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好孩子.好习惯 >

第14章

好孩子.好习惯-第14章

小说: 好孩子.好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关链接

  美国教育专家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了他们应了解的消费常识:1~3岁能辨别不同硬币和纸币的价值;4岁能懂得不能见什么买什么;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区别不同面值的一些钱;7岁能学会看简单的价目表;8岁能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上;9岁能自己安排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10岁懂得节约的意义;11岁知道从电视中了解有关的广告;12岁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常用术语等等。 
 
带孩子走研究型学习之路 
 
 
 
  2006年04月12日13:5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不断地学习。因此,人们常说新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四大知识支柱。其中,在“学会求知”中提出了学习的新概念,即学会管理知识和提高处理信息能力,也就是倡导研究型学习。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非常支持她走研究型学习之路。女儿真正尝试着走这样的路是从高二暑假开始的。按说,对于一个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来说,哪里还有时间去做研究?把心思全用在功课上还怕不够呢。但是我却固执地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热爱学习,而不是过度学习。所以,我希望女儿能有机会研究她感兴趣的东西。

  在一次外出讲学的路上,我遇到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特级教师韩军。他和我聊起了云舟网,说那是清华人为中学生办的研究型学习网。

  我顿时兴奋起来,如果女儿参加云舟网活动,融入一个新的学习团体,不就进入了现代频道了吗?再说,女儿是网络高手,还有自己的网页呢。在韩军老师的推荐下,女儿成了清华云舟网的学员,并经常上网与师生们讨论问题。在新的领域,女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她在讨论中相继发表了一些评论,如《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而不是工具》、《文学是我们飞翔的翅膀》、《世俗如潮,诗魂何在》等等,并受到北京大学著名文学教授曹文轩先生的好评。然而,女儿仍感到落后于同龄人,总想突破自己。

  这时,我给她提了个建议,希望她利用到日本民宿的机会,做一项调查研究,了解日本青少年某方面的真实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写成研究报告。后来,女儿告诉我,她对我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有不同看法,希望到日本青少年中做些调查,然后进行比较研究。我当即表示支持,并为女儿请了老师教她设计问卷和抽样方法。

  我一直为女儿担心,如此复杂的社会调查技术,一个高二学生能够掌握得了吗?又是这么短促的时间,又是到外国去发放问题,会不会乱了套?但我很快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女儿充满自信地设计着问卷,甚至还轻松愉快。坦白地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主要是做策划、分析和写作、审稿,很少具体设计问卷。所以,我不能不对女儿刮目相看。

  更让我欣慰的是女儿的感慨。当我赞扬她走上了研究型学习之路的时候,她的话让我思考。她说:“这就叫研究型学习啊?太有意思啦!如果天天这样学习,我们学生谁都不会厌学!”

  经过一番奋斗,女儿写出了两万字的《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报告》,发表在2001年第3期《中国青年研究》杂志上。另外,她还写了9000字的长文,题为《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上。此文一出,引起强烈反响,《作家文摘》、《青岛晚报》、《海口晚报》及多家网站纷纷转载并讨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组,甚至来我们家中做专题讨论。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引导孩子走上研究型学习之路,实在是好处多多。女儿在研究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抽样原则、访谈、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看数据报告、查阅数据等,这些知识如果都在课堂上讲授,也许她会对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方法感到厌倦,但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题目,便有了内动力,做起来特别起劲。更奇妙的是,高三的那个寒假里,女儿既在补习功课,又要继续把研究做完,还出版了《成长悟语》一书,这也间接地缓解了高考的压力。

  我想,《成长悟语》的出版是女儿成长中的一个坚实的脚印,是她走上研究型学习之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可能对她未来的选择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足够了。

  引导孩子走上研究型学习之路,真正懂得“求知”的学问,我的教育建议是:

  研究题目最好由孩子自己选择。孩子的研究型学习应以趣味为主。应当允许并鼓励孩子自主选择研究题目,父母不要加入太多的意见,可以在孩子选择的前提下给些建议和帮助。研究题目没有大小好坏之分,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题目,父母都可以鼓励孩子试试。

  给孩子提供一些实现课题研究的途径,但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也许孩子提出的课题研究项目有些不切实际,甚至异想天开,父母或教师不要斥责孩子,不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相反,应教会孩子一些做研究的方法,教他们如何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寻找资料,如何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等等。父母如果指导不了,可以另请人指导,但目的只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千万不要帮孩子去做。

