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管理]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 >

第3章

[管理]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第3章

小说: [管理]樱花与剑-日本商业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5630 万吨,降为2230 万吨。煤炭的生产大降,影响了各种产业的煤炭、 
资材的供给。因此,钢铁业只能取得五分之一的煤炭供给,其他化学业是二 
分之一、纤维业是十分之一、电力业是五分之一等。情况非常严峻,不但影 
响全产业的生产再开,也促使基础部门的崩溃,引起资材不足的恶性循环。 
钢铁业,钢材不足的情况也是一样。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工厂都停工,1946 
年的平均作业率:钢铁高炉2。5%、钢铁平炉8。2%。工人解雇了44%,只 
剩129 万人,其中普通钢58 万人(终战时雇用总数的33%),特殊钢70 万 
人(67%)。当时钢铁的需要量约为200 万吨,只能生产提供47 万吨,亦即 
只有五分之一的生产量。最困扰的是煤炭的供给不足,1946 年37 座高炉中, 
只有八幡的3 座能够投入生产。 
针对以上二业种的深刻问题,政府的作法有四:(一)把所有资材的库 
存,拍卖给业者。(二)指定煤炭、钢铁为主要生产资材,禁止黑市买卖, 
实施配给统制。(三)进行库存调查,全面活用库存材料以挽救危机。(四) 
把1947 年度的出炭目标,定为3000 万吨“倾斜生产”(重点生产)的主要 
作法有五:(一)进口的石油,以煤炭和钢铁为重点供给部门,优先供给。 
(二)增产的钢铁,集中投入煤炭部门的炭坑设备使用。(三)使用钢材作 
为出炭设施后,煤炭部门要努力增产。(四)增产的煤炭,优先提供给钢铁 
部门,促进钢材的生产。其增产的钢材,再优先提供给煤炭部门。(五)通 
过这样的循环操作,增进钢铁和煤炭的大量生产。 
这个“倾斜生产”方式试办一年后,钢铁和煤炭的生产量,便达到战前 
的50%的水准。藉由这项成果,带动了电力部门和输送部门的活力,迸而影 
响了一般产业,取得预期的效果。1947 年片山内阁成立,把吉田内阁的重点 
生产作了角度修正,打出食粮与出口贸易的振兴政策。食粮增产与出口贸易, 
成为钢铁与煤炭业之后的重点生产指定产业,通过出口贸易,以确保资材的 
进口。 
当时日本政府,一方面把“倾斜生产”方式作为产业政策进行,另一方 
面更实施了“价差补给”的物价政策和“复兴融资”的金融手段,配合“美 
国援助”补强了产业政策。所谓“价差补给”,就是为了促进基础生产财的 
生产,广泛地采用价格差距的补给金制度。因为当时的消费财,由于军需改 
为民需,形成绝对的生产不足,消费财的价格高涨,生产财反而跌价。生产 
财更由于设备的老朽与破损,生产性普通降低。为了促进原材料部门生产的 
再出发,才实行了基础生产财的补贴金制度。从补贴金额来看,1947 年166 
亿日元,1948 年536 亿日元。重点放在重点生产产业的钢铁与煤炭,补助金 
的比重,约为价格的一半以上。 
“复兴融资”是指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而言,该银行成立于重点生产方 
式开始实施的1947 年,1949 年停止银行业务。两年之间,日本产业金融的 
四分之一,设备资金融资总额的四分之三,都由此金库作出融资。煤炭产业 
约占复兴融资总额的36%,475 亿日元,受到最大的优遇。煤炭产业设备资 
金的全部或98。1%,都依赖复兴金融金库的融资。并且,所有的基础产业的 
周转资金,亦靠此金库的巨额融资,事实上和补助金同一性质。复兴融资的 
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复兴债,发行额达1680 日元,由日银来承受所发行的复 
兴债。 
“美援”主要是统制物资的援助。如棉花、石油、铁矿石、肥料、橡胶 
等、作为重点基础资材来援助日本的产业复兴。煤炭、钢铁、肥料、瓦斯等 
部门的特定产业,可用市面价格的三分之一取得这些“美援”。 
“倾斜生产方式”实施以后,到了1948 年已收到初步的成效,矿工业生 
产恢复到战前的60%。并且,生产财恢复速度超过消费财,这是有目共睹的 
成果。可是,由于独占的大企业受到特别的保护与援助,扩大了生产。相对 
地,中小企业却产生了分解与没落,造成现在日本的企业皆由大企业独占, 
这是重点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最大矛盾。 
韩战带来的“特需景气” 
1950 年6 月韩战爆发,这一年是日本战败后的第五年。由于韩战所带来 
的军事特需,日本产业所受影响之大,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具体说来,便是 
把整个日本产业,都带进战争景气之中,不但使各种产业的生产量扩大,而 
且也使低生产性、高成本的重工业品,增加了出品量。1949 年,日本的出口 
总额5。1 亿美元,1950 年增加为8。2 亿美元,1951 年13。55 亿美元,实质增 
加2。7 倍。其中以特需占极大份量,约占日本国民所得4。35 兆日元的一成, 
亦即5000 亿日元。 
特需,包括美军的军需品、兵器的修理、基地的扩大建设及韩国的救济 
物资等。例如卡车、火车头等机械类,钢材、铜制品、水泥等建设资材,衣 
料、防寒等纤维品。上述物资在韩战爆发前,大概有1500 亿日元的库存滞销 
品。韩战发生后,滞销品一扫而空,更以纤维品及金属类为中心,价格急速 
上升,在半年之间,上升率竞达90%。由于生产的扩大,矿工业生产水准在 
1950 年10 月突破战前的水准,翌年三月便超过30%,飞跃上升。这样,不 
但使企业利润、生产量及营运度急剧上升,而且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也随之 
涨价,连带地促使进口商品的涨价率增加,工资的上升率也步步提高。 
韩战带来的“特需景气”,一方面使产业的利润增大,另一方面亦使投 
