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华夏新史-第5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纠结。
于是,几乎可以用老死不相往来来形容的两人最终终于坐到了一起。而讨论的问题就是今后双方如何管理这些从俄国来的新人。这批人中有一些在俄**界闻名的“纨绔子弟”也有一些被怀疑为某些“山头”的密探,对于这些帮不了只能帮倒忙的家伙,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绝对不欢迎的,而且也是管不了的。于是乎两人想起了自己的金主,英法两国驻训练基地的代表,俄国官僚可以无视自己这两个小卒。但是对于背后的金主说的话必须仔细考虑一下。而且英法也有意思想让这支部队与旧俄军保持一定距离,毕竟现在尼古拉二世在台上大家都是盟友,要是旧有政府被推翻的话,是不是盟友就难说了!相对而言,一支终于协约国的军队比一支终于俄国的军队对英法更有利。
从补给和装备上英法已经几乎将这支新军和旧军隔离了,即使那些回到俄国的新军官兵。以他们为骨干带出的部队也将以独立身份出现在俄军战斗序列中,他们不从属于地方军队,而是作为一支沙皇近卫军的身份而存在。直接隶属于沙皇。而且英法甚至为这支部队选好了未来的最高指挥官。
按照英法的计划,这支部队将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高尔察克指挥的俄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他们的任务是组织德军对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进攻,以及作为一支战略预备队。而邓尼金则是作为一支战场机动部队。他们将作为一支奇兵不断的骚扰和打击德军。从原则上讲,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免和德国主力进行消耗战和阵地战。这对于没有大口径加农炮和兵力相对稀少的邓尼金军队来说是十分被动的,这支俄国陆军虽然精锐,但是人数不会太多,太多了,先别说英法花的钱要多,俄国陆军也不同意啊。当然,最为重要的目的是,一旦以后沙俄政府出事了,这支部队对内能够弹压英法不喜欢的各种力量,对外则继续扛起对抗德奥土的大旗,沙皇可以挂,但是战争不能停!
对于马卡诺夫和邓尼金的请求,英法两国深以为意,他们现在已经从物质供应上控制了这支军队,那么剩下的任务就是从人事任命上了。英法在等,等待第一批回去的受训军官做出一番成绩后,他们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为高尔察克和邓尼金造声势,让他们最终顺利接受这两支部队,并且可以拥有一定的地位。而现在,英法需要做的就是保证这支部队的“纯洁”性,随后得到本国政府授意后,驻训练场的英法军官私下暗示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两人,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排挤”走他们不喜欢的人,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可以。
让人想不到的是,伴随着这次行动的成功,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两人的私交开始逐渐升温,除了对对方人格和能力的认可之外,两人发现他们有相似的理想,有相似的做人准则。更为重要的是有一样的敌人。邓尼金的家乡靠近德国,而高尔察克呢?怎么说呢,整个俄国海军中现有的高层其实很早之前就把德国定位未来俄国海军最大的敌人,如果不是尼古拉二世一意孤行的话,甚至连马卡诺夫在内的俄国海军压根就不想跑过半个地球来和华夏海军较量。
随后,在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两人开始推动两支部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海军人员偏重技术,对基础的步兵战术掌握比较差,你让他们当炮兵和技术兵种绝对合格,但是要是当步兵的话,表现就差劲一些,同样陆军是有足够多的步兵,但是精通技术的专业兵种则比较少。所以高尔察克和邓尼金认为他们有必要进行一下交流和培训,毕竟这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以后双方是要独立作战的,军队中出现短板可不是件好事。
就这样,在两人的努力下,俄国这支新的武装力量开始迅速膨胀,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变成了一支让各方都无法忽略的力量。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flay007和9527的月票支持~~~。
第七百八十九章 平静的日子?()
“现在的日子很平静?不是吗?国内的一切都不如了正规,而国外也没有那么多争吵。似乎各方都很克制。”苏菁为徐杰沏了杯茶笑着说道。
“很平静吗?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而已。之所以各方都不在争吵,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争吵无法解决问题,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只有手中的刀剑。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大炮是矫正边界线的最后的手段。很显然,世界上各国都已经准备放弃话筒而使用着最后的手段了。”徐杰回答道。
“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苏菁好奇的问道。
“不可避免,战争这种东西,只要有一方决定要打,那就一定打得起来,而现在是双方都想打,打起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双方都希望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开打,在1914年前时间对德奥意三国最为有利。但是如果从1915年开始的话,时间将站在英法俄美一方。俄国正在快速的恢复元气,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广袤的土地让俄国逐渐变强。”
“相对于俄国,我认为美国更强大。其实美西战争中,美国的物质损失并不大,不过却扑灭了他们的雄心,让这个有着强悍实力的国家一直窝在美国而无法进步一拓展自己的空间。”苏菁顿了顿。“不过我喜欢这个结局。”
“不过是暂时性的,这不,现在美国又开始尝试着向外面伸出自己的利爪了。不过好在,美国的战备仅仅体现在海军上,他强大的工业并没有转化成强悍的陆军,而国内还是孤立主义盛行,即使两方正式开打,美国也绝对不会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他需要时间来适应战争。”徐杰笑着说道。
