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梅剑煮雨录 >

第125章

梅剑煮雨录-第125章

小说: 梅剑煮雨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完以上这些后,句子就变成了“主角是个xx的人,因为xx,他在xx领域超强,他会靠他的能力完成xx,虽然其中会出现xx和xx的困难。”

    至此,扩句工作就全部完成了,的整体构思,其实也已经完毕了。

    或许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一头雾水,下面我举个例子,实际操作一下,相信大家就会明白了。

    从“主角超强”开始,第一步是设想他强在哪。

    我们就随便选一个最常见的,主角武力强。在这点上,是不需要考虑什么新颖的。

    第二步,主角为什么武力强?

    这里,最好设定上能新颖一些。当然,所谓的新颖,也只是相对的,本质上是脱离不了那些老套路的,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套上个没被写滥的外衣罢了。

    我们首先随便选取一个老套路,比如,主角的师傅强。

    然后,再给老套路披上个略新鲜的外衣,免得读者一看就是老一套的内容。那么,披个什么外衣呢?

    主角的师傅是重生的或是穿越的?这个倒是少见,但再想想,这个只是第一印象让人觉得新鲜,之后还是得利用穿越重生的老套路来进行yy,新鲜感一过,还不如直接让主角去穿越。

    主角来个魔王附体,由一个无比牛掰的强者的灵魂依附在主角身上,成为主角的师傅?这个倒是可行的,至少比上一条靠谱,但这也同样不算新颖。

    那么,让主角得到外星教导仪器,让他得到上古卷轴,让他得到下凡神兽的指导,让他得到未来自己的指点,让他……

    这些,似乎也都不太妥当,比如得到未来自己的指点,这个是不错的选择,但说穿了其实还是个重生文。

    反复思考后,我们做这么一个设定,设定主角拥有一个异能,能在某个地点,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主角能有许多好师傅了。

    比如,某个门派有名师,主角可以去那个门派扫地打杂,他可以在名师讲课之后,去那里收拾,顺便听听之前他说了什么。

    他可以在强者大战之后,去交战地点目睹一场龙争虎斗,近距离吸收难得的实战经验。

    他可以在某人获得强大秘笈,一个人研习并离开后,去这个地方“观看”秘笈。

    ……无数的机遇,就此产生,这相当于主角有了无数个超强的师傅。

    此外,这一异能最好也能够升级,从一开始只能看到几分钟前,逐渐提升,随着主角实力的增强,主角能看到更早发生的事情,他甚至能看到上古神魔的恶战,看到能让天地毁灭的绝招。

    这样,主角强大的原因也没问题了。主角是因为能看到过去的异能,而在武力上超强。

    接下来,是主角的目的。

    这个,一方面可以按惯例,选一个主角想要变强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随便为主角编造一个专属于他的故事,从而制造一个目的出来。

    比如,设定主角的家族有个奇怪的诅咒,家族世代单传,并且每代唯一的男丁,都活不过四十岁。而这,就促使主角去寻找答案,他不仅要解救自己,更要解救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本身就能成为主角的一个目标,就是寻找到家族诅咒的原因,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

    而这个目标,也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以及阶段化。比如,主角知道有个天空之城,那里有个传说中的神庙,里面有包罗万象的知识,不管人们有什么疑难问题,都能在里面获得解答,只不过,只有达到圣域级别的强者才能进入,而且每个人只能问一个问题。

    这样,主角的第一阶段目标就确定了,他要在四十岁之前,甚至三十岁之前,尽可能早地达到圣域级别,进入神庙。

    至此,故事的题材和主线,其实已经确定了。

    主角有种能看到过去的异能,借此他成为强者,他的目标是早日达到圣域级别,进入天空之城的神庙。

    而到了这里,主角的各项设定,其实已经完成一半了。

    他来自于一个人丁不旺的家族,父亲因为家族神秘诅咒,早早去世了,母亲则可生可死,这视作者对亲情的描写功底而定。

    主角的性格中应该有着坚毅不屈的因子,最好也带有善良属性。

    考虑到故事的设定,使主角有很多机会需要扮演仆人杂役之类的角色,因此可以设定他相貌平平,身材普通,是个看起来极为平凡的少年。这样,更适合他去扮猪吃虎。

    不过,主角也不要一味去低调,他更适合带有些不畏强权的精神,因为他可以看到对手之前的一次次战斗场面,仔细寻找对手的弱点和漏洞,因此,设计他一次次挑战强者,是比较合适的。

    而在感情上,这个题材更适合于让异性倒贴,许多异性因为主角的强大或是善良,而喜欢上他,但主角考虑到自己的诅咒,不敢接受任何一份感情,而这反而使得每一个对他有好感的异性都有机会,都不死心,围在他的周围。

    主角的设定大致完成了,而他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也就是作品的大纲,也就不难设置了。他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提升,尤其是一次又一次更换更强大的师傅,这意味着主角需要不断更换地图。

    主角先是找到一个较弱的师傅,比如附近的一个小武馆,等他借助异能学到武馆师傅的本领后,主角再换个地方,比如去一个三流门派,当个杂役……然后再去寻找更强大的师傅。

    以这个为骨干,加入主角不断的升级,与敌人一次次的冲突,结交一个个的朋友,发现越来越多的宝藏,在多个异性之间周旋……很自然的,作品的大纲就诞生了。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无非就是确定具体的故事背景,设定主角的姓名、具体年龄,设定各个主要人物性格,设定更具体的大纲,等等。

    一部可以写到两三百万字的,其实就这么出来了。

    如果你是位新作者,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构思作品很难吗?

