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中医养生学 >

第46章

中医养生学-第46章

小说: 中医养生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女怀孕以后,气血聚于冲任养胎,卫外功能低下,易为外邪乘袭致病。邪气迫伤于胎,可致各种胎病,甚则流产。因此要谨慎起居,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早起早睡,规律地工作、学习与生活。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增减衣衫,以避寒暑。孕妇的生活环境宜幽静雅致,有利于稳定孕妇的情绪,使胎儿能安其所居。
胎损常起于动作不慎。《产孕集》提出:孕妇“毋登高,毋用力,毋疾行,毋侧坐,毋曲腰,毋跛倚、毋高处取物,毋向非常处大小便,毋久立久坐,毋久卧、毋犯寒热”。此外,还应谨防碰撞腹部,避免接触铅、汞、苯、砷等有害物质和放射线辐射,不宜经常往来于公共场所,以防患传染病,导致伤胎或流产。
孕妇应保持二便通畅。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喝水,多吃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及瓜果。若便秘仍不得缓解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四、劳逸适度
《产孕集》提出,孕妇应劳逸适度,“不可过逸,逸则气滞,不可过劳,劳则气衰”。适当运动可促进孕妇和胎儿的血循环,有利于胎儿发育,也有利于分娩顺利进行。过劳则动伤气血,对胎元不利,过逸则气滞,也不利于胎儿发育。在妊娠的不同阶段,劳逸的安排有所不同。
孕早期,由于妊娠反应胃纳差,应“不为力事”、“无太疲劳”(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只可作一般的家务劳动,切勿搬抬、举重。晚间操作、重体力劳动均不适宜,也不宜长途颠簸,应常出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
妊娠中期,不可过于安逸,应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旅游等,有利于消化和睡眠,但应避免骑马,骑自行车、游泳、赛跑等剧烈运动。
妊娠后期,应当以逸为主,但不宜久卧贪睡,可常散步,作适当地活动,俟时而生。
孕妇要有充足的睡眠,每晚应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到了妊娠后期,每日中午应卧床休息1小时。临产前数周,应再增加睡眠时间,睡姿宜取左侧卧。
五、讲卫生宽衣着
孕妇宜常洗澡,勤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提倡淋浴,水温要适当。避免坐盆沐浴,以免脏水灌入(禁止),引起感染。此外,每日须清洗外阴。怀孕六个月后要经常擦洗(禁止),预防产后哺乳时(禁止)凹陷,宜常用手将(禁止)向外牵拉。每日早晚要刷牙,条件许可者,每餐后都刷牙,以免口腔感染及牙齿疾病而引起产后感染。
孕妇的居室宜勤打扫,保持清洁和空气流通。
孕妇的衣着宜轻松宽大舒适,不要紧束胸部和腰部,以免影响气血运行和胎儿发育。穿鞋应大小合适,鞋底宜厚不宜硬,忌穿高跟鞋。
六、戒房事
《幼幼集成·保产论》提出:“古者妇人怀孕,即居侧室,与夫异寝,以淫欲最当所禁”。主张孕妇清心寡欲,分房静养。妊娠早期和产前三个月尤应谨戒房事。孕早期房事不节,相火动于内,阴气泄于外,可致胎毒、胎漏、流产。孕后期房室无度,往往引起半产、难产,即幸不堕,生子亦必愚鲁多疾早夭。
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证实,临产前一个月有性生活的孕妇,其羊水感染及胎儿死亡率就高,而羊水感染之胎儿,日后智商低者比对照组高68%。在临产前一个月性生活期繁者,新生儿黄疸比通常高一倍。
七、审慎用药
妊娠期母体各系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果用药不当,可能造成医源性疾病,还会损胎致畸,甚则引起难产、流产。
孕妇无病,不可乱服药石,以免妄伐无辜,过服补药,可引起胎大难产。孕妇患病,应及早治疗,但须掌握“病去母安,胎亦无殒”的原则。既不为妊娠用药禁忌框框所缚,也须慎重从事。
西药中有些药物对胎儿影响更大,如安定、阿司匹林、四环素、抗癫痫药等,一般情况下不用这些药。必须使用时,可按医嘱服用。



