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谋精粹-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时,贫贱出身的刘备只不过是公孙瓒手下的一个小将,后来他能成为鼎
足三分者之一,完全是靠自己的超人才干闯出来的。要成为一个杰出的统帅,
要具有善于用人、决策的条件,刘备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他用诸葛亮并纳其
隆中决策便是典型的例子。特别是他能得人心。故人心归之,始能称帝于西
… 页面 91…
蜀。刘备若非是大智者何能逮此,所以藐视天下英雄的曹操在刘备仍依托于
其篱下时,已能看出刘备是非凡之辈,将之和己并列。这是出于同时代人,
又是最了解刘备的人的评价,无疑是真实的、中肯的。何以在人们的看法中,
在计谋方面,往往是扬操而抑备,这是因为,曹操之智谋露,易为人所知,
刘备之智谋深,人们一时难于窥其中的奥妙。而且两人的性格和战略各异:
正如刘备对庞统所说的:“今指与吾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
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三国志·蜀
书·庞统传》裴注《九州春秋》)操急、暴、谲,而备宽、仁、忠,故在人
们眼中,操是阴险诡诈的奸雄,备是忠厚仁慈的长者,他的
“机权干略”,即其枭雄本色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了。
2。知彼知己:诸葛司马比高低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决定战争胜
败的一条重要规律。不过,孙子所说的“知彼知己”,如果一方能“知彼知
己”,一方不知彼知己。当然前者胜。如果双方都“知彼知己”,谁胜谁败
则很难说了,战争也就变得极其错综复杂。《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写的“司
马懿克日擒孟达”,和第九十五回写的“武侯弹琴退仲达”,就是描绘诸葛
亮和司马懿在都“知彼知己”的情况下,展开斗智的精采镜头,彼此策略确
是各有巧妙,胜败之间只差一筹而已。在《三国演义》的诸战役中,这才算
是斗智之战:战争千变万化,战争不是由一方来摆布,而是由双方共同设计,
任何一方都不能全操胜券,而是胜中有败,败中有胜。它不仅体现了战争的
复杂性,也说明了战争的严肃性:它是生和死的搏斗,谁要是错走了一步,
就有被消灭的危险。这两回书所写的斗智之战,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孙子“知
彼知己”的思想,且对我们从事一切竞争都很有借鉴意义。
愚者不懂因人因事做具体分析
在“司马懿克日擒孟达”这一回书里,诸葛亮虽未公开亮相,实是写他
和司马懿两人背靠背的进行智力竞赛,从而揭开了两人斗智之战的序幕。
司马懿驻守西凉等处,诸葛亮认为是其伐魏的最大障碍,乃
用马谡的反间计,使魏主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计得逞
大喜,即兴师北伐。蜀师旗开得胜,连取三城,魏国上下震栗,曹睿不
得已乃起用司马懿。这时,原蜀将后降魏镇守上庸的孟达正与诸葛亮暗通,
谋取两京:孟达取洛阳,诸葛亮取长安。诸葛亮知司马懿复职大惊,急致书
孟达说:“近闻曹睿复沼司马懿起宛、洛之兵,若闻公举事,必先至矣。须
万全提备,勿视为等闲也。”孟达览书,不以为然,却笑孔明心多。复书说。
“窃谓司马懿之事,不必惧也:宛城离洛阳约八百里,至新
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往复一月间事,
达城池已固,诸将与三军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
丞相宽怀,惟听捷报!”
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智者和愚者的判断其差别如此之大:孟达不懂得因
… 页面 92…
人因事而做具体分析,只是按照常规的看法,认为司马懿要起兵下新城,必
须奏魏主许之而后行,故得出“往复一月间事”的判断。而孔明的看法却恰
恰与之相反。诸葛亮看了来书,掷书于地而顿足说:“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
手矣!”马谡问其故,诸葛亮说:“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岂
容料在一月之期?曹睿既委任司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闻?若知孟达反,
不须十日,兵必到矣。安能措手耶?”诸葛亮即回书告诫孟达说:“若未举
事,切莫教同事者知之,知之必败。”
司马懿声东击西,孟达束手就擒
司马懿接复职诏后,忽得密报孟达谋反之事,司马懿说:“此贼必通诸
葛亮,吾先擒之,诸葛亮定然心寒,自退兵也。”司马师说:“父亲可写表
奏天子。”懿说:“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一事无及矣。”即传令教人马
起程,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迟立斩;又令参军梁畿赍檄星夜去新城,教孟
达等准备进征,使其不疑。梁畿到新城传达司马懿的将令说:“司马都督今
奉天子诏,起诸路军以退蜀兵。太守可集本部军马听候调遣。”达问道:“都
督何日起程?”畿说:“此时约离宛城,望长安去了。”达暗喜说:“吾大
事成矣!”大凡采取突然袭击战术的,必须伪装得好,以麻痹敌人,使其无
备,即我要袭击彼而彼完全不意料到我要袭击,袭击才能得逞。司马懿正是
这样做,他声东击西,使孟达上其套。孟达闻悉司马懿已离宛城赴长安,以
为司马懿不知其举事,故认为“吾大事成矣”而沾沾自喜。讵料司马懿这时
正向新城进军。懿在途中,缴获诸葛亮给孟达回书,看后大惊说:“世间能
者所见皆同,吾机先被孔明识破。”遂星夜催军急行。未及十日,即抵新城,
孟达措手不及,终被擒杀。
司马路擒杀孟达,诸葛亮谋取两京终成泡影,但从智力比赛看,输家只
是孟达,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赢家,两人的智力半斤八两:两人都料事如神。
诸葛亮认为豁闻孟达举事。必先起宛、洛之兵先至,司马懿料孟达叛变必与
诸葛亮通谋。两人都不谋而合。诸葛亮说:“曹睿既委任司马懿,逢寇即除
何待奏闻?”司马懿说:“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之间,事无及矣。”两人都
互相惊畏。诸葛亮知司马懿复职“大惊”,告诫孟达不要轻举枉动;司马懿
途中截获诸葛亮给孟达回书为之“大惊”,想不到“吾机先被孔明识破”。
而孟达和司马懿、诸葛亮相比,其愚智则有天渊之别:诸葛亮知司马懿复职
告诫孟达“须万全提备”,孟达却笑“孔明心多”,要他“唯听捷报”,司
马懿派使要孟达听候调遣并伪说懿已去长安,孟达却暗喜说:“吾大事成矣!”
