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熔基传-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人民同甘共苦」。
八八年四月,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朱熔基在正式选举之前,又多次利用代表小组讨论的机会给自己造势。他说:来上海两个多月,加深了对上海的认识。上海是全国科技、文化、教育、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地方,能人多,主意也不少。
按着,他又对上届政府进行了非常高的评价,称上届政府「为下届政府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开拓了方向」,他的这些表白,自然使江泽民等人感觉十分舒服。
然后,他又应代表的要求,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他自幼的苦孩子出身及五八年因言获罪打成右派,后来又下放劳改的患难经历讲出后,引起与会者一片唏嘘。尤其是他大胆地把自己一九五七年因言获罪,因而招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精神和肉体磨难的经历讲出来以后,「新市长是个老右派」的消息,迅速在全市老百姓和知识分子中传开。
由于中共在四十多年里,搞了一次又一次、一场比一场过火的政治运动,所以在整个大陆老百姓中早已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老右派」的出身,反而自然使朱熔基得分不少。
朱熔基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与他有过多次接触的上海某大报记者感慨地评价说:朱熔基是我接触过的中共高级干部中最懂得琢磨民众心理的。他是共产党的高官,骨子里可能还是对共产党政权有着相当的感情,但是他却懂得去迎合民众对共产党的逆反心理。
刚到上海时,朱熔基知道自己在上海没有背景,为了服众,不得不在一些场合里,强调自己是赵紫阳同志派到上海帮助江泽民同志主抓经济工作的。但在人大会议的场合,他却又不失时机地做出一番尊重民意,接受上海市人民挑选的姿态。
抓经济也抓民心
在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有与会者提出,过去,我们投了某一个候选人的票以后,还没有见过这人是什么样子,关于候选人的一切情况,只能依据大会印发的一点文字资料。这次人大会应该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改革,让市国家机关领导的候选人与代表直接见面,各自向代表介绍自己的简历、政绩和施政纲领。
这个建议一提出,首先得到了朱熔基的响应。而且在人大代表小组讨论会上,他也主动表示说,「丑媳妇不怕见公婆」,我就好比嫁到上海来的「媳妇」,代表上海市人民的人大代表们,就是专门对我这个「媳妇」进行品头论足的。
四月二十五日,身着驼色西服、系着红黑相间领带的朱熔基面对八百多名市人民代表,发表了坦率、务实、充满、自信的竞选演说。本来大会规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候选人、市长和副市长候选人及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高级检察院长的候选人,各自的施政演说时间限制在十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十五分钟,结果,朱熔基讲了一百一十分钟。
朱熔基一登台,其开场白即赢得满堂喝彩。整个会场上因为他的演说内容,一会儿是掌声,一会儿是哄堂大笑,气氛非常活跃。而与其它人大代表一同听讲的江泽民等人,明知朱熔基如此表演,会使他们的形象在比较之下大大减色,但也只能强装笑脸,不时地附和一下众人的掌声。
有在场记者观察说:「前任市长江泽民,在朱熔基的演说过程中显得十分被动,众人一鼓掌,他也赶快拍手,动作老是比别人慢半拍。」显然,江泽民此时的心里是非常不受用的。
按着,朱熔基以非常谦逊的口吻,要求会议主持人同意他延长时间,而平时最讨厌听取领导人长篇宏论的人大代表们,竟然以掌声欢迎他延长演说时间。
在一小时五十分钟的演说中,朱熔基许诺说:如果我当选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的市长,我将使上海市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率的政府」。朱熔基又说,新的一届政府将在上届政府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开拓,但振兴上海不能提倡短期行为,而应有长远打算。
朱熔基在竞选演说中还提出了七条施政措施,包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政府官员要廉洁奉公,要从小事作起,制止吃喝收礼之歪风…把上海市政府置于人大常委会和市民的监督之下,把市人民代表的意见作为施政的座右铭:为加快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轨,一九八八年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出口生产,并整顿松懈的劳动纪律:做好肉禽蛋蔬菜等的供应工作,同时加强市场物价管理、制止乱涨价;发挥上海科研优势,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保证教育经费稳定逐步增长,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并着手开发浦东、崇明新市区。
竞选演说刮叫
朱熔基的演说,多次被代表们少有的热烈掌声所打断。这是该次人代会所有发言中,获得掌声最多的一位。当日下午,朱熔基当选为中共第九任上海市市长。
四月三十日,朱熔基在上海市九届人大闭幕式讲话后,再次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亮相,用他的伶牙俐齿,为拉拢外贸到上海投资对外国记者进行轰炸式宣传,靠他那如簧巧舌,捺拨得每一个上海市民,都憧憬起大上海的美好未来。
上海电视台转播了这次记者招待会首况后,就连一些原先十分不服气的所谓「老上海」干部也不得不承认,阿朱有一套。
不过,尽管他在七届全国人大的记者招待会和上海市人大会议上口若悬河,可是不少人对他的能力仍持观望怀疑态度。因为朱在担任上海市市长之前,最高职务是国家经委副主任,主管全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以前从无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纪录。
