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雄-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一个例子:宋太宗在雍熙北伐时,绕开宰相直接和枢密院制定作战方案并直接指挥前线将领,犯了擅发中旨的忌讳,差点被弄得下不了台。
另外一个例子:绍兴北伐中,首相秦桧以朝廷名义发出撤军的诏令,宋高宗却发中旨要求诸将继续进攻。诸将均奉诏撤军,只有岳飞奉中旨继续进攻。结果岳飞免官下狱,死在狱中。尽管众所周知此事是秦大汉奸弄权,但从法理程序上讲,他还真才是有理的一方。
第三百四十三章 都城()
算起来,这应该是李风云第三次来洛阳了。
第一次来洛阳附近,还是在两年多前,但只在牛头山打了一个转,并未进入洛阳城,便转道南下。那一次,李风云遇到了许半仙、周纵云、耶律鸿雁、长白老怪……当时的李风云没料到后来他竟然与这些人竟然有那么多的故事。
第二次来洛阳是来寻天罡宗的传承,也没来得及进洛阳城,李风云同样也没想到一本《归藏经》竟然惹出了如许多事情来。
向轩辕台索要鬼修罗的资料并非难事,天演阁的掌柜张宗远答应立刻飞鸽传书,十天内誊抄一份送来,又笑着邀请李风云去游览洛阳各处名胜。
与张宗远坐在洛阳城最高的酒楼谪仙楼上,两人遥望日暮的洛阳,举杯痛饮,谈天论地。
洛阳的城墙要比开封的城墙宽厚很多,论周围的地形,周围群山环绕,易守难攻,作为都城,略显封闭,但是从占略防御上来说,却比开封强太多。
开封四周都是平原而少山,唯一的屏障便是黄河。一旦北方的草原部族突破黄河天险,开封便几乎等同于一座不设防城市。
李风云暗叹,若非大晋对后唐的残余势力提防之心太重,其实定都洛阳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也不能这般说!”陪他游览洛阳的乾坤霹雳手张宗远并不同意李风云的说法,“定都不能只考虑安全,更要考虑举国之经济。
洛阳虽然安全,但是格局太小,四周群山环绕,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
开封则不同,开封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论地理位置,却是好于洛阳。
如今是乱世,当然定都洛阳要好过开封。但有朝一日,太平盛世来临,开封却是比洛阳要优越得多。
不得不说,石敬瑭虽然卖国求荣,令人不齿,但是这份胸襟却是让人佩服。”
张宗远的见识令李风云十分惊讶。以前李风云只是从安全方面考虑,认为大晋定都开封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听了张宗远这席话,李风云才知这其中原来另有原因。
“京师乃中原精华之所在,若无形胜,很容易被攻破,这对中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吧,即便再兴盛,终究还是无根浮萍,无本之木,难免一场镜花水月。”李风云心中并不服气,争辩道。
“这话倒是说得不错!”张宗远笑道,“可是天下又哪有攻不破的都城?山川再险,也敌不过兵戈之利,若说安全,天下恐怕没有哪一处比得过蜀中。可是从古至今,大凡中原王朝,又有谁会定都蜀中?又有谁立足蜀中而能取天下的呢?”
李风云想了一想,也的确如此。
张宗远又道:“中原都城的安全,并不在于其周围的山川河流,而在于其是否有进取之心,是否能保天下黎民之免受兵戈之祸。
形胜也许可以保一时平安,却不能保一世。
试问敌军都杀到都城之下,就算能保住京城的安全又如何?天下的百姓怎么办?不管他们的死活,都不要了么?没有百姓的都城,那还是都城么?
比如这一次契丹入侵中原,中原虽然战胜了契丹,但河北之地一片狼藉,没有十年的生息,难以恢复,契丹若来来回回在河东、河南、山东、关中等地这么杀几次,京城即便是固若金汤,又有什么用?晋国还能存在下去么?”
张宗远遥指北方:“那里,燕云十六州,才是抵御蛮族最好的屏障。再往北,广袤的草原、沙漠与冰原,才是抵御蛮族最好的屏障。
西汉、盛唐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晚唐之所以衰微,就是因为忘记了这一点。
说到底,土地与百姓,才是我华夏强盛的根本所在,也是都城稳固的凭借所在。”
一席话,说的李风云心潮澎湃。
“只可惜呀!”张宗远长叹一声,“经历安史之乱的中原,已经将目光由外转内,小富即安,眼光越来狭窄、短浅,只顾蝇营狗苟,再不现开拓的勇气与决心,这对我华夏传承,不是一件好事。”
李风云无语以对。
论带兵打仗,李风云自认为已经不下于当世任何名将,但说到天下大势,却不是他的长项,最多只是略懂一点,至于张宗远说的这些更深些的东西,他毫无体会,难以理解。
“盛唐一代,疆域远迈前朝,为何自唐以后,都城都舍弃长安而不用?”这个问题在李风云心中萦绕已久,开口问道。
张宗远叹了口气,道:“自秦以来,历经千年,关中的灵气已经耗尽,土地变得贫瘠,唐末的战乱,关中已经衰落,曾经恢弘壮阔的都城长安,已经萧瑟衰落,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
从另一方面讲,关中与河东、河南、河北、山东、江南等地隔绝,建都长安,虽有利于西北方向的防御,却不利于中土的长远发展。
如今西域断绝,华夏的重点迟早势必会转移到南方。长安有函谷关阻隔,与南方的联系并不方便,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后粱、后唐及本朝,宁可选洛阳而不选长安的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的都城所在,往往代表着这个国家的胸襟、器量。
西汉、盛唐将都城放在长安,所以才有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才有连接大秦(注1)的丝绸之路。
如今蛮族兴起,西域与北庭已经非我所有,丝绸之路断绝,中原的帝王大臣有远见卓识者少之又少,鼠目寸光、苟且偷安者比比皆是。
我华夏中国的进取之心消褪待尽,可叹啊可叹!”
