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妖眼看西游 >

第27章

妖眼看西游-第27章

小说: 妖眼看西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者闻言冷笑,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窠而去。长老往上拜谢。行者不喜他说个〃野猪挑担子〃,是骂八戒;〃多年老石猴〃,是骂老孙。举棒望上乱捣。八戒道:〃师兄息怒,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那'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验否?饶他去罢。〃
    此处明显残缺了〃唐僧遇乌窠禅师〃一节内容,而且莫名其妙窜入〃话分两头,又听下回分解〃这句话,可见属于排版中的〃脱漏〃和〃误植〃问题。预言诗虽然不全,但却有三句与我们所熟悉的〃二十二句本〃不一致:
    道路已难行,巅崖见险谷,前面黑松林,虎豹皆作御。
    这四句更加令人疑惑,已然真的成了谁也看不明白的〃泛预言〃了!在意义上论,还不如〃二十二句本〃有用,相比之下,〃二十二句本〃似乎比朱、杨两本中的〃三句〃本更为贴近预言诗的原始状态,所以,我只能姑且认为〃预言诗被删改〃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于是,只剩下了〃《西游记》本身被改动过,而这篇预言被保留,没有被改动〃这一假设需要论证,而至此,〃乌巢诗案〃已经由〃故事文本研究〃转到了〃百回本《西游记》成书过程研究〃这一层面上。
    〃《西游记》本身被改动过〃这个命题的意思是:〃《西游记》最原始的文本中,并没有出现〃通行本〃中那么多的妖魔,那些妖魔是后来加上去的,而在编辑百回本《西游记》时,编撰者并没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忽略了这篇预言诗,结果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
    换句话说,假如真是这样,那么百回本《西游记》就是一本〃汇编之书〃,而不是一本有着整体架构,完整计划的〃个人著作〃。〃汇编之书〃和〃个人著作〃都可以利用前人已有之书,但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汇编之书〃是将前人已有之书,找编辑者编辑为一本完整的书,而〃个人著作〃则是参考前人已有之书,然后依照自己的思想,进行整体的再创作。
    由此可见,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与〃乌巢预言诗〃同步的妖魔的数量和质量。那么,《西游记》中最原始的妖怪群体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而百回本《西游记》到底是〃汇编之书〃还是〃个人著作〃呢?欲知所有问题的答案,请看第二回《来者可追》。
第二回来者可追
    面对〃与'乌巢预言诗'同步的妖魔〃这句话,其实应该这样去理解:
    ◎在原始《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先出现各色妖魔,后出现〃乌巢预言诗〃。
    ◎〃乌巢预言诗〃是编撰者对原始《西游记》文本中已有的妖魔的一个总论。
    所以,寻找符合条件的妖魔,得在〃明刊世德堂本〃之前的文献资料中去探究——最古老的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应该算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今存宋元刻本两种,虽然它的成书时间还有争议:有的说它属于〃宋代话本〃,有的说其早在晚唐、五代就已成书,是那时候寺院〃俗讲〃的底本。但无论是唐或宋,它无疑都是《西游记》的先导。《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存不过一万五千余字,原书分十七节,第一节全佚,以下各节分别是: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王天宫第三;入香林寺第四;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入九龙池处第七;(题目原佚)第八;入鬼子母国处第九;经过女人国处第十;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入沉香国处第十二;入波罗国处第十三;入优体罗国处第十四;入竺国度海处第十五;转至香林寺受心经本第十六;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
    整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不少极为原始的西游故事:
    ◎幻化成女人的火类坳头白虎精(疑为〃白虎岭白骨夫人〃前身)。
    ◎九龙池中的〃九条馗头鼍龙〃(疑为〃九头虫〃和〃鼍洁〃的前身)。
    ◎文殊普贤幻化成〃女人国〃女王试探三藏(疑为〃西梁女国〃和〃四圣试禅心〃前身)。
    ◎西王母池三藏撺掇猴子偷蟠桃(疑为〃人参果事件〃前身)。
    但上面的人和事都过于久远,其实是不足为凭,为了进一步寻找,我们需要更加接近明刊本的《西游记》资料,所以朝鲜的《朴通事谚解》浮出水面——这本书其实只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一本教科书,但在其下卷中,有着足以考知《西游记》原始古本(元或明本)的记事,叫做《西游记平话》(又名《唐三藏西游记》),其中有一段描写唐三藏所经历灾难的总评文字,非常值得注意:
    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钩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此所谓刁蹶也。
这段文字很有价值,它提出了七家最原始的妖魔,分别为:黑熊精(熊罴)、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和多目怪、狮子怪、红孩儿怪(牛圣婴)。
