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殆作疑讲是比较好的。《集注》作危殆讲不用驳了。
这一章告诉我们学与思不可偏废。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这一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攻,可解作攻击,《诗经》上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也有治的意思。异端,有异端邪说之意,也可解作另一端,事物的另一方面。“已”字也有两解,可以解作停止,也可以当作助词,这些解释合起来,就太麻烦了。
这样麻烦,就要先正本清源,用《论语》用语之例来判断。《论语》有:小子鸣鼓而攻之;攻其恶,勿攻人之恶。都不训治而训为攻,所以应当解为攻击。用“已”字的有:末之也已,可谓仁之方也已。所以应当是助词。孔子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佛教,杨墨之说的出现也得等段时间。孔子又不太可能排挤道家,所以异端解成异端邪说就不对劲了,解成诸子百家之说就差不多。
后面有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诸子百家之说,就可以说是小道,君子止于不为而已。如果党同伐异攻击起来,必然是非蜂起,这就成了世道人心之害了。而夫子之量,是海纳百川,无所不容。
所以这一章的意思是:攻击其他的学说,这就会造成祸害。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实实在在的一句话,偏偏就是很多人做不到。
我们求学,最终是求一个真知,有了真知做人明达圆通,这件事情也是瞒不了人的。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说马背肿,只会是为智者笑。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干禄,一般解作求俸禄。《尔雅》训禄为福,干禄就是求福,这样解好一点。不过,解为治生之道最为妥贴。
子张问如何治生,孔子教他修德之道,言行无失,禄在其中了。孔子的话听起来很迂腐。但道理确实就是这样,不外乎此的。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道:“怎样做老百姓才会服呢?”孔子回答道:“把正直之人放到枉曲之人上面,老百姓就服了,把枉曲之人放到正直之人上面,老百姓就不服。”
这里的错译成措,而不译成废置,诸译成之于而不译成众,因为枉者直者无论何时都废不干净。下篇还有“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才是用人之道。
因为答尊者问,所以不是“子曰”,而用“孔子对曰”。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道理好,文章也好。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敬上,尽忠又努力,应当怎么做?”孔子说:“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尊敬你。对父母孝顺,对儿女慈爱,他们就会尽忠于你。选用善士又教育能力不够的人,他们就会对你效忠了。”
这章是孔子答季康子如何使民的。
“孝慈则忠”这一句讲得真好。
《孟子·离娄上》有一章: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说:“处于下级的地位而得不到上级信任,就不能治理人民。得到上级的信任有一定的办法,朋友不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有一定的办法,侍奉父母而不能使父母高兴,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了。使父母高兴有一定的办法,反省自己做不到诚,就不能使父母高兴了。使自己做到诚有一定的方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己做到诚了。所以诚是天道,努力追求诚是人道。做到诚而不能成事的,不曾有过;不诚,就没有能成事的。”
这两章,可以说“其致一也。”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乎惟乎,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这也是从政,为什么要像你说的那样从政呢?”
有人认为这一章是孔子做不了官的托辞,这样解释费劲丢人。
修身为政的观点,儒家是有的。《尚书》(当然这里是《逸书》)孔子引过了,《诗经》上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同型。这一句意思是,做妻子的表率,从而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封邑和国家。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所以这里的为政,不是做官搞政治。是广义的,是孙中山先生讲的“众人之事”。众人之事,众人来做。“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友于,兄弟相爱的意思。陶潜《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再喜见友于。这里的友于是兄弟的意思,从兄弟相爱引申而来。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輗,音nì。軏,音yuè。都是车上的关键部位。不考证了。
孔子说:“人不守信用,是行不通。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怎么走得了呢?”
这一章很明白告诉你,做人要守信,不守信行不通。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今后十代的事情可以预知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制,减少增加了些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礼制,减少增加了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继承周朝的,就是传一百代也是可以预见的。”
改元变朔,有所变,有所不变。变的是制度,不变的是基本的伦常。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应当祭祀的鬼,却去祭他,这是谄媚。见到应该做的事却不做,这就是没有勇气。”
非其鬼而祭,意在求福,可是“淫祀无福”,福不可得,徒然谄媚了。见义不为,一则由于畏难,二则由于避祸。畏难是庸庸碌碌者所为,避祸则贤者有时也难免。祸有当避,有不当避,当避则避,没什么好说的。不当避而避,就是猥下无勇了。岂不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求福未必便得福,避祸未必能免祸,小人只是枉为小人罢了!
孟子就讲,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上贴: 季高 发布日期: 2006…4…08
八佾第三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在家庙庭院里演八佾之舞,这种事可以忍受,什么事还不能忍受?”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越礼之事,孔子深恶而痛绝。
《资治通鉴》开卷讲“三家分晋”,战国纷乱,就是从僭礼发端。
3。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祀祖先完毕时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诗你们三家的庙堂上怎么用得上呢?”
《雍》是天子之诗,三家无知妄作,是僭窃之臣。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仁,怎么能用礼呢?一个人如果不仁,怎么能用乐呢?”
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是用不了礼乐的。这一章是上接前两章,有为而发。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
孔子说:“这个问题很大啊!礼,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事,与其事事做得很完备,不如心里很悲哀。”
易,是治的意思。孟子有“易其田畴”,在丧礼而言,就是礼节仪式办理周到而没有哀痛之实。戚,则是一心哀痛而表面仪式不足。礼贵得宜适中,奢,易就过于文了,俭,戚就过于质了,两者都不是尽善尽美,但是做人处世当先质后文,所以说质是礼之本,实是礼之本。
易,还有人解作和易、改变、简单,都不如解作治理好。
还有一说,认为戚同蹙,丧礼,与其和易,不如蹙迫。这样解释也很不错。
《隋书·高祖纪下》:丧与其易也,宁在其戚,则礼之本也。礼有其余,未若其哀,则情之实也。
这里的易是有余。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夷狄尊奉君命,有上下之分,无君而有君。
诸夏蔑弃君命,无上下之分,有君而无君。
孔子这句话大概是伤时之叹,也有可能是内中国外夷狄。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祭泰山,是天子诸候之礼,季氏以陪臣而祭泰山,是不符合礼的。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在季氏那里作官,孔子问冉有:“你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就说:“啊呀,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泰山之神,是不会接受非礼之祭的。
《论语征》有这样一种观点:孔子引林放,则是讥奢不讥僭,大抵是季氏为鲁侯祭山,过于奢侈了。这也可备一说。
有个小故事。一个人,天天拜观音,磕头,烧香,一天忽发奇想了,他就问观音菩萨:“我天天拜你,你天天拜谁了?”观音就说:“我也天天拜观音。”这个人大奇,说:“哪有天天拜自己的?为什么呀?”观音回答说:“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说,上安下顺,父慈子孝,就最好了,哪里用得着祭谁呢?
上贴: 季高 发布日期: 2006…4…08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一章有另一种句读: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据考证后一种句读不正确,因为往下走是用不着让的。
君子谦谦,不跟人争,一定说有的话,也就是射箭,这样的争也是雍容揖让,这才是君子之争。
文人争名,武将争功,艺人争能,小人争利,仕者争权。君子不争,不是故尚高雅,他只是觉得天下事没什么好争的,他看人家争东西,好像大人看小孩争糕饼,有什么好争的?
不争也不是教你不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毛主席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3。8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