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奇妙的大自然 >

第34章

奇妙的大自然-第34章

小说: 奇妙的大自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档案】

    鲨鱼能根据各种气味来判别自己的孩子,区别敌人和朋友,使自己经常保持与群体的联系,并能雌雄鲨鱼相约去产卵和排精。鲨鱼的嗅觉极为灵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们害怕或厌恶的气味。在海水中含量为800亿分之一的一种人体分泌物——左旋羟基丙氨酸的气味,鲨鱼也可嗅出来。据说曾经有一位钓鲨能手,在后来钓鲨当中,鲨鱼总是不上他的钩,而在同一渔场的其他渔民反而钓的鲨鱼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位钓鲨能手曾得过皮肤病,因此留在钓竿上的指纹中含有这种左旋羟基丙氨酸较为丰富。鲨鱼闻到了此种气味,对他退避三舍,便不去咬钩。鲨鱼的牙齿也很独特,不像海洋里其他动物那样,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齿才是真正起到牙齿的功能外,其余几排都是“仰卧”着备用,一旦在最外一层的牙齿发生一颗脱落时,而在里面一排的牙齿马上就会向前面移动,用来补足取代脱落牙齿的空『穴』位置。同时,鲨鱼在生长过程中较大的牙齿还要不断取代小牙齿。因此,鲨鱼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换数以万计的牙齿。据统计,一条鲨鱼,在10年以内竟要换掉2万余颗牙齿。

第九十八章 游泳健将的法宝——鲨鱼与泳装() 
小问号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游泳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伊恩·索普穿黑『色』连体紧身泳装,宛如碧波中前进的鲨鱼,劈波斩浪,一举夺得3枚金牌,而他身穿的鲨鱼皮泳衣也从此名震泳界,风靡全球,并成为游泳健将们克敌制胜、勇夺金牌的“法宝”。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本年度50项最佳发明,鲨鱼皮泳衣也名列其中,这既说明高科技在体育用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又可见鲨鱼皮泳装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那么,泳装为什么要模仿鲨鱼皮来制作呢?

    鲨鱼虽然强大无比,称得上“海中蛟龙”,可是它也有软弱的那一面、难堪的那一时!

    鲨鱼怕海豚。我们知道鱼类怕鲨鱼,可是鲨鱼怕海豚。成群的海豚联合起来,有组织地围攻鲨鱼,轮番用有力的鼻子,击撞鲨鱼的体侧部。由于鲨鱼骨骼是软的,防护内脏的能力差,聪明的海豚抓住其要害,拼命地撞击,不让它有喘息之机,直到把鲨鱼的内脏撞坏为止,往往鲨鱼在一场围歼战中很快毙命。

    鲨鱼“活”得很累。鲨鱼必须不停游泳,让水通过鳃,否则就会窒息,而且鲨鱼和硬骨鱼类不同,它没有鳔来控制浮潜。鲨鱼密度比水稍大,如果它们不积极游动,就会沉到海底。游泳时,鲨鱼主要是靠身体像蛇一样的运动,并配合尾鳍像橹一样的摆动向前推进。鲨鱼多数不能倒退,很容易陷入像刺网这样的障碍中,而且一旦陷入就难以自拔。瞧,在海洋中,有谁知道或理解鲨鱼的这些难处呢?我们都知道它游得快,力量无比,看到的都是它阳光威猛的那一面呀!

    当然,鲨鱼也有风光、骄傲之处,仅仅游泳速度就让人类惊叹不已。起初,我们都认为鲨鱼的游泳速度与流线型身体有关,而且认为它的皮肤一定是非常光滑的,这样就没有摩擦力啦。遗憾的是,事实并不是这样。鲨鱼的皮肤上有一些粗糙的齿状凸起,在显微镜下检查鲨鱼的皮肤时,意外地发现鲨鱼的鳞屑是扇形的,而且有小槽,这些凸起、小槽等能有效地引导水流,让鲨鱼游得更快。运动学专家们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出了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它不仅能引导水流,还能收紧身体,避免皮肤和肌肉的颤动,能让穿着这种泳衣的游泳运动员的竞争力更强。这种泳衣还充分融合了仿生学原理:在接缝处模仿人类的肌腱,为运动员向后划水时提供动力;在布料上模仿人类的皮肤,富有弹『性』。实验表明,这种仿制鲨鱼皮的纤维可以减少3%水的阻力,这在1%秒就能决定胜负的游泳比赛中意义非凡。1999年10月,国际泳联正式同意运动员穿上鲨鱼皮泳装。在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游泳名将索普穿的就是这种泳装。现在,鲨鱼皮泳装已经改进到第四代了,据说这种新式设计能让游泳选手的成绩大大提高。