论资历,他不能同江道涵比,他同前任市长,此时任市委书记的江泽民相比,也差了好几级。市民包括中层干部,对他并没有抱什么太大希望。人们担心,做上海这样一座巨大城市的市长,各种事务千头万绪,他能胜任吗?何况长期以来,上海市是权力斗争的主战场。
上海曾是东方最灿烂的一颗明珠。但自中共执掌大陆政权后,这颗明珠就迅速黯淡了。
朱熔基的前任包括:陈毅、柯庆施、曹荻秋、张春桥、彭冲、汪道涵、江泽民等,除少数几人外,其余不是思想僵化保守,使上海发展停滞不前;就是兴风作浪,为了一己的仕途,不惜让上海成为政治浊流的漩涡。文化大革命就是发源于上海,江泽民在上海封杀《世界经济导报》,也是八九年「六四」镇压的第一枪。
「四人帮」倒台后,先后有彭冲、汪道涵、江泽民担任过上海市市长职务,他们都没有在市民中建立过威望,其中最令人失望是彭冲(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照理,他得天独厚,是接替「四人帮」中的「狗头军师」张春桥的位子而来的,完全可以在重建上海中作一番事业,但由于他坚持华国锋、汪东兴的「两个凡是」方针,被上海市民笑称为「彭冲不冲」(不向「四人帮」极左路线冲击)。
朱熔基上任伊始,即多次坦率承认,自己长期在中央经济部门工作,缺乏地方行政工作的经验。但他表示:自己有决心身体力行,在上海努力树立起一个廉洁、高效率、有权威的市政府,「重振上海雄风」!
既然大话出口,而且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把这些响亮的口号都已经传播得家喻户晓,所以老百姓们自然当真。朱熔基四月三十日正式发表施政演说,当晚市政府值班室即电话不断。到底有多少市民和普通干部的电话追着要找朱熔基,事后没人统计,但朱熔基自己统计了他正式上任一个月内接到的「人民来信」数字:三千六百封。
三千六百封检举函
朱熔基曾在全市局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说:这三千六百多封群众来信,绝大部分都是揭露某些弊端的:由此可见当时上海老百姓心口已经积蓄了多大的怒火。
于是,朱熔基借口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这一让江泽民等人无法回绝的理由,对上海市的干部队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他先是要求全市局以上干部满足他提出的三条为政标准,即:「解放思想,做敢冒风险的改革者:为政清廉,做问心无愧的公仆:深入基层,做解决问题的能手。」还具体要求上海市的纪律监察部门,把眼睛盯住全市的干部,发现不正之风,立刻查处。
上海一些有机会经常接触到朱熔基的人士说,这位市长的风度和学识,常常使人不由自主地被他所吸引。他平时言谈举止从容不迫,办起事来,却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他最不能容忍的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衙门习气:最讨厌的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官腔,并且对此批评严厉,不留情面。
除了极正式的场合外,他在公众面前讲话、作报告,向来不念讲稿,而且喜作即席的、交互式的讲话,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文辞生动,每每令听讲者入神。
正式当上市长后,朱熔基审时度势,感觉到在中共中央给了比过去多得多的财政等方面的自主权后,今后开展工作的难点就不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于是他要市委举办一个局级以上干部「认清改革形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讲学班,第一课就是由他自己给全市局级以上干部作《目前上海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
他向全市局以上干部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希望全市局以上干部解放思想,投身实践,做敢冒风险的改革者。过去,由于旧体制的长期束缚,相当大一部分同志的思想,还不适应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游泳。那种老大自居,委屈埋怨和故步自封的情绪必须克服。搞活上海大中型企业要靠管理,靠质量,靠下硬功夫,而不能把企业行为搞乱。第二,要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局长们都能清廉持正,上海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好转。第三,要下放权力,深入基层,加强监督,善于协调,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
人事改革
按着,朱熔基又别出心裁地搞出了一套政府机构人事改革方案。在他的建议下,市人大常委会很快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审议和决定市人民政府的委、办主任和局长的任命事项。由朱熔基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本届市政府部分委、办、局主任和局长的提名名单,共六十名。
另外,朱熔基还在提名过程中的具体作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改变过去对被提请任命人员介绍过于简单的做法,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本届市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任命建议案的书面报告的同时,要提供被提请任命人员的基本情况、简历、表现及优缺点和提名理由。还责成被提名人员要到会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接受提问和质询。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任命后,为让他们增强国家观念、公仆观念和民主与法制观念,还要给他们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并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座谈,介绍各自的工作计划。
市政府换届后,市人大常委会重新任命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这在中共统治史上还是第一次。不但过去在上海没有先例,在全国也是一件所谓的「新生事物」,为此,江泽民等人曾担心朱熔基力主的这项人事制度改革「步子迈得大大」,但朱熔基坚持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