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系统让我去宫斗 >

第65章

系统让我去宫斗-第65章

小说: 系统让我去宫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严嫔严氏嫡女的身份,严皇后又是她的亲姑姑,日后出嫁少不得能随心所欲选择其余四大世家的世家子作为丈夫,婚后必定是相敬如宾,也许不会夫妻恩爱,但是却能互相敬重。

    男人嘛,都是家有贤妻小妾不断的,三妻四妾太过正常了,严嫔知道若是自己当了任何一位世家子的正妻都会或主动或被动的为丈夫纳妾,而且是一位妾比一位妾年轻貌美、娇媚动人的那种。

    “娶妻取贤,纳妾纳色”,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甚至,严嫔知道严氏一族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虽然有个皇后姑姑在宫里撑腰,但是比起其他的世家大族来说,实力还是要弱一些,若是长此以往的话,严氏一族说不定会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甚至与小姓寒门没两样,严嫔就算嫁世家子当了正妻,这日后的日子还指不定怎么过。

    对严嫔来说,既然注定了要与其他的女人分享自己的男人,那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天底下最尊贵的男人呢?

    她的皇后姐姐都能在宫里站稳脚跟,她既年轻又貌美,肚子还能生,为什么不搏一搏呢?

    别的不说,若是她进宫之后,一举怀孕,就如同当年的荣贵妃一般,那她的皇后姑姑定会尽全力的保住她的孩子,严家也定会将所有的筹码都堆在她的身上,而她这个皇子生母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她也知道,宣明帝不喜严氏女的,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针对严氏女,而是针对所有世家女,早期进宫的世家女,那是他不能选择,不得不笑着迎她们进宫,再笑着宠幸于她们,但是现在不一样,世家女进宫,或许宣明帝还是不能阻止,但是却可以选择宠不宠幸。

    严嫔知道自己处境尴,也做好了准备,只等肚子争气了。

    只要她有了一个皇子,就算宣明帝不喜,咋严氏的施压下,严嫔的地位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况且,她深深的知道,若要挽回严氏一族的颓势,这根子,还是出在宣明帝的身上。

    是以,无论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还是严氏一族的未来,严嫔都想进宫搏一搏。

第七十一章() 
然而,让严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她如愿以偿的进了皇宫,在进宫之前谋算的如何降低天然的宣明帝对于她这个世家女身份带来的恶感,无论她之前做了怎样的筹算,都无济于事。

    宣明帝还是不喜欢她,不宠爱她,就连进宫初封的妃嫔品阶都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嫔,比起其他的小姓之女来说,特别是比起师氏的正四品容华来说,严嫔这个初封品阶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

    仿佛是无声的嘲笑,嘲笑她没有丝毫魅力,嘲笑她天真可笑,嘲笑她机关算尽算不透人心,嘲笑她明明是世家嫡女却依旧被一个小小的小姓之女踩在了脚底下。

    总管宣明帝的整个后宫,只要是出身世家的女子哪一位不是占居高位?就连小小的严家庶女小严氏在那个时候都是高高在上的从一品淑妃,而她一个正儿八经的嫡女,却连一个庶女都比不过,只能委委屈屈的屈居于正五品嫔。

    但是好在,严嫔在进宫之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已经做好了一进宫就被冷在后宫的打算,仅仅只是位份上的差异对她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

    后宫宫妃一个劲儿的想晋封位份,为的求的,无非就是想要活的更耀眼一点,一个是彰显自己的宠爱,一个是为了权柄,说实际点,妃位的份例比更衣的那肯定是强得多得多。

    而严嫔,说实在的,根本不缺这些。

    权柄,在刚进宫想都不没有想过这两个字,至于份例待遇之类的琐事,严嫔有一个严皇后当亲姑姑,就算严嫔一进宫只是一个嫔,那还不是住进了早就打扫的焕然一新的长乐宫偏殿了吗?