    柳小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对白说到人物>;() 
A ,最快更新梅剑煮雨录最新章节!

    ?

    《从对白说人物》

    这个想必也是很多新人们都在困惑的问题,尤其是从未接触过剧本写作的新人,对于对白的把握,尚在朦胧的阶段,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度。

    如何通过对白去表现人物形象、性格、心态这些东西,这算是一个相当细节化的命题,但是涉及面又非常广泛。放到实际中来说,我们为什么有时候觉得,一些文章 的对白相当精彩,仅仅几句话甚至几个字的对白,就能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而为什么有的时候,一些文章对白却又让人味同嚼蜡,干巴巴的完全不能体现人物的 特色?

    实际上,个人以为,对白的干涩与否,精彩与否,并不取决于对白本身,而是取决于读者。

    简单说来,读者为什么会觉得对白好,为什么又觉得不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句对白是否符合这个角色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如果符合,那么对白就有了人物性格形象所赋予的灵气;如果不符合,那么读者就很难接受这样的话从人物口中说出来,自然会觉得对白干涩无力,甚至毫无道理。

    所以我才说,对白的影响力,首先取决于读者。

    但是,这个影响力的掌控,取决于作者。

    一个好的作者,必须比任何读者都更能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要比任何读者都更能代入自己笔下的角色。

    这个命题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作者首先能理解,然后能深层次代入自己的角色,那么在下笔的时候,他就是这个人物。他说出的话就是这个人物要说的,该说的,必须说的话,无需字斟句酌,一切自然而然。

    我们所创作的故事,无非就是作者自己在脑海中构架出来的一个世界,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作者就是那故事中所有人物的集合体。再通过他的口,他的笔,把这个故事和人物们告诉给另外一个人。

    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作者,其实应该有演员的天赋。他要能扮演自己作品中所有的角色,不管是主角、配角还是龙套。自然,这些角色中他会有演的出彩的,也会有演的不出彩的,但他必须要能演。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他的代入,通过他文字上的复述,来给读者展现出多姿多彩的人物来。

    总之就是:抛开必须的手法和技巧不谈,想要把握好对白张力深度的基础条件就是——写自己能扮演好的角色,说这个角色应该说的话。

    事实上,就个人的经验而言,在构架一个作品的最初阶段,很少有从决定几个人物,确定人物的性格就开始写作的。

    我们要写一个故事,出发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一首歌的感触;某个事物引发的灵光一闪……然后,从这个最基础的点上开始发散思维,添枝加叶,才能慢慢构架出一个故事来。在这个过程中,人物的性格反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了。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故事的走向。个人以为,性格决定故事走向有它的道理,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准确的说,应该是矛盾决定故事的走向,而人物的性格,只是矛盾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人物性格更准确的用处是:在当前的场景,当前的时间点,当前的人物群落中,决定这个角色的表现,行为和语言模式。

    这个用处,在矛盾的体现过程中,又会出现反作用力的表现。当这个人物的性格所决定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特定人物群落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被确定之后,这些行为模式就成为了矛盾的因素之一,开始反过来影响后面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才是我们说的,人物决定故事走向的来由。

    当所有的剧情在一开始的阶段,都只会有一个大致的走向,仅仅具备轮廓而已。而故事情节的细节桥段,其实都是由故事中的人物去演绎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先后的问题,比如我们要写故事,首先需要确定最基本的故事主线,主线确定之后,便需要考虑第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物才符合这个主线,什么样的人物才能演绎出这样的故事?”

    好,那么我们开始按照上述的标准去确定一些人物,也就是很多写作理论中所提到的“人物卡”。

    等这些人物被基本确定之后,我们将人物们放到主线的时间轴上,让他们沿着时间轴向前推进。基于这些人物之间的人性冲突所制造的矛盾,来推动这个故事顺着主线的基调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发现第二个问题:

    “这些人物的碰撞,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便要将人物的矛盾冲突,在特定场景、特定时间、特定群落中的行为模式,逐渐清晰化出来,这就构成了故事的过程,也就是在简单之极的主线上进一步丰富故事情节的过程。将这个过程以各种手法技巧呈现出来,便是粗略的故事发展脉络,也即故事的大略。

    那么故事的大略出现之后,在向读者复述这个故事,也就是将有了大略的故事形成最终文字的时候,便会出现第三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