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雄-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说不是?”许半仙点头答道。
“那你是如何推演出来的?”李风云十分好奇,追问道。
许半仙解释道:“其实很简单,我也不套用《周易》中那些拗口的字眼,直接跟你说吧!初始的三本易经其实都是由蝌蚪文写的,只是只有《周易》被周文王翻译出来,流传开来。
而《归藏经》因为影响重大,从来没有人把他翻译出来过,或者有人翻译过,但译本已经被毁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说蝌蚪文关系重大的缘故。
前段日子,陆续有一些人各带着一些蝌蚪文来请教枯竹翁,当然,这些蝌蚪文是临摹出来的。
这件事很蹊跷,要知道蝌蚪文在上古之时,也只是记录极为重大而机密的事情才会用到,用得极为少,能存留到现在的古籍,更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
这件事自然就引起了枯竹翁的注意,于是他飞鸽传书,将此事传给了轩辕台。
轩辕台根据这些人的线索,很快就查到了这件事原来出自永固宫。
既然查到永固宫,那么这蝌蚪文来自哪里,就不言自明了。永固宫主暗中在寻找《归藏经》,意图利用归藏经来聚集龙脉,重建后唐,这件事对于轩辕台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而且,根据最近得来的消息,将近两个月前,永固宫主、绿柳庄路庄主、苏姑娘还有你,在邙山中消失了几日,似在寻找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又知道,当年大唐国师袁天罡是得到过《归藏经》,后来这《归藏经》又离奇的消失了,我们很怀疑,《归藏经》很有可能并未消失,而是袁天罡不愿意将此经交给大唐皇帝,偷偷地将此书藏了起来,谎称《归藏经》已经遗失。
所有的这一切联系在一起,风云,你说推断出事情的来龙去脉还难么?”
李风云叹道:“果真不难,这世上的事,想要瞒过有心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我不明白,既然你们知道《归藏经》落到了永固宫主手中,难道盗走《归藏经》的不是你们?”
许半仙摇头道:“不干预江湖纷争,这是轩辕台的原则,既然《归藏经》被永固宫主得到,我们也不能强夺。就像当初轩辕台不能从令祖师袁天罡手中夺来《归藏经》一样。
还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令祖师袁天罡其实原本也是轩辕台的人,只是当时他与轩辕台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退出了轩辕台而已。”
“啊?”李风云再次被震惊了。
“不止如此!”许半仙叹道,“那三本易经,最早时其实本都是由轩辕台负责保管的,但是轩辕台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故,才导致这三本易经,或是被流传到世上,或是失传,若说过错,错在轩辕台。”
“你说轩辕台曾发生几次重大的变故?难道轩辕台也会发生变故?”李风云奇道。
“当然会!”许半仙神色有些黯然,“轩辕台也是由人组成,怎会没有变故?世上最难捉摸的恐怕就算是人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七年的时间,真的能看清楚一个人么?”
许半仙摇了摇头。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风云好奇心又起。
许半仙用羽扇点了点李风云,笑道:“想知道?那就加入轩辕台,这可是轩辕台的隐秘,向来不与外人说。”
“不说便不说,神神秘秘的!”李风云嘟哝了一句,又问道:“照着么说,你们似乎没观察我多长时间呀!不过一年多一些。”
“七年未必看得清一个人,一年也未必看不清一个人!”许半仙笑了笑,道,“如果不是你这一年来所做的事情,的确大出我们的意料,我们可能会多观察你一段时间。不过,现在看来,也够了!只要你的心性能就这么定了下来。”
“唉!”李风云叹了口气道,“舍己为人的事,我能不能做得到,我真说不准!不过有一点,我大概可以肯定,既然苦竹翁,他能这般看重我,就算是因为他,我也会尽我所能,完成他的遗愿。
如果可以,或许我也愿意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尽一份力。
不过,是否加如轩辕台,这件事情,我还要再考虑考虑,容后再议!”
许半仙点头笑道:“你有这个心思,便已经足够了!”
“另外,我想去金陵拜祭一下先师!和杜如月一起去,最好那个老妖婆不要跟着!”李风云道。
许半仙哈哈笑道:“这不是难事,交给我吧!”
“如果我要娶如月为妻,怎样才能让李守贞退婚?”李风云顺杆往上爬。
许半仙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第二百三十四章 青山依旧()
也不知许半仙用了什么手段,总之三天后,李风云带着杜如月,还有苏语侬和丁氏三兄弟离开了镇州。
临走时,孙婆婆的脸色难看得要紧,却并未阻拦。
当然,想借助轩辕台逼李守贞退婚,完全没有可能,轩辕台向来不轻易插足江湖恩怨,这种事他们绝对不会出手相助。
离开了镇州,杜如月像出了笼的小鸟,欢快得不得了,拉着苏语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而李风云也开始日夜苦读枯竹翁留给他的手札,仿佛是变了一个人。
许半仙则消失了,正如他来时突然,走得也突然。
路过赵州时,众人又小住了几日,李风云交代了一些事务,继续做他的甩手大掌柜。带着杜如月、苏语侬还有丁氏三兄弟前往江南,拜祭苦竹翁。
一路无话,这一日,李风云便来到金陵,枯竹翁的坟冢就在那片竹林边,青山依旧,竹林依旧,木屋依旧,打扫庭院的童子也是依旧,只是朱颜已经不在。
也许他还在那里,不愿离去的灵魂还盘桓在这片土地上,只是众人看不到他那苍劲的身躯。
一壶浊酒,几叠纸钱,祭奠那缕赤诚的忠魂。
李风云闭着眼睛,嘴唇翕合不定,但谁也不知李风云在祷念什么,抑或是寻求什么样的庇护。
只有李风云自己心中明白,他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寻求怎样的保佑,他只是单纯地向这地下的英灵保证,他未完成的遗愿,他拜托他完成的事情,他一定会做到,哪怕是任重道远,那怕是一路荆棘。
“李将军,节哀!”一旁的李凤鸣轻声道。
说实话,南唐对枯竹翁真不赖,他的童子就受官府的供养,专门负责为枯竹翁守坟。当然,这也是做给轩辕台看。
听到李风云来了金陵,李凤鸣亲自赶来相陪,为了轩辕台,也是为了弥补当初两人之的裂缝。
李风云转头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于山阿。这是老师跟我说过几句诗,有我在,老师应该可以瞑目而去了,又有何哀?只是我心中总有些遗憾罢了!”
