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古代官府的内参 >

第1章

古代官府的内参-第1章

小说: 古代官府的内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楼梦》第七五回,开篇就是尤氏与荣府嬷嬷悄声议论江南甄家的事:〃昨日听见你老爷说:看见抄报上,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据此可知,早在甄家还未派人来京嘱托贾家替他们私藏违禁或贵重物品以前,荣宁二府的主子们已经获悉了老世交甄应嘉(官任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因挂误革职并罹遭抄家之祸。而他们的消息,却是来源于抄报。
  抄报,在史料记载中,还有报状、状报、邸报、邸钞、官报、朝报等各种叫法,因为它们一概都是手写传抄,官方语言叫〃誊报天下〃(《宋史职官志》),就是书手誊写的意思,似可以〃抄报〃浑称。科学的报纸定义,是指刊载新闻为主的面向公众发行的散页型连续出版物,而据史料记述,我国自北宋起就有这种民间经营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印刷报纸。但抄报与此不同,有其严格控制的传报范围和组织系统,和公开发行的新闻印刷品是两码事。另一方面,抄报也不同于在朝廷与各级衙门之间流转的官文公牍--官文公牍因公务需要而产生,没有定期发送的规则,其内容也必定与收阅者及所在部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是抄报就不同,照例都是定期传报,所载内容与大多数收阅单位及个人没有关系,比如尤氏嘴里的〃老爷〃,就是在工部任员外郎的贾政,按理讲,查抄甄家的公文,不必〃该衙门知道〃,事实却是他通过阅读抄报获知了。此外,古代的各级衙门,有时也办有一种类似今之〃机关简讯〃的期刊,称为录报、牒报等,唯内容仅限于本单位事务,倘贾政所读的是他们工部衙门的录报,自然也看不到甄应嘉出事的报道。
  综上所述,可知贾政看到的这个〃抄报〃,既不是官文公牍,又不是新闻报纸,而是一种内部发行的全局性的情况通报,可以让一定级别以上或职务有关的收阅者,借此随时掌握各方面的动态。所以笔者认为,把它称之为传报于古代各级机关内部的参考消息,或许更贴近本来面目。
  由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自行誊录和发行的抄报,是人们及时掌握全局情况特别是朝廷动态的管道。
  笔者赞同抄报源起唐代的说法,并认为它的创始时间,大约在武则天当国或稍后一些,应该看成是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产物。这个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原属皇帝侍从机关(即内朝)的中书省,最终取代了尚书省(即外朝),从而成为集决策与行政为一体的最高机构,并在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正式确立了超然于三省之上的中书门下体制。从此,无论皇帝制书诏敕的起草宣达,还是各方表章奏抄的申报,都以中书门下为汇集点。正是这种一元化的领导格局,才使得根据政治需要而定期发布经过筛选整理后的情报,成为一种可以操作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制度。
