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 >

第64章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64章

小说: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念,是古人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可以成为竞争的目标,但是毕竟不是竞争有无效率的必须条件。 
如果同意仁义不是竞争胜利的必要条件,那么〃严格〃总该是了吧?结论是未必。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厂长经理诉苦,说他们连盖间厕所的权力也没有,上级〃管得太死〃。什么叫〃管得太死〃,不就是严吗?按上级的意图办,你可以盖大厂房,招收成千上万的工人,万吨水压机、万吨巨轮、长江大桥、〃两弹一星〃,不都是那个年代的严格管理下的产物吗?不请示上级领导批准,你这个厂长确实是不能办很多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权决定盖职工宿舍,以至无权决定盖厕所。这种严格管理下的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如何,今天已经是尽人皆知了。有效的管理,既不能一点不严,也不能太严。有人或许认为我说的是《孙子兵法》,治军总不能不严吧?一般而言,这是对的,但是仍然不是绝对的。游击队与正规军相比,正规军应该严得多了吧?可是,君不见,威震全球的美国苏联大军惨败在越南和阿富汗的游击队手中,〃大日本皇军〃打败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几百万正规军,却拿神出鬼没的共产党游击队无可奈何。因此,就是治军,也不能一味讲严格,只能讲求恰到好处,所谓〃若烹小鲜〃,味道不在浓淡,而在相宜。 
至于讲信用,也不是竞争获胜的必要条件,这个道理不用多说大家也会清楚。但是讲信用是竞争管理和控制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我国的经济管理长期以来存在〃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习惯了多变的政策,总怕〃误了车〃,政策一开〃绿灯〃就争先恐后乱冲乱闯,秩序大乱。现在中央明确保证,改革开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而且稳定的时间已经有十年以上,现在人们在经济活动的短期行为是大大收敛了。要实行有效的管理,诚信是必要的条件,否则指挥者不会有威信。吴起说过:〃威在于不变。〃说话算数才有威信。这是对待自己人应该大体如此,对付敌人就未必了,否则我们要犯宋襄公的错误,被人家骂成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克劳塞维茨对智勇有详尽的分析。他认为勇气是军人所必备的首要品质。而勇气有二:一种是不怕个人牺牲,一种是勇于负责。他尤其强调第二种勇气。关于智力,他认为是对军人的主要要求。智力来源于综合力和判断力发展成的洞察力。而智勇结合,就构成了指挥者最大的支持力量,即果断,坚强,顽强和镇定。 
很多竞争不同于军事,没有个人生命危险,但是勇敢也是在实际当中的第一要素。因为没有勇敢,就不可能进入竞争,结果是不战而败,望风披靡。举例说,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喜欢一个异性,但是又没有勇气表白,结果不战而败,眼睁睁看见竞争对手把自己的意中人带走了。女子比较被动,可能这样的经验多些。勇敢分为两类: 
一类是敢冒个人危险的勇气,这个所谓〃危险〃,不仅包括敌对性竞争当中的人身伤害,还包括精神上的损伤,例如挫折感,丢面子之类。 
一类是敢于面对不利后果并对此负责的勇气。 
第一类勇气即我们常说的〃匹夫之勇〃,很简单的不怕就能做到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没有头脑,没有考虑到后果,或并不打算对后果负责。但是,也有智勇双全的,是在充分考虑到后果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 
第二类勇气是在第一类勇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挥者更需要这种勇气。在竞争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对方的反抗和客观环境造成的阻力和困难,会感到自己和下属,盟友在竞争过程受到的巨大损失和消耗。这时受到下属和盟友的压力,受到内心感情上的压力,但为了最后胜利,仍然迫使他们付出更大代价,承受更惨重的损失。或者在竞争中,勇于负责任地力排众议采取风险很大而取胜把握并不确实,而自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制胜之道。一般最难得的勇气是承认失败,并为此负责到底的勇气。本来竞争无所谓百战百胜,但指挥者总是出于维持自己的指挥形象和保持心理平衡而拒不承认失败以及对此承担责任。往往用自欺欺人或推诿责任,甚至顽固到底来逃避现实。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应该有面对严酷现实的意志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作为指挥者,第一位的,最起码的性格应当是勇敢。连勇敢也没有,就谈不上投入竞争。而最主要的,则是智慧。这种智慧使得指挥者能在混乱,昏暗中看出前进的方向,感觉到事物发展的真相,把握住取胜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一个指挥者必须要有能力迅速地归纳,综合所接受的大量信息,并且地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谋略水平加以处理,发挥抽象力和想象力,找出事物发展中最简明的关系线索,并主动地搜集关键信息加以核实,作出判断,想出对策,下定决心。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说明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模式。一个人的天才主要表现在抽象力和想象力方面,这种才能使得指挥者能够超脱于如同滔滔洪水而来的信息以及纷如乱麻的事物头绪,而始终正确地把握住关键线索。 
想象力的意义,在于使指挥者不断地出奇制胜,追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同时,也把对手可能对策囊括在考虑之中,减少遭受袭击的可能。 
智慧和勇气的结合,使得指挥者生出了果断,坚决的气质。如果只有勇敢,就会变成莽撞。太平天国老将曾天养勇猛异常,本来是西征军的重要统帅,但是在一次战斗中看见敌军统帅吉尔杭阿,立即按捺不住,单枪匹马直取吉尔杭阿。吉尔杭阿急忙走避,但是战马已被刺伤。四周敌人蜂拥而上,曾天养终于战死在乱军之中。曾天养阵亡之后,太平天国西征军失去统帅,节节败退,从洞庭湖一直退到鄱阳湖才站住脚。如果只有智慧,缺乏勇敢,也很容易犹豫不决,坐失战机。本来竞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和智慧的对抗,情况不明总是经常的事情,任何决策都要承担风险。聪明的人知道风险大小,如果缺乏勇气,则只会一味回避风险,不敢投入决战,所以也会与胜利无缘。 
但是要战胜一切挑战,指挥者还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恒心,并且能在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压力和打击下顽强坚持到底。 
守信用,讲仁义,要求严格,主要是指挥形象和组织管理上的要求。这种形象使得下属和公众在价值观上与指挥者认同,并且在心理上建立对指挥者的信心和归依感,尊重,服从指挥者的领导。在这个方面,竞争者只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通行的社会习俗来采取行动。
 