说到此处,张宗远长吁一口气:“只可恨当年轩辕台错选了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安史之乱的危害才延绵至今,若无安史之乱,哪来如今的诸侯割据?罪魁祸首,始作俑者,李隆基是也。
这样的错误,我轩辕台竟然一犯再犯,却不知该如何避免。这世上难道就没有一个法子,能让皇帝和满朝大臣的私心与私欲能够得到有效的限制与控制吗?这难道是我华夏一治一乱的宿命所在吗?”
“办法一定是有的,只要华夏能存在下去,就算我们想不出来,华夏的后代也一定能想的出来。”李风云答道,眼光炯炯。
注1:这里的大秦,指的是罗马帝国。
第三百四十四章 鬼修罗的来历()
鬼修罗,男,原名张贵,扬州人士,父母不详,面部左颊有黑痣。幼时被张福来收养,八岁时被刺客组织血手看中掳走。
南吴武义元年(注1)六月,时年十五岁的张贵接受第一个任务,手刃其养父张福来。(疑似)
八月,刺杀扬州绸缎商人苟怀仁,一刀正中心脏毙命。(疑似)
十二月,刺杀金陵珠宝商人刘安,一刀正中心脏毙命,两名三流初期护院身亡,脖子中刀,一刀毙命。(疑似)
……
南吴乾贞二年(注2)三月,与血手组织反目,一夜杀尽血手二十八名刺客,所用功法疑为《北冥神功》,血手因此而覆灭。
南吴乾贞三年(注3)元月,刺杀金陵二流中期高手周思源于堂,所用功法疑为《北冥神功》。
三月,刺杀二流中期高手陈坤于庐州,所用功法疑为《北冥神功》。
五月,刺杀二流中期高手刘成武于寿州,所用功法疑为《北冥神功》。
……
接下来是一连串的被杀之人的名单,满满十余页纸,细数不下三百余人,被刺杀之人武功由弱到强,死于他手下的一流成名高手竟然有八人之多。这还是被人发现的,未被发现的不知有多少。
到了后唐应顺元年(注4),鬼修罗的所作所为终于激起了公愤,江湖豪杰联手追杀鬼修罗。在损失三名一流高手,数十名二三流高手后,重伤鬼修罗,被他逃脱。自那以后,鬼修罗销声匿迹,再未在江湖上出现。
有人传言此人重伤不愈,已经死了,也有人说他退隐江湖,在苏扬一带曾有人看到过他。无论怎么说,此人再无公开出手。
看完这份资料,李风云倒吸了一口冷气,暗道此人好狠毒。显然,在诛灭了血手组织后,鬼修罗杀人很可能只是为了提高内力修为。此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竭尽全力,不留活口。
当年他能从数千追杀他的高手中逃脱,还杀了三名一流高手,数十名二三流高手,说明此人极为谨慎狡猾。
刺杀小皇帝的那拨人中,为首的显然就是鬼修罗。莫轻言若是遇到此人,恐怕是凶多吉少。
“这鬼修罗难对付啊!”乾坤霹雳手张宗远叹道,“而且,鬼修罗身后显然还有人。当初数千高手围追堵截他都没有成功,现在想要抓住他,难,实在是太难。”
“轩辕台能否帮忙打探一下此人的下落?”李风云迟疑了一下,问道。
张宗远摇摇头,答道:“李将军,并非老夫不肯帮你,轩辕台的规矩你应该知道,不会插手江湖恩怨。能提供这些资料给你,已经是轩辕台能做的最大限度。”
李风云也早猜到轩辕台不会答应,也没有强求,抱拳道谢后,带着那份资料离开了天演阁。
回到开封定国侯府,李风云立刻找来莫轻言。
见到李风云,莫轻言扶着莫轻行急匆匆地道:“二弟,这些日子你去了哪里?我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消息?”李风云有些好奇。
莫轻言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展开后原来是一人的背影,画得十分模糊,莫轻言道:“我找人画出那夜在檀州孙府中遇到的那黑衣人的背影,我大哥说此人倒与当年在洛阳袭击他的人有几成相象。”
李风云一愣,世上的事真有那么巧么?
急忙从怀中掏出大慧法王所画的画像,交给莫轻行辨认。
莫轻行只看了一眼,脸色骤变,指着那画像,神情有些激动,手指有些发颤,大声道:“就是他,就是他,虽然当时他蒙着面,我没能看见他长什么样,但是那刻在股子里的阴险狡诈,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风云,你是从哪里得到这幅画的,这画中的人又是谁?”
李风云苦笑一声,他最不愿看到情况出现了,这意味着血修罗身后站的是他的某一位师兄,而他这位师兄,很可能参与到了这次御猎场刺杀案中来了。
“是鬼修罗,而且我也拿到了鬼修罗过去的资料。”李风云简单的把这些天他查到的情况说了一遍,又取出从张宗远处得来的那份资料,交给莫轻言。
听到果真是鬼修罗,莫轻行脸色灰白,望向李风云与莫轻言,长吁道:“风云、轻言,这件案子不查也罢!”
鬼修罗从江湖上消失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对鬼修罗的事情,莫轻行虽知之不详,但多少也听人说起过。
那可是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之人,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