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生宜与忌速查手册-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kbshge
2。 春季宜养神()
在春季养生中,养神占首要地位,因为心主宰形体,养神没有做好,养形也是困难的。中医临床上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得神即是目光有神,言语洪亮,神志清楚,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若至老年,出现目光暗淡、精神萎靡、表情呆滞、语言不利、面色无华、嗜睡、健忘或痴呆等症,即神衰矣。《寿亲养老新书》曾对精、气、神三者关系进行了概括:“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所以说,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气这样的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或匮乏可直接影响到神的作用。清代程文圃在《医述·养生》说:“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竭。”故精充、气足、神全即是健康的表现。如出现精亏、气虚、神耗就是衰老的征象。
春季精神养生,应符合春天大自然万物生发的特点,即通过调节情志,使体内的阳气得以疏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春应于肝,从中医脏象理论看,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肝藏血不足,则疏泄失职,阳气升泄太过,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肝最喜调达舒畅,恶抑郁恼怒。宋代著名医学家张元素在《医学启源》记载:“肝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旺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肝胆经气都在春天旺达通畅。古代养生家认为在温暖的春天里,精神养生要适应于万物蓬勃的生机,如《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在精神修养上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向社会施予善良爱心。同时还应像明代养生家胡文焕在《类修要诀》提到的那样:“戒怒暴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skbshge
3。 春季养神宜静心()
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心理上不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要以我为主,不受外界牵制,豁达开朗,愉悦身心,明确自己能够认识自然变化的规律,也有能力运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也能适应气候的变化。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予“静神”以新的内容。他指出,“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静神”实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及神用太过。正常用心,能“思索生知”,对强神健脑大有益处;但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
清静养神是以养神为目的,以清静为其法。只有清静,神气方可内守。清静养神的运用归纳起来,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真气即可绵绵而生;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即《类经》中所指出的“少思虑以养其神”;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即《黄帝内经》所谓“以恬愉为务”。
清静养神,以静制躁,也是促使身体健壮、延缓衰老的重要条件。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为什么静能强身抗衰呢?《淮南子》中指出,“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就是说,心神安者,其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过早衰老。这就是“静者寿,躁者夭”之理。
skbshge
4。 春季宜养肝健脾气以调神()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与肝脏关系极大。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功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反之,肝脏功能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会在以后出现一系列病症,特别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发病。中医学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就会出现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四肢抽动等症;如果肝气郁而不能升发,就会出现肋痛、呕逆、腹痛、便泄、积聚等症。这对心脏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硬化等症的患者极为不利。
调养肝脏,首先应调神。因为肝气升发太过与肝气郁结都与人的情绪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人因精神焕发,过劳不加节制,就必然使肝气升发过甚;人因阴雨连绵,心情不快,就使肝气郁而不升发,由此而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病情加重,或引发此类旧病。因此,调养肝脏之法就是静心养性,求得性平气和,使肝气之升发符合规律,有益而无害。据统计,精神病发病率以3~4月份最高,这是季节对机体影响的一种反应。中医学认为,“春宜养肝”、“春应在肝”,故春天的养生要注意对肝脏的保养,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素有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服用养肝、降压类药物。
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如果精神抑郁,就会出现胸肋胀满,腹胀腹痛,大便泄泻等。因此需要静心养气健脾。春季精神养生时,肝脾将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心静气和,以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二是静心养气对脾脏也是较好的调养,因为静心养气既不扰乱心血,又不耗散心气,心气充而和,就能滋养脾脏。静心养气,于脾无害,否则则耗损心之气血,心之气血亏虚则无以养脾,导致脾气升降功能障碍。
skbshge
5。 春季提神醒脑宜用香袋()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会使人出现无精打采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春困现象。要利用嗅觉刺激的方法克服春困,不妨自制一个香袋,佩挂胸前,缕缕幽雅的芳香相伴,可使你神清气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香袋起源于中医的“衣冠疗法”,即将特殊的中药装入帽子或衣服内,用于防病治病。后来逐步发展为药制枕头、肚兜、护腕、护膝等,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此外,还有预防感冒和流感的专用药物口罩。由于香袋具有特殊的疗效,备受人们的喜爱,一直在民间流行。
下边的几个方子可供选择,自己不妨动手,根据需要制作各种香袋。①冰片、樟脑各3克,高良姜15克,桂皮30克。②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③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以上三方任选一方,将处方的药物粉碎成细面。然后,每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或缝于所穿的衣服上,15天换1次即可。
skbshge
6。 盛夏宜重视精神养生()
神气充足则人体的功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功能遭到破坏。《医书》中记载,“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因此,要使精神像含苞欲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术。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紧张,往往使人心理压力较大。夏日炎炎,高温逼人,极易出现烦躁不安、好发脾气等现象。有人平素温文尔雅,不急不怒,可到了夏天,却变得性情焦躁,常为小事大发脾气。这是因为气候的炎热加剧了人的心理紧张,促使机体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兴奋性过高而容易发怒。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所致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并不少见,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之处,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影响健康。重视夏季精神养生有益身心健康。
skbshge
7。 夏季精神养生宜心静()
中医学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天热易使人烦躁,应重养神,忌恼怒气郁,以免气血逆乱。因此,要神情气和,胸怀宽阔,让自己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三国魏代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夏季万物处在蓬勃生长时期,天、地之气交合,人体内阳气旺盛,故夏季精神调摄,应合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恬静愉快心境,神清气和,“无厌子日”,切忌发怒,使体内阳气得以宣泄。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出现烦躁、焦急的情绪。此时应找一通风好、空气清新、较为阴凉的地方,坐下来,上身坐直,两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两脚分开同肩宽,腰要垂直,头项要直,不要弯,双眼微闭,心想着阴凉,呼吸自然,或者靠在竹做的沙发上,双脚伸直,双手自然地放在感到舒服的地方,双眼微闭,心里想着阴凉,思想放松,静坐30分钟或1小时,就会慢慢感到阴凉,烦躁、焦急情绪也随之消除。
人的需求和欲望不可过分,否则必然耗伤精神,影响心身健康。俗话说“知足常乐”,明确告诫人们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以保持乐观的情绪,在炎热的夏季尤应如此。同时,注意戒躁戒怒,努力培养自己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心态。尤其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应当耐心处理,避免焦躁从事。与人谈话时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尽量“心平气和”,不使自己过于激动。中华民族历来把“忍让”作为一种美德,学会让步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而且能使不良心理迅速获得解脱,对养生很有好处。
夏季天气热,这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人们除了要在生活起居等方面顺应自然,防暑降温以外,“心静”也是抵御热浪的重要方法。民间早有“心静自然凉”的说法。《黄帝内经》中也强调,夏天“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些观点,其实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现代研究发现,当人保持安静的心态时,机体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因而基础代谢减慢,人们因出汗等现象而产生的“热感”就会减轻。因此,越是天热,越要做到心静。
skbshge
8。 老年人夏季宜神补()
中医学认为,人体由神、形两部分组成。神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形则是指人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按中医的观点,神形两者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神附于形。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神指心理,形则指生理。人到老年之后,随着形的老化与衰退,神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形的衰退可以延缓,这有赖于良好的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记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情绪稳定则畅,反之则滞。因此,夏季气候炎热,老年人容易烦躁,从养生的角度看,“神补”尤显重要。神补应以不伤精神,调摄好七情为要。
所谓神补,就是通过愉悦精神,使大脑皮质血管舒张,皮质下中枢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协调,内分泌正常,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其作用是任何药物营养品所不能比拟的。
人到老年,精神处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