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感悟管理真谛:渔夫与管理学 >

第17章

感悟管理真谛:渔夫与管理学-第17章

小说: 感悟管理真谛:渔夫与管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些盲人都错了,但是他们仍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镜面王说:〃你们不要争论了。商量一下,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
  于是,盲人们就凑在一起,叽里咕噜了好久,然后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我们经过民主评议,决定了一个正确的答案:大象是一根圆柱。〃
  镜面王奇怪地问:〃为什么?〃
  盲人们回答说:〃因为说大象是一根圆柱的人最多。〃
  镜面王愣了好久,最后哈哈大笑地说:〃你们这些盲人,并没有亲眼看到大象,也不了解大象的全貌,却在这里争论是非,真是可笑。可笑也就罢了,还搞什么民主评议,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接着,他转身看着那些诚惶诚恐的学者,说:〃尤其让我不可思议的是,你们这些学富五车的学者,那种自作聪明的模样,和那些摸象的盲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你要去找到它。但是,许多人没有去寻找它,他们用自作聪明的方式、用争论的方式,或者用某种政治手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盲人摸象的故事虽然荒唐,却是现实的写照。
  你要看到大象的全貌。大象不是局部的,它是整体的。管理学也不是局部的,它也是整体的。人们普遍认为,管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弗雷德里克·泰勒手中的那只秒表,弗雷德里克·泰勒也因此被称为管理学之父。然而100多年来,从所有的管理学理论和案例中,我们一直都没有看到一个整体的管理学体系。学者们研究管理学的方法,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可笑。
  事实上,早在2400多年前,孔子的学生曾参在他的著作《大学》中,就已经给出了一个整体的管理学体系,被称为〃三纲八目〃。〃三纲〃就是前面我们学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于〃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来,曾参的学生、也就是孔子的孙子孔伋,也有一部著作流传于世,名曰《中庸》。《中庸》的思想与大学之道一脉相承,所以,大学之道也被称为中庸之道。
  道德的〃格〃式化问题
  〃格物致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说,它指的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即:逻辑推理。大约在晚清时期,也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入中国不久,当时的中国学者就把科学叫做〃格致之学〃。但这个说法在13世纪,也就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500年前,就被明朝的大学者王阳明给否定了。
  王阳明曾经像现在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一样〃格物〃。据说,他〃格物〃是相当认真的,可是〃格〃来〃格〃去,他怎么也找不到出路,竟然〃格〃得大病一场。后来,王阳明回忆从〃格物〃到发病、再到痊愈的整个过程,最后恍然大悟。于是,他终于大胆地否定了朱熹的说法,认为〃格物致知〃不是逻辑推理。他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即:〃格去物欲,方能致知〃。
  朱熹是王阳明的前辈,他老人家曾经自作聪明地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进行了〃格〃式化的注解。从那以后,人们看到的孔子学说,其实就是朱熹版本的孔子学说。

