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小小童养媳 >

第31章

小小童养媳-第31章

小说: 小小童养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赐天佑都是城里长大的,除了端上桌子的菜,就没见过长在地里的。虽说不是第一次上赵家的菜地了,可要他们俩完全认识这些菜也认不完。两人一路上傻乎乎的样子惹得二郎直笑,就连不怎么开笑脸的大郎也勾了勾嘴角。

    说实话,小小觉得二郎真是挺不错的。他那只左眼,说是看东西有点模糊,估计跟瞎了也没啥区别了,小小就不止一次地发现他常常拿不准东西,这是长时间用双眼习惯了之后突然换了单眼视力的缘故。

    还有他脸上那条疤,虽说已经落了痂,可是看起来还是挺吓人的,偏他自己也不在乎,村里的孩子们取笑了几次,他没啥反应,也就渐渐罢了。

    这里九岁的孩子已经算半个壮劳力了,也就是半大小子了,知道好脸面了。若是换了旁人,哪怕是个成年人,面对这样的变故也不一定能接受得了。

    偏二郎一副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样子,该干啥干啥,活一点也不落下,就跟没有发生这回事似的。

    就凭这点,小小就挺佩服的。

    上了坡,便是赵家的苞米地,如今苞米已经掰了,杆子也捆扎好了拢在一处扎成了垛子。闲不住的赵老三正在地里刨着苞米根子,见他们上来,远远笑了一下,低下头又干活去了。

    天佑扬着嗓子喊了声“三叔”,赵老三答应了一声,还是没有抬头。二郎就笑着拉天佑:“别喊了,三叔正刨根子呢,莫搅合他做事。”

    “苞米不是都收了么?这根子刨出来干啥?”莫说天佑不解,就是天赐也挺疑惑的。难道苞米根子还有什么用?

    “刨出来烧成灰,那个肥地可好呢!”庄稼活二郎也是把好手,开了口就住不了:“趁着现今日头还好,晒上两三天就可以了,烧成灰,洒到地里,等这冬一过,开了春就能种了,不耽误工夫。你看那些人家山头没刨的,都是等着来年再刨地,来年再烧灰。那个灰有啥用?还不如咱家灶膛里的灰呢!”

    天赐天佑两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其实真没弄明白这其中有什么区别。

    小小也在寻思,这大概有个腐化的过程吧?好像种花也要撒腐肥什么的,好吧,她其实也真心没弄懂。

    越过苞米地、洋芋地,山势陡峭起来,这里也是他们此行的终点——山上的杂木林子。

    虽然已经是深秋,但是并没有多少树木披上金黄、枫红的外衣,这大概跟林子的种类有关系,整个树林子看起来一片灰败的色彩,所以其中一两株满树金黄叶片的树木看起来尤其显眼。

    天佑挣脱了天赐的手跑了过去:“哎呀,这个是啥呀?怪好看的。”

    小小拾起一片叶子,眼前一亮:“是银杏!”

    “咦,你个小丫头片子还认识银杏哩!”二郎惊呼了一声,其他几人也投过来惊疑的目光。

    反正姐是买来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之前的事情,小小捧着头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树。”是见过,不过是前世。她就读的大学里头有一条林荫道,两侧载满了银杏,每到深秋,整条路都是金灿灿的,别有韵味。

    天赐一听露出略带感伤的神色,问道:“在哪里见过?你好好想想。”

    小小捧着头蹲下来:“哎呀,头疼哩!”

    听她唤疼,天佑捏着两片捡来的叶子就跑了过来:“不疼不疼,给呼呼。”

    天赐不好追问,向着大郎二郎解释道:“小小是我们回来路上半道买的,当时她被贼人害了,也不记得家在哪里,也不记得家人是谁,连自己姓啥都不晓得,只知道自己的名字。”

    大郎兄弟俩一听,露出了同情的神色,二郎喃喃说:“真可怜。”

    就连不怎么爱说话的大郎,也问了一句:“小小妹子,头疼得厉害?”