    至于为什么只是偏殿而不是正殿,那就要归功于宫规了。

    只有皇上开了口的主位妃嫔,或者是正三品的婕妤娘娘才有这这个资格住进一宫正殿,成为正经的主位娘娘。

    之前便说过,长乐宫本就是严皇后为她的侄女严嫔准备的,就等严嫔得皇上宠爱,最好怀上身子,又看在严氏的份上,升升位份,自然而然的就能搬进长乐宫主殿了。

    只是让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半路上竟然杀出了一个程咬金——小姓师氏。

    严皇后作为宣明帝的枕边人,虽然一直以来都是面和心不和,但是严皇后却很是了解宣明帝,她知道这一次的选秀一定是小姓之女大放异彩,世家女都难以剥夺其锋芒。

    因为早就有了准备,严皇后得知小姓师氏竟然万分得皇上宠爱的时候,心里没有一丝差异,反而有种猜中了宣明帝的心思的果然如此之感,也没有如同其他妃嫔那样想的率先出手打压这位新宠,也没有冷眼旁观,这位刚进宫的新人是如何一步一个血坑逐渐在后宫站稳脚跟的。

    而是,在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情况下,伸手帮了她一把。

    不是她看中了小姓师氏有成为一株独秀的潜力,或者说在严皇后出手帮师氏之前,严皇后以为的师氏最高的高度也莫过于李昭仪这般,至于她为什么要出手帮师氏,无非是察觉到了荣贵妃的异动罢了。

    荣贵妃是严皇后的老朋友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严皇后从来没有小瞧了那个女人,即是运气好将这个女|人|逼|到直接封宫的地步,但是严皇后的心里却不会觉得荣贵妃会从此一蹶不振,在她的咸福宫孤独终老。

    在严皇后的印象中,荣贵妃不是这样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也不是这样一个沉默的人,一旦她重新出现在后宫,不闹得个天翻地覆是绝对不甘心收手的。

    事实证明,严皇后的直觉从来出不了多少偏差,也从侧面体现出她太了解这些人了,了解宣明帝会宠爱小姓之女,也了解荣贵妃闹腾的性子。

    这不,前者造就了一个宠贯六宫的丽婕妤,后者直接让她自个儿失去了中宫笺表,失去了后宫宫权,还落得个在定坤宫禁足抄写佛经的田地,荣贵妃的迅雷一击也让严氏女在后宫的势力彻底缩水,如果不是还有严氏在背后撑腰,严氏女如今的下场还指不定怎么样呢。

    其实,严嫔是聪明的额,也算计准了哪一点宣明帝的心思。

    因为有着她入宫前的谋划,宣明帝一开始对严嫔是有那么一点兴趣的,否则宣明帝在抱过师尧过了那一阵的新鲜劲儿之后,重新踏入后宫,也不会翻严嫔的牌子,宠幸严嫔了。

    只是可惜,严嫔只认为的年轻美貌,如果没有一个师尧咋前面作对比的话,是够年轻够美貌的,但是有了一个师尧,一个小姓师氏,严嫔的那点子容貌,在这个本就百花争妍的后宫,就显得寡淡平庸起来。

    后宫,从来不缺年轻貌美的女子。

    严嫔不好运,刚好碰上了师尧,也没那样的好运如同荣贵妃那样,宣明帝只宠幸了几次就怀上身孕。

    这样一个在后宫平庸,又没有子嗣的妃嫔,如果不是她还有一个皇后亲姑姑,还有一个严家作为支持,在宫里的日子好过不到哪里去。

    宫中的宫人从来都是踩低捧高,以严嫔这样的资质,很明显,自然而然的被她们归到了得不了宠的哪一类中去,不得宠的宫妃,身后又没有任何靠山,那下场,在宣明帝的后宫里,其实不比在静心苑里好上多少。

    只是严嫔刚好是那种不靠着宣明帝的宠爱,后宫的宫人也不敢得罪的那一类人罢了,否则绝对不会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过。

