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致富-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渐渐长大了,开始注意到四周的环境,我们发现他有细微的听觉。当他长到了普通孩子学步的时候,他并无学说话的任何迹象,但是我们能从他的行动上看得出,他能稍微地听见声音。这就是我所要知道的!我深信,只要他能够听,即使很细微,他就能发展出更大的听力。接着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带给了我希望。并且这件事的发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 一次偶然改变了人生
我们买了一架留声机。当我的儿子第一次听见它发出的音乐时,他高兴万分,立刻占有了这架留声机。有一次,他把一张唱片放了又放,竟达2小时之久。他站在留声机的面前,用牙齿咬着留声机外壳的边缘。这种习惯是他自己养成的,我们并不了解它有什么意义。直到许多年后我们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听说过〃骨头传音〃的原理。
他占有留声机后不久,我发现,在我的嘴唇抵住他头盖骨下方的乳突骨讲话时,他便能清楚地听到我的声音。
断定他能清楚地听见我的声音之后,我立即开始将能听能说的欲望转移到他的心里。不久,我便发现这孩子临睡时爱听故事,所以我开始编出一些故事,旨在培养他的自信心、想像力,并能使他产生一种敏锐的欲望,渴望自己能够听;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故事,我每次在讲时,都要加一点新的戏剧性的色彩进去,以示强调。我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在他的心中培植出一种思想,使他能想通他的缺陷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笔价值极大的资产。尽管我所阅读过的哲学书,都明白地指出每种缺陷都带有相等利益的种子,但是我必须承认,如何使这一缺陷变成资产,我当时还没有一条成熟的思路。
■ 赢得新的世界
我总结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发现父母的爱心和鼓励与孩子的自信和乐观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告诉他,他比哥哥的处境更为有利,而这种有利反映在很多方面,例如,学校里的老师会发觉他没有耳朵,因此他们会给他特别的关怀,对他会特别的好。我还告诉他这样一个想法,当他长大可做报童时(他的哥哥已是一名报童),会比他的哥哥大为有利,因为人们看见他虽然没有耳朵,却是一个聪明勤快的孩子,在买他的报纸时会给他一些额外的小费。
大约长到7岁时,他第一次显示出成功的迹象,我们在他心灵上所下的功夫正在开花结果。
一连几个月,他一直在要求我们让他去卖报纸,但是他的母亲不肯答应。最后他决心自己来做这件事。有一天下午,当只有他与仆人留在家里时,他偷偷从厨房的窗户爬出去,跳到地上,自己闯天下去了。他向街边的鞋匠借了六分钱,投资在报纸上,卖出后再投资。他这样反复地买和卖,直到黄昏过后,他付清了借来的六分钱,计算一下余额,还净得了四角贰分。那天晚上我们回家时,发现他已入睡,手里紧紧地捏着刚赚来的钱。
他母亲拉开他的手,拿走了钱,就忍不住开始哭了起来。这是不应该的,做母亲的为了儿子生平的第一次胜利而哭起来是不应该的。我的反应恰好相反,我高兴得哈哈大笑,因为我知道我在孩子心中努力培植的信心,已经获得成功了。
关于这孩子的第一次买卖,他母亲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耳聋的孩子为了赚钱,跑到街上去冒生命的危险。我所见到的却是一个勇敢、有抱负、充满自信的小商人。他对自己的信心已经倍增,因为他靠自己主动做起生意,并且成功了。这件事使我高兴,因为我借此已证明了他有充分的能力,能独立度过他的一生。
■ 听得见的聋小孩
这个耳聋的小男孩一级一级地上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他听不见老师的话,除非老师在他面前大声吼叫。他没有进入聋哑专门学校。我们不愿他学习手语。我们觉得他应当过正常人的生活,和正常的孩子交友。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决定,虽然因此与学校的职员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辩。
他在读高中时,曾试过电子助听器,但是那对他没有什么帮助。
他在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周,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了另外一台电子助听器,是别人送给他试用的。他对于试用并不感到热心,因为类似的东西曾使他失望。后来他拿起这个助听器,漫不经心地套在头上并把电池接上,啊,上帝!好像魔术似的,他一生所渴望的获得正常听觉的愿望,竟变成了事实!在他的一生当中,这是第一次他的听觉和任何正常的人几乎完全一样。
这个助听器改变了他的世界,大喜之下,他急忙跑到电话机前和母亲通话,而且完全听清了她的声音。第二天他清楚地听到讲课的教授们的声音,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生平中第一次和他人自由交谈,而不需要他人大声讲话。真的,他的世界从此改变了。
欲望已开始有红利了,但是全胜尚未来到。这孩子仍然需要去找到一种明确而实际的方法,把他的缺陷转变成相等的资产。
■ 产生奇迹的思想
