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主神逍遥 >

第130章

主神逍遥-第130章

小说: 主神逍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方远看着杨启峰身影消失,他这才重新回到院落中,此时院落有着一位美妇,她脸色不愉的看着王方远,怒气冲冲讲道:“你怎么把阿凤许配出去了?”

    “不知道族中最近正在张罗阿凤婚事,有意把阿凤嫁给冀州袁氏,”

    “冀州袁氏天下名门,其袁龙此次州试名列第一,必然高中进士,而名字也和阿凤匹配,龙凤呈祥,命格互补,”

    “够了,我还不知道族中的心思,他们不是见到大汉将乱,这是要拿阿凤开始下注了,”王方远冷然打断了美妇的话语,他语气咄咄逼人的讲述道:

    “我的女儿,就算老祖宗也做不了主,袁家外强中干不是良配,”

    “就算不选袁家,豫州徐氏,青州蓝氏这都可以,为何选择这区区郡望之家,尤其还不是嫡子乃是旁支,”

    “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就知道看门第,天下将乱,这一些名门不知道要覆灭多少,越是显赫遭受的冲击越大,”

    “周琅如今不起眼,他日未尝不能如老祖宗一般,辅佐人主,开辟新朝,”

    “刚刚的话语你也听到了,我等都想不到的匡扶大汉之法,却是被他一语道出,这样的人杰,未来必定是引领时代的人物。”

    “阿凤嫁给他,可要比那袁氏强出十倍,”

    “哎!”说道此处王方远叹息一口气,顿了顿后才继续讲道:“天意鼎革,本我已有赴死之心,回报大汉知遇之恩,”

    “却不想获得了此再续大汉之法,我当去联络同道,择王孙辅佐,这欠下的是人情,”

    “周琅未来必定是宰辅,上辅君王,下安黎庶。”

    “家族那里怎么说?他们对阿凤相士批命,母仪天下四个字极为看重,”

    “大汉还没亡,老祖宗他不敢有意见,再说那相士和老祖宗相熟,真当我不知道,这是家族自己安排的。”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意 47|54() 
第二日!

    帝京,城南!

    杨启峰带着方杰缓步走在城南街道上,朱长烈还在酒楼中修炼,再说购买废井这一些事物不是朱长烈长项。

    “人如蝼蚁,密密麻麻,沿途商贩络绎不绝,本以为邺城乃是天下繁华之地,可这帝京胜过邺城不知几倍,”方杰看着汹涌的人群感叹讲道。

    “走吧,前面就应该是我们此行的目标了十七胡同,”杨启峰离开了这一条主街,开始朝着侧街走去,他和方杰拐了几个弯,终于找到了这十七胡同。

    说是胡同,实则也是一条街,只是这一条街行人寥寥,地面也未铺砌石子。

    “请问?此地有一口废井,不知道在何处?”方杰拦截住了一位中年男子,他开口询问说道。

    “前面拐过去不远就是了,”男子回答了一句,他目光看向杨启峰和方杰,目光闪烁,脸色有着迟疑,最后还是未曾诉说什么离开了。

    根据着中年男子指点,他们三人人找到了这一口废井,不过这一口废井前,却是聚集了一些人手,几位壮汉正不断的扯拽着绳索,一桶桶的井水不断的被拽出。

    杨启峰他并未发言,而是看向身旁这位王府管事,管事眉头深深的骤起,他看着前方的这几人,脸色难看的仿佛要吃人,他对着杨启峰讲述道:“还请姑爷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好!”杨启峰点了点头。

    他目光露出莫名之色,这一口废井本是大汉安排好的机缘,可以说要是大汉不允许,没有人敢动这一口井,一定要有着专人在此地守护。

    如今看来这位专人有问题了,这一项机缘竟然被他人动用了。

    这让他不由的对天庭更为忌惮,他可不认为这是偶尔现状,大汉安排在帝京中的机缘都能够出现意外,其他地方的机缘不知道多少被破坏或者是获取了。

    这就是天庭的意愿,他要大汉鼎革,要大汉亡。

    而他忽悠便宜岳父王方远的计谋,成功率如今看来还要降低两成,本来就只有一半几率,如今能够有三成就算是非常不错了。

    要辅佐宗室王孙,和帝血脉太近根本不行,毕竟血脉近了和扶持太子有何区别,可血脉远了又不能够服众,这就会增添内耗。

    至于挟天子令诸侯,更是行不通,大汉鼎革,此乃天意,可不是天下人心思汉,天意鼓励的是造反。

    大俗话就是:造反有功,拥护有罪。

    天意蒙蔽这一招实在是太犀利,就算是他身上的这混元一气太清神符完全恢复那也是扛不住,休说他心中以前根本无此念,见到了眼前这废井一幕,更是断然不会这么想的。

    至于他那岳父一番忙碌,到最后肯定徒劳无功的,不过这不是说这计谋行不通,万事都有一线生机,只是这一线生机太难把握了。

    “姑爷,这一些人是附近一位王姓商人雇佣来的人,”

    “此事姑爷不用担忧,我会把此事办妥,还请姑爷先回去静等消息,”管事倒是有着一番手段,他成功把话给套出了。

    “行,我这就回酒楼等待消息,”

    “不用回酒楼,老爷已经安排好了,直接住进府邸因小姐未出阁多有不便,就在这城南老爷有着一座府邸,他赠送给姑爷了,”

    “酒楼到底不是安歇之处,有一座府邸姑爷可安心备考,高中一甲进士!”