  目前所见唐人著作中,对抄报叙述最详的,是收入孙樵《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据该文介绍,再结合赵翼《廿二史札记》所引《后唐记》和《五代会要》等史料,我们大抵可知,这种抄报由中书省统一编纂,向京朝诸司发布,故最先的叫法应该是〃朝报〃;与此同时,当时全国州一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在长安派有驻京办事处,州一级的称州邸,道一级的称留邸或留后,后来又改名进奏院,他们也誉录这份抄报,向各自所属的地方政府发报,于是〃朝报〃又有了〃邸报〃或〃邸钞〃之称,这就是前此英国人史密斯所谓手抄报纸有〃朝报〃、〃邸报〃两种称呼的来历。
  撰写《读开元杂报》一文的孙樵,是晚唐人士,该文说他在襄汉时看到的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朝报,都是〃系日条事〃,即每天〃出版〃的。因为作者此时尚是布衣,虽然饱读诗书,却从来没机会见识这种仅在官场内传阅的读物,经人指教,得知此为何物事,十分赞赏,〃然尚以为前朝所行,不当尽为坠典〃,就是怀疑这种制度并没延续下来。等到他于唐宣宗大中年间考取进士,也进入官场了,才知道〃日见条报朝廷事者〃的前朝制度,历经一百多年而至今未易。再往后,他官至中书舍人,从抄报的读者变成了编审,回首往事,不胜感慨。
  主要发往全国各地的邸报,虽然脱胎于朝报,但实际上有点区别。据孙樵介绍,朝报是〃系日条事〃。〃条事〃的写法,往往比较简略。邸报从朝报转抄而来,在此过程中,那些驻京办事处的人员,经常会把自己采集到的相关的〃深度〃内容增加上去,有时又会把朝报上没有,但却是自己所属机关长官比较关心的动态,也写上几条。因此,邸报有时会比朝报丰富。
  举个实例:唐代著名诗人韩翃,早在玄宗天宝年间考取进士,但仕途上一直不得意,近三十年后,即唐德宗建中初年,仍在汴宋节度使兼汴州刺史李勉麾下做幕职,同僚多是新进后生,视他为迟暮老朽,他亦灰心,常称病居家,只有一位姓韦的巡官,堪称知交。某日,已近半夜,韦巡官突然叩门甚急,韩翃出见,惊问何事?韦满脸喜色向他祝贺:〃您被除授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了!〃驾部郎中是从五品的司一级京官,属于可以穿绯服佩银鱼的高级官员,知制诰则是为皇帝草拟诏敕的机要秘书,在一般人眼里,绝对是仰慕不已的亲近之职。远在汴州啃冷猪头的韩翃,哪会相信有这等好事,所以当即对韦巡官说:〃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巡官进屋说,这是我刚看〃留邸报状〃(即邸报)得知的。报上说,知制诰缺员,中书省推选了两个人,送进履历后,皇上一个也没圈出。中书省便递了个报告,请皇上自己决定人选。皇上的批复是:〃与韩翃。〃中书省查看官员名录,现任官员中有两个韩翃,一是江淮刺史,一是汴州刺史部下的幕职,搞不清皇上囊桓觯阌纸礁龊姷穆睦徒ァ;噬系呐词牵?quot;‘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与此韩翃。〃说完,韦巡官问:〃这不就是您写的诗吗?〃韩翃说:〃对。〃这才确信不会搞错了。第二天早晨,李勉和僚属都上门来向他祝贺(《本事诗》、《异闻集》等)。
  可以设想,这条消息原载于中书门下发布的朝报时,很可能就是除授韩翃驾部郎中知制诰一句话,为防止误会,至多在韩翃姓名前加上其现任职务(韩翃当时在中央的挂名职务是从六品的驾部员外郎)。但是汴宋道驻京办事处人员去中书门下抄录朝报时,听见了这段当时已在该部门传为美谈的轶闻,因为这位即将走红的笔杆子是他们所属单位的人,所以在这一段消息中,增添了这段曲折。像这种消息采编上较之朝报中更有特色的邸报,往往也会被京朝官员传抄,这大概就是后人常用〃邸报〃一词概括所有抄报的缘故。
  从宋代起,〃誊报天下〃的抄报都要经过中央的新闻检查,事关信息安全和舆论导向。