“你还别说,跟我时间久了。你也变聪明了。”徐杰打趣的说道。
“你还别说,跟我时间久了。你也不再是根木头了。”苏菁麻利的反击道。“美国有没有打算先看看形势,最后站到胜利一方的打算?”苏菁随后问道。
“不会的。为了经济和金融上的利益美国一定会站到英法一方,即使英法一方并不占优势。”
“其实你还是倾向于让德国获取一定的胜利,否则的话,你不会示意海军部再接受德土海军的第二批订单。如果一切按照你的计划进行的话,恐怕在美国介入前,英法海上的力量恐怕就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你可真够黑的。”苏菁一边帮着徐杰整理文件一边说道。
“只要德国不把俄国变成傀儡,只要法国还能站住,其它的威廉二世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华夏没兴趣搀和那里的事情。一个比较强大的德国对于我们还是很有利的,可以将英法美的力量牢牢的困在欧洲。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我想着趁着这难得的平静期。先把我们俩的事情办了吧……。”徐杰最后小声的说道。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从1907到1910年这段时间堪称平静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保持克制,双方都在尽最大努力避免冲突。各种纠纷和争执自然也少了很多。但是在政治家眼中,现在的宁静不过是暴风雨的前夜而已,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业都在开足马力运转。大量的资金和原料换成了一件件枪炮、一辆辆汽车和一艘艘战舰。虽然战争也许在他们的计划中还过于遥远,但是备战工作却已经经过了暖身阶段,开始正式进入状态!
而置身事外的华夏共和国却在这场世纪之战的准备活动中左右逢源,华夏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在外部刺激下高速增长。原本以为在战争结束后,重工业和军工业会因为缺乏国内订货而减弱,但是实际上,在英法德等国的支持下,华夏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不仅没有萎靡反而增长异常迅速!
英法表示将用华夏的装备来武装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这支部队虽然占整个俄国陆军的比例不大。但是至少也要有25万的规模!这支部队需要所有的步枪、半自动步枪、机枪、火炮还有各种弹药都将有华夏提供,因为在战时,只有华夏可以为俄国输送这些装备和补给!同时俄国其它部队的部分武器的更新订单,华夏同样也可以分一杯羹。原因很简单,英法的东西在战时运过来很困难。俄国自己产能不够,那么依靠华夏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所以这样一来,华夏陆军所属的各大兵工厂不但没缺乏订单,反而开始加班加点并且不断扩大规模。
如果说华夏陆军在可劲的为俄国生产装备的话,那么华夏海军则更倾向于德土一方!在1908年的春节刚过不久,华夏共和国就和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了第二批两艘超无畏舰的建造合同,这两艘战舰将在台湾的高雄台北两地开始建造。至此华夏海军的全部建造能力都被安排完毕,在华夏共和国的船台上,德国和土耳其帝国的4艘超无畏正在施工。而来自德国的技术和各种配件也通过运输船源源不断的运往华夏。
而且为了解决土耳其人的后顾之忧。华夏表示可以帮助土耳其人系统的训练海军,并且在土耳其人能够掌控这些战舰后再离开,而德意志帝国的公海舰队则可以在华夏的制定港口进行补给和驻泊以及必要的维护,可以这样说,只要不开战,华夏共和国可以全盘接下德国远东舰队和土耳其舰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而且华夏政府表示可以继续在其它船厂接受土耳其海军的辅助战舰订单。
这些只是对外工业上的情况,而对内,随着华夏共和国从俄国和荷兰人手中获得大量的领土,开发这些地方导致了强大的内需,在现在的华夏,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只要你有产能,就可以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利润。这种情况下和徐杰那个位面上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形势十分类似。但是与之相比华夏有一个重达的优势,那就是国内的各种金银等硬通货比十分充足,而且更容易获得外国资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华夏的工业产值在开发需求的刺激下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爆发性增长。
同时实体产业的增加带动了金融产业的发展,在国内除了国家控股的各大银行之外,一些民间资本也开始考虑进入银行业或者其它相类似的行业,不过徐杰为了防止各种不规范的组织进入,对进入金融领域的团体和个人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并且对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即使在诸多限制之下,华夏的金融行业的增长速度依然让世界其它国家侧目!
同时,伴随着工业和金融业发展的还有交通业,在荷属东印度大部分地区并入华夏之后,华夏共和国彻底从一个大陆为主的国家发展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陆并重的国家。海洋的利益已经在华夏共和国的国家体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为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海上运输业变得空前发达起来,而且因为每年华夏共和国都要为德国提供大量的原料和战略物资,所以船舶制造业和航运发展的速度远超过工业,甚至在国内的船厂生产进度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不少商家开始向国外订购船舶。
而在战争结束后,华夏共和国在大量削减军费后,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开始谋划全国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体系。这个公路体系的建设参考了徐杰那个位面的中国三纵三横的交通体系。由政府银行提供资金为主,同时可以有限度的吸收部分民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