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执教天下 >

第282章

执教天下-第282章

小说: 执教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反对李治也只是折中,让武后与皇帝一共上朝,李治主政,武后摄政辅助。李治甚至借口身体不佳,生病更是家常便饭,为了不耽误朝堂大事由武后摄政,这样即便他本人不上朝,朝唐大事依旧也有人处理,但是四大宰相不这么认为。皇后可以在幕后为皇帝出出主意这是她份内的事,但是如果如今正式走上前台,接受群臣朝拜,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朝拜皇帝与朝拜皇后绝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唐帝国,群臣除了极少的正式场合,是不需要大礼参拜的,但是在朝堂上不同,甚至会有人认为对一个女人卑躬屈膝是这些骄傲的文人士子是一种侮辱。

    “裴相,陛下这是势在必得,我等即便在反对也是枉然啊”刘仁轨说道。

    “是啊,经过了这一场场的惊心动魄,武后得以胜出,陛下因为险些废后所以对皇后娘娘心生愧疚”

    “即便是愧疚也不可将先帝爷留下来的江山让与一个女人治理!”高季辅从来都是反对武后干政的。

    “我倒有一个主意”宇文节也年近五旬,身材修长,头发中夹杂着不少白丝,但是成为了宰相的他精神奕奕。

    “宇文不妨说来听听”裴炎虽然也是关陇贵族,但却是与皇族陇西李氏关系密切。

    “咱们虽然明面上不能反对,但是却可以暗地里做一些文章。裴相掌握中书省,高相把持着门下省,我和刘相主持尚书省,朝堂上所有的政务都需要经过我们,以后但凡是武后凤玺大印,我等四人能缓则缓,能驳则驳”宇文节与武后的关系也并不是很好。

    “依照皇后娘娘的智慧,以往提出的政令全部都是妙极,如今摄政之后定然更加谨慎小心,想要封驳她的诏令很难”高季辅说道。

    “话虽如此,同样的诏令下达,如果是陛下的御笔批阅,你我定然执行无误,若是皇后娘娘的批阅,期间若少有瑕疵或者模棱两可者,封驳与否不是都在于你我吗”

    武后自然也知道,五位宰相除了许敬宗,其他四人对她摄政均是持反对态度,尤其是高季辅和宇文节,两人对她的偏见深重,偏偏精明的许敬宗虽然是宰相,地位很高,但是却不在三省之内,要知道只有三省才是大唐政务的中心。朝堂上她的力量还是太薄弱,武后准备向皇帝进言,册封武元爽之子武成嗣继承应国公爵位,而且武成嗣在武家年龄最长,有他继承倒也没有什么不妥。刑部尚书张大安因为与上官仪勾结,被罢免,武后也准备让武成嗣顶上这个空缺。武三思素有才名,在长安是风流才子受无数人的追捧,可他毕竟年龄尚小,资质不够,让他重掌少府监虽然有一些麻烦,武后自信如果多劝说一下皇帝,李治倒也不会反对。

    武后最头疼的是贺兰敏之,她知道贺兰敏之非常聪明,但是因为魏国夫人的死一直对她心存怀疑,武后原本不想提拔他,可是现在局势不由人。四大实权宰相反对她摄政,如果应国公府没有垮台算是一股极大的力量,但现在她在朝中的力量被上官仪清洗后实在太过薄弱,思来想去还是准备扶持一下贺兰敏之,毕竟如果用地位和财富来换取贺兰敏之的效忠,这还是一件很值当的事。至于什么地位,贺兰敏之反而是最好提拔的一个,李治心软,对于贺兰敏之即便是破例提拔李治也绝对会同意。李治对于贺兰敏之的感情有些复杂,与敏之的母亲私通,算得上是他的继父,又纳魏国夫人贺兰氏为妃子,算得上是他的妹夫,即便提拔的有些过分,看在他母亲和妹妹的份上李治也肯定会同意。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贺兰敏之是武后最看重的人选,可是武后并没有急于提拔他,大唐所有的全力都囊括在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中,武后准备先将贺兰敏之放到太史监,在许敬宗手下任一个闲职,如果贺兰敏之主动示好那在提拔不迟,否则如果贺兰敏之心怀怨恨,将她提拔起来反而是在为自己树敌。

    为了应对四大宰相的反对,武后第一日上朝就做出了反击。武后的反击并不是从朝堂上,而是从谁都没想到的方向。

    “臣尝闻,男有再娶之义,女无再嫁之文,臣以为不然。妇好为将,中兴武丁,无盐为后,齐霸春秋,天授漪媚,能佐三帝,此皆巾帼!即便不提先人,单看我朝,前皇后长孙,母仪天下,德化四方,冼老夫人,合百越之地纳归大唐,全我国土,定五岭之南,再无战事,功盖大唐百将!由此观之,女子亦可成就一番大事业,而今我大唐盛世开明,女无再嫁之文,岂可再行此不公之事!”许敬宗这是为在武后能够顺利掌权摇旗呐喊。

    武后早就在李治耳旁说过很多次这样的话,无非是想要提高女性的地位,如今在大唐风气开放,女性自由,李治倒也不以为这是多大的事,但是这件事刚定,许敬宗却在奏一事。

    “陛下,大唐建国之初,四方扰攘,战火几十年不绝,如今我大唐四海咸服,其余三大帝国不敢动弹,即便三国同时来犯也只得败走,皆仰赖陛下英雄神物武,而国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富庶之家不计其数,但是商贾便可完成两州重建之大业,我大唐繁华可见一斑。在臣看来陛下之功绩,当胜过高祖与太宗二帝,臣请陛下,改封号为天皇大帝,皇后为天后皇后!”

