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指初版序,见第一卷第5 ——10页。——译者。
②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遗著共分十卷,《战争论》是其中第一、二、三卷,其余各卷主要是对战史的研究和评论。——译者。
本卷除包括《战争论》一书中未完成的两篇外,还附录了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虽然不是《战争论》的一部分,但却同《战争论》有密切的关系,但愿它们能够受到读者的欢迎。
这些文章中的第一篇是作者于1810、1811和1812年荣幸地为忘太子殿下讲课时所写的,其中第一部分是作者向王太子的保育官高迪将军提出的计划,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结束这门课程时所写的纲要。我在第一卷的序言中曾经说过,这篇文摘包含了《战争论》的胚胎,仅仅这一点大概就可以引起大多数读者的特殊兴趣了。承王太子殿下恩典,允许发表这篇文章,这里我要再一次向殿下表示我最恭顺的感激。
玛丽·冯·克劳塞维茨
1833年12月5 日于柏林
第七篇 防御
第一章 从进攻与防御的关系看进攻
如果两个概念真正构成了逻辑上的对立,也就是说其中的一个概念是另一个的补充,那么,实际上从一个概念就可以得出另一个概念来。即使我们有限的智力不能一眼就看清这两个概念,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对立,就从一个完整的概念中得出另一个完整的概念来,但是这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来说,无论如何也是一个重要的说明,而对它的很多部分来说,是充分的说明。因此,我们认为《防御》一篇前几章中与进攻有关的各点就是相应地对进攻的充分的说明。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是这样,进攻的所有问题在那里是决不能完全阐述完毕的,因此,当概念的对立不是象在《防御》一篇前几章中那样直接涉及概念的基本部分时,我们自然就不能从《防御》一篇所论述的内容中直接推论出关于进攻所要论述的内容。变换立足点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事物,因此,对于从较远的立足点概略地考察过的东西,自然应该从较近的立足点加以考察。这样做就能对思想做全面的说明,而且在这里,关于进攻所要论述的,有不少也是对于防御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我们在研究进攻时多半会遇到我们在研究防御时曾经探讨过的问题。但是,我们不打算按照大多数工兵教程的做法,在论述进攻时避而不谈或者完全否定在论述防御时所提出的防御的一切积极价值,我们也不打算证明,对付每一种防御手段总有某种绝对可靠的进攻手段,这样做是违反事物的性质的。防御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弱点,虽然它的长处不是不可制服的,但做到这一点要付出得失极不相当的代价,这一点从任何立足点来看都必然是正确的,否则就会自相矛盾。此外,我们也不打算详尽地探讨对付每一种防御手段的进攻手段;每一种防御手段都会引起一种进攻手段,但后者往往是显而易见的,是不需要先从防御的立足点转到进攻的立足点就可以认识的。一种进攻手段是随着一种防御手段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我们打算在探讨进攻的每一个问题时说明进攻所特有的、不是直接由防御引起的情况,由于我们采用了这种论述方法,在本篇中就必然会包含一些在《防御》一篇中没有相应内容的章节。
第二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
我们已经说过,战争中的防御( 其中包括战略防御) 决不是绝对的等待和抵御,也就是说,决不是完全的忍受,而只是一种相对的等待和抵御,因而多少带有一些进攻因素。
同样,进攻也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不断同防御交错着的。
可是,二者的差别在于:没有还击的防御是根本不可设想的,还击是防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进攻却不是这样。攻击或进攻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本来并不需要防御,只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不得不把防御作为一种不得已的下策而加以采用。这是因为,第一、进攻行动不可能连续不断地一直进行到最后,中间要有平静的时间,在进攻行动停止了的这种平静时期,自然而然就出现防御状态;第二、进攻的军队通过的、为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并不总是能够受到进攻本身的掩护的,必须专门加以防护。
因此,战争中的进攻行动,特别是战略上的进攻行动,是进攻和防御的不断的交替和结合,但是不能把进攻行动中的防御看作是进攻的有效准备和加强,即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有效因素,而只能看作是一种不得已的下策,是一种妨碍前进的阻力,是进攻的原罪①,是进攻的致命伤。我们所以说防御是一种阻力,是因为,如果说防御不能对进攻产生有利的影响,那么仅仅由于它所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就必然会削弱进攻的效果。但是,任何进攻中都包含的这个防御因素,是不是可能对进攻不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呢T既然我们承认进攻是较弱的作战形式,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似乎就应该从中得出结论:防御对进攻不会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因为,当兵力还足以采用较弱的作战形式时,采用较强的作战形式必然会更绰绰有余。