    关于鲨鱼的皮肤,科学家在深入的研究中还发现,按照常理,表面越光滑产生的阻力就越小,越节能。可是,专家们做了各种测试,结果表明:摩擦损失的能量比光滑表面还要小10%。于是,飞机设计师萌生了这种奇妙的设想:用鲨鱼的仿生皮肤来包裹空中客车的外表面。这样,每年来往于世界各地的飞机节省的燃料价值可达数十亿美元之多,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也会大大减少呢。

    鲨鱼皮,让人类学会了设计新型泳装,并产生了让飞机有效节能的奇思妙想!

    【小档案】

    2000年设计制作并一举成名的鲨鱼皮泳装,属于第一代,它用纤维模仿鲨鱼皮肤结构,能引导周围的水流,减少水阻力并提高游泳速度3%~7。5%。在悉尼奥运会上,有83%的参赛选手选择身穿鲨鱼皮参加比赛。2004年,第二代鲨鱼皮泳装诞生,它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在面料的表面加上颗粒状的小点,目的是减少30%的水阻,整体功能比第一代提升7。5%。在这一年的雅典奥运会,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中有47人穿着这种泳装登上了领奖台。2007年,第三代鲨鱼皮泳装问世,它是由防氧弹『性』纱和特细尼龙纱组成,其弹『性』比同类产品高15%,可以减少肌肉振动和能量损耗。在这一年,先后有世界各国运动员穿上它21次打破世界纪录。2008年,第四代鲨鱼皮泳装在世界游泳大赛上闪亮登场,它是由极轻、低阻、防水和快干『性』能的一种面料组成,是以高科技熔接生产的无皱褶比赛泳装。在近1个月内产生的16项新的世界纪录中,有14项是由选手穿着这款泳装创造的。但是这种鲨鱼皮泳装太贵,一件泳装的造价约在人民币7000元以上,而且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也只能穿6次而已。

第九十九章 海味珍品之冠——鲍鱼与新材料() 
小问号

    鲍鱼不是鱼,是海洋中的单壳软体动物,全世界约有90多种。自古以来,鲍鱼就被人们视为“海味珍品之冠”。它肉质柔嫩细滑,滋味鲜美,是其他的海味无法相比和所能替代的。据史料记载,王莽夺权面临失败灭亡的时候,愁得吃不下饭,只有食鲍鱼才能下酒解愁。诗人曹植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到父亲曹『操』生前非常喜爱吃鲍鱼。宋代诗人苏东坡,还写下了著名的《鲍鱼行》,生动地描绘渔民采集鲍鱼的情景,表述了爱食鲍鱼的喜悦之情。可是,鲍鱼与连锁结构的建筑新材料、超级水泥等发明创造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这些发明有什么作用和特点?

    鲍鱼美味天下闻名。它营养丰富,鲜品含蛋白质20%,干品高达40%,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既能够鲜吃,也能晒成干品。

    白天,鲍鱼用发达的腹足紧紧地吸附在礁石之间,晚上才会出来活动。在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水下,鲍鱼最怕的天敌是章鱼。原来,章鱼会用它的触手把鲍鱼的呼吸孔堵塞起来,让它室息而死,失去吸附力,最终把它从壳里活活拉出来吃掉。当然,这是一种特例,或者说,鲍鱼遇上了“天灾”。一般情况下,在大海里,当鲍鱼遇到敌害时,就会紧紧地吸附在岩面上,许多动物只能望“壳”兴叹,悻悻而去。