资活动更加活络。前者,除了食品工业的利益率增加之外,和直接特需有关 
的纤维工业等消费财的利润,也有增无减。利润增加的总金额,约从1300 
亿日元增加为3100 亿日元。后者,产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亦从1091 亿日元 
增加到4389 亿日元,增加了4 倍。从产业别来看,则以钢铁、煤炭、纤维、 
化学肥料、机械工业、运输、电力等设备投资的增加,最为显著。 
“韩战特需”就像一贴日本经济的“回生药”一样,直接把日本的生产 
部门搞活了,间接又扩大了日本的出口贸易,日银的产业资金供给所发生的 
作用,实在不容忽视。195O 年,日银提供给产业的资金总额竟达7666 亿日 
元,与前一年相比,遽增了30%。产业企业内部保留的利益,也激增为1174 
亿日元,一跃而为二倍以上。产业资金的大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外部资金, 
1950 年的外部资金供给额为6495 亿日元,与前年度的1162 亿日元相比,大 
幅增加了22%。除了日银的产业资金供给之外,都市银行也是重要的资金供 
给来源。从全国银行的贷款额来看,1950 年的总贷款额为4077 亿日元,约 
为整个产业资金的53%,即占产业企业外部资金总额的6O%。而都市银行的 
贷款额,超过民间储蓄约为1000 亿日元,这个超过额,便由日银利用追加信 
用来弥补。换句话说,日银的信用膨胀率相当高,否则都市银行贷给产业的 
资金不会这么多。日银的信用膨胀便意味着通货的增加发行,一方面创造了 
大量的产业资金,另一方面也造成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物价腾贵。 
韩战发生的第二年,亦即1951 年,由于日本矿工业生产及重化学工业生 
产的突飞猛进,促使国民经济的积蓄水准,突破了战前的水准。结果,一举 
提前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兴。其最大的特征有四:第一、日本各企业的规模 
和韩战发生前相比,大大地扩大,企业的资本调动力,也大大地提高。结果, 
国民所得的增大和国民储蓄额的增加,便超过了战前的水准。第二、由于韩 
战特需的持续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不但恢复了国民的消费水准,也扩大了 
产业的生产规模。第三、巨额的特需金额增加了外汇收入,使外汇存底丰富 
起来。第四、美国的对日美援也随着韩战的进行而更为增加,因此扩大生产 
所必要的原材料以及合理化的先进技术,也就比较容易取得。并且,进口机 
械的大量资金,在一定范围内也能确保。 
“韩战特需”对日本的产业生产量及金融信用量的影响,已如上述分析。 
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则更加明显。 1951 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即使不依 
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也已解除了赤字,因为一年之间,已增加了5。7 亿美金 
的外汇储备。1949 年的经常收支是3。6 亿美金的赤字,这一年是靠美国5。32 
亿美元的援助,才使国际收支拉平了。可是,1951 年,不把美援计算在内, 
经常收支也有1。6 亿美元的黑字纪录。由此可见,日本对美贸易比重的增加, 
也就意味着对美的从属关系,从韩战发生以后,便已经确立不移了。 
“所得倍增”后的高度增长 
1960 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发表“所得倍增计划”。计划发表后,日本 
经济成长急速地发展,而进入高度成长期。从国民总生产来看,1955 年是 
88646 亿日元, 1961 年便达到198528 亿日元,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个计划 
所带给日本经济的影响,不但使设备投资更加活络,而且也促进了诸产业的 
技术革新。 
高度成长期的技术革新,主要是引进外国的技术。从引进的外国技术件 
数来看,1955 年是72 件,1961 年便增加为320 件。从诸产业的引进外国技 
术来看,电机业从17 件增加为59 件。输送机业从8 件增加为24 件。化学业 
从17 件增加为59 件。金属业从7 件增加为27 件。机械业从16 件增加为101 
件。到了1964 年,引进外国技术的总数竟达500 件。十年之间共引进2616 
件,其中以机械业最多,竟达855 件。 
1955 年到1965 年之间的工业生产,若以日本和世界主要国家比较,日 
本在1955 年以100 为基准,1965 年则增加为415。2,增加了四倍多。美国增 
加为149,只增加一倍多。法国增加为179。8。只增加不到二倍。前西德增加 
为189。2,也只增加不到二倍。英国增加为134,只增加一倍多。意大利增加 
为216。6,也只增加二倍多一点。日本的工业生产,显然地超过其他西方主 
要国家,其成长率是世界第一位。 
从产业别就业构成比较:1962 年,日本一次产业(农业)的就业人数占 
23。2%,二次产业(工业)占32%,三次产业(服务业)占44。8%。美国的 
一次产业就业人数占7。3%,二次产业占32。2%,三次产业占60。5%。英国 
一次产业占3。7%,前西德占11。4%,法国占19。7%,意大利占27%。一次 
产业的就业人数百分比,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居全世界的第二位。 
1968 年,主要工业制品生产量的国际比较:粗钢,日本居世界的第三位, 
6600 万吨。汽车,日本居世界的第三位,200 万辆。造船,日本居第一位, 
7497 吨。日本在收音机、商用汽车和纤维业皆居第一位。在电视机、轮胎、 
塑胶、纸业等,居世界的第二位。在电力、新闻用纸、肥料,硫酸等产业居 
第3 位。 
196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