棋差一着,全盘皆输
在这一回书,诸葛、司马两人是背靠背斗智,在第九十五回里,则是两
人公开出面较量,双方智力更充分发挥,异采纷呈!
一方知彼知己,一方不知彼知己时,战争则显得简单化:当双方都知彼
知己,战争则曲折离奇、变化莫测。譬如下棋,当高手对劣手时,很快便进
入杀局,无甚看头。如果双方都是高手,彼此下棋,不是见一步走一步,而
是走一着想到下几着;此方下一着,彼方已料到其下几着,乃用新着以破之。
如此往复,棋局变化万千,不仅下棋者全神贯注,观棋者也感到好看煞人!
… 页面 93…
最后输者只不过是棋差一着而已。第九十五回写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之战
正是类此。
司马懿擒杀孟达后,即与张郃率领十五万大军来战诸葛亮。司马懿认为
诸葛亮平生谨慎,不肯弄险,不会从子午径取长安,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
城。而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
汉中咽喉。诸葛亮欺曹真无备,定从此进。故决定与张郃迳取街亭,以断其
归路。诸葛亮行军,果如司马懿所料。诸葛亮闻悉司马懿大军前来,大惊说: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司马懿行军在诸葛亮的意料
之中。因此,街亭决战是势所难免。司马懿能否夺取街亭,诸葛亮能否保卫
街亭,是双方胜败的关键。
错用马谡,纸上谈兵
诸葛立即着手部署街亭保卫战。参军马谡请缨守街亭,诸葛亮说:“街
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
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马谡以熟读兵书自夸,说:“若有差失,乞
斩全家”,并立下军令状。因马谡曾献“攻心计”服南人,又献反间计使司
马懿被削职,诸葛以其有智,乃任他为守街亭主将,又派富有战争实践经验
的王平为副将,再三叮嘱要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
不能偷过。诸葛亮恐二人有失,又派高翔驻守列柳城为援。同时,唤大将魏
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总守汉中咽喉。诸葛亮的部署,可说是十分到
家,无可非议,唯一错误是用了纸上谈兵的马谡。他违背诸葛亮“下寨必当
要道”之嘱,只知死啃兵书的片言只语: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
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对于当时的形势,来犯的敌将、街亭的地形都不考
虑。王平苦谏,再三重申诸葛亮“下寨必当要道”之嘱,认为:
“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纵有十万,不能偷过。”马谡不听,坚持
上山屯军,王平指出,若“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再断“我汲水之道,军
士不战自乱”。马谡仍置之不理,自行其是,结果如王平所料,司马懿大军
一至,即断其汲水之道,蜀军不战自乱,不听马谡指挥。魏军轻易地夺取了
街亭。
空城弄险,智退大军
街亭失守,蜀军处境极危。司马懿曾预料夺取街亭后蜀军的去向:“亮
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
中去也。彼若回动,晋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即将诸处
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
正如司马懿所料,蜀军唯一生路只有撤回汉中,诸葛亮一知街亭、列柳城尽
失,跌足长叹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立即遣兵派将部署撤军。
当各路兵马刚分拨完毕,忽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这
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因此,众官
尽皆失色。只有诸葛亮不慌不忙,大摆空城计,渡过了难关。在一座空城面
前,率领十五万大军的司马懿为何不敢进,反而急退呢?这是因司马懿认为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诸葛亮也知司马懿知
… 页面 94…
己“平生谨慎,必不弄险”,所以一反“生平谨慎”,来个“弄险”,故引
起司马懿大疑,不敢贸然进城。诸葛亮摆空城计,也出于形势所迫,正如他
所说:“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以兵二千五百不可能与敌大军十
五万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