  宋朝比唐朝更重视中央与地方的信息交流,除节镇诸州外,各军、监、场务、转运司等更次一级的地方机关,都在京师设置办事处,其后为加强管理,又设置了一个〃都进奏院〃,等于是联合办事处,其长官则由中央任命。故北宋的抄报,改由总汇上行下行信息的都进奏院编纂,《宋史刘奉世传》说:〃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宋代的枢密院,近似唐之中书门下,所以都进奏院编好抄报后先经枢密院审定,再让京朝诸司和各地驻京进奏官传抄,即〃传之四方〃,其传报系统可以说同唐朝差不多,但是增加了一道枢密院审查大样的手续,则体现出中央对〃机关内参〃的管理较唐代加强了。而且五日出版一次,也显得比唐代逐日出版要谨慎,《宋史职官志》上尚有〃月以事状录付院,誊报天下〃的讲法,可知还有过每月发报的情况。但是到了南宋,又有变化,《建炎以来朝野类要》卷四称:〃朝报,日出事宜了,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因知此时的编报工作,改由级别更高的门下省承担,仍经宰执审定,再交都进奏院〃出版〃。可能是南宋先后与金朝、蒙元对峙和战的缘故,军事外交方面的活动十分频繁,因而出报也由五日一刊改为每日出刊了。
  明代的上下行信息汇总机构,是位居〃大九卿〃之一的通政司,〃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传下情,广朝廷之聪明〃(《菽园杂记》卷九),职掌比宋代的银台司(皇宫收发室)更重要,抄报即由这个设在午门外的机关编纂。清代初年的抄报系统,沿袭明制,后来雍正帝搞了一个提升皇权的军机处,传报的枢纽也随之转移到设在皇宫内的军机处,但编发抄报的具体工作,则归通政司及附属都察院的六科主持。和唐宋相比,明清抄报的〃新闻检查〃大权,已经由中书、枢密提升到皇帝本人,什么消息〃概行发钞,与众阅看〃、〃俾众其知之〃,什么消息〃不应抄传〃或〃非奉旨,邸报不许抄传〃,都由皇帝决定。如《东华录》里记有一则故事:雍正二年(1724)七月初,江南提督高其位上奏,道是当地原先闹蝗灾,后来飞来许多乌鸦,把蝗虫全吃光了,现在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会拍马屁的大学士张鹏翮等人建议将高其位的奏折登载在抄报上,并宣付史馆,以此彰显皇上英明,乃有〃嘉瑞〃。雍正帝的批语是:如果把飞鸦食蝗当做嘉瑞,那么蝗虫初起时又该怎么比附呢?〃其发钞及宣付史馆俱不必行〃。这段记录,又可见彼时抄报上一些重要消息的发布,多由内阁和王公大臣会议提议(当时军机处还没产生),最终由皇帝裁决。
  由唐代到晚清,抄报在历时千年的传统中,自身形态也经历了嬗变。据孙樵《读开元杂报》介绍,最初的抄报是长条形的,到《红楼梦》第九九回描写贾政在江西粮道衙门里看邸报的情景,则是〃桌上堆着许多邸报〃,贾政一一看去,读到了薛蟠行凶杀人的案情报道,下面还注着〃此稿未完〃,因为怕〃牵连着自己,好不放心,即将下一本开看,偏又不是,只好翻来覆去,将报看完,终没有接这一本的〃。因知乾隆时代的邸报,已经是装订成册了。此变化反映了邸报内容的愈益丰富,甚至还有连载。但需要说明的是,京师诸衙抄录的朝报大多没有如此篇幅,因为依惯例,各单位都只摘录同其有关或相关的内容,欲打听其他部门的事,人在京师,渠道有的是,唯远在京外的地方机关,主要靠邸报了解京朝和全国动态,故不得不力求齐全。假使贾政仍在京师看工部衙门的抄报,就读不到薛蟠杀人的报道了。
  邸抄在政府指导之下在北京经常发行。它的内容主要登载全国的重要人事任免命令,豁免灾区赋税的命令,皇帝的恩赐,皇帝的重要行动,对特殊功勋的奖赏,外番使节的觐见,各处的进贡礼物等等。皇室的事务和私人日常起居注很少登在邸抄上。邸抄上还登载一些全国发生的特殊事故,如老年人瑞,违法失职的官吏处分,甚至于奸淫案件也登在内。登载后者的用意在防微杜渐,以儆效尤。在战争时期,军事上的胜利、叛乱的镇压也登在邸抄上。邸抄内容只限于国内事物,国外事物一概没有。
  抄报也有正版、盗版之分。通过什么管道获取什么版本的抄报,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