24。曹阿瞒也有割须弃袍的时候。 
竞争是双方或几方互相斗智斗勇,较量实力的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要把握好进退的时机。 
采取积极行动的一方,攻势好像潮水一般涌来,处于防御状态得一方奋力苦战,力求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时候,防御的一方面临着两个主要的战略抉择: 
坚持住!对手的攻势达到高潮之后,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防御,则自然进入退潮,就给自己以可乘之机了。毛泽东曾经说过:〃有利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三十六计走为上〃,走得快,好世界!同样是毛泽东,人家以为他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统帅,最得意的战役指挥当属三大战役,但是他本人却对于〃四渡赤水〃更加骄傲。〃四渡赤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跑吗?当年红军长征,到了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之后领导的第一场主要的战役,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蒋介石亲自飞到贵阳指挥。当时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大部丧失,只有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北部坚持。如果中央红军到了四川北部,则全局皆活了。蒋介是抓住这个战略要点,不让中央红军到四川做活中国土地革命的大局。事先派重兵把守红军北渡长江的各个要点。毛泽东带领红军渡过赤水河接近长江的时候,发现国民党已经摆下了〃十面埋伏〃的圈套,正等着红军往里钻呢。毛主席赶紧带着红军回头跑,二渡赤水,一下子把正在急急忙忙赶往长江边封口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打了个正着。国民党军队以为红军要跑,最关键是不让红军跑掉,结果想不到红军回头咬了他们狠狠的一口,一下子2个师又8个团没有了,还给抓了3,000多。然后各路国民党军队又向遵义地区包围过来,毛主席一看时机来临,赶紧抓住机会再次挺进长江,三渡赤水。蒋介石老奸巨猾,算出老毛还是想过长江,又下令各军赶回到长江边伏击红军。想不到毛泽东一个龙摆尾,掉头直奔正在贵阳督战的老蒋而来,吓的蒋介石魂飞魄散,赶紧备轿!备马!!找向导!!!准备逃离贵阳。各路国民党大军一看总裁有难,纷纷赶往贵阳〃勤王〃。毛泽东虚晃一枪,带领中央红军趁乱西走,四渡赤水,奔昆明去了,又把云南军阀吓出一身冷汗。最后,中央红军渡过乌江、金沙江、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终于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可惜的是傻乎乎的张国焘为了和中央红军会师,把川陕根据地也不要了,不然汉中现在除了定军山老黄忠阵斩夏侯惇的战场之外,还可以有一个类似延安的革命圣地供旅游部门开发。 
整个〃四渡赤水〃的战役,是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展开的,能不能跑出敌人的包围,是红军的生死存亡所系,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所系,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所系。在危难关头知道应该跑,这是有战略眼光,知道怎样跑,这是有战略才能。所以衡量战略家的水平,往往不用他打人如何打,往往用人家打他他如何跑来衡量。三大战役老毛打老蒋,每次老蒋想跑都没跑成,因为毛泽东自己会跑,当然也知道不让老蒋跑的道理,所以每一场战役他抓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封死敌人的退路:辽沈战役一出手就打锦州,平津战役围张家口、天津,淮海战役一开始就飞兵抄袭敌人后方的宿县。蒋介石反攻锦州,败于塔山、黑山,其实他大可以从营口下海,一走了之,但是他实在是输不起东北,所以非抢回来不可。平津战役,开始应该把主力集中在张家口或者天津两头,说走就走,但是蒋介石幻想傅作义重演当年孤军守涿州,重创张学良的故事,又是走不成。到了淮海战役最后阶段,杜聿铭看看战局已经无法挽回,就率领三十万残兵败将偷偷溜走这是杜聿铭为国民党第一名将的表现。不过杜聿铭运气实在不好,戎马一生,两次得意的逃跑都没有好下场:一次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败退,杜聿铭率军摆脱了日本人追击,却进入了野人山,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他基本上全军覆没;这一次在黄淮海平原上跑,一马平川,肯定没问题了杜聿铭心里这么想,不料蒋介石比野人山还要厉害,注定要在这一次毁了他的一世英名。三十万人马跑出徐州,一路往武汉方向急走。半路上蒋介石突然下令转向东南进攻听说那里有5万共军,30:5,怎么也把他们解决了,刚刚给共产党在辽沈战役搞掉了50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