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 >

第6章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第6章

小说: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撒播用种1。5~2千克、条播用种0。75千克、点播用种0。5千克。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过深不易出苗。

    5。 适时匀苗

    胡萝卜苗期间苗2次,第一次在1~2片真叶时进行,去掉劣苗、弱苗与过密苗;第二次在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后即定苗,定苗株距8~10厘米,行距15~20厘米。

    6。 肥水管理

    胡萝卜幼苗期和叶部生长盛期需水量不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肉质根肥大期是肥水需求最多的时期,应实行均匀的肥水供给,追肥2~3次,每次每667米2

    追肥用人、畜粪水掺复合肥10~15千克,以后隔20天左右追肥1次,以满足胡萝卜对肥水的需求,促进产量的形成。

    skbshge

(四)稻田春胡萝卜病虫害防治() 
稻田春胡萝卜病虫害很少,一般不需防治。

    skbshge

(一)稻田春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马铃薯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25℃,而以20℃发芽最好,30℃以上发芽缓慢,35℃发芽基本上停止。在整个生育期内适宜温度为18℃~20℃。气温高于30℃生长不良,薯块形成后期以17℃~18℃最适宜,茎叶与块茎遇零下低温时即被冻死。

    2。 光照

    在发芽期间,光照能抑制芽的伸长,因此在播种后不能让种薯裸露,应及时用泥土和稻草覆盖种薯。马铃薯出苗后,充足的光照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而短日照有利于促进块茎的形成。

    3。 水分

    马铃薯在发芽期依靠块茎自身的水分便能正常发芽,此期如果田间湿度太大会造成种薯腐烂。在芽条发生和根系形成后,需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才能正常出苗。马铃薯幼苗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50%~60%,低于40%则茎叶生长不良。在薯块膨大期对水分最敏感,尤其是薯块膨大前期遭遇干旱,则减产幅度明显。

    4。 土壤及营养条件

    马铃薯喜疏松、透气、微酸性(pH值5。6~6)的沙壤土。马铃薯喜有机肥,吸收矿物质养分最多的是氮、磷、钾,其次是少量的钙、镁、硫和微量的铁、锌、钼、锰等。

    skbshge

(二)稻田春马铃薯的适宜品种() 
马铃薯春播品种应选择块茎膨大早、休眠期短或休眠性浅的早、中熟品种,不宜选用晚熟品种,否则出苗和结薯推迟,影响后期水稻适时栽插。

    1。 川芋5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05天左右。休眠期短,丰产性好。植株矮,为开展形,株高约50厘米,茎秆粗壮,宜于间套作。薯块大,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较浅。

    2。 川芋早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品种。该品种生育期70天左右,植株半直立,株高58厘米左右,叶椭圆形,分枝3~4个,薯块椭圆形,薯皮黄色、薯肉黄色,芽眼浅。休眠期短,可作为鲜食和食品加工用品种。

    3。 渝马铃薯1号

    重庆市三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品种。该品种生育期70~80天,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结薯早而集中,薯块膨大迅速,薯块扁圆形,皮浅黄色、肉白色,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耐贮藏,块茎休眠期较长(90~95天)。

    4。 鄂马铃薯1号

    湖北省恩施市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育成。该品种从出苗至成熟95天,株形扩散,株高50厘米左右,生长势较强。茎、叶均为绿色,花白色。块茎扁圆形,黄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块茎较大,结薯集中。较耐贮藏。

    5。 鄂马铃薯3号

    湖北省恩施市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选育。该品种株丛半扩散,株高60厘米左右。结薯集中,薯形扁圆,黄皮白肉,芽眼浅,表皮光滑,大、中薯率79。5%,食味中上等,全生育期88天左右,是鲜食、加工兼用品种。

    6。 中薯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该品种株高约65厘米,分枝较少,生长势强。块茎近圆形,皮、肉均为浅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大,单株结薯4~6块,休眠期约2个月。适宜鲜食及加工用。

    7。 川芋5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属中早熟食用及食品加工兼用品种。生育期79天左右,株高54厘米左右,生长势较强,叶绿色,薯块扁圆,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有时显紫色。熟食口感好,休眠期约2个月。

    8。 费乌瑞它

    从荷兰引进的早熟品种。全生育期60~65天,植株直立,分枝少,株高60厘米左右。茎紫褐色,复叶大,叶绿色,生长势强。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商品薯率高,芽眼浅,表皮光滑,皮浅黄色,肉鲜黄色。具有生长势强,茎粗壮繁茂、叶片大、早期扩展迅速的特点和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的特性。

    skbshge

(三)稻田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应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于月平均气温15℃~25℃的条件下。长江流域春马铃薯播种适期大致在2月上中旬,如果覆盖地膜可以将播期提前至1月下旬。华南地区的温度条件非常优越,播种时间可根据市场情况和稻田的情况灵活掌握。稻田春马铃薯播期不能太迟,因为春夏之交温度回升快,气温高,不利于薯块形成;同时,马铃薯收获太迟也影响水稻的适时栽插。