“不错,先人乘风去,余芳留人间!有李将军继承枯竹翁的遗志,想必天下太平指日可待。”李凤鸣拱手笑道。
李凤鸣这是在试探李风云,想知道李风云与轩辕台究竟是什么关系。枯竹翁是轩辕台的人,并不意味着李风云也是轩辕台的人。
如果李风云是轩辕台的,花出些代价在李风云身上,只要能获取轩辕台的友谊,无论如何是值得的。
但若李风云不是轩辕台的人,那他最多也只是一名做战勇猛,运气比较好的将领,这样的人,能拉拢最好,如果不能被拉拢,也没必要花太大的气力。值此乱世,世上的猛将还少吗?
李风云叹了口气道:“赶鸭子上架,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不做也得做!”
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凤鸣有些糊涂,依照他之前对李风云的了解,如果李风云接过他的话,那代表李风云很有可能已经加入了轩辕台。如果李风云表示不感兴趣,那么就可能意味着李风云并没有被轩辕台选中。
而李风云这句话,似接未接,叫李凤鸣摸不着头脑。
“应该说是能者多劳!这次抵御契丹入侵,李将军战功赫赫,晋国皇帝陛下将将军捡拔在心,假以时日,李将军前途不可限量啊!相逢不如偶遇,不如由我做东,小酌几杯可好?”李凤鸣想了想,换一种方式说道。
李风云皱了皱眉头,冲着李凤鸣道:“李统领,你究竟想要说什么?你是南唐的统领,我是晋国的将领,你我相聚,只是以江湖中人论交情。
我敬你,只因你当初对我说的那一番话。
以你的武功,远在我之上,应该已经跨入了一流境界,有话便直说,才不负当初我遇到的那个铁骨铮铮的李统领。
老说这般没由来的话来试探我,难道你没把我当做朋友,既然如此,何须多言?”
李凤鸣见李风云一语道破他的意图,脸色微红,沉默了一会儿,将李风云拉到一边,避开众人,方道:“看来还是我小看了你!当初见到你时,你武功才不过三流,行事虽出人意表,但脱不开市井的作风。
今天再看你,才不到一年,你已经脱胎换骨,武功不必说了,连气度也与当日大不相同。我虽料定你日后成就必定不凡,若不能为我所用,日后很有可能成为我南唐的大敌,却没想到你能成长得这么快。
刚才的话,是我不对,我不该拿官场那一套来套你的话。
既然你将话说开了,那本统领也就将话说开。
我想问你,你是不是加入了轩辕台?”
李凤鸣问得很直接。
李风云看了看李凤鸣一眼,哈哈大笑起来:“李统领,这才是我认识的李统领。既然你这般问,那我不妨告诉你,我没有加入轩辕台。”
李凤鸣点点头,道:“那倒也罢,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归藏易是否已经出世?”
李风云大为诧异,归藏易的事情,轩辕台知道他不奇怪,没料到连南唐也知道了。
想了一下,李风云回答道:“你为何要问我这问题?归藏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李风云不愿对李凤鸣说谎,实际这句话中,已经透漏出归藏易已经出世的消息。纸是包不住火的,既然归藏易的消息瞒不住轩辕台,只怕也瞒不住其他一些有心人。
这件事是永固宫主自己搞砸了。这也难怪,永固宫主不晓得归藏易是用蝌蚪文写成的事情,并不表示天下其他人就不知道,永固宫主关注归藏易,天下不知有多少有野心之辈也同样关注归藏易。
既然关注归藏易,那么在枯竹翁附近埋下眼线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那么多蝌蚪文突然出现,必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
李凤鸣微微一笑,道:“明白了!风云,你对晋国与南唐的看法如何?你认为开封那个小皇帝真有资格,有本事平定天下么?你也算走遍了天下了,你说,在这世上,还有比我南唐更为繁华之地吗?”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争论()
李风云摇摇头,道:“李统领,我这人做事没有什么远见,小皇帝有没有那资格,有没有那本事,我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
江南的确很繁华,但那又如何?当初大唐不是一样很繁华,不也落得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
你莫费心思劝我为南唐效力,那是不大可能的。
并非我不愿为南唐做事,而是你的那个皇帝做事太不地道,小家子气十足。
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