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 >

第16章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第16章

小说: 南方稻田春季蔬菜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荚最高产量可达1000千克左右。

    5。 景峰二号

    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农作物高新技术研究所选育。荚鼓,节间短,密集,角圆,荚青绿色,直板,白毛,2~3粒荚多,肉甜嫩,长江中下游流域1~3月份播种,早熟(55~60天),每667米2

    产量650千克左右。

    skbshge

(三)稻田春毛豆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做畦

    在播种前结合翻耕稻田,每667米2

    撒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然后开沟做畦,一般连沟1。2米开畦,畦面宽度1米,畦高20厘米,也可根据各地种植习惯和排灌条件而定。

    2。 适时播种

    毛豆早熟栽培可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播种,为不影响水稻的栽插,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直播栽培。选择籽粒饱满的无病种子,选“冷尾暖头”的晴天播种,直播以穴播为宜。早熟品种行距25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放2~3粒种子,每667米2

    保苗1。8万~2万株,每667米2

    用种量7~7。5千克。播种时穴底要平,种粒分散播种,覆土不宜过深,以盖细土2~3厘米厚为好。播种后用除草剂氟乐灵120毫升,对水30升均匀喷于畦面,再覆盖地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增温保湿,促进出苗。

    3。 田间管理

    (1)苗期 幼苗子叶顶土后及时划破地膜,让苗露地生长。齐苗后及时检查,发现缺苗要及时补播,确保全苗,这是高产的关键。幼苗2~3叶期根瘤菌未形成前,要追施1次氮肥,每667米2

    用尿素6~7千克,促进发根和分枝,使植株健壮生长。

    (2)开花结荚期 每667米2

    及时追施20千克速效氮肥和10千克复合肥,这样可以减少落花落荚。水分管理要贯彻“干花湿荚”的原则。开花初期水分供应要少些,花荚期可浇1~2次水,保持土壤湿润,要求土壤含水量在80%左右。避免高温干旱土壤墒情不足,造成落花落荚。

    (3)鼓粒成熟期 可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0。2%~0。3%尿素2次,这样可有效提高结荚数,促进籽粒膨大,提高粒重,增加单荚产量。

    4。 适期采收

    毛豆采收的标准是豆粒充分长大、饱满鼓起,豆荚由绿色开始转为黄色。此时豆粒糖分高,口感好,品质佳。如采收过早瘪粒多,产量低,采收过迟,则豆粒变硬,糖分降低,口感较差。

    skbshge

(四)稻田春毛豆病虫害防治() 
1。 褐斑病

    (1)危害特点 又称大豆褐纹病,真菌性病害。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逐渐向上扩展。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茎和叶柄染病生暗褐色短条状病斑;病荚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2。 霜霉病

    (1)危害特点 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毛豆的叶和荚。叶片染病,下部叶片先发病,并向上蔓延,初生褪绿色小点,扩大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病斑,后发展为褐色病斑,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植株早衰。豆荚染病,在病荚内部常可产生灰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及时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64% 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用3次。

    3。 病毒病

    (1)危害特点 又称花叶病。主要是蚜虫为害所致。

    (2)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控制病毒蔓延。发病初期喷1。5%烷醇·硫酸铜乳油10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

    4。 豆荚螟

    (1)为害特点 又称豆蛀虫、豆荚蛀虫。幼虫为害叶、蕾、花及豆荚,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和枯梢,影响菜豆产量和品质。

    (2)防治方法 发生初期可在毛豆开花时选用0。5%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洒3~4次。

    skbshge

(一)稻田食荚豌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食荚豌豆为半耐寒性作物,喜凉爽湿润气候,不耐炎热干燥。种子发芽适温为18℃~20℃,幼苗能耐受—4℃~—5℃的低温。苗期温度较低可提早花芽分化,苗期温度较高则花芽节位升高。茎叶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结荚期适温为15℃~18℃。开花期如遇短时间0℃低温,开花数减少,但已开放的花基本上能结荚。0℃以下的低温,花和嫩荚易受冻害。

    2。 光照

    食荚豌豆多数品种为长日照植物,日照时间长能提早开花,相反则延迟开花。不同品种对日照长短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北方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比南方品种敏感,红花品种比白花品种敏感,晚熟品种比早中熟品种敏感。

    3。 水分

    食荚豌豆不耐湿,同时又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菜用豌豆的耐旱能力不如其他豆类蔬菜。高温干旱不利于花的发育,容易落花落蕾。土壤干旱,嫩荚停止生长,空荚和瘪荚增多。菜用豌豆各生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一。幼苗期控水蹲苗有利于发根壮苗,开花结荚期则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达高产优质的栽培目的。

    4。 土壤及营养条件

    食荚豌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均能生长,但以保水力强、排水容易、富含腐殖质的壤土、黏壤土和沙壤土较适宜。根系和根瘤菌生长的适宜酸碱度pH值为6。7~7。3。菜用豌豆对氮(N)素需求最多,钾(K2