    此外还提到了四个地名,其中的〃火炎山〃应该就是日后的〃火焰山〃,而〃薄屎洞〃应该是后来的〃稀柿衕〃,〃女人国〃则会演变为〃西梁女国〃,唯有〃棘钩洞〃难以理解。
    《朴通事谚解》中除了引用了这段〃灾难汇总〃,还较为详细地引用了一段有关〃唐三藏引孙行者到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圣〃的文字:
    唐僧往西天取经去时节,到一个城子,唤作车迟国。那国王好善,恭敬佛法。国中有一个先生,唤伯眼,外名唤〃烧金子道人〃。见国王敬佛法,便使黑心要灭佛教,但见和尚,便拿着曳车解锯,盖起三清大殿,如此定害三宝……先生对唐僧说:〃咱两个冤仇可不小哩!〃三藏道:〃贫僧是东土人,不曾认得你,有何冤仇?〃大仙睁开双眼道:〃你教徒弟坏了我罗天大醮,更打了我两铁棒,这还不是大仇?咱两个对君王面前斗圣,那一个输了时,强的上拜为师傅。〃唐僧道:〃那般着。〃伯眼道:〃起头坐静,第二柜中猜物,第三滚油洗澡,第四割头再接。〃
    此后的文字与百回本《西游记》〃车迟国〃一段文字大同小异,伯眼大仙有个徒弟叫〃鹿皮〃,而他自己本身则是一只老虎,被猴子叼去了头颅而死——由此可见,车迟国的〃虎鹿羊〃三大仙也应该是原始妖魔之一。
    接下来要提到的是元钞本《销释真空宝卷》,它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与《西游记》有关的宝卷,此宝卷与宋元刻西夏文藏经同时在宁夏被发现。《销释真空宝卷》的行文,除了偶用七言诗为偈语外,一般叙述都是采用三、三、四格式,其中有一则集中记录了三藏取经的故事,也有数句有关原始《西游记》妖魔的概论:
    正遇着,火焰山,黑松林过……罗刹女,铁扇子,降下甘露;流沙河,红孩儿,地涌夫人。牛魔王,蜘蛛精,设(摄)入洞去……灭法国(明显是车迟国的事情),显神通,僧道斗圣……戏世洞(稀柿衕),女儿国,匿了唐僧。
    这里出现的新的原始妖魔,主要是牛魔王,罗刹女两位,但此时的牛魔王未必和罗刹女有夫妻关系,甚至并非是〃牛魔王〃,或许只是一个牛精也说不准——牛魔王和罗刹女结婚生下了红孩儿,这一段是后人在改编时点的鸳鸯,并做不得准。
    由此可见,在原始的《西游记》文本中,各色妖魔最多也不过十几家左右,目前可以认为是原始《西游记》中出现的妖魔一共有九家,它们分别是:
    地涌夫人、车迟大仙、狮子怪、黑熊精、黄风怪、蜘蛛精、多目怪、红孩儿怪、罗刹女。
不但妖魔数量很少,而且有关它们的故事情节应该也比较粗陋,而〃乌巢预言诗〃就是在这之后出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有关预言的几句,就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奥妙了: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我们不妨将这八句连起来,按照预言家的口气来解释:
    取经的人啊!当你们经过黑松林的时候,请要特别仔细,不要中了地涌夫人的圈套;在这条西去的险路上,有很多迷惑人的妖魔,这是你们必经的险阻;有深山中的精灵控制住了国家的政权,它们将与你们为难;吃人的凶险多发生在深山的洞穴之中,请你们不要靠近;还有一些妖魔多是虎狼之辈,你们尚且可以应付;更有一些最高等级的狮象魔王,连虎豹都是它们的手下,这一点你们就要注意了!
    这些〃预言〃如果针对如今的《西游记》通行本,当然属于无济于事的废话,但倘若针对的是妖魔很少且故事简单的原始《西游记》文本,则这段〃预言〃还算是非常丰富翔实的!
    由此可见,《西游记》的文本果然属于〃累世增加性〃:在《西游记》最原始的文本中,并没有出现〃通行本〃中那么多的妖魔,那些妖魔果然是后来加上去的,而在编辑百回本《西游记》时,编撰者并没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忽略了这篇预言诗,结果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
    由此可想,现在所流传的《西游记》,也许真的只是一本〃汇编之书〃,而不是一本有着整体架构,完整计划的〃个人著作〃。当然,现在说这个话还言之尚早,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这一结论——其实除了挖掘〃原始妖魔〃这一招之外,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高明的办法,那就是分析〃文字〃:文字是最诚实的东西,如果《西游记》长达一百回的文字风格一致,构思皆奇特,那么就毫无破绽可言。但只要是属于后加入进去的,经过汇编的文字,其风格与品质一望便知,是作不了假的!欲知如何从文字风格与构思创意方面来挖掘《西游记》所存留的线索,请看下回《百结悬鹑》。
 第三回百结悬鹑
    其实从百回本《西游记》第十三回〃取经开始〃到第一百回〃取经结束〃,这中间八十七回的篇幅,都在重复一个〃佛肚竹模式〃:此竹其节间膨大,状如佛肚,形状奇特,故得名〃佛肚〃,而《西游记》的取经部分也存在这个问题——总是遇见问题,发生冲突,最后继续前进。如此如一节节的佛肚竹一般,包含了四十多个大小故事,好似蚯蚓一般,切作数段,依然可以段段独立存活。
    百回本《西游记》这种可以随意〃隔断〃和〃合并〃的特性,也就意味着故事与故事之间可以不断地插入新的故事:在四十几个故事中,有的写得文字很好,有的却文字一塌糊涂,有的故事创意很好,但有的却既拖沓又重复,甚至是将之前的几个故事拼拼凑凑而已!倘若百回本《西游记》出于一人之手,又怎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所以我在《天涯道路》部分,曾多次在文章和批语中提到过有关〃此定为后人伪作〃的概念。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说法,我所谓〃伪作〃的概念,其实是针对〃西游原始文字〃而言的,是后人增补上去的故事——而所谓〃后人〃,其实也是明朝那些古人了。
    在这里,我想以构思与文字的新旧优劣作为标准,比较郑重地将〃西游十四年〃间出现的故事进行相对合情合理的划分,基本上分为四大类:
    ◎疑似原始文本中的故事,简称为〃原始〃。
    ◎疑似原始文本但后来经过加工丰富的故事,简称为〃改良〃。
    ◎疑似后人增加的优秀故事,简称为〃添花〃。
    ◎疑似后人为了凑数而增加的俗套故事,简称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