    李治现在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强爷胜祖是每个人的希望,而大唐如今国力蒸蒸日上超越先朝,而且四方安定,许敬宗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李治笑道

    “吾等见过天皇大帝,见过天后娘娘!”

    皇帝这么问,群臣只能答应。晋太炎刚准备出列炮轰许敬宗,皇帝原本就好大喜功,如今谗言媚上,他怎么能容忍,但是许敬宗说的也并无道理,晋太炎还没有想好如何驳斥,皇帝就已经下朝。

    今日的朝堂,拉开了大唐史上新的一幕,二圣临朝!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国谋利的李旦() 
韩通文能感觉到皇宫内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武后与内阁的四位宰相有矛盾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李治一意孤行让武后摄政引发了朝臣的不满,不敢表现在明面上,但是暗地里的小动作非常多。宫闱局大太监,负责后宫采办多年,办事稳重从无差错,早已经轻车熟路的他今日因为未带出宫令被扣押杖责,这宫门他走了差不多二十年了,也没见谁查过他的令牌。守卫皇城宫门的守将也新换了一茬,无一例外,全部对后宫进出严查。

    皇帝一意孤行,武后执意不放权,四位宰相甚至已经从宫门开始,对于进入内宫之人,进行史无前例的严查,但凡有一丝不合规矩便会被责返。韩通文入宫上课的时候,也是层层盘查,最后才到了后宫里的学堂,今日的学堂吵吵闹闹的,自从把尚仪的女官赶走之后,韩通文已经用他的幽默和寓教于乐的方式,一步一步征服了这些骄傲的小子们,现在他上课甚至比那些老先生还要受欢迎。看到吵吵闹闹的教室早已习惯,韩通文一进来,瞬间安静了下来。

    “秦利见你老欺负李兆算什么事,有能耐你揍李旦一顿,学末考试我给你满分”李兆年龄最大,但却是最能受欺负的一个人,愚笨的性子经常会被别人戏弄。

    “韩先生,你说话可当真?”秦利见问道。

    “你见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吗?”韩通文反问。

    “李旦,李旦!”秦利见喊道

    原本非常活泼的李旦,如今正拖着腮棒子不知道在想什么,沁儿非常乖巧的给韩通文端了一杯茶,韩通文大摇大摆的坐在椅子上。

    “李旦,你在想什么呢”李旦的年纪与乔松相仿,性格活跳,还从没见过他这么一本正经。

    “先生,你来了啊”李旦回答的有气无力。

    “琢磨什么呢,说来听听,如果琢磨怎么打秦利见,我倒是可以帮你参谋参谋”韩通文哈哈笑道

    所有人都喜欢上韩通文的课,因为在韩通文的课堂上气氛活跃,不想那些老先生那般刻板,他们随时都可以哈哈大笑,甚至质疑他所讲的内容,韩通文更像是一个善于引导的朋友。

    “先生啊,我的老师跟我说,我已经不小了,是该思考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了,我在想着如果能为我大唐帝国谋利”

    “好,有出息”韩通文虽然在夸他,但是表情和语气带着的嘲笑即便是李兆都能看的出来。

    “想骂我就骂,这一副德行看着真不爽”不止李旦。其他人也一样,和韩通文没大没小的胡闹。

    “看我不爽又干不掉我,你能怎么办”韩通文得意道“一个小屁孩儿也想为帝国谋利?”

    “我不小了,每个先生老师都劝我为国谋利,怎么到了你这里就这么打击我”

    “为国谋利?那你跟我说说你想了半天想到了如何谋利了吗”

    李旦摇了摇头

    “还没学会走,就要学会跑,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来吧小子。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为国谋利首先你需要知道两个字的意思,什么是利,什么是国!”

    “利和国?利不就是为做一些对别人好的事吗?至于国,不就是我大唐吗”

    “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李旦,利从字面上来看,从禾从刀就是利,很多人以为利就是以刀断禾的意思,但我认为,用刀将自家的禾苗砍断收获那是理所应当,不叫利,真正的利是用刀去收别人家的禾,这叫外财,也叫利。谋利首要得刀够快,因为你想砍掉别人家的禾苗,别人自然会反抗,到时候这把刀就有了别的用出。至于国,你为国,为的是权利,还是为的朝官,还是为的黎明百姓,你如果连为的到底是什么都弄不清楚,你这辈子都只能是个糊涂王爷”

    “什么时候你能做到,以四海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心为心,那个时候我才真为你高兴”

    韩通文虽然话里带刺,但是他们也都习惯了,李旦的眼神有些不太一样了,他总能从韩通文这里得到一些非常独特的见解。

    “韩先生,我觉得我们应该跟父皇说一下,让你代替那些老先生给我们上课,那些老先生说的之乎者也的废话真是一点用都没有,但是我总能从这里得到很多启发”李旦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在韩通文的课上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韩通文脸上带着笑容“李旦,虽然你说话让我挺开心,但是。。。。”

    韩通文的脸拉了下来,虽然这些人在夸他,但是却贬低了很多人

    “但是,李旦你听清楚,我之所以能这么肆无忌惮的给你们上课,是因为那些方正的老先生在为你们塑骨!如何塑骨,以诗书礼仪,以千年文华为你们塑骨,你们读的诗书或许学一半扔一半,但是这些无形的气质,诸代贤者的品质,早已被这些老先生强行注入你们的骨子里。老先生们将书中的圣贤为你们一一解读,或许你们现在不在意,但将来有一天你们会发现已经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你们的偶像,你们的标榜,有标榜如此,我们的路才不会偏,这些后来者才能实现超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煌煌千载史书中记载的无非两个字,得与失!历史不会重复,但是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是皇朝的更替,还是个人兴衰,总逃不过历史轮回的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