  让孩子保持毅力,坚持到底。研究虽然是在趣味中进行,但要把研究真正做好,肯定要经历枯燥的阶段,这时候也是锻炼孩子毅力的重要机会,父母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研究型学习重在过程,不一定要有多么重大的成果。 
 
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夏令营 
 
 
 
  2006年04月12日13:5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夏令营曾经是最让孩子们心动的暑假生活,如今的夏令营却成了全社会都看不懂的万花筒。例如,2005年6月24日《北京青年报》发表《十天培养出“未来领袖”?》一文,批评上海“贵族夏令营”泛滥,“把本该充满天真活泼的夏令营,硬是赋上‘未来领袖高峰会’的头衔;让原本更适合足球、篮球的初中学生,非得‘拿模拿样’地学习怎样打高尔夫……夏令营所安排的各项活动,实在让人感觉太过‘急功近利’”。那么,夏令营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她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夏令营?

  我与夏令营发生深刻的联系始于1993年。那一年3月,我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发表了《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一文,报道和分析了中日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的一些现象。后来,我应邀将此文缩写为3000字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被发行几百万册的《读者》转载,随即引发全国性的教育大讨论和大争论。其中,对夏令营现象的研讨,是中国教育界少有的举动。

  专家们认为,夏令营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方式,以探险磨炼为内容的夏令营的出现,是一种积极可贵的发展和变革,应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要分年龄层次,不能全变成探险或吃苦夏令营。《学与玩》杂志总编辑马光复主张,夏令营应当突出“玩”,就是要以“有趣”与“有益”的活动为主。北京市少年宫的全国优秀辅导员黄蕙认为,夏令营的成功经验在于群众性和教育性,她主张应当实体化即建立夏令营基地,并经常开展远足性的活动。她介绍说,足是健康的基石,足底有50块骨骼、60个关节、40条肌肉、200多条韧带。远足是锻炼强健的体魄、坚毅的意志的最佳方式。

  翻开《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6卷第312页,关于夏令营的词条是这样写的:

  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最早的夏令营约于1885年发祥于美国,当时人们由于都市化的日益发展引起各种返回自然的运动,于是产生了夏令营。夏令营的时间不等,从1~2周到8周左右;参加的儿童年龄在6~18岁之间。早期的夏令营强调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其后又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而各有其重点的夏令营,有的夏令营是学生住帐篷、自己做饭的野营,也有的夏令营备有加热房、热水淋浴、游泳池和设备齐全的厨房。有些夏令营仅提供当地特有的水陆运动和一些工艺活动,另一些夏令营则以发展青少年的天赋或特殊兴趣为宗旨。例如有艺术夏令营、音乐夏令营和其他专门从事棒球、骑马、网球、帆船运动的夏令营。还有补课夏令营、减轻体重夏令营等。

  由此看来,120年的夏令营历史表明,世界各国对夏令营的性质与内容形成了许多共识,即都认为这是将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返回自然的活动。据2005年6月29日《中国教育报》的介绍,夏令营在美国已经是成熟的产业。美国国家夏令营联盟(National Camp Association)估计,2005年夏天,约有600万美国孩子将奔赴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上万个营地。美国至少有24000多个专业夏令营可供青少年选择。

  “丰富人生,创建未来”是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简称ACA)2004年度报告的题目。该年度报告中包括一份调查报告,是由一家知名的调查企业随机抽取92个夏令营的数据分析写成的。数据显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中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93%的人认为通过夏令营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92%的人认为在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对自己感到更自信;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克服了平时不能克服的恐惧。而夏令营参加者的父母中,70%的人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63%的人发现自己的孩子继续参加在夏令营接触到的新活动;69%的人说孩子和夏令营认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从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变革到中国的探索,或许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不论把夏令营定位于一种教育还是一种产业,最终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水平,即教育的效果。换句话说,教育始终是夏令营的灵魂,教育也是一切夏令营最本质的特征,尽管这种教育可能是隐蔽的、了无痕迹的。

  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真正需要的夏令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我的教育建议是:

  考虑孩子的具体特点。一切夏令营活动都必须是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尤其要注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青少年的不同特点,也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的差异性,父母选择夏令营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性别、年龄、个性等具体情况,不要跟风或者随意选择。

  考虑孩子的意愿。许多父母总是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于一些有关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夏令营“情有独钟”。不要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代替孩子选择。如果不考虑孩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