    O)次之,磷(P2

    O5

    )最少,其比例大致为2。7 ∶ 2 ∶ 1。磷肥能促进根瘤菌生长及分枝和籽粒的发育,钾肥可明显促进嫩荚的生长。

    skbshge

(二)稻田食荚豌豆的适宜品种() 
1。 食荚大菜豌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幼苗生长势强,叶绿色,植株长势旺盛,整齐度好,株高110~130厘米,白花,双花双荚率高,始荚节位低,荚多;商品嫩荚长12~16厘米,宽2。2~2。8厘米,荚形平整美观,商品性状好,荚深绿色,脆嫩纤维少,食味甜脆清香。

    2。 改良11软荚荷豆

    四川确良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早熟、耐旱、耐寒、抗病力强等特点。株高160~180厘米,花紫红色,荚长约9厘米,宽约1。7厘米,播种至初收60~70天,每667米2

    产1000~1500千克,荚质脆嫩,清甜,纤维少,鲜食及冷藏加工外销均可。耐旱耐寒及抗*病能力强。

    3。 改良甜脆豌

    四川确良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株高160~200厘米,生长健壮,白花,嫩荚肥厚,荚鲜绿色,双荚率高,商品荚长约8厘米,厚约1。2厘米,耐老化,抗病性强。播种至采收50天左右,该品种品质优良,熟食、生食、凉拌均可,香甜脆嫩,味美可口。

    4。 台中十三号

    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早生,播种后约50天开始采收,生育强健,产量高。白花,1个花序1~2荚,嫩荚翠绿色,荚形肥圆,可以食用时荚重约7克,品质甜脆,适于生食、凉拌、炒食及加工用。

    5。 特选11号软荚豌豆

    中早熟,由11号软荚豌豆再改良的特选新品种,耐旱、耐寒、耐*病,适应性广,可密植,花深红色,荚型较大且较平整,适收时荚长8~10厘米,荚宽1。5~1。8厘米,单荚重3。2~3。5克,荚质嫩,产量高,鲜食及冷冻加工均可。

    skbshge

(三)稻田食荚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施肥

    选择2~3年未种过豆类蔬菜的田块种植。低洼多湿田应开沟起垄或做畦栽培。在播前施足基肥,每667米2

    施农家肥2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

    2。 播种时间

    食荚豌豆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露地越冬,翌年4~5月份采收。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容易遭遇冻害;播种过迟,在冬前植株根系没有足够的发育,翌年春抽蔓迟,产量低。

    3。 种植密度

    食荚豌豆产值较高,因此应进行规范播种,要求行距50~60厘米,穴距25厘米,每穴2~4粒种子。播后覆土3~5厘米。一般每667米2

    需用种量10~15千克。

    4。 肥水管理

    当苗高6~10厘米时要及时中耕,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越冬栽培为保证豌豆苗安全过冬,在冬前应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幼苗长势过旺,并结合中耕培土护根。食荚豌豆和青豌豆要勤施苗肥,适施花荚肥。齐苗后2~3叶时第一次追肥,每667米2

    用稀薄人粪尿500千克或尿素2。5千克加水500升浇施,隔5~7天再用复合肥5千克加水1000升浇施,以后看苗施肥。封行前于穴边开沟,每667米2

    施复合肥25~30千克,结荚期还要施1~2次复合肥,以提高豆荚的产量和品质。

    5。 扦插引蔓

    蔓生食荚豌豆应搭架栽培。在搭架前视杂草情况结合培土,中耕除草1~2次。伸蔓时要及时搭架引蔓(冬播后30天左右)。苗期忌积水,花荚期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畦面湿润,遇大雨要及时清沟排水。

    6。 适时采收

    食荚豌豆在开花后8~12天采摘,此时幼荚充分长大,颜色转深,种子开始形成,照光见籽粒痕迹,果荚口味鲜甜脆嫩。食荚豌豆在采收时应轻采或用剪刀采,以保持花萼完整,防拉伤茎蔓。一般2天采收1次为宜。

    skbshge

(四)稻田春食荚豌豆病虫害防治() 
1。 褐斑病

    (1)危害特点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茎和果荚。叶、茎染病产生圆形浅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斑上具针尖大小的小黑点;果莢染病病斑稍凹陷,向内扩展到种子上,致种子带菌。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 *病

    (1)危害特点 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茎蔓和荚。叶面染病初期出现*状浅黄色小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粉斑,并互相连合,病部表面被*覆盖,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病情严重时致叶片迅速枯黄。

    (2)防治方法 在豌豆第一次开花或病害始发期喷洒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并注意交替用药或混合用药。

    3。 病毒病

    (1)危害特点 又称黄顶病,主要是蚜虫为害所致。病株新抽出的顶部叶片黄化、变小、皱缩卷曲,叶质脆,叶腋抽出多个不定芽,呈丛枝现象。早期感病植株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