    “王管事倒是会说话,借你吉言了,”杨启峰微微一笑,安然的收下了王管事的马屁,还有这一座府邸。

    “到了,姑爷您进去吧,丫鬟和奴仆都已经配全,要是有不如意的姑爷可以派遣人唤我,”

    “这就可以了,”

    “对了,你派个人去酒楼,把和我一起前来的朱长烈请过来,”

    “好的,”王管事应下,这才离开。

    “琅弟半日不见,如同三秋,”

    “赵州王氏不愧是天下名门,出手就是豪气,这一座价值千金的府邸,说送就送出了,”

    “娶了王氏女,不知道是福是祸?”杨启峰感叹了一声,大步的走入到了正厅中。

    “这奴仆和丫鬟规矩一切照旧,以前什么规矩就什么规矩,”

    “多谢老爷,”本来有一些忐忑的人群,却是安定下来,杨启峰对此不以为意,想要改变规矩,也不能够在此时,初来乍到本就人心惶恐,要是在变,肯定会有怨气。

    这丫鬟和奴仆就算有怨气对他不值一提,但以小观大,此乃治家治国之言,如今他气运大兴,不用求变了,接下来只要稳步向前,就能够一步步凝聚大势。

    这诉说的就是此次科举了,机缘不是越多越好,如那紫蛇虚不胜补,气运过剩自身承受不住,反噬之下就是尸骨无存,全部都进了人家肚子中。

    王管事办事还是极为有效率的,他在傍晚时候就登门而来,手中拿着几份契约,他不但把废井的事情办的妥当,还把这位他只知道姓的商人给一举拿下了。

    杨启峰简单的看了一下这是地契,不光是废井,还有一些商铺的,其主人是谁?这根本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多了的商铺地契也是对他的补偿。

    对于具体事情经过,杨启峰未询问,不论是谁死,牵扯到了谁?

    和他关系已经不大,他要的就是结果,而王管事也晓得此点,他给杨启峰的就是结果。

    “岳父何时上任赵州?”观看着地契,杨启峰随意的问道。

    “本来是最近就要上任的,不过因为姑爷的缘故,老爷是打算等姑爷殿试之后再去赵州,顺带去冀州把婚事定下,”

    这岳父也留了一手,要是他不能高中,这一门亲事也就吹了,甚至是他不能压住周瑁,获得不到好名额,这亲事也够呛。

    人之常情,他要是站在对方角度也会如此考虑。

    不过此次科举,他是志在必得,杨启峰他轻轻的抚摸着腰间,那是龙珠所在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全力准备科举了,参悟《经》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京试 48|54() 
帝京,贡院!

    杨启峰站在外面,和冀州学子考生汇聚一起,凝视着不断进入贡院的考生。x23u更新最快

    一次次科举,场面一次胜过一次。

    《仙道》大世界修道艰难,必须要开道禁才能获得修法权!

    平时难得一见的举人,在此刻犹如不值钱的大白菜,下去抓上一把,就能够捞起来好几颗。

    盘踞在贡院外的考生,无不都是身居道法具备超凡力量的举人。

    杨启峰目光最后停留在贡院入口那一座玉桥,玉桥犹如飞虹,色泽七彩,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晶莹剔透乃是玉质。

    玉桥之下是一滩清水,横在贡院前方,把贡院和他们分割开来,池水清澈见底,并无任何鱼儿畅游。

    倒是玉桥两侧的桥栏护板值得注意,上面以高浮雕的手法,铭刻出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吉祥纹饰,其构图之美、刻工之精让人称绝,这已经是由技入道。

    京试考取人数更多,但进入贡院的速度更快了,不久就已经轮到了冀州考生。

    “七哥祝愿你高中,”临进入前,周瑁开口对杨启峰讲述道,他目光看向杨启峰充斥着莫名之色,他说完不等杨启峰回答,直接大步向前走去。

    语气充斥自信,对自己高中十拿九稳!

    杨启峰无动于衷,这周瑁只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

    帝京贡院修建的规模远超州城,贡院的外面建有两道高墙。两墙之间留有一丈多宽间距,形成一圈环绕贡院的通道。

    围墙的四角又建有四座两丈多高的岗楼,围墙的外面也留有一圈空地,严禁不相干的人靠近。

    杨启峰走入贡院,他顿感沉重,灵觉不断的消退,脑袋有一些浑浑噩噩,再不复往日灵光,心中有一些哑然,这京试对考生的压制比州试更进一步。

    并且不光是把他们压制到凡人,气数不重者,肯定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最后影响到发挥,从而造成名落孙山。

    各个号舍,此次不在半开放,而是完全封闭,杨启峰注视着这宛如不同空间的号舍,大步走入其中,随着他走入号舍门自关。

    他端坐在座位上,开始轻轻的研磨,默默的开始准备着。

    这京试和前几次科举答卷不同,天庭具备伟力,每一个人对帝经的理解,书写而出后都会演化而出。

    为何一开始没有这么做?就是因为各自领悟不同,外加秀才水准对帝经的领悟能够有多深,天庭把他感悟演化而出,绝对乃是一笔赔本买卖。

    而到了举人这就不同了,每一位举人无不都是天下英才,他们领悟之道,就是他们未来的道,演化而出补充帝经,这对帝经有着促进。

    科举举办这么多年来,帝经是逐年的在增强,未来不知道会演化到何种地步。

    杨启峰他对帝经领悟不浅,要说以前都是依靠主神作弊,他真实水准不高,那么自从获得了《经》后,他对帝经的领悟就开始直线的飙升。

    《经》用仙文书写,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种规则,组合起来的帝经,阐述的道理他诵读一遍,要比他自己参悟帝经一个月来的还要深。

    不过杨启峰他也晓得,自己获得《经》时间日短,真实的水平这么多年的研习外加进步,也有着举人水平,考进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