    2。 种薯处理

    马铃薯收获后一般有2~4个月的休眠期,在休眠期内即使满足了发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不会发芽。因此凡是处在休眠阶段的种薯必须进行处理,以打破休眠,促其发芽。春播马铃薯以25~30克的小薯播种为佳,如用大薯作种薯,应选无病无伤的种薯,用快刀沿顶芽向下切成2~4块,每块保留1~2个芽眼,然后用赤霉素浸种催芽。每667米2

    需种薯150千克左右。赤霉素要事先用酒精稀释,再按比例对水。一般整薯可用10~2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0分钟,切块可用1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种5~10分钟,捞出后晾干种薯表面的水分,切块的种薯要及时用草木灰拌裹,以免病菌侵染种薯。处理完毕后将种薯堆放在室内或地窖内,并覆盖湿稻草或湿沙以增大环境的湿度。种薯不要堆放太高,3~4层即可。一般在处理后7~10天开始萌芽,当芽长至0。5~1厘米,将堆放的种薯摊开,在阴凉处炼芽1~3天即可播种。

    3。 土地整理

    稻田栽培马铃薯容易积水,因此必须开沟做畦,以利于排水。稻田种植春马铃薯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土翻挖整细,播种后用细土覆盖,并覆盖地膜。二是不翻挖稻田,在稻田表面播种,用稻草进行覆盖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省工省时,还可增加稻田的有机质,但关键是要做好田间排湿。

    4。 施足基肥

    春马铃薯生育期短,要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不再施用追肥。要求每667米2

    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有机肥、化肥可撒施于马铃薯的播种带。

    5。 合理密植

    净作马铃薯,行距33厘米,穴距22厘米,每667米2

    播5500~6000穴。稻草覆盖栽培,不需打穴,只需将种薯按规定的穴行距放在畦面表土上,并轻压种薯,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再覆盖8~10厘米稻草即可;地膜覆土播种,采用起垄宽窄行栽培,垄距1米、垄顶宽60厘米、垄高15厘米,一垄双行,宽行7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沟播种,薯块在沟内芽朝上摆好后,覆满沟土,镇压平整,每667米2

    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120毫升,对水40~50升均匀喷雾防治杂草,随后立即覆膜。

    6。 适时收获

    春马铃薯生育期短,一般只有70~80天,5月上中旬,当植株基部2片叶发黄时开始采收。用泥土覆盖栽培的春马铃薯应及时收挖;稻草覆盖栽培的春马铃薯可根据市场行情和薯块大小刨开稻草,分期分批摘收上市,摘收大薯后,恢复稻草覆盖让小薯继续生长,在5月底之前采摘完毕。

    skbshge

(四)稻田春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1。 早疫病

    (1)危害特点 又称夏疫病、轮纹病。属真菌类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面。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内有黑色同心圈,可互相连接成不规则大斑。

    (2)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用45%咪鲜胺水浮剂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

    2。 晚疫病

    (1)危害特点 又称瘟病。真菌类病害。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受害病斑初期为不规则黄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变为黑褐色,无霉层。结薯后如遇连绵阴雨,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可迅速传遍全田,造成严重损失。

    (2)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液,或66。8%丙森·颉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3。 青枯病

    (1)危害特点 细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病株变矮缩,下部叶片先萎蔫然后全株下垂,开始尚可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有时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萎蔫,其他茎叶生长正常。薯块染病后,芽眼呈灰褐色水浸状,并有脓液,切开薯块,切面可自动溢出乳白色菌脓。

    (2)防治方法 青枯病是土传性病害,应尽量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采用高畦栽培。发病初期可选用77%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每株灌0。1~0。2升,每隔7~10天1次,连续灌2~3次,病情可得到控制。

    4。 病毒病

    (1)危害特点 马铃薯病毒病在田间主要靠蚜虫或叶片接触传播,表现为叶片呈花斑、扭曲或皱缩等异常现象,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2)防治方法 由于目前无有效药品治愈本病,所以防治上主要应防治蚜虫,以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同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后可用1。5%烷醇·硫酸铜浮油1500倍液,或0。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10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skbshge

(一)稻田春莴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莴笋喜冷凉气候。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0℃~20℃,幼苗耐低温能力强,在12℃~13℃时生长健壮,在22℃~24℃以上易早期抽薹。莴笋营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6℃ ~18℃,春季栽培莴笋,前期由于温度较低生长较为缓慢,后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