一般说来,也就是从主要的方面来看,这是对的,至于如何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将在《关于胜利的顶点》一文中再作详细的探讨。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构成战略防御的优越性的原因之一正在于,进攻本身不能不搀杂防御,而且搀杂一种非常无力的防御;进攻从防御中所得到的是防御中最有害的因素;就整个防御说的问题不能认为对这些因素也是适用的,因此,这些防御因素能在实际上削弱进攻是不难理解的。正是在进攻中产生了无力的防御的时刻,防御中的进攻因素就积极地发生作用。在一天战斗之后通常随之而来的十二小时的休息时间里,防御者和进攻者的处境是多么不同啊:防御者是在自己选定的、非常熟悉的、准备好了的阵地上,而进攻者却象盲人一样摸索着进入行军野营地。当为了重新筹备给养或等待增援等等而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时,防御者是在自己的要塞和仓库的附近,而进攻者却象是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而任何进攻都不得不以防御告终;至于这时的防御是什么样的防御,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敌人的军队已经被消灭,情况可能很有利,如果敌人的军队没有被消灭,情况也可能很困难。虽然这种防御已不再是进攻本身的一部分,但是它的特点必然反过来对进攻发生影响,并且对决定进攻的价值起一定的作用。
① 原罪( Erbsiinde) ——宗教用语,按基督教的学说指人天生即有的罪恶。本句的意思是说进攻中的防御因素是进攻本身所固有的有害因素。——译者。
从以上的考察中可以得出结论:每次进攻时,都必须考虑在进攻中必然会出现的防御,以便能够看清进攻中的缺点,并对此有所准备。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进攻本身完全是始终如一的,防御却根据等待这一因素减少的程度而可以分成许多等级,于是就产生了彼此极不相同的防御方式,这一点我们在《抵抗方式》一章中已经谈过了。
因为进攻只有一个有效因素,进攻中的防御只不过是一种累赘的阻力,所以进攻不象防御那样有不同的方式。
当然,进攻在威力、速度和力量方面是有巨大差别的,但这种差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方式上的不同。当然,人们可以设想,进攻者为了顺利地达到目标,有时也选择防御的形式,例如占领一个有利阵地,以等待敌人的进攻。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我们向来是根据现实情况给概念和事物分类的,所以可以不必考虑这种极为少见的情况。因此,进攻没有象防御的抵抗方式那样的不同的等级。最后,进攻中可以使用的手段通常只限于军队,如果有的要塞位于敌人战区附近并对进攻起显著作用,当然也应该包括在这种作战力量之内。不过要塞的这种作用将随军队的推进而越来越小;而且很明显,自己的要塞在进攻中决不可能起到防御中那样重大的作用( 防御时要塞往往成为主要的手段) 。
至于民众的支持,只有在居民对进攻者抱有好感而不是对本国的军队抱有好感时,进攻者才可能得到它。进攻者也可能有同盟者,但只是特殊的或偶然的情况使他有同盟者,进攻行动本身并不必然会带来同盟者。因此,如果在防御时,我们可以把要塞、民众武装和同盟者都列入抵抗手段的范围,那么在进攻时,我们就不能这样做。在防御中能得到这些手段是防御的性质决定的,而在进攻中,却很少能得到这些手段,即使能得到它们,也大多是由于偶然的原因。
第三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打垮敌人是战争的目标,消灭敌人的军队是手段,不论在进攻中还是防御中都是如此。利用消灭敌人的军队这一手段,防御可以转入进攻,进攻可以占领国土。因此占领国土是进攻的目标,但是占领国土不必是占领全部国土,可以仅仅是占领国土的一部分、一个省份、一个地区或一个要塞等等。所有这些在媾和时都有充分的价值,是进攻者的政治资本,进攻者或者可以占有它们,或者可以用它们交换别的东西。
因此,战略进攻的目标,可以从占领全部国土起一直到占领一个最不重要的地方为止。一旦这个目标达到了,而且进攻停止了,就会出现防御。这样看来,似乎可以把战略进攻设想为一个有一定界限的单位。但是,如果我们实际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现象研究一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在现实中,进攻活动,也就是进攻的企图和措施,常常不知不觉地以防御为其终点,正如防御计划以进攻为其终点一样。要占领什么地方,统帅很少能够、至少不是常常能够预先精确地予以规定的,这要根据事态的发展来决定。有时,他进攻的进展比他预定的要远一些,经过一段短时间的平静之后,他的进攻又获得了新的力量,但我们不能把平静前后的行动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动。有时,他停止进攻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要早一些,但他没有放弃他的进攻计划,没有转入真正的防御。—从以上所说的可以看出,如果说成功的防御可以不知不觉地转为进攻,那么进攻也可以不知不觉地转为防御。
如果人们想要正确地运用我们关于进攻所作的一般论述,就必须注意上述大小不同的战略目标。
第四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进攻力量的削弱是战略上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具体场合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决定着进攻者能否正确地判断当时他能够做什么。
绝对力量所以会削弱是由于:(1) 要达到进攻的目标,即占领敌人的国土( 这种削弱大多在第一次决战以后就出现,但进攻并不随着第一次决战的结束而终止) ;(2) 进攻的军队需要占领自己背后的地区,以便保障自己交通线的安全和维持生存;(3) 战斗伤亡和疾病减员;(4) 远离补充来源地;(5) 围攻或包围敌人要塞;(6) 努力程度逐渐下降;(7) 同盟的瓦解。
但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