    外表萝莉内心御姐的小小脸红了,这是装欺骗博取同情转移话题啊,这个姐真是不太擅长,伸手在脸上抹了两下站起来:“没事没事,不想就不疼了。这个银杏可真漂亮啊!是咱家的吗?”

    “那当然,这一片林子,喏,一直到后头的,都是咱家的!”二郎说起这些就眉飞色舞起来:“这林子里头好东西可多了!可惜现在天冷了,夏天的时候整片林子里头都是好吃的。明年我带你们上山,转悠一整天不吃饭都行!”

    说起这个,大郎还是叮嘱了一声:“咱们也别进去太深,再往里头野物多哩。”

    “野物?是山鸡和兔子吗?”天佑听见野物眼睛就亮了。

    这两日大郎兄弟俩没事上山转悠,隔三差五地就带了山鸡和兔子下来,可惜赵李氏不让吃,都让小李氏腌制了挂到了阁楼上头,据说是等着腊月里头赶集换钱。

    见得着肉却吃不着,天赐还稳重一点,天佑毕竟年纪小,早不知道落了几回口水了。因此听见大郎说野物,立刻就想到了山鸡和兔子,跑过去抱着大郎的袖子仰着头问起来。

    大郎笑了笑,表情有些僵,显然被天佑这突然一抱给弄蒙了。小小忍不住扶额叹息,天佑啊,你能别到处卖萌么?大郎挡不住的啊!

    大郎不说话,二郎蹲了下来解释道:“山鸡和兔子也有,还有蛇,不过这个时节蛇都进了洞了,要是掏到了,烤着吃味道特别好。不过大哥是说的大块头,碰上了跑都跑不赢,只能等着被吃掉了。”

    “大块头?是什么啊?”小小也好奇了,人类聚居的地方还能碰上什么大型凶猛的野生动物吗?

    *******推荐好基友龙帅新书龙渣渣出品,品质保证不用言语!推荐票走你!*******另:本书周一上架,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五十一章 童言闲语【三更】() 
“就是大家伙啊!豹子、野猪、老虎什么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蹦出来了。这越往后头越冷,山上就不能来了。”二郎说得理所当然,天赐几个听着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怕他们不信,二郎还举例道:“就去年,后头的下坝子村儿,老虎扑进村儿里来,拖走了三五只羊,还把他们村儿一个孩子咬死了,这可是真事儿,不信你随便打听去!”

    小小瞪圆了眼,难掩惊诧,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啊?人类聚居的地方有大型凶猛野生动物不说,这些野物还能扑进村子里头来咬死人?这是能住人的地方吗?

    天赐也吓着了,问二郎:“怎么能进村里呢?难道它不怕人么?就没有办法对付么?”

    二郎撇了撇嘴:“怕人?人怕它还差不多。听说往容米洞去的那边,老虎就在山道上走路,人走一边,它走一边。”

    “容米洞?是哪里啊?”这个地方,大家都没听说过。

    “那是咱们施州最大的土王地盘儿,他们土人都管老虎叫李爸,碰见了还得磕头,当祖宗一样拜着呢!”说这话的时候,二郎挺不屑的。

    对于施州的土王们,天赐和天佑只是听赵明礼说过那么一两句,心里充满了好奇,不由向二郎细细打听起来。

    大郎听他们说话无聊,起身去看昨天布的几个陷阱,临行前叮嘱他们不要往林子里头去了,就在外缘玩儿。

    几个人点头应了,随处找了个干净些的地方坐下来,听二郎说话。

    原来这施州府四周都是土王的地盘,施州府说是辖制各个土王的,不如说是朝廷表示这地儿归为国有的一个意思。

    除了施州府和周围的几个屯子,再往外头走,就是土王的地界了。

    土王是施州人的叫法,他们的官方名称叫做土司,官职比对朝廷对府、州、县的设置,按着司治大小授予不同的官位和品级。

    施州附近最大的就是二郎说的容米洞,这也是施州当地人的叫法,人家的官方名称是容米宣慰使司,土王就是宣慰使,从三品。不过容米的这位土王因为有平乱之功,身上还有个宣慰大将军的授衔,领的是从二品的俸禄。