第二节 少儿保健
少儿是指从出生到十二岁这段时期。少儿的养生,包括了自出生至学龄期的一切保健措施。其特点是养教并重,以保养元真,教子成才为目标。
一、生理和心理特点
少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少儿“和气如春,日渐滋长”,《小儿药证直决》谓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温病条辨·解儿难》又说:小儿“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小儿在生理上,既有生机蓬勃,蒸蒸日上的一面,又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其抗病力低下,易于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小儿的心理发育也未臻完善,其精神怯弱,易受惊吓致病,情志不稳,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针对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采取科学的保健措施,是促进少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少儿的保健要点
少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饮食、环境几经变更,体格、心理发育会发生几次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据此,少儿期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儿童期这五个阶段,兹将各期的保健要点概述如下:
(一)新生儿期
自出生至满月为新生儿期。以保温、合理喂养和预防感染为保健重点,还应保证充足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姿势。
(二)婴儿期
从满月到周岁为婴儿期。这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被称作人生中第一个飞跃时期。此期的保健重点是合理喂养,注意寒温调护,按时进行各种预防接种。经常日中嬉戏,以促进飞跃式生长发育,提高抵抗力。
(三)幼儿期
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期。重视早期教育,促进智力增长,以启蒙发萌。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培养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四)幼童期
从三周岁到七周岁为幼童期,亦称学龄前期,应有计划地进行幼儿园教育,开展适于幼童特点的各种活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医护与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要注意培养优秀品德及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五)儿童期
从七周岁到十二周岁为儿童期,亦称学龄儿童期。应重视德、智、体、美教育,使之全面发展,继续做好儿童保健,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龋齿和脊柱变形,防止扁平足。加强体育锻炼,使体格和智慧进一步发展。
三、养生指导
(一)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对自出生至幼童期儿童进行的适时而恰当的教育与训练。包括德行教育与健康心理的培养、智力开发、健康教育和美学教育。早期教育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全面发展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不好势必影响智力的发展,而且易于形成自卑、软弱、骄矜、孤僻等不良习气。智力的发展,能增加幼童的信心,有助于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和体质的提高。良好的品德与个性,可激发幼童学习、锻炼的自觉性和踏实刻苦的精神。美育可以促使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发与形成,使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和愉快,从而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四者兼顾,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使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得以统一和谐地发展。
2 适时恰当  《颜氏家训·勉学》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见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明代医家徐春圃于《古今医统·婴幼论》提出:“凡婴儿六十日后……便当诱其正性”。现在一般认为,教育要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大开始,在三岁以前进行智力开发更为重要。一是要抓关键期教育。关键期是幼童发展的“最佳期”,即在某种潜能相关的器官系统发育成熟前的快速构成期和生长阶段。在关键期内,幼童的学习兴趣大、速度快、掌握牢固,可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一般而言,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及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出生到4岁是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又是数概念发展的关键年龄。教育与训练的内容与要求,应与幼童成熟的程度速度相适应。五、六岁以前的孩子,一般不宜进行大量的识字与计算活动。适时与恰当的早期教育,可以获得最佳效果。教育过早过深有损孩子的健康,亦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教育过晚过浅,会推迟、耽误甚至阻碍幼童的成长发展。要把握适时与恰当,必须注意个体间在成熟速度上的差异,要父母和师长敏锐、精细的现实与判断,或做幼童生理、心理发展测定。
3.方法合理  早期教育的方法必须适合幼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1)坚持正面教育  徐春圃指出,对两个月的婴儿“便当诱其正性”、正是强调早期教育宜采用正面教育。幼童天真幼稚,情绪不稳,是非观念不清,对自己的言行不善于控制。但是,他们求知欲望强,好奇好问,勇于探索,可塑性大,容易先入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原则,可以使孩于从小学会抵制社会、生活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侵蚀,使孩子的体力、智力、情感、意志与道德向健康方向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团格互助的思想品质、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勇敢沉着的精神。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选择良好的影响,以师长的表率作用影响之,用英雄、模范的思想行为感染之,不要让孩子看凶杀、恐怖、武打等电视、电影、录像和画片。无论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都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明确是与非。要耐心、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启发他们提问。在向孩子提出要求,甚至在他们犯错误时,要耐心、冷静地循循善诱。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切忌强制协迫、讥讽威吓、滥用体罚,尤其不可采用当众侮辱人格伤其自尊心的行动。
(2)直观教育:幼童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追求趣味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宜采用形象具体的直观教育,教育内容要丰富新颖、形式宜生动活泼,富于直观性、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多采用游戏、讲童话故事以及文体活动等形式。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大自然,通过游园、参观、看电影等途径,结合实物实事进行教育。
万全就提倡实物教育,在其著作《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中强调:“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要让幼童多看、多听、多摸,尽量让多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要侧重于语言训练。避免抽象理论的灌注和枯燥的道德说教,也不要将孩子关在室内,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
(3)予以爱抚与期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孩子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影响幼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儿虽少七情六欲,但富有感情,在生活、心理和行为上均有极大的依赖性。父母对孩子不应冷漠无情,也不能溺爱、百般迁就,而应给以足够的爱抚。爱抚是一种宽严相济、恩威并施的意识行为。表现为和蔼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注、怀抱、亲昵与依偎,以及对孩子始终如一的严格要求。支持他们的正确行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家长及幼教人员对幼童持积极期望的态度也很重要。实验证明,成人对于孩子具有高于一般幼童平均智力的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