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 >

第7章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7章

小说: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最后一点,就是奉劝可能竞争的各方互谅互让,虽然人们常常利用这个方法,但是能否生效自己没有把握,要靠被劝的人的接受与否,因此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凡事都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实力和行动的基础上,不能过分依赖别人,这是制定竞争战略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我们计划战略的时候,许多关键的环节要取决于别人的意志,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命运放到了别人的手里。例如在中国统一这个问题上,不能过多地指望外国人的帮助,蒋介石在发动内战的时候就希望美国干涉,结果等到自己和自己的儿子都死了,美国人也只是袖手旁观说空话大话不动真格儿的。反过来,我们也不能指望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帮助我们压迫台湾当局协助我们实现和平统一,尽管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可能性不是不会变成现实'9',但是与其等待天上掉馅饼,还不如自己动手烙饼来的爽快。 
… 
('8'洪秀全当年在冲出广西的路上一纸〃诸王受东王节制〃的命令,后来断送了东王的性命和太平天国的伟大事业,这恐怕是他始料不及的。 
'9' 如果中国将来的国力可能超过美国,美国觉得既然不能消灭和瓦解中国,再说也没有这个必要,与中国交朋友是唯一可行的选择。那时候美国总统到北京探望〃美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时候,手里拎着一打精美的礼品盒,其中最上面的一个赫然写着〃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声明〃,里面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就是:〃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有权使用一切手段保证自己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必要的时候包括适当地使用武力。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政府统一祖国的一切努力,当然包括使用必要的武力在内。〃当然,第二个礼盒以前曾经是给台湾的,现在送到北京来了〃对华武器销售建议〃〃价钱要好好商量,利润最大化嘛。嘿!嘿!……〃美国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如是说。 
英国人在旁边说:〃这下你明白我当年归还香港的苦衷了吧?〃 
吕秀莲满身大汗从床上惊起:〃中共,发你的春秋大梦去吧!别来骚扰人家'深宫怨妇'!〃 
卫队长报告〃总统〃说,〃吕前副总统〃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伤了大脑,最近总是做噩梦。 
〃总统〃说:〃别烦我!我正在赶正经事,和秘书一起起草《起义通电》呢!〃) 
… 
人类社会包含合作和竞争两重性,这两个方面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和利益。一般说来,合作的利益是明显的,而弊端则是不容易看出来的,因此人类社会普遍维护合作。而竞争则相反,人们在开始的时候,不见其利,先蒙其害,因此排斥竞争。世界各国的社会道德伦理和宗教教义的最普遍的信条就是鼓励团结合作,反对竞争。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发生竞争呢?你好我好大家好,和和气气的不是很好吗?我们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会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争来争去,为什么呢?还会追根寻源:竞争是怎么来的呢?用数学言语,就是要确定竞争产生和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具备了,竞争就会产生和发展起来。 
竞争在逻辑上的前提有二: 
即可争之物和必争之人。 
我们把竞争所要追求得到的东西,用法律术语来表达,叫做标的物。在司法竞争这个具体的竞争形式中,标的物就是指诉讼双方所要争夺的东西。我们将借用许多具体的竞争形式当中已经有了明确定义又是为大家所熟悉的术语,这样比较自己另外〃生造〃一些词汇,增加大家的记忆负担要好一些。但是,在使用时,要注意我们所指的并非某种具体的竞争形式,而是指一切类型的竞争所共同具有的东西。 
要成为竞争标的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竞争标的物必须具有能满足竞争者某种欲望的效用。没有用的东西当然没人想要。有什么用呢?能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我们想生活得好一点,就要消费多一点物质财富,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得到别人的友谊,重视,尊敬,关心,爱情。所有能给我们这一切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竞争标的物。工人农民多生产,商人多赚钱,学生认真读书,争取好成绩,军人渴望杀敌立功,政治家希望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小孩想父母疼爱,青年追求爱情,中年想建功立业,老年想益寿延年……,这里的产品,金钱,分数,军功,历史,家长的爱惜,异性意中人的爱情,雄心壮志的实现,健康的体魄,都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欲望。但是,能满足我们的某种欲望的东西不一定会引起我们相互之间发生竞争行为。例如,老年人想长寿,他只须自己小心身体,饮食起居有规律,符合卫生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运动,就可以满足长寿的欲望,不需跟任何人竞争。空气能满足我们求生的欲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用跟任何人竞争空气。