    这可比施州府里头最大的官品级都要大,施州全称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最大的官就是指挥使大人,本来应该是正三品,可因为施州地方太小,算是正四品。可就算指挥使大人享受正常待遇,也比容米宣慰使,就是容米土王大人矮一截儿。

    这一连串的官职啊什么的听得小小头昏脑胀,天赐毕竟是在系统内部长大的,稍微有所了解,就连五岁的天佑都一副听懂了并且很惊诧的表情,只有小小觉得无趣,插嘴问道:“土人是什么样的啊?跟我们不同吗?”

    二郎歪着头想了想:“也没什么不同,好像,也挺不同的。”

    其余三人都默了,这是什么回答啊?

    二郎挠着头嘿嘿一笑:“我没怎么见过土人,不过大哥见过,待会儿他回来你们问他就是。去年有次他进城去,正好碰见土王进城,哇,听说好多人呢!”

    正说话,大郎便走回来了。不出他所料,昨日下的陷阱里头空空的,还没有猎物上勾,担心几个小的,他也没多看,赶紧就回来了。

    天佑赶紧就扑上去问土人的事情。

    嗔怪地看了二郎一眼,看样子大郎不怎么爱提这事儿,不过面对天佑天赐渴求的目光,他还是开口说:“去年初的事儿了,记得不怎么多。土人跟咱们也没什么区别,就是个子矮些。然后他们都不穿鞋,打赤脚。”

    完了?

    天赐几个正精神呢,结果大郎就这么一句话就给打发了,急得天佑一叠声地问:“他们为什么不穿鞋啊?他们有多矮啊?”

    大郎皱着眉头想了一回,还是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看着天佑开始嘟嘴,他又哄了一句:“说不定什么时候进城就碰见了,到时你不是就知道了?”

    说起进城,天佑嘴嘟得更高了:“我还就是回来那天从城里过了次路,都没看清楚呢,这就一直没进过城了……”

    最近家里这么多事,还惦记着玩!天赐狠狠剜了天佑一眼,吓得他缩了缩脖子。

    二郎眼睛一亮:“城里可好玩儿呢!还有卖清明粑粑,端午粑粑的,可好吃呢!”

    大郎无奈地拍了他一下:“你就知道吃!”

    天赐兄弟两个都不懂了,什么清明粑粑端午粑粑,这是些什么啊?小小也没听说过这个,跟二郎打听起来。

    施州这里爱吃粑粑,就是用黏米蒸熟打成细细的米团子,加上其他的调料蒸出来的。二郎说的清明粑粑里头调了一种绿色的汁液,垫上绿叶儿蒸了,一股子清香味儿,是一般清明时分孝敬祖先的供品。端午粑粑里头没有调色,但是搁了酸梅、蜜饯等物,也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

    这都是应节气做的,平日里很难吃到。可是城里逢集的时候,有那些小商贩做了来,卖给爱这口的人,尤其是孩子,没有人不爱吃这些个的。

    听在耳朵里头,小小还是很难想象这样的粑粑是什么模样。

    二郎就在地上转了一圈,捡起一根草说:“喏,就是这个羊不碰,挤了汁水出来,打米团子的时候加在里头,做出来的粑粑就是嫩绿的了。不过这个不能用了,要刚露头的嫩芽子才行。”

    又拣了另一根拿在手里:“这个也是野菜,猪要是拉肚子,拌点在猪食里头就好。”

    随后又摘了几样,各有各的用处,直把天赐几个小的羡慕得眼冒绿光:“二哥你好棒哦!所有的草你都认识啊?”

    二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