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三国"智谋精粹 >

第32章

"三国"智谋精粹-第32章

小说: "三国"智谋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欺后主愚庸,不会于此设防之故。 

                         5。不失战机:杜预平东吴 

     晋主司马炎密有灭吴之计,因朝议多不同意,故犹豫不决。都督羊祜镇 
守襄阳时,因陆杭反战彼撤职,又见孙皓夫德,认为有可乘之机,乃上表请 
伐吴,大臣贾充、荀勖、冯紞三人力言不可,炎因此不批准。羊祜病危,荐 
杜预以代,晋主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 

                            把握战机,及时出击 

… 页面 104…

     这时吴国大将丁奉、陆逊已死,吴主孙皓暴虐,国政日坏, 人心厌弃, 
杜预便上表请伐吴。表略说: 
     凡事当以利害相较。度此举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于无功耳。自秋 
以来,讨贼之形颇露;今若中止,孙皓恐怖,徒都武昌,完修江南诸城,迁 
其居民,城不可攻,野无所掠,则明年之计亦不及矣。 
     时晋主与张华围棋,晋主览表毕,征求张华意见,华突然而起,推却棋 
枰,敛手奏说:“陛下圣武,国富民强:吴主淫虐,民优国敝。今若讨之, 
可不劳而定。愿勿以为疑。”晋主乃许。 

                              杜预因势破东吴 

     杜预乃陈兵江陵,令牙将周旨等率奇兵泛船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 
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敌心,遂获吴都督孙歆。既得江陵,于是沅、 
湘一带,直抵广州诸郡,守令皆望风而降。预令人持节安抚,秋毫无犯。进 
军武昌,武昌亦降。杜预军威大振,遂大会诸将,共议取建业之策。胡奋说: 
 “百年之寇,未可尽服。方今春水泛涨,难以久住。可俟来春,更为大举。” 
预说,“昔乐毅济西一战而并强齐;今兵威大振,如破竹之势,数节之后, 
皆迎刃而解,无复有着手处也。”遂驰檄约会诸将,一齐出兵,水陆并进, 
所过城邑,吴人望旗而降,遂平孙皓。晋终于一统天下。 
     羊祜与杜预曾前后上表要求伐吴,其根据都是认为东吴有可破之势,而 
所谓势者,乘势也。因这时吴主孙皓淫虐,众叛亲离,国弱民穷,故主张乘 
势取之。而反对的,大部鉴于过去曹魏南征屡战屡败的教训,故认为“百年 
之寇,未可尽服。”其实,吴国是时已非昔比,孙皓与孙权也愚贤不同。孙 
权能举贤任能,故人心归附,上下一心,使长江成为不可逾越的天堑,而孙 
皓残杀贤能,宠信小人,人心已离,无人为之扼守长江,天堑已变通途。对 
东吴,主张伐和不伐,主要是因审时度势不同,杜预深懂 
      “因势而破之”的兵法之理,故能为平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页面 105…

                                四、伐 交 

     所谓“伐交”,就是说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孙子很强调“伐交”,认为 
它的作用仅次于“伐谋”。“伐交”早在战国时各国已十分重视。因秦国日 
益强大,有并吞六国之谋,苏秦乃说燕赵,合六国之纵,同盟拒秦,曾一度 
孤立秦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为破六国合纵之谋,秦相张仪以连衡之策说 
六国,使背纵约而事秦,从而分化六国,为秦国的军事进攻铺平了道路。后 
来秦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统一了六国。“伐交”在三国的斗争中,也 
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往往在军事上得不到的却从“伐交”上取得,它对 
于今天的对外斗争仍很有启迪意义。 
     赤壁之战后,三分之势己形成,由于三国之主曹、孙、刘图天下的策略 
不同,所处的地位又各异,其对外斗争的策略也就不一样。曹操控制的地区 
虽已占天下的百分之七十,由于人心仍思汉,不敢贸然篡位。他不象袁术得 
帝位之名而不得其实,而是把帝位的虚名留给汉献帝,自己却享有皇帝权力 
之实,故他始终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凭着这一优越的政治地位,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 
吴蜀联盟,是他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因而想设计分化孤立之,以便逐个击 
破。刘备因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便扯起正统旗号,指责曹操篡逆,而 
他名为拥汉实是其图天下的一种手段。这就决定了蜀汉对曹魏的政策:誓与 
之势不两立。但曹操是当时中国最强者,刘备要与之抗衡,除了联合孙权外, 
别无他途。所以,当曹操南征时,刘、孙联盟抗曹是势所必然。孔明早在赤 
壁之战前一年,已预见这种趋势,故在“隆中对”中制订了 
      “外结好孙权”以北图中原的对外总方针。对执行这一总方针,孔明至 
死不渝;刘备在原则上赞同,但在具体执行上又另有不同看法。东吴袭荆州、 
杀关羽后,蜀、吴联盟彻底破裂,双方关系空前恶化,且荆州之失不只使蜀 
国失去图天下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也使它失去了对曹魏发动钳形攻势的优越 
条件;其次,孙权不同蜀国协力以破操,当关羽北伐节节胜利,曹操议迁都 
以避其锋时,孙权却与曹操联合,夹击关羽,这说明吴国这个同盟国是不可 
靠的。因此,从报弟仇、雪国耻和为国家前途计,刘备决定伐吴。当刘备出 
征旗开得胜,孙权派人来求和,说“欲交还荆州,送回夫人,永结盟好,共 
图灭魏。”刘备怒气冲冲拒绝说: 
      “朕切齿仇人,乃孙权也。今若与连和,是负二弟当日之盟矣。今先灭 
吴,次伐魏。”可见,刘备这次伐吴,并非只是夺回荆州,是想兼并东吴, 
增强力量,形成与曹魏南北对峙局面,然后伐魏以统一天下。对此,张飞是 
极力赞同的。但却遭到孔明、赵云、秦宓等的反对。他们都主张先积蓄力量 
伺机伐魏,认为“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 
而事态的发展,说明刘备是“遗恨失吞吴”,孔明等是有远见的。孙权对外 
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他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 
永远的盟国;只要对国家有利,他既可联刘抗曹,也可联魏抗蜀。如曹操致 
书要他“会猎于江夏”时,他不愿将父兄之业奉送他人,乃与刘备合力,终 
于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强赖不还荆州,而荆州处于扬州上游, 
威胁吴国安全,乃使 
     吕蒙白农袭荆州;刘备来伐,他乞和不成,乃先后向曹操、曹丕上表称 
臣,纵然得不到魏国帮助,但争取其中立而得以集中力量对付来犯之敌,然 