  第35节:人的原生态

  我们知道,社会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这门科学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这种说法也对,但它会让我们的目光远离自然,远离老子、庄子、孔子以及孔子的学生们当年所说的〃道〃。虽然社会科学也谈到道德,但这种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建立的〃格〃式化道德并不具有道德本来应该具有的自由、快乐和爱,恰恰相反,它让人感到刻板、莫名其妙和压抑。花儿是不可能按照这种道德来成长的,人也不可能。100多年前,人们之所以颠覆中国传统文化,便是因为朱熹的这种〃格〃式化道德。
  朱熹的〃格〃式化道德是〃存天理,灭人欲〃,达尔文主义的〃格〃式化道德却是〃人欲即天理〃。一种〃格〃式化道德打败了另一种〃格〃式化道德,却让孔子和洋溢着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背了黑锅。
  天理即真理也,即〃道〃也。从表面上看,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观与王阳明的悟道并无不同,其实大有区别。朱熹的哲学是推理出来,王阳明的〃道〃是感悟出来的。在朱熹看来,天理与人欲无法并立,只有革尽人欲,才能复尽天理。在王阳明看来,虽然天理只有通过〃格去物欲,方能致知〃,但凡是符合天理的人欲无疑都是正当的。
  所谓符合天理的人欲,其实是为了满足生命成长的需要。你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它们是应该被满足的。
  需要是符合天理的,所以〃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本身就违背了天理。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朱熹的〃格〃式化道德为什么会弄得天怒人怨。
  需要是符合天理的,但欲望不是,〃人欲即天理〃的理论混淆了需要与欲望之间的区别。欲望是一种病态的需要,是一种发了疯的需要。你饿了,需要一碗米饭,这理所当然。但欲望却是不可理喻的,你想要一万元钱,某一天你得到了,可就在你得到的那一刻,欲望会让你想要更多的钱。于是你想要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千万元……永无止尽,直到你彻底崩溃。
  欲望甚至会剥夺你的需要。你需要吃饭,可欲望剥夺了你吃饭的权利,为了身材苗条它迫使你拼命节食。你需要睡觉,可欲望剥夺了你睡觉的权利,为了追求成功它迫使你拼命工作。你需要轻松,可欲望剥夺了你轻松的权利,为了占有它迫使你绞尽脑汁地巧取豪夺。
  需要是一种健康的生理反应,欲望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需要是容易满足的,欲望却不容易满足。需要是为了满足生命的成长,欲望却在伤害生命的成长。但奇怪的是,人们总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剥夺自己的需要,结果就常常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境地。
  朱熹的道德成功论在用道德的名义剥夺你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的自我成功论在用欲望的名义剥夺你的需要。事实上,孔子很早就警告过人类,他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的需要着想,就会让生命遭受到天诛地灭的厄运。
  需要是美丽的,欲望是丑陋的。通过这样的〃格物致知〃,你就能够像王阳明那样,辨别出需要与欲望之间的差异。你只是需要,像花儿需要阳光那样需要,像树苗需要土壤那样需要。你体验着生命此时此地的存在,你满足着生命此时此地的需要。你吃饭,不是为了将来。你活着,也不是为了将来,而是为了现在。
  现在是真实的。你真实地活着,不再受到欲望的迫使。你自自然然地生,自自然然地死,自自然然地需要,自自然然地享受这个世界,一切都变得那样美好。从你悟道开始,直到你的肉体老去,你都将是明确的、自由的、快乐和充满了爱意的。你与生命已经合二为一。
  明嘉靖七年,王阳明病故。临终之前,他的家人、好友和学生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微笑着说:〃我享受了我的生命,我的心灵充满光明,你们还要我说什么呢?〃
  王阳明是一个真正理解了孔子的学者,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转变。从表面上看,王阳明似乎去世了,但他的生命并没有消失,而是用另一种形式存在着。尽管现在的科学家还无法解释这种神奇的生命现象,但未来的科学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真相。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能量是不生不灭的,只能从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生命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生命意识转换成了什么呢?
  人的原生态
  科学研究常常用到逻辑推理,但真正的科学家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会时刻保持警醒,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然而,伪科学不是这样。虚伪的科学家总是先确定一个观点,然后用证据和逻辑来证明这个观点是对的。这样,他们就能够把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论证得天经地义。
  达尔文曾经谈到他的祖父伊拉司马斯·达尔文的一件往事。当时,伊拉司马斯·达尔文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姐姐写信要他在斋期节制饮食,但他不以为然。他给姐姐回信说,他并不打算停止食用牛肉、羊肉和鹅肉,因为〃无论哪一种肉都是草本植物〃。

  第36节:真理的存在

  因为牛羊鹅鸭都是吃草本植物长大的,所以无论哪一种肉都是草本植物。这是一个很巧妙的逻辑推理,伊拉司马斯·达尔文为自己在斋期吃肉找到了理由。然而,如果他吃的是狗肉呢?狗是吃屎长大的,根据同样的逻辑推理,他会承认自己吃的是屎吗?
  牛羊鹅鸭的确是草本植物的另一种生命存在形式,伊拉司马斯·达尔文差一点就注意到了生命存在形式的转换现象。如果他当时能够警醒一些,就会顺着这个思路探索下去,通过生命存在形式的转换现象去发现生命的真相。
  可惜,伊拉司马斯·达尔文只是在为自己诡辩,他错过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否则,他就不会提出进化论,他的孙子查理·达尔文也不会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历史就不会是我们经过的那个样子。
  查理·达尔文用《物种起源》证明了祖父的进化论,而进化论也从此被奉为真理,这真是一件荒唐透顶的事。事实上,进化论只是一个假说,《物种起源》也无法证明什么。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需要什么证明。达尔文祖孙俩证明的,只是他们的自我而已。
  真理的存在不需要逻辑推理来证明,它需要你的感悟。王阳明说得很对:〃格去物欲,方能致知。〃只有格去物欲,才能在宁静中感悟到真理的存在。
  你感悟到它的存在,于是你就能够用诚实的态度来面对你的人生。你真实地活着,自我消失了,欲望消失了。你不再是一个虚假的妄想,而是一个真实的被称为〃人〃的生命,你重新回到了〃人〃的原生态之中。你不再用逻辑推理来设计你的生活,而是用心来感受你的生活。你自自然然地活着,自自然然地需要着。你活得那样真实、那样快乐、那样容光焕发,充满了盎然的生机。
  格去物欲,方能致知
  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诚意,诚意而后正心,正心而后修身。这样,你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管理意味着爱。通过格物致知,你找到了真实的生命,你爱着它,像农夫一样呵护着它。在人类的历史上,农夫一直是最优秀的管理者之一,他们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庄稼成长、帮助果树丰收。如今你也是这样,你的生命以一种植物的形式成长着,你在管理它,为它施肥、灌溉、除去害虫和杂草。看,你的生命成长得那样枝繁叶茂。
  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当你成为一家之长,那就意味着你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更多的人。你和你的家人分享你的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各自管理好自己,这样就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推而广之,你也能够帮助全国的每一个公民管理好自己,营造出一个国富民安的社会环境。这时,天下就仿佛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太平盛世在每一棵果树身上得到了实现。
  《大学》中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乱七八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