因此,要成为竞争的标的物,还要满足更多的条件。除了有用外,要成为竞争标的物还必须有限。(相对竞争者的欲望而言,越稀缺则越有价值。)东西对于大家都有用,但是数量有限,你不去拿别人就拿完了。古代人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小人〃唯利是图,君子则讲义字当先。但是,如果东西少得厉害,连谦谦君子也坐不稳当,要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了。这里补充一句:多与少是相对与需求而言,并不是指数量的绝对多少。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又有〃后羿射日〃的传说,是说人虽然需要太阳,但是有一个足矣,多了反而是祸害。我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有好几万亿以上,但是大家都觉得国家穷,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发展生产,并没有〃钱太多,不知怎么花才好!〃之叹。不过仅仅是少,还不足以诱发竞争。有些东西少,但是人们也不必争夺。例如,人们常说:〃大路朝天,你我各走一边。〃有个笑话,说军阀韩复渠看见大群足球队员在球场上追逐一个足球,大惑不解,下令给每个球员发一个足球,〃免得争了!〃实际上,一场球赛,场内有一个足球就够了,球员们争的是进球破门,而不是足球本身归谁拥有。我们已经知道,可以共享的东西不会引起竞争,那么,反过来,竞争标的物的就要具有不可共享性。在原始社会,财产是部落成员共享的,因此人们对于财产并不展开竞争。私有制把财产的共享破坏了,创造了对于财产的竞争。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通过恢复人们对于财产的共享来消灭在这一方面的竞争。当然,共产主义的目的并不是一般地消灭竞争,而只是消灭那种被人们认为是弊大于利的得不偿失的竞争形式。东西好不好,客观上是一回事,人们自己怎么看又是另一回事。广东人吃蛇,吃老鼠,汉族人吃猪肉,中国人吃动物内脏……,但是,很多北方人不吃蛇、鼠,,西方人不喜欢吃内脏,回族人不吃猪肉……从营养科学的意义上讲,这些东西都可以吃,甚至连昆虫都可以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但是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就是有人爱,有人怕。因此,竞争的标的物,除了必须满足前面所说的客观标准之外,还要满足以下主观标准。 
竞争者对于竞争标的物的独占或多占欲。 
仅仅有值得追求的东西,还不会引起追求。必须要有人有追求的欲望才行。这种欲望与我们在博物馆里欣赏陈列品的精神活动是不一样的,是一种独占或者多占的要求。一个女子看见另一个令大群青年男子仆伏在其石榴裙下的美女,也许羡慕,也许妒忌,因人而定,但是如果没有同性恋的心理,是不会加入求婚者的行列的,也就是说,她对于成为那位美人的丈夫的位置没有独占的欲望。日本的相扑大力士在国内享有殊荣,但是其他国家的男子对于与这种殊荣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大力士体态恐怕不易产生兴趣,如果现在把这个运动列入国际比赛,乐意为了这个冠军而奋斗的外国人可能会比较其它体育项目少得多。禁欲主义是传统社会用来排斥竞争的一种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的宗教基本上都有这个内容。如果人人都做到清心寡欲,什么都不想要,自然就没有竞争,也不会受到没有正确有效地加以控制的竞争的副作用之害了。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曾经达到普遍的禁欲效果,因此也没有消灭竞争及其后果,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因为: 
竞争标的物的对于竞争者的重要性使得竞争者不愿意或不能够放弃争夺。 
我国著名古典文学作品《警世通言》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某布政司的儿子李甲赴京在国子监读书,是太学生。李甲是个风流才子,课余结识了京华名妓杜十娘,两人相亲相爱。杜十娘遂有心从良,脱离烟花风尘。因李公子父亲为了这事发怒,使李公子的财路断绝,杜十娘就自费赎身,跟李公子双双回家。不料途中遇到家资巨万的盐商子弟孙富,见十娘国色天香,遂有不轨之心。他假情假意与李公子交朋友,利用李公子惧怕父亲不接受他娶青楼女子为妻的顾虑,提出以千金买十娘的建议,李公子竟然答应了。杜十娘非常伤心,在两个龌龊男人成交的时候,她叫李甲看看她随身带着的大箱子,里面装着许多小箱子,箱箱都是珍宝,每个箱子都远不止千金。在岸上围观群众的惊呼声中,十娘一箱箱撒入江中。撒完以后,她对后悔不已的李甲说:〃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我本想以此财宝敬献父母,感动其心,乞望收留,未为难事。谁知郎君浅薄,中道见异,负妾一片真心。妾箱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矣!〃围观群众无不叹息感慨。李公子羞愧难当,连连向十娘谢罪。十娘仰望苍天,叫道:〃天地之大,竟不容十娘。我杜薇之真情,天地可鉴!〃说罢抱起宝箱,投江自尽。最后,作者为两个龌龊小人安排了不得好死的结局:李甲疯癫终身,孙富惊吓成疾,不治而亡。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男人对于杜十娘都有独占的欲望,可以成为情场上的竞争对手。本来李公子是胜利者,已经赢得了这场竞争,但是后来又放弃了,不再是孙富的竞争对手。 
推而广之,佛门弟子为了六根清静,彻底摆脱竞争带来的烦恼,干脆放弃结婚的念头,一心供奉佛祖。如果不然,儿女情长,怎么可能不卷入情场竞争的旋涡?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一度鼓励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利于政权的稳定,大家都与世无争,自然不会有人来与他争权夺利了。可是出家人多了以后,他们又发现生产打仗的人少了,甚至连传宗接代的人都难找。于是,又对于佛教的传播施加种种限制。 
虽然我们常常称赞谦让的美德,但是几乎没有人是可以谦让一切的,总有些事情我们是要争一下的。就连出家人,可以不为自己争胜,总是要为了佛祖的真谛一争高下吧?看见一些电视采访队拍下的西藏喇嘛为了佛教的真意辩论得如火如荼的情景,我感到,他们脱离的只是我们凡夫俗子每天的竞争,但是又进入了他们自己圈子里的竞争,还是没有脱离竞争的纠缠。 
实际上这个问题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