… 页面 106…

后取得了胜利。孙权的对外政策,得到了周瑜、吕蒙、陆逊的支持和贯彻执 
行。但在对待蜀国问题上,鲁肃跟他稍有分歧,鲁肃和孔明一样始终坚持吴 
蜀联盟,故他在世时虽曾三索荆州被对方骗赖,他也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 
双方联盟才得保持。孙权虽赞赏鲁肃,唯对其借荆州及其容忍态度颇有异议。 
     以上是对三国对外政策的概述。而在三国“伐交”的具体策略上,则极 
尽尔虞我诈之能事。 

                        1。表封敌手:孙曹耍诡计 

     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是错综复杂的,但在整个斗争中,军事斗争 
是短暂的,政治斗争则贯穿其始终,其中,突出的是“伐交”斗争。赤壁之 
战刚结束,“伐交”斗争跟着开始。 

                          请封刘备,促刘曹相攻 

     孔明的三个锦囊妙计,使“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 
为此气得发昏,立即要起兵取荆州。张昭谏说:“不可。曹操日夜思报赤壁 
之仇,因恐刘、孙同心,故未敢兴兵。今主公若以一时之忿,自相吞并,操 
必乘虚来攻,国势危矣。”顾雍说:“许都岂无细作在此?若知孙、刘不睦, 
操必使人勾结刘备。备惧东吴,必投曹操,若此,则江南何日得安?为今之 
计,莫若派使赴许都,表刘备为荆州牧。曹操知之,则惧而不敢加乓于东南。 
且使刘备不恨于主公。然后使心腹用反间之计,令曹、刘相攻,吾乘而图之, 
斯为得耳。”顾雍此计,一可使曹操不敢南侵,得保江东安全;二可解对刘 
备之恨,促使刘、曹相攻,以便从中取利,确是妙极!因此深得孙权赞赏, 
立即派华歆赉表赴许都,要求封刘备为荆州牧。 

                            表封周瑜,一箭双雕 

     曹操自赤壁战败后,并不甘心罢休,他厉兵秣马,准备再下江南,但最 
担心的是刘、孙合力,难于取胜。因为赤壁大败,他领教刘,孙两人厉害, 
尤其是刘备,故当华歆来告知他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刘备时,他手脚慌乱,投 
笔于地。程昱问其故,操说:“刘备,人中之龙也,平生未尝得水。今得荆 
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程昱问:“丞相知华歆来意否?” 
澡说,“未知。”昱说,“孙权本忌刘备,欲以兵加之,但恐丞相乘虚而击, 
故令华歆为使,表荐刘备,乃安备心,以塞丞相之望耳。”操恍然大悟说: 
 “是也。”昱乃献计说:“东吴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周瑜为南郡太守、 
程普为江夏太守,留华歌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我乘其相并 
图之,不亦善乎?”操当即赞同,按程昱计行事。 
     东吴本想用表封刘备来促使曹、刘相攻,从中取利,但曹魏以其人之计 
还诸其人,表封周瑜,以促使周、刘相攻,达到其一箭双雕的目的。 

                              强中更有强中手 

     果然,程昱之计不虚发,周瑜得封后立即密锣紧鼓地准备袭取荆州。先 

… 页面 107…

是派鲁肃去索荆州。对孙、曹之计和鲁肃来的用意,孔明了如指掌,他对刘 
备说:“昨者孙权表主公为荆州牧,此是惧曹操之计。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 
此欲令我两家自相吞并,他好从中取事也。令鲁肃此来,又是周瑜既受太守 
之职,要求索荆州之意。”既知其计,刘备、孔明当然不会中其计:鲁肃索 
荆州不得,周瑜乃使“假途灭虢”之计,因荆州防守严密,无从下手,周瑜 
被气死了。鲁肃代周瑜掌军事,孔明料鲁肃不会违背吴蜀联盟,乃毅然往吊 
周瑜丧,以巩固双方联盟。曹操想使吴、蜀相攻的诡计落了空。 
     强中更有强中手:曹操之计高于孙权,而孔明之计更高于曹操,三国“伐 
交”计谋确是愈出愈奇! 

                        2。三赖荆州:孔明骗鲁肃 

     荆州是用武之地,是重要的战略基地。孔明的“隆中对”就*提出跨有 
荆益,做为奇正用以夹攻曹魏,故蜀国必须占据荆州;鲁肃的“榻上策”就 
主张全据长江,始能保东吴安全,伺机以图天下,所以东吴非夺荆州不可。 
蜀国要占,吴国要夺,政治不能解决,诉诸武力是不可避免的。 

                        鲁肃以大局为重,坚持协商 

     为了争取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鲁肃曾三次前往索取荆州。在他与孔明 
的谈判中,充分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外交风格和对策—— 
     南阳被孔明用计夺取后,周瑜在大怒之下,准备起兵与刘备、孔明共决 
雌雄,鲁肃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