开始时,儿子并不十分认识此事的意义,但是他为刚刚发现的声音世界而陶醉在快乐中。因此,他写了一封信给助听器的制造商,很兴奋地叙述了他的体验。儿子的热烈情绪感动了这家公司,使得这家公司邀请他到纽约去。到纽约后,有人陪伴他参观整个工厂,主任工程师,向他说明他新发现的世界。这时一种预感、一个念头,或一种灵感你称它什么都可以闪过他的心头。正是这个思想的冲动使他将自己的缺陷转化为资产,获得了一笔钱,并给千百万人带来快乐。
这一思想冲动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他突然想起,如果他能找到一种方法,将他获得了新世界的故事,讲给生活在得不到助听器帮助的几百万耳聋的人们听,也许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他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分析了这家助听器制造商的整个市场推销制度,并设计了与全世界各地耳聋的人们的通信方法,目的是使他们分享他新近发现的改变了的世界。这件工作完成后,他依据自己的发现,草拟了一个两年计划。其后当他将计划向公司提出,立即获得了一份工作,使他能真正实现他的抱负。
当他前去工作时,他没有梦想到这会给千万耳聋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帮助,他们如无他的帮助,将永远听不到声音。
我心中非常明白,如果他母亲和我没有努力去塑造他的思想,那么我们的儿子布菜尔终其一生将只是个普通的聋哑者。
当我在他心里培植能听、能讲、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欲望时,这一欲望给予他一种奇妙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很自然地成为一座桥梁,沟通了他的头脑与外面世界之间那条寂然的无声的鸿沟。
诚然,把炽烈的欲望变为现实,所经历的路程是曲折的。布莱尔的欲望是能获得正常听觉,现在他真的拥有了!他生下时的这种缺陷,很可能使没有明确欲望的人,拿一支铅笔和一只铁皮杯子到街头上去乞讨。
在他小时候,为了使他相信他的缺陷将成为一大资产,而且他可以利用这笔资产,我曾在他心中种植了一些〃善意的谎言〃,这个谎言现在已证明是正确的。这里有一个永恒的定理:信心加上炽烈的欲望,没有任何事情不会实现。这些东西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的。
■ 精神的神奇作用
在关于舒曼·汉克夫人的一则新闻报道中,有一小段的叙述,对这位女士如何成为成就非凡的歌唱家,提供了一条线索。我现在把这一段引述下来,因为这一线索所包含的仅仅是一个欲望。
在她事业的初期,舒曼·汉克夫人去拜会维也纳宫廷歌剧团的乐队指挥,请他试听她的歌喉,但是却被拒绝了。乐队指挥对这位局促不安、衣着朴素的女孩瞅了一眼之后,不太客气地说:〃凭你这张脸和全无性格的样子,你怎么能期望在歌剧中成功?我的好女孩,还是死了这个念头吧!回去买一架缝纫机,开始你的工作。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位歌唱家。〃
〃永远〃是一段极长的时间!这位维也纳宫廷歌剧团的指挥知道许多唱歌的技巧,但他不知道当欲望执迷不悟时的那股力量。如果他对这种力量稍有了解,便不会犯下不给天才一个机会而轻率加以斥责的错误。
几年前,我的一位同事病了。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势愈来愈严重,最后他被送到医院去动手术。医生告诉我,他活的机会极为渺茫了。但这是医生的意见,并不是我同事的意见。就在被推走时,他以微弱的声音说:〃放心吧,我在这儿住几天就会出去的。〃在旁边照顾他的护士以同情的眼光看着我,但是病人真的平安地度过了死亡线。这一切过后,他的医生说:〃那是他自己求生的欲望救了他。如果不是拒绝了接受死亡之神的召唤,那么他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我深信以信心支持欲望的这种力量,因为我曾见过这种力量使出身微贱的人,爬到了财富的顶峰;我曾见过它使人起死回生;我曾见过它被人们当作几百次失败后东山再起的源泉;我曾见过它赐给我儿子以正常、愉快、成功的人生,虽然他来到世上时,造物者未曾给他听觉。
凭借内心深处所产生的、奇异而不可测的强大力量,你会产生对〃某些事物〃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冲击下,你决不要承认〃不可能〃这类字眼,也决不要把失败当作事实来接受。
除非我们承认它有限度,
否则,意志的力量是无限的!
贫穷与富有,
都是思想的产物。
向生命要求的愈多,
生命带给你的也愈丰富!
发布日期: 2004…10…15
本篇: 思考致富第一步:欲望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清风无影版
思考致富第二步:信心
信心
想像和相信欲望的实现
这是走向财富的第二步!
信心可以使思想充满力量,你可以在强有力的自信心的驱策下,把自己提升到无限的高峰。
信心是心智的催化剂。当信心与思想结合时,潜意识中的心灵便立即接收到震波,然后将震波转化为精神的对等物,再将精神的对等物传达给〃无穷的智慧〃。
在所有重要的积极情绪中,信心、爱和性的情绪最为强烈。当这三种情绪结合时,它们便具有将思想〃染色〃的作用,使之立即影响潜意识的意志,并将其变成精神。这就为诱导无穷的智慧而激起了无穷真实的反应。
■如何培养信心
以下有一段话,将使你更清楚地了解,在将欲望转化为物质之际,自我暗示的原则是多么的重要。这段话是:信心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通过自我暗示的原则,对潜意识的心智给予肯定与反复的提示即可产生。
在你熟悉了本书的13个原则之后,你便可以随意地培养出这种信心态,因为它是经由这些原则的应用后,可以自动产生的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