    有趣的是,鲍鱼只长半面外壳,像人的耳朵一样,所以西方人把它的拉丁文名叫做“海耳”。确实,鲍鱼也喜欢紧紧地贴在海水里的岩石上,有时半天也不挪动一下,仿佛在静静地谛听大海的涛声呢。更让人惊异的是,鲍鱼壳的边缘还生出9个小孔,海水正是从这里流进、流出,连呼吸、排泄和生育都需要它,因此又有人叫它“9孔螺”。它的壳非常坚硬结实,是一层厚的石灰质的右旋的螺形贝壳。最近,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鲍鱼壳是由一层层、一排排“砖头”砌成的,这些“砖头”是碳酸钙颗粒,它们相互交错,排成精细的“人”字形,形成了一种致密的连锁结构。这也是鲍鱼壳坚硬的重要原因之一。鲍鱼壳的这种结构,让材料工程专家惊喜万分,受这种结构的启发,专家们发明了全新的材料:这种特殊的聚合物的颗粒之间采用的就是鲍鱼壳的连锁结构,坚固无比。用这种新材料来制造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外壳,轻便、结实、耐用。

    在长期的跟踪研究中,科学家还发现鲍鱼在长壳的时候,会不断分泌出一种高强度的胶水,这种胶水含有一种特殊的糖蛋白,能把所有的“砖头”牢牢地粘合在一起,就像一堵坚固的城墙。即使鲍鱼壳受伤,不幸有了一条裂缝,也会自动产生这种糖蛋白胶水来修补裂缝,直至完好如初。受此启发,科学家发明了“超级水泥”,可以用来粘合墙板、门窗和屋顶,文物专家用它来粘接陶制的文物。现在,骨科医生还试图用这种“超级水泥”来为骨折的患者粘合骨头呢!

    鲍鱼,在许许多多人的心目中,尤其是美食家的眼里,是一种让人垂涎三尺的佳肴,可是科学家研究它的外壳后,思维受到触发,发明了连锁结构的新材料和超级水泥。这也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或者说,美食家的眼里只有美食,发明家的眼里只有发明。

    【小档案】

    现在,世界上各个产鲍国都在发展人工养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鱼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养殖人员把它放在带孔洞的桶里,悬吊在浮缆上,定时用海带等食物哺养,三四年后就能够收获。鲍鱼不仅是美食,而且鲍鱼全身可以入『药』。鲍壳的『药』名叫石决明,有平肝明目的功效,还能治疗高血压、头目眩晕等多种疾病。据悉,有关专家还研究发现鲍鱼肉中,含有一种被称为“鲍素”的成分,有能够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因此,鲍鱼又是餐桌上的一种抗癌食品。

第一百章 诱人的危险美食——河豚与河豚毒素() 
小问号

    河豚是海生动物中最神秘的一种鱼,全世界约有100多种,最大的有90厘米长,重达10多千克,不仅外貌长得奇特,身躯圆筒形、口中有4颗大牙齿、一对碧绿的转动灵活的大眼睛、眼睛下面还有几只鼻孔,而且是一种诱人的危险佳肴!俗语“拼死吃河豚”,一方面说明这种美食多么诱人,另一方面也明示吃这种鱼要冒多大风险,国内外每年都有人因此而送命……那么,河豚自己为什么不会被毒死?人类从河豚毒素中得到什么宝贵的财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写的就是阳春三月,正是河豚上市、人们争相冒险吃食的季节。我国的江苏扬州、江阴,国外的日本等地,都以吃河豚而著称。经过严格加工处理后的河豚,肉肥美、鲜嫩,令人垂涎三尺。然而,河豚也以剧毒令人谈之『色』变。

    我国古代人早就关注河豚这种危险的美食了。在《山海经》里我们可以读到关于河豚的描写:河豚的形状像蝌蚪,大的有一尺多,腹部是白『色』的,背是黑『色』的,长有黄『色』的条纹,体内有毒。它虽然喜欢在大海里生活,但是有时候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