    这样的日子好过到,在一天天听闻小姓师氏,当初的丽容华如今的丽婕妤是如何如何受宠的时候,严嫔原本就暂时按耐下来的焦躁的心,彻底不平静了。

    说到底,严嫔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就算从小就受着良好的世家女教育,但是有些东西却不是前人苦心孤诣的教导就能学得会的。

    就像有些道理,也只有从血坑里爬出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才能在疼痛中领会。

    当年的荣贵妃、严皇后这些世家女比起如今的严嫔来说好不了多少,骨子里还透着没有经历过真正血腥的天真,虽然聪明,但是比起现在的严皇后来说,还是有些沉不住气了。

    现在,沉不住气的严嫔,在没有只会过严皇后的情况下,拿着调查过静心苑内宫人如何对待小严氏的种种恶行,直接上宣明帝的紫宸殿哭诉了。

    正如严皇后所猜测的那样,这确确实实的是针对严氏女的一个局,严皇后看的明白,依旧毫不动摇的在定坤宫抄着佛经。

    抄佛经并不是说严皇后必须亲手抄不可,宣明帝想要的也不是那些个渡人渡己的佛经而已,若是宣明帝想起来了,要看看严皇后抄写的成果,寻了宫女抄的递上去那也就是了。

    但是,话是这么说,严皇后却本本分分、安安静静、老老实实的亲手抄着佛经,没有了宫务上的繁忙,也不关心后宫局势,每天严皇后什么事也不干,仿佛就关在了书房亲自抄写佛经一般。

    这样做并不是多此一举。

    当初严皇后之所以能这么爽快的,没有一丝一毫辩解的接受了宣明帝的惩罚,禁足在了定坤宫,像是彻底退出了后宫的舞台一般,实际上她只是在等时机,在等宣明帝需要她的时机而已。

    她知道宣明帝目前还缺不了严氏,也就缺不了她这个皇后,所谓的禁足也仅仅只是禁足罢了,就算她手上没有了中宫笺表,她这个皇后只要严氏一天还在,皇后的位置就一天都不会被废。

    之所以抄写佛经,不过是给宣明帝表明自己的态度罢了。

    表明自己非常的听话,至少比荣贵妃,比德妃,比贤妃,比良妃,甚至比严嫔来说,都要听话。

    在小姓之女中,宣明帝需要一个听话的丽婕妤,在世家女之中,自然会需要一个听话的世家女了。

    这个人,从前是她严皇后,之后也只能是她严皇后。

    就算从表面上来看,严皇后在定坤宫里老老实实的抄佛经,不理世俗的模样,实际上对于后宫事宜动态的掌握,从来没有下降半分。

    她知道丽婕妤去了静心苑,也知道宫里闹得风风雨雨的流言,更知道严嫔终于是忍不住去找皇上哭诉了。

    书案上的字迹娟秀,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深宫妇人该有的字迹,若是将见字如见人这个言论放在严皇后的身上,那真真是万分的不符合,因为知道她的人,都不会觉得以她的聪慧会如同一般的深宫妇人一样,只局限于这小小的后宫。

    苍白骨干的手执着狼毫笔,笔尖蘸满了墨汁,在手腕轻动之下,终于在这篇佛经里收了尾之后,严皇后这才淡淡的开口,“后宫的流言究竟是从哪传出来的,可查清楚了?”

    严皇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关心严嫔去了紫宸殿结果如何,宣明帝听了严嫔的哭诉之后态度又是如何。

    这也难怪,这后宫连从小到大朝夕相处的姐妹都不可能推心置腹、姐妹情深,严皇后和严嫔只是姑侄关系,就更加不牢靠了。

    唯一的联系,或许就只是她们都出自严家的关系?

    也别说什么,严皇后进宫之前还抱过几岁时的严嫔,还记得那时候严嫔长得多么粉妆玉砌,笑话,进宫这么多年,严皇后连她自己原本的模样都记不得了,哪里还记得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