾阴亏耗,津液不能上润肺金,故口干咽燥,内热迫津外出,则潮热盗汗。舌胖色紫为阳虚之象。由于阴阳互根,阴虚日久,亦必损及阳气,进而成为阴阳两虚之证。

    (5)肺肾阴虚

    症候:①主症。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稠似盐粒,不易咳出。常动则气短。舌苔光剥或少苔,舌质红,脉细数。②次症。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酸肢软。

    辨析;①辨证。以动则气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腰酸肢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要点。②病机。肺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肾阴虚损,精气不能互生。气不归元,故动则气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等诸证滋生。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肾阴虚损则头晕目眩,腰酸肢软,舌质红少苔,少津,脉细数,为肺肾阴虚之象。

    skbshge

2。慢性支气管炎的标证辨析() 
慢性支气管炎辨证重在肺、脾、肾三脏,由肺而脾而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肺为气之主,为贮痰之器,肺失治节,在肺则以咳嗽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在脾则为咳痰为主;肾为气之根,生痰之本,在肾以气喘为主。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促。本病为标证在肺,制在脾,本在肾。

    (1)热痰

    症候:①主症。咳嗽咳痰,痰性状为黏脓或黏浊痰,常不易咳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发热,脓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以痰脓或黏调,舌质红、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如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为侧重考虑燥痰,并应随时注意热喘、肝风内动之候出现。②病机。痰热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脓或黏稠不易咳出;痰热化火,故发热、咽痛、口渴、尿黄、便干为热甚伤律,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属痰热之象。

    (2)寒痰

    症候:①主症。咳嗽咳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痰或黏稀痰,常较易咳出。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②次症。恶寒发热,流清涕,口不渴,尿清长。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感受风寒或寒湿之邪所发。以痰白色泡沫痰或黏稀痰,舌苔白,脉弦紧为辨证要点。咳痰,如痰多易出为侧重应考虑湿痰,并应随时注意血瘀伤络,寒痰化热成寒喘之症候出现。寒痰多因于阳虚,还应注意患者有无阳虚症候。②病机。寒痰阻肺,肺气闭郁不宣,故咳嗽、咳痰、稀痰易咳出,苔白腻。寒邪束表,故恶寒、发热、流清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均为寒痰之象。

    (3)热喘

    症候:①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咳脓痰、黏痰或黏浊痰。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或兼头痛,身热汗出,口渴,便干,尿黄。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以咳喘、喉中痰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临证时尚须进一步辨证细分以下3种:咳吐痰黄为主,喘不甚者;咳、喘促甚,痰少者;咳、喘促伴咽干口燥、咳吐白沫痰者,应随时注意痰热上蒙或痰热伤阴、肝风内动之证出现。②病机。痰热,肺气不降则咳喘、咳脓痰;胸闷则痰气交阻,喉中痰鸣,热邪壅盛则身热汗出;热邪伤津则口渴、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热喘之象。

    (4)寒喘

    症候:①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咳白色泡沫痰或黏稀痰。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②次症。或兼头痛,寒热无汗,口不渴。

    辨析:①辨证。本证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感受寒邪诱发,以咳喘、喉中痰鸣,咳痰白色,舌苔白,脉弦紧为辨证要点,其中还需分为喉间哮鸣音重,但痰不甚多而痰出不爽的寒邪为主者,以及痰多清稀、咳吐甚爽的饮邪为主者。并随时注意血瘀伤络或水气凌心之证出现。②病机。外寒引动内饮,肺失宣降,则咳喘、胸闷、咳痰白色而稀。饮邪阻塞气道则喉中痰鸣;饮为阴邪故口不渴、舌苔白或白腻、脉弦紧为寒邪之象。

    skbshge

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防治原则()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都表现为行动喘急,痰涎壅盛的正虚邪实证候,必须掌握“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一要“追本求源,审因论治”,二应遵循“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因老年人阳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减退,卫外功能差,故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该病属于中医“痰饮”、“哮喘”范畴,痰为发病的主要环节。秋冬之交,寒温变化多,昼夜、室内外温差变化大,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者对其特别敏感,稍受风寒,痰就会增多,可导致急性发病。其防治原则及措施要点简介如下:

    (1)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在发病初期,以寒饮为多见,不宜应用促进分泌、稀释痰液的药物,也不适合用川贝母、竹沥类润肺止咳药物,以免痰涎壅塞,导致咳嗽气急加剧。此时,应采用“制源畅流”的方法,“制源”就是减少痰涎的来源,“畅流”就是因势利导,加强祛痰作用。常选用荆桂术甘汤、苏子降气汤、止嗽散等加减,若伴有外感可加用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都表现为行动喘急,痰涎壅盛的正虚邪实证候,必须掌握“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一要“追本求源,审因论治”,二应遵循“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在发作期以宣肺透邪、蠲饮化痰法治标;平时缓解期,要注意培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口服复方胎盘片有一定的疗效。

    (3)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感冒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或加重的因素。首先是防止伤风感冒,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简单的预防办法,是备少量干姜,必要时含在嘴里咀嚼咽下,能起抗寒、祛痰、平喘的作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出时,也可随身带上一些干姜片,在咳嗽痰涎不易咳出时,嚼上1片,可明显缓解症状。

    skbshge

4。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的四把钥匙() 
(1)第一把